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内燃机曲轴载荷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人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以连续梁作为内燃机曲轴的计算模型,以克服简支梁模型由于简化而无法考虑一些较为重要的载荷的缺点。此模型可用于分析曲轴所受轴颈和轴承载荷,任意截面弯矩、扭矩以及这些载荷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变化情况。给出了对一种16缸四冲程... 以连续梁作为内燃机曲轴的计算模型,以克服简支梁模型由于简化而无法考虑一些较为重要的载荷的缺点。此模型可用于分析曲轴所受轴颈和轴承载荷,任意截面弯矩、扭矩以及这些载荷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变化情况。给出了对一种16缸四冲程V型柴油机曲轴载荷的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连续梁模型 曲轴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地基梁模型的基坑开挖诱发下卧盾构隧道变形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明华 钟煜轩 +1 位作者 陆锦斌 王克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2-504,共13页
分析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对评估其安全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通常将下卧盾构隧道等效为均质连续梁,难以反映其环间接头的影响。为此,引入考虑环间接头转动和错台位移影响的非连续地基梁模型对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 分析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对评估其安全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通常将下卧盾构隧道等效为均质连续梁,难以反映其环间接头的影响。为此,引入考虑环间接头转动和错台位移影响的非连续地基梁模型对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进行分析。首先,根据Mindlin解导出基坑开挖卸载作用在下卧盾构隧道轴线处所产生竖向附加荷载的理论表达式;其次,基于非连续地基梁模型,推导竖向附加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环段的竖向位移控制微分方程及环间接头的内力连续性条件与变形关系;最后,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下卧盾构隧道竖向位移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接头转动刚度和剪切刚度、地基反力系数、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基坑与盾构隧道水平间距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非连续地基梁模型所得到的盾构隧道竖向位移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布曲线在环段内光滑、在环间接头处有突变,反映了环间接头的转动和错台位移特性;随着接头转动刚度的增加,环段接头转角位移会逐渐减小,环间错台量则会逐渐增加;而接头剪切刚度越大,盾构隧道竖向位移与环间错台量则会越小;地基反力系数以及隧道与基坑间距的增大,基坑开挖深度的减小,均会使得盾构隧道竖向位移与环间错台量减小,其弯矩与剪力亦可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下卧盾构隧道 连续地基模型 环段接头 竖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的扣件动刚度测试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闫子权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确定服役状态下的轨道扣件动刚度,将钢轨视为置于连续弹性基础上的简支梁,推导扣件动刚度计算式,提出基于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的扣件动刚度测试方法,对某服役状态下的高铁线路轨道扣件动刚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扣件动刚度由钢轨1阶弯... 为确定服役状态下的轨道扣件动刚度,将钢轨视为置于连续弹性基础上的简支梁,推导扣件动刚度计算式,提出基于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的扣件动刚度测试方法,对某服役状态下的高铁线路轨道扣件动刚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扣件动刚度由钢轨1阶弯曲振动的频率和参振长度、钢轨的单位长度质量和抗弯刚度以及扣件的支承间距决定,当轨道结构确定时扣件动刚度可通过测试钢轨1阶弯曲振动频率求得,其计算式在振动频率小于450 Hz时计算结果的误差小于10%;某高铁线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服役状态下的扣件动刚度为36.5kN·mm^(-1),约为垫板静刚度的1.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轨道结构 钢轨 连续弹性基础模型 扣件 动刚度 弯曲振动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面铺装动态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战友 靳兆阳 +2 位作者 赵晓林 陈恩利 王旭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9-1115,共7页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面铺装层响应,建立了一种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模型,桥面铺装层采用沥青混合料黏弹属性,移动荷载采用DLOAD与UTRACLOAD子程序实现.结果表明,上面层、下面层、水泥混凝土层及钢板层的最大垂向挠...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面铺装层响应,建立了一种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模型,桥面铺装层采用沥青混合料黏弹属性,移动荷载采用DLOAD与UTRACLOAD子程序实现.结果表明,上面层、下面层、水泥混凝土层及钢板层的最大垂向挠度值比纵梁大17%.由于纵梁与横梁支撑,纵梁的最大垂向挠度比非纵梁小6.6%,横梁最大垂向挠度比非横梁小3.1%.剪力钉与混凝土全接触时的竖向挠度最大,黏结与接触共同作用时的竖向挠度次之,全黏结时的竖向挠度最小.桥面铺装层承受垂向压应力,上、下面层承受横向压应力,钢板层承受横向拉应力,上面层与水泥混凝土层承受纵向压应力,下面层既承受纵向压应力又承受纵向拉应力,钢板层承受纵向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连续梁模型 移动荷载 桥面铺装系统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孔工字型蜂窝梁扭转模态自由振动研究
