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对增压直喷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韩本忠 张力华 +2 位作者 傅园松 李理光 邓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9,共8页
为了深入分析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lift,CVVL)系统对增压直喷(turbo-charged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TGDI)汽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通过对2 000 r/min下0.2 MPa和1.2 MPa及5 000 r/min下0.2 MPa和1.2 MP... 为了深入分析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lift,CVVL)系统对增压直喷(turbo-charged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TGDI)汽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通过对2 000 r/min下0.2 MPa和1.2 MPa及5 000 r/min下0.2 MPa和1.2 MPa这4个典型工况点的台架测试,对比分析了可变气门升程和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VVT)对比油耗(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负荷工况,比油耗随进气VVT提前和排气VVT推迟线性下降;降低气门升程,增加节气门开度,进气VVT可以进一步提前,排气VVT可以进一步推迟,从而形成米勒循环,使比油耗进一步降低。高负荷工况,气门全升程时比油耗更低,比油耗随进气和排气VVT提前而下降,但进气VVT对比油耗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可变气门系统 泵气损失 燃油经济性 米勒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本忠 李理光 张力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2-38,共7页
为了深入分析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系统对增压直喷(TGDI)汽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典型工况点的台架测试,对比分析了可变气门升程对HC、NOx、CO、比油耗以及平均指示有效压力燃烧循环变动系数(COV-IMEP)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各... 为了深入分析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系统对增压直喷(TGDI)汽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典型工况点的台架测试,对比分析了可变气门升程对HC、NOx、CO、比油耗以及平均指示有效压力燃烧循环变动系数(COV-IMEP)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各个转速下,COV-IMEP随发动机负荷增加而下降;低转速中等负荷时,COV-IMEP随气门升程的减小显著下降.HC随气门升程下降而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NOx随气门升程下降显著上升,通过优化气门升程和推迟排气门正时机构相位角,可以有效抑制NOx的上升.利用CVVL系统的上述特点,在综合工况循环冷起动排放优化中,更多推迟点火角,加速三效催化器的起燃,而COV-IMEP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大幅降低了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可变气门(cvvl)系统 燃烧循环变动 排放 燃烧持续期 驾驶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崔亚彬 袁中营 +4 位作者 郭峰 王阔 吴慎超 宋东先 高定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0,共6页
通过台架试验的方法,基于一台1.5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应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米勒循环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泵气损失、机械损失、理论热效率、米勒循环与LP-EGR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分析。试验... 通过台架试验的方法,基于一台1.5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应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米勒循环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泵气损失、机械损失、理论热效率、米勒循环与LP-EGR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使用CVVL技术实现了米勒循环效果,泵气损失及机械损失均有一定降低,燃烧效率提高,但油耗降幅不明显。增大发动机压缩比,匹配LP-EGR系统,EGR降低油耗的作用非常明显,米勒循环的作用相对弱化,EGR对发动机的充气能力要求增强,导致米勒度有一定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可变气门 泵气损失 热效率 米勒度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连杆连续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和试验分析
4
作者 屈小贞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0,共6页
提出了一种机械式四连杆连续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并完成了结构布置设计和第二凸轮型线设计。针对该连续可变气门驱动(CVVA)机构样机进行了试制安装,并在试验台上成功地运转到7200 r/min,通过对不同控制轴转角下的气门升程和加速度进行测... 提出了一种机械式四连杆连续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并完成了结构布置设计和第二凸轮型线设计。针对该连续可变气门驱动(CVVA)机构样机进行了试制安装,并在试验台上成功地运转到7200 r/min,通过对不同控制轴转角下的气门升程和加速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该CVVA机构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连杆 连续可变气门驱动(CVVA) 气门 结构设计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驱动式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晋群 李小霞 +3 位作者 谢宗法 常英杰 韩康 张坤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7,共8页
提出了一种凸轮驱动式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搭建了AMESim仿真计算模型,探究了泄油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和节流面积等因素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优选了FHVVS柱塞控油装置泄油节流方案... 提出了一种凸轮驱动式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搭建了AMESim仿真计算模型,探究了泄油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和节流面积等因素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优选了FHVVS柱塞控油装置泄油节流方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某6缸柴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测量和模拟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发动机转速增高,FHVVS的液压波动幅值明显增大,柱塞控油装置的节流作用对液压压力波动具有“削峰填谷”的效果;研制的FHVVS可以实现气门的最大升程、开启持续期和配气相位的无级连续可变,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气门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液压气门系统 仿真计算 气门 液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升程曲线对柴油机进气状态的影响
6
作者 田维 何文潇 +3 位作者 韩志强 韩伟强 郭明强 夏琦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2,共7页
以自主研发的DK4A型柴油机可变气门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化研究附加升程峰值与原机气门升程峰值间隔角、附加升程高度和附加升程持续角对进气状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间隔角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峰值... 以自主研发的DK4A型柴油机可变气门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化研究附加升程峰值与原机气门升程峰值间隔角、附加升程高度和附加升程持续角对进气状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间隔角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峰值间隔角小于临界值时,峰值间隔角不影响发动机缸内气体状态参数;当峰值间隔角大于临界值时,进气门关闭角随着峰值间隔角的增大而延迟,进气总管气体质量流量越小,压缩上止点气体温度和压力越低;在附加升程高度不影响进气门关闭角的情况下,附加升程高度的增加能放大发动机缸内气体状态参数的变化率;当附加升程持续角影响进气门关闭角时,附加升程持续角越大进气门关闭角越延迟,发动机进气流量、压缩上止点温度和压力也随着附加升程持续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变气门系统 附加 进气状态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可变配气系统凸轮优化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玉梁 陈家兑 +1 位作者 刘洁 刘征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9-52,57,共5页
液压可变配气系统是一种新型可变气门技术及系统,调节后的气门升程曲线变化趋势与发动机不同转速时最优气门升程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对进一步提升发动机中低转速的有效转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分段地针对性凸轮设计方... 液压可变配气系统是一种新型可变气门技术及系统,调节后的气门升程曲线变化趋势与发动机不同转速时最优气门升程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对进一步提升发动机中低转速的有效转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分段地针对性凸轮设计方法,使凸轮既能满足充气效率、接触应力、工作平稳等基本要求,又能满足气门调节匹配和油液压缩补偿的特殊设计要求。通过对配气凸轮进行优化,不同转速时的气门实际相位与最优相位接近,气门实际升程均大于最优升程,有利于提高换气效率,实验结果较好地满足了发动机最优配气参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可变气门技术 气门 气门相位 配气凸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VA发动机润滑系统CAE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林灵 詹樟松 +6 位作者 闵龙 谯鑫 韦颂 刘斌 张晓宇 朱玉明 王茂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12期44-50,共7页
基于Flow Master软件建立了带双可变气门正时和两级可变单进气门升程系统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一维仿真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轴承的配合间隙、机油泵压力-流率特性、机油温度、活塞冷却喷嘴启喷压力和... 基于Flow Master软件建立了带双可变气门正时和两级可变单进气门升程系统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一维仿真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轴承的配合间隙、机油泵压力-流率特性、机油温度、活塞冷却喷嘴启喷压力和凸轮轴轴承油路节流量孔等关键参数对发动机润滑系统压力特性的影响,对其进行了综合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发动机增加VVT和VVL系统后,必须同时对机油泵的压力-流率特性、活塞冷却喷嘴的启喷压力、机油温度等多参数同步调整,才能满足润滑系统润滑和液压驱动的双重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可变气门正时 可变气门 润滑系统 机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