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肝糖代谢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国鹏 叶贤龙 +2 位作者 任桂萍 李晋南 李德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3-960,共8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FGF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糖代谢调节因子,大量研究表明,FGF-21是一种不依赖胰岛素,能够独立降糖的2型糖尿病治疗潜力型药物.但是,能否应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国内外目前尚无报道.通过改...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FGF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糖代谢调节因子,大量研究表明,FGF-21是一种不依赖胰岛素,能够独立降糖的2型糖尿病治疗潜力型药物.但是,能否应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国内外目前尚无报道.通过改良传统造模方法,诱导小鼠缓慢产生糖耐量异常,研究FGF-21对此类模型的糖代谢影响及肝糖代谢机制.通过检测FGF-21短期注射和长期注射后模型动物血糖的变化,研究FGF-21在模型动物上对血糖的调控效果.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GF-21对模型动物肝脏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 mRNA的表达影响.利用蒽酮法检测模型动物肝脏中糖原合成量.实验结果显示,FGF-21能够调节1型糖尿病动物的血糖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首次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上证实了低剂量FGF-21(0.125 mg/kg)与胰岛素的协同作用效果优于相同剂量FGF-21和胰岛素单独注射的效果.治疗结果表明,FGF-21能够维持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血糖在正常范围,效果优于胰岛素.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与胰岛素上调GLUT4 mRNA表达量不同的是,FGF-21作用动物模型8周后,GLUT1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长期的FGF-21与胰岛素协同注射使GLUT1、4 mRNA表达量同时显著提高.长期FGF-21与胰岛素协同注射组和高剂量FGF-21注射均可显著提高模型动物肝糖原的合成.结果表明,FGF-21促进动物模型糖代谢机制与增加GLUT1表达、增加糖原合成作用有关.为临床应用FGF-21治疗1型糖尿病,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迟发性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代谢 胰岛素协同作用 糖尿病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迟发性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杨牧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4-67,71,共5页
研究了一种能够诱导动物产生迟发性糖耐量异常,并能更准确模拟Ⅰ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糖变化的大鼠模型,采用尾静脉多次注射STZ方法观察了造模组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体重、日进食量和进水量,结果表明成模率为96%,大鼠在注射... 研究了一种能够诱导动物产生迟发性糖耐量异常,并能更准确模拟Ⅰ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糖变化的大鼠模型,采用尾静脉多次注射STZ方法观察了造模组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体重、日进食量和进水量,结果表明成模率为96%,大鼠在注射3 d后血糖上升至13.4±1.01 mmol/L.本方法较传统方法能更好的模拟糖尿病患者的真实空腹血糖,较准确地反映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更适用于糖尿病预防、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SD大鼠 尾静脉注射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与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的风险增加有关: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3
作者 丁艳 张康佳 +3 位作者 张勇 伍伟景 肖自安 赖若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1-1827,共7页
目的:糖尿病与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密切相关,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SSNHL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旨在从遗传学角度探讨T1DM对SSNHL发生的影... 目的:糖尿病与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密切相关,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SSNHL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旨在从遗传学角度探讨T1DM对SSNHL发生的影响,以期为指导SSNHL的风险预测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中获得与暴露(T1DM)和结局(SSNHL)相关的遗传信息,筛选工具变量,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讨T1DM和SSNHL间的因果关联。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作为IVW的补充方法,并通过Cochran’s Q检验评估所选工具变量效应大小的异质性,MR-PRESSO排除异常值,MR-Egger回归评估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探讨删除选定的单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总体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得到127个SNPs作为MR分析的工具变量。IVW分析结果显示T1DM与SSNHL之间存在遗传决定的相关性(OR=1.036,95%CI 1.002~1.071,P=0.038)。森林图和散点图显示T1DM和SSNHL之间存在因果关系,T1DM可增加SSNHL的风险。Cochran’s Q检验结果显示SNPs之间的不存在明显异质性(MR-Egger中Q=126.030,P=0.356;IVW中Q=126.450,P=0.373)。漏斗图大致对称,表明选定的IVs主要与暴露相关,而不与其他潜在混淆因素相关。MR-Egger分析的截距项与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提示SNPs之间不存在水平多效性。MR-PRESSO分析未发现异常SNPs(P=0.356)。留一法分析结果显示去除单个SNP后结果保持稳定。结论:两样本MR分析结果支持T1DM患者具有更高的SSNHL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迟发性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国鹏 尹国安 张艳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0-33,41,共5页
