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连接组学指导下的脑胶质瘤手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霞 尤永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098-1102,共5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脑计划研究的大范围开展,人脑连接组学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宏观尺度上的人脑连接组学主要采用脑成像和电生理技术,建立人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连接模式及拓扑特征,进而揭示健康和疾病状态下人脑网络的组织规律和运行机... 随着世界范围内脑计划研究的大范围开展,人脑连接组学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宏观尺度上的人脑连接组学主要采用脑成像和电生理技术,建立人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连接模式及拓扑特征,进而揭示健康和疾病状态下人脑网络的组织规律和运行机制。目前人脑连接组学,作为大脑结构-功能精准分析的重要手段,在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中不断应用。本文对人脑连接组学的历史发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人脑连接组学在脑胶质瘤领域的临床应用与潜在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连接组学 脑胶质瘤 人脑网络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连接组学图像处理工具调研
2
作者 王文耀 史若画 +3 位作者 赵明阳 周昱臣 石金升 马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74,共23页
形态学分析一直是现代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利用电子显微镜以纳米分辨率研究神经组织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原因至关重要。电子显微成像技术近些年发展迅速,采样规模和速率都有了极大地提升,为微观... 形态学分析一直是现代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利用电子显微镜以纳米分辨率研究神经组织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原因至关重要。电子显微成像技术近些年发展迅速,采样规模和速率都有了极大地提升,为微观连接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数据量增加导致的大规模图像处理问题给缺乏专业支持的研究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高效地完成图像处理任务成为进一步推动连接组学发展的关键。本文中介绍了微观连接组学图像处理的一般流程,并针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调研并筛选出一批用户友好且能够开放获取的软件;最后简要地描述了国内微观连接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此文不仅为研究人员在选择连接组学图像处理工具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工具开发人员指明了开发方向,希望能够借此文吸引国内更多相关领域的学者加入连接组学社区建设,共同推动我国的连接组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连接组学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连接组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可忻 张体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非侵入性研究人体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方法愈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目前,基于MRI数据,利用不同的连接组学方法,已经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大脑不同层次和维度异常,为疾病发生发展、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预测与早期干...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非侵入性研究人体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方法愈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目前,基于MRI数据,利用不同的连接组学方法,已经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大脑不同层次和维度异常,为疾病发生发展、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预测与早期干预等提供了多角度的科学分析和解释。然而,基于脑连接组学的研究主要为结构或功能的单一角度,缺乏对连接组学的系统描述,不利于深入理解大脑网络的复杂性以及神经疾病的多维影响。因此,本文对脑连接组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合理选择相关技术和方法,加深对神经系统疾病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连接组学 结构连接 功能连接 有效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人脑效应连接网络识别方法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冀俊忠 邹爱笑 刘金铎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8-296,共19页
人脑效应连接网络刻画了脑区间神经活动的因果效应.对不同人群的脑效应连接网络进行研究不仅能为神经精神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提供新视角,而且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价提供新的脑网络影像学标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人脑效应连接网络刻画了脑区间神经活动的因果效应.对不同人群的脑效应连接网络进行研究不仅能为神经精神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提供新视角,而且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价提供新的脑网络影像学标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计算方法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中识别脑效应连接网络是目前人脑连接组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概括了从fMRI数据中进行脑效应连接网络识别的主要流程,说明了其中的主要步骤和方法;然后,给出了一种脑效应连接网络识别方法的分类体系,并对其中一些代表性的识别算法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对该领域挑战性问题的分析,预测了脑效应连接网络识别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连接组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效应连接网络识别 分类体系 挑战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法与酰肼法富集糖肽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薛鹏 周岳 +3 位作者 丁翔 王峻 谢振声 杨福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6-364,共9页
蛋白质糖基化(glycosylation)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大规模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是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N-连接糖肽富集是高通量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的关键步骤.凝集素富集法和酰肼化学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N... 蛋白质糖基化(glycosylation)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大规模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是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N-连接糖肽富集是高通量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的关键步骤.凝集素富集法和酰肼化学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N-连接糖肽富集技术,有报道认为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使用能提高糖基化位点的鉴定数目.本文以Hep G2细胞系为模型,系统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富集效率和糖蛋白鉴定数目.结果表明,虽然酰肼法的糖肽富集效率为76.6%,远高于凝集素法的54.6%,但是凝集素法却能鉴定到825个糖蛋白和1 959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显著多于酰肼法富集到的522个糖蛋白和1 014个糖基化位点.并且,两种方法并未显示出显著的互补性,仅28个糖蛋白和80个糖基化位点未在凝集素法中鉴定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连接糖基化蛋白质 凝集素富集法 酰肼化富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网络损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镪 李珺 武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痴呆(VCID)是一类因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以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性减低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上是由血管性病因通过损伤脑白质、皮质灰质或皮质下灰质,造成解剖网络连接及功能网络连接完整性破坏的结果... 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痴呆(VCID)是一类因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以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性减低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上是由血管性病因通过损伤脑白质、皮质灰质或皮质下灰质,造成解剖网络连接及功能网络连接完整性破坏的结果。作者从分子及细胞水平的微观层面,至脑结构及功能网络,以及临床疾病水平的宏观层面,对近年来VCID相关认知功能网络损伤的研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网络 连接组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