5
作者 黄斌 张文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9-335,344,共8页
从能量等效角度,提出了一种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连续型模型,应用新的薄壁构件扭转理论:板-梁理论,建立了构件扭转模态自由振动能量泛函模型,明确了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名义约束扭转惯性矩(翘曲常数)、自由扭转常数、转动惯量。通过变... 从能量等效角度,提出了一种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连续型模型,应用新的薄壁构件扭转理论:板-梁理论,建立了构件扭转模态自由振动能量泛函模型,明确了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名义约束扭转惯性矩(翘曲常数)、自由扭转常数、转动惯量。通过变分运算,获得了平衡微分方程模型。基于扭转模态试函数,推导了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自由振动扭转模态振动圆频率,并与有限元结果对比校验理论模型预测精度。开展了悬臂圆孔工字型蜂窝梁受集中扭矩作用的端部截面转角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计算,进一步检验了基于板-梁理论建立的蜂窝梁连续模型的适用性。应用板-梁理论对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自由振动扭转的分析过程及推导步骤,为其他开孔类型工字型蜂窝梁扭转模态自由振动研究提供了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 扭转自由振动 板-理论 蜂窝连续模型 能量泛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作用下钢-混组合梁桥面铺装动态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严战友 崔向阳 +1 位作者 陈恩利 王奇志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6,409,共8页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面铺装层受力十分复杂,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与其车辆荷载的动态响应密切相关。建立了实体橡胶轮胎和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模型,轮胎采用Yeoh模型,桥面铺装材料(沥青混合料)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将整车后轴悬架动态力施...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面铺装层受力十分复杂,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与其车辆荷载的动态响应密切相关。建立了实体橡胶轮胎和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模型,轮胎采用Yeoh模型,桥面铺装材料(沥青混合料)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将整车后轴悬架动态力施加于橡胶轮胎,求解桥面各铺装层垂向挠度、垂向应力、纵向应力、横向应力及位移谱,并且与移动荷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跨钢-混组合梁的每跨垂向挠度比移动荷载大21.3%,4.7%,8%,纵梁垂向挠度比桥面铺装层小8.9%;上面层与水泥混凝土层应力变化趋势相似,下面层应力比较复杂;上面层位移响应频率集中于0~6 Hz范围。文中数据对桥面铺装层结构优化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轮胎模型 钢-混组合连续梁模型 桥面铺装层 广义Maxwell模型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材料支承的Winkler梁的变形分析
7
作者 唐立强 姜民政 齐玉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2-66,共5页
根据大庆油田现场的调查 ,泥岩层吸水蠕变、地层滑动是引起套管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 ,提出了井体的“分段连续支承梁模型” .通过对该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研究了泥岩层的支承刚度的减小对地层界面处的载荷分配比例以及井体变形与内... 根据大庆油田现场的调查 ,泥岩层吸水蠕变、地层滑动是引起套管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 ,提出了井体的“分段连续支承梁模型” .通过对该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研究了泥岩层的支承刚度的减小对地层界面处的载荷分配比例以及井体变形与内力分布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泥岩层水量增加 ,支承刚度的减小 ,套管的变形增大从而造成套管的破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坏 连续支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具屈曲影响下的管柱摩阻扭矩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钱浩东 张帆 +3 位作者 张治发 刘伟 罗月 孙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8,共7页