研究旨在通过改良传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注射剂量和诱导方式,探究一种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迟发性糖耐量异常的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三组,A组通过腹腔注射方式按体重比120 mg.kg-1注射STZ;B组每间隔一日分别按体重比20... 研究旨在通过改良传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注射剂量和诱导方式,探究一种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迟发性糖耐量异常的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三组,A组通过腹腔注射方式按体重比120 mg.kg-1注射STZ;B组每间隔一日分别按体重比20、15和10 mg.kg-1腹腔注射STZ;对照组只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pH4.4)缓冲液。观察两种方法造模成功率、造模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c)、体重变化,糖耐量变化。两种不同方法造模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出现"三多一少"的糖尿病典型病征。A组STZ注射一周后空腹血糖(26.5±1.46 mmol.L-1)一直维持较高水平,B组在SZT注射后小鼠血糖升高缓慢,至第4周后升至(19.2±1.07 mmol.L-1)。成模后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和GHbA1c水平结果表明,B组方法获得的动物模型胰腺β细胞破坏程度较低,血糖上升更为缓慢。通过小剂量腹腔多次注射,可减少胰腺β细胞的破坏程度,诱导小鼠模型缓慢产生糖耐量异常,较传统方法能更好模拟糖尿病患者的真实空腹血糖,较准确地反映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昆明小鼠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吕璐 郑源强 +6 位作者 张精彩 李斯琦 王晓东 尹星 徐佳 韩新荣 石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清和胰岛内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KK-Ay小鼠)随机分3组(无药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遗传对照组,各组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清和胰岛内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KK-Ay小鼠)随机分3组(无药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遗传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或六味地黄丸灌胃15周。每周测定空腹血糖、体质量、摄食量;给药15周后,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血清胰岛素含量,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中胰岛素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六味地黄丸给药后,KK-Ay小鼠空腹血糖降低,体质量和摄食量得到控制;给药组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内胰岛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低剂量组的降低程度比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高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低剂量组降低血清和胰岛内胰岛素水平的效果优于高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发性2糖尿病 动物模型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暴发性1型糖尿病2例病例临床特点总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向府 庄晓明 +1 位作者 吴小娟 王佳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66-469,共4页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 ttype l diabetes,FTlD)是日本学者Imagawa等于2000年提出的一种l型糖尿病亚型。该病发病时B细胞迅速破坏、高血糖症和酮症酸中毒进展十分迅速,多数伴胰酶增高,而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往往阴性。由于尚未...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 ttype l diabetes,FTlD)是日本学者Imagawa等于2000年提出的一种l型糖尿病亚型。该病发病时B细胞迅速破坏、高血糖症和酮症酸中毒进展十分迅速,多数伴胰酶增高,而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往往阴性。由于尚未发现其明确的病因及自身免疫的证据,根据ADA及WHO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方案,暂被归入特发性1型糖尿病(idiopathic type 1 diabetes,1B)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1糖尿病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发性1糖尿病 病例 中国 L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诊断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晓雅 任伟 +7 位作者 张素华 龚莉琳 龙健 李蓉 葛倩 程庆丰 汪志红 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5-1197,共3页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FT1DM)是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特殊类型,目前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妊娠等有关。该病起病急,迅速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FT1DM)是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特殊类型,目前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妊娠等有关。该病起病急,迅速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多数患者合并血淀粉酶、脂肪酶增高,常常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1糖尿病 合并妊娠 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关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治疗 诊断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角膜和三叉神经节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晔 赵晓雯 +1 位作者 谢立信 于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2-986,共5页
背景糖尿病是引发角膜神经病变的高危因素之一。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l)在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分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与神经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Sirtl与糖尿病性角膜神经病变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Si... 背景糖尿病是引发角膜神经病变的高危因素之一。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l)在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分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与神经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Sirtl与糖尿病性角膜神经病变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Sirtl在1型糖尿病C57BL/6-Ins2Aklta/J小鼠角膜及三叉神经节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Sirtl与糖尿病性角膜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取C57BL/6-Ins2Aklta/J雄性小鼠与同窝出生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各8只,分别作为1型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小鼠均在12月龄时过量麻醉处死,处死前检测空腹血糖、测体质量。取小鼠三叉神经节和角膜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两组小鼠三叉神经节和角膜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叉神经节和角膜组织中Sirtl蛋白的表达和定位;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l mRNA在三叉神经节和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两组小鼠三又神经节和角膜组织中Sirt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C57BIM6-Ins2Akita/J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大小不均,细胞排列较为疏松,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角膜上皮细胞层数减少,角膜变薄;野生型C57BL/6小鼠神经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形态均一,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C57BL/6-Ins2Akita/J小鼠角膜中Sirtl蛋白的表达强度低于野生型C57BL/6小鼠。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irtlmRNA在C57BL/6-Ins2Akita/J小鼠角膜表达的灰度值显著低于野生型C57BL/6小鼠(0.56±O.03VS.0.9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3,P=0.010);C57BL/6-Ins2Akita/J小鼠三叉神经节中SirtlmRNA表达的灰度值为2.45±0.18,低于野生型C57BL/6小鼠的2.51±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7,P=0.599)。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57BL/6-Ins2Akita/J小鼠角膜中Sirtl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野生型C57BL/6小鼠(0.780±0.017vs.1.30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0,P=0.001);两组小鼠间三叉神经节中Sial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0±0.015 vs.1.110±0.017)(t=0.430,P=0.709)。结论12月龄C57BL/6一Ins2Akita/J小鼠角膜的神经和结构发育异常,Sirtl参与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发病,有可能是潜在的靶点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 角膜 三叉神经节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可反映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急性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葛金莲 徐大成 +2 位作者 彭友帆 张明琛 曹文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否可以作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血清学指标。方法纳入15例初诊为FT1DM患者和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两组的血清生物化学、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 Alc,Hb Alc)以及血清1... 目的本文探讨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否可以作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血清学指标。方法纳入15例初诊为FT1DM患者和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两组的血清生物化学、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 Alc,Hb Alc)以及血清1,5-AG等指标。结果 FT1DM组与T2DM组的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MN)、肌酐(Cr)、尿素(Urea)、Hb Alc以及血清1,5-A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FT1DM患者中,血清1,5-AG水平与FBG(r=-0.646,P=0.032)和FMN(r=-0.680,P=0.021)呈负相关。在T2DM患者中,血清1,5-AG与FBG、FMN以及Hb Alc水平呈负相关(r=-0.407,P=0.001;r=-0.314,P=0.01,r=-0.576,P<0.01)。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1,5-AG曲线下面积为0.804,Cutoff值为67.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和60%。结论血清1,5-AG可以反映FT1DM患者的急性血糖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其他相关指标有利于迅速的鉴别诊断FT1DM,减少FT1DM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脱水葡萄糖醇 发性1糖尿病 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人TCRα转基因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君 韩瑞红 +8 位作者 邓巍 徐艳峰 赵颖 武岩 李洋 黄澜 高虹 高洁 马耀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2-85,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病免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雌雄各10只系统表达人T细胞受体α基因(T cell receptor,TCRα)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 目的建立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病免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雌雄各10只系统表达人T细胞受体α基因(T cell receptor,TCRα)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每次100 mg/(kg·bw),间隔1 d后再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每周测定一次血糖和体重,当出现重度糖尿病临床表现时处死,其余小鼠注射后8周处死,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胰岛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发病率为10/10,对照组为0/10;模型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B细胞表型CD19+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STZ后约8周,模型组血清胰岛素、IFN-γ、TNF-β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2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系统表达人TCRα基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2~8周可建立稳定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动物模型 转人TCRα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A1a98 Val变异与中国汉族迟发型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昊 唐炜立 +6 位作者 刘征 夏家辉 唐北沙 胡正茂 周智广 邓汉湘 夏昆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 1α(HNF 1α)基因外显子 1Ala98Val变异是否与中国汉族迟发型 2型糖尿病相关。