现有摩阻扭矩分析模型,常采用单一的刚杆或软杆模型,且鲜有考虑钻具屈曲的影响,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存在较大误差。文章针对钻具的不同受力特点,分别采用软杆模型、刚杆模型和连续梁模型,在综合考虑钻具屈曲影响下,建立了考虑钻具屈曲的摩... 现有摩阻扭矩分析模型,常采用单一的刚杆或软杆模型,且鲜有考虑钻具屈曲的影响,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存在较大误差。文章针对钻具的不同受力特点,分别采用软杆模型、刚杆模型和连续梁模型,在综合考虑钻具屈曲影响下,建立了考虑钻具屈曲的摩阻扭矩分段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值与现场钻井过程中实测值对比,模型扭矩和轴向载荷预测值与实测吻合好,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和7%。模型分析发现钻柱正弦屈曲与螺旋屈曲随轴向压力的增大交替出现;管柱的屈曲会随井斜的变化出现跳跃性变化;在滑动钻进过程中,如果忽略钻柱屈曲的影响,井口轴向载荷明显增大,实际传递到钻头的钻压将比预计的要小。在现场试验中,通过该模型计算的摩阻扭矩值及时调整了井口钻压及措施,有效降低了钻柱发生屈曲的程度,提高了钻井机械速度,对于指导现场钻井参数实时调整,提高钻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具 屈曲 摩阻扭矩 刚杆模型 软杆模型 连续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件铣削系统加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农胜隆 高尚晗 黄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9-1424,共6页
为了对整体薄壁件铣削系统加工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主轴-刀具-工件整体系统连续梁模型,从中提取刀具与薄壁工件端部的等效质量和等效刚度特性,分析工件尺寸对系统铣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薄壁工件横截面宽度与高度尺寸对铣削稳定性... 为了对整体薄壁件铣削系统加工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主轴-刀具-工件整体系统连续梁模型,从中提取刀具与薄壁工件端部的等效质量和等效刚度特性,分析工件尺寸对系统铣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薄壁工件横截面宽度与高度尺寸对铣削稳定性都有影响,其中高度尺寸的影响更大。当高度值很小时,系统的临界铣削深度非常小,随着工件横截面高度的增加,系统的临界铣削深度有明显提高。当工件的第一阶固有频率接近甚至大于主轴-刀具的第一阶固有频率时,工件外形尺寸则不会再对铣削系统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改变。该结果可为薄壁件的稳定性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铣削深度 连续梁模型 主轴-刀具 工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撬力作用位置的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强旭红 武念铎 罗永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0-1237,共8页
为考虑撬力作用位置对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影响,更准确预测T型连接初始刚度,依据能量驻值原理推导出不考虑和考虑螺栓抗弯刚度时,T型连接撬力作用位置的预测公式,并给出了依据该公式确定普通钢和高强钢T型连接撬力作用位置的具体方法.在... 为考虑撬力作用位置对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影响,更准确预测T型连接初始刚度,依据能量驻值原理推导出不考虑和考虑螺栓抗弯刚度时,T型连接撬力作用位置的预测公式,并给出了依据该公式确定普通钢和高强钢T型连接撬力作用位置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普通钢和高强钢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计算流程.最后,采用该计算流程对一系列T型连接算例的初始刚度进行计算,并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最大偏差在10%,以内,验证了撬力作用位置预测公式和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流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连接 高强钢 初始刚度 撬力作用位置 连续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螺栓预紧力的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强旭红 武念铎 罗永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深入了解螺栓预紧力对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影响,基于连续梁模型对有预紧力时不考虑和考虑螺栓抗弯刚度的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其初始刚度的计算公式.对影响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翼缘厚度和螺栓位置进行了参数分析,得... 为深入了解螺栓预紧力对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影响,基于连续梁模型对有预紧力时不考虑和考虑螺栓抗弯刚度的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其初始刚度的计算公式.对影响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翼缘厚度和螺栓位置进行了参数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有预紧力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栓轴线至翼缘边缘距离的增大和翼缘厚度的减小,螺栓抗弯刚度对连接初始刚度的影响逐渐增大.