方法 :选择中国汉族 15 0例迟发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5 5例正常对照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 SSCP)及直...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 1α(HNF 1α)基因外显子 1Ala98Val变异是否与中国汉族迟发型 2型糖尿病相关。方法 :选择中国汉族 15 0例迟发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5 5例正常对照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 SSCP)及直接测序法检测Ala98Val变异。结果 :受检者均不存在Ala98Val变异。结论 :Ala98Val变异不是引起中国汉族迟发型 2型糖尿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 A1a98Val变异 中国 汉族 2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1型糖尿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浩宇 赖亚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结合文献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FT1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FT1DM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关键词 发性1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1型糖尿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孙建娟 夏培金 +2 位作者 燕华 吴光秀 周泽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6-1188,共3页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rn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2000年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提出。该病发病特点为起病急骤,短期内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代谢紊乱严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如不及时准确诊断、...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rn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2000年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提出。该病发病特点为起病急骤,短期内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代谢紊乱严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如不及时准确诊断、积极治疗,病情难以控制,死亡风险高。因发病少见,现将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例FFI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文献复习,以供临床医师参考,提高大家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1糖尿病 文献复习 胰岛Β细胞功能 发病特点 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 积极治疗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
14
作者 刘雪芳 夏碧文 严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702-3702,共1页
患者女,20岁,因“鼻塞流涕1周.呕吐、腹痛1d.昏迷10h”于2009年1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未做特殊治疗。入院前1d出现恶心.呕吐非咖啡样胃内容物数次,每次量约50~100mL.伴中上腹疼痛不... 患者女,20岁,因“鼻塞流涕1周.呕吐、腹痛1d.昏迷10h”于2009年1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未做特殊治疗。入院前1d出现恶心.呕吐非咖啡样胃内容物数次,每次量约50~100mL.伴中上腹疼痛不适.呕吐后腹痛可缓解:于外院检查胸片、腹部平片均未见异常.当时患者拒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发性 患者拒绝治疗 鼻塞流涕 胃内容物 疼痛不适 腹部平片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五例的急救和护理
15
作者 杨丽雅 胡艳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53-54,共2页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I型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报道,其诊断标准为:(1)高血糖症状1周内出现酮症和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2)血清空腹C肽〈0.1nmol/L(0.3ng/m1)和餐后C肽〈0.17n...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I型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报道,其诊断标准为:(1)高血糖症状1周内出现酮症和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2)血清空腹C肽〈0.1nmol/L(0.3ng/m1)和餐后C肽〈0.17nmol/L(O.5ng/m1);(3)初诊首次糖化血红蛋白(HbAlc)〈8.5%。该病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预后凶险,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5例,现将急救与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1糖尿病 护理报告 患者 急救 酮症酸中毒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标准 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雅静 赵思童 +7 位作者 贾晓蒙 赵玲 杜锦 裴育 杨国庆 郭清华 巴建明 吕朝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6-941,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及国内已发表且样本数≥10例FT1DM的临床资料共135例,将其中20例成年FT1DM与国内其他6家医院87例成年非特殊人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然后... 目的比较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及国内已发表且样本数≥10例FT1DM的临床资料共135例,将其中20例成年FT1DM与国内其他6家医院87例成年非特殊人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然后,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组,<18岁者为青少年组,≥18岁者为成年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最后结合文献将纳入本研究的我国所有(包括围产期)成年患者资料与日本FT1DM进行比较。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成年FT1DM与其他6家医院成年非特殊人群患者临床特点相似,起病年龄29.9~35.9岁,体重指数(BMI)19.9~23.2 kg/m^2,病程多为2~5 d,起病时即出现严重高血糖,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7%。135例FT1DM患者中青少年发病者仅占13.3%(18/135)。与青少年组比较,成年组症状更显著、病情更危重: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更多见(P=0.026),起病时血糖水平更高(P=0.013),HbA1c更低(P=0.002),酸中毒更严重(P=0.034),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和钾离子升高更明显。但青少年组出现前驱感染的比例更高(P=0.028)。此外,青少年组16.7%(3/18)的患者出现蜜月期,而成年组未见报道。与日本成年FT1DM对比,我国患者发病年龄更年轻,高血糖症状和流感样症状比例、发病时血糖水平更低,但消化道症状更多见;两组人群BMI、病程、HbA1c、空腹C肽水平、血pH值、血钾水平及血淀粉酶升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内不同地区成年非特殊人群FT1DM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但成年起病者较青少年起病者症状更显著、病情更危重;中国与日本FT1DM患者在发病年龄、血糖及伴随症状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 发性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鲍亚慧 徐茜 +5 位作者 刘芳 张阳 曹志斌 曲俊生 孙晓东 惠宗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3522-3524,共3页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临床上较为少见,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β细胞功能显著破坏甚至衰竭,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了1例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临床上较为少见,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β细胞功能显著破坏甚至衰竭,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了1例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其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 糖尿病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发性1糖尿病 病例报告 历史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与免疫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邱俊霖 罗说明 +2 位作者 殷文凤 李霞 周智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8,共10页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D-1 associ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D)是少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PF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D-1 associ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D)是少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PF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1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66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与免疫特征,并对不同胰岛自身抗体状态的PF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我院及文献检索数据,共报道76例PFD患者,年龄(60.9±12.1)岁,男性占60.0%,体重指数(22.1±5.2)kg/m2。7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43.4%)和黑色素瘤(22.4%)。PD-1相关抑制剂最常见的药物是纳武单抗(37.5%)和派姆单抗(38.9%)。82.2%的PFD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从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开始到血糖升高的中位发病时间为95(36.0,164.5)d,糖尿病发病前中位治疗周期为6(2.3,8.0)。26.0%(19/73)的PFD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组的酮症酸中毒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100.0%vs 75.0%,P<0.05)。PD-1抑制剂治疗后的糖尿病发病时间和输注次数在抗体阳性组中均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28.5 d vs 120.0 d;2周期vs 7周期,均P<0.001)。结论:启动肿瘤免疫治疗后需警惕发生PFD不良反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PFD比阴性患者发病更快、更严重。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前后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及血糖对PFD预警预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糖尿病 发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倩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4,共4页
根据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可分为自身免疫性(1A型)和特发性(1B型)两种类型。1A型患者体内有多种胰岛自身抗体存在,主要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1B型病因未明,但... 根据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可分为自身免疫性(1A型)和特发性(1B型)两种类型。1A型患者体内有多种胰岛自身抗体存在,主要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1B型病因未明,但目前发现在这些患者中存在数种少见型胰岛自身抗体,如羧基肽酶H抗体(CPHAb)和SOX13(ICA12)抗体等。随着这些抗体本质逐渐被揭示,不仅被用于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而且在对本病病因和防治的研究中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胰岛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 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报告
20
作者 胡艳艳 李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2-142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2020年2月10日因发热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最高体温38.4℃,无明显腹痛,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5,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检测阴性。肺部CT提示:右肺上叶小结节,炎性可能,随访;急性胰...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2020年2月10日因发热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最高体温38.4℃,无明显腹痛,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5,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检测阴性。肺部CT提示:右肺上叶小结节,炎性可能,随访;急性胰腺炎,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脾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1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