对于有螺栓预紧力的普通钢T型连接,考虑螺栓抗弯刚度时初始刚度的计算结果较不考虑时提高约6%;但对于有螺栓预紧力的高强钢T型连接,考虑螺栓抗弯刚度的计算结果较不考虑时提高约30%.因此,对于有螺栓预紧力的高强钢T型连接,计算其初始刚度时不可忽略螺栓的抗弯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连接 初始刚度 螺栓抗弯刚度 螺栓预紧力 连续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件加工系统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农胜隆 高尚晗 娄玉印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薄壁件在铣削加工中容易产生共振或变形,直接影响加工稳定性及加工精度。采用主轴-刀具-工件整体铣削系统连续梁模型,系统研究在动态铣削力作用下,刀具端部与工件端部的动态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对整体系统动态响应影响较大的薄... 薄壁件在铣削加工中容易产生共振或变形,直接影响加工稳定性及加工精度。采用主轴-刀具-工件整体铣削系统连续梁模型,系统研究在动态铣削力作用下,刀具端部与工件端部的动态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对整体系统动态响应影响较大的薄壁件尺寸。结果表明,工件横截面高度对系统共振的影响较为明显,当高度尺寸较小时,工件的低频共振会通过动态铣削力直接反映到刀具端部的振动频响上。工件横截面底边宽度尺寸的增大虽然对共振频率的改变不太明显,但会导致激发出来的刀具共振幅度出现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可以为薄壁件铣削加工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 刀具 薄壁工件 连续梁模型 共振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螺栓抗弯刚度的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念铎 强旭红 +1 位作者 刘晓 罗永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1-1579,共9页
为深入了解螺栓抗弯刚度对T型连接初始抗弯刚度的影响,探讨了现阶段T型连接刚度的不同理论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梁模型导出了考虑螺栓抗弯刚度的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公式;将公式计算结果与可靠的... 为深入了解螺栓抗弯刚度对T型连接初始抗弯刚度的影响,探讨了现阶段T型连接刚度的不同理论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梁模型导出了考虑螺栓抗弯刚度的T型连接初始刚度计算公式;将公式计算结果与可靠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进而对影响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翼缘厚度和螺栓位置进行了参数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翼缘厚度的减小和螺栓轴线至翼缘边缘距离的增大,螺栓抗弯刚度对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影响增大;对于普通钢T型连接,考虑螺栓抗弯刚度时T型连接初始刚度的计算结果较不考虑时提高的幅度不足5%;但对于高强钢T型连接,考虑螺栓抗弯刚度的计算结果较不考虑时提高约30%.因此,对于高强钢T型连接,计算其初始刚度时,不可忽略螺栓的抗弯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连接 初始刚度 螺栓抗弯刚度 连续梁模型 高强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巷式采空区覆岩破坏机理及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姜耀东 杨英明 +1 位作者 马振乾 李彦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1-807,共7页
为揭示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失稳机理,建立了均布荷载下连续深梁力学结构模型,得出了巷式开采下顶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立足于顶板岩层结构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方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理论计算得... 为揭示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失稳机理,建立了均布荷载下连续深梁力学结构模型,得出了巷式开采下顶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立足于顶板岩层结构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方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理论计算得出虎龙沟煤矿8号煤层大面积巷式采空区影响高度为8.8 m。利用FLAC^2D软件对5号煤层实施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作进一步论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条带个数的增多,应力弱化系数等值线的高度不断增加,然而当开挖条带个数大于4个时,应力弱化系数不再增高,得出虎龙沟煤矿8号煤层采空区影响高度为10 m。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均表明8号煤层采空区影响高度小于煤层层间距25-30 m,因此,虎龙沟煤矿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方煤层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式开采 可行性分析 连续模型 上行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