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艾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1
作者 霍红 张怡 +4 位作者 吴贵恺 李艳梅 赵莉 王立新 司雁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紫艾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分析对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紫艾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紫艾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70.00%)相比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WBC、CRP、PLT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为良好的改善情况,随访90 d,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维持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基础上联合紫艾汤保留灌肠,对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体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临床效果卓越,显著改善WBC、CRP、PLT等生化指标情况,降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艾汤 保留灌肠 美沙拉嗪肠溶片 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蔹莓灌肠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荣 李芳 +2 位作者 黄华 丁旭枫 季利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87-2591,共5页
目的探讨乌蔹莓灌肠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蔹莓灌肠,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DAI评分、Mayo活动指数、... 目的探讨乌蔹莓灌肠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蔹莓灌肠,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DAI评分、Mayo活动指数、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AO、ET、D-乳酸)、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炎症因子(IL-10、IL-6、TNF-α)、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IL-10升高(P<0.05),DAI评分、Mayo活动指数、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IL-6、TNF-α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减少(P<0.05),并比对照组更明显(肠球菌除外)(P<0.05)。2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乌蔹莓灌肠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AI评分和Mayo活动指数,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菌群稳态、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蔹莓 灌肠 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薛彩霞 李红月 +4 位作者 李靳 赵士宇 杨建林 顿耀艳 熊正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43-1753,共11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CA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建立慢性UC模型。Western blot、qPCR、免疫...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CA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建立慢性UC模型。Western blot、q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各组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炎症因子、纤维化标记物、巨噬细胞标志物、MAPK信号通路等的表达;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肠道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检测不同巨噬细胞标志物与相关因子的共定位情况。结果ICA干预明显改善慢性UC小鼠的一般情况,减少结肠M1型巨噬细胞浸润及促炎因子的分泌,抑制结肠组织MAPK信号通路,减少M1型巨噬细胞与MAPK信号通路的共定位表达,减少结肠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促纤维化因子的分泌。结论ICA可减轻慢性UC小鼠结肠炎症损伤和组织的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淫羊藿苷 M1巨噬细胞 MAPK信号通路 M2巨噬细胞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调控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英男 唐静仪 +6 位作者 祝维涵 俞点 徐文君 方锦涛 查皓锐 王峰勇 张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葛根芩连汤是记载于《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功效,传统上主要应用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泄泻或痢疾。鉴于其与现代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机制和主治症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现代临床实践已广泛运... 葛根芩连汤是记载于《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功效,传统上主要应用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泄泻或痢疾。鉴于其与现代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机制和主治症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现代临床实践已广泛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此类疾病。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涉及多途径多靶点,包括调节免疫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抗氧化应激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这些机制的实现与细胞因子间精细且复杂的调控网络密不可分。加之,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促炎症与抑炎型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的免疫异常,被认为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进展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并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研究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出发对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分别从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抑炎型细胞因子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旨为葛根芩连汤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溃疡结肠炎 细胞因子 促炎症细胞因子 抑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虚木郁”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同发病机制及证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璇 李中玉 +3 位作者 马金鑫 陈婷 王凤云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木郁”是此二者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时从肝脾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土虚木郁”与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等IBS-D和UC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土虚木郁”为切入点,探讨IBS-D和UC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结肠炎 土虚木郁 病因病机 健脾疏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泻心汤入血成分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海燕 杨福权 +5 位作者 左秦川 房智彦 黄丽莉 淮文英 王艳秋 张天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0-1624,共15页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对BXT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BXT治疗脾虚型U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UC能够增加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BXT可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且BXT高剂量组(20 g/kg)下降最明显,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表明BXT对脾虚型U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鼠血清中发现入血成分共20个;网络药理学筛选出BXT治疗UC相关靶点87个,涉及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调节、微生物反应等生物过程,参与了IL-17、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等信号通路。综上可知,BXT治疗脾虚型UC可能与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物及保护肠道屏障等多个途径相关,从而达到治疗UC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虚溃疡结肠炎 UPLC-Q-Orbitrap HRMS 入血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嘉程 朱文静 +7 位作者 王晓宇 刘高新丽 范顺 白雪 安成飞 宁静 刘川 王金贵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39-3044,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炎症疾病,其病变累及部位众多,临床难治且易复发,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药物依赖与抵抗、疗效个体差异大等弊端。根据UC不同中医证型,艾灸可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作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炎症疾病,其病变累及部位众多,临床难治且易复发,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药物依赖与抵抗、疗效个体差异大等弊端。根据UC不同中医证型,艾灸可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替代疗法,对药物减毒增效和从整体改善肠道炎症具有重要意义。艾灸可通过多途径、多层次保护肠道黏膜、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治疗UC。通过近20年文献研究发现艾灸应用于治疗UC的证型包括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高频选穴包括天枢、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气海、脾俞、肾俞、大肠俞、上巨虚,灸法以隔姜灸和温和灸占比较高,多采用21~30 min或3~5壮,1次/d。现有研究存在应用证型不全面、设计不严谨、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未来可针对UC不同分期、不同证型,进一步探究各灸法的量效关系或与其他疗法的配伍关系,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强化基础研究,深化艾灸治疗UC的生物效应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溃疡结肠炎 机制 研究现状 灸法 灸量 施灸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通过调节NDUFS1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向M1极化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3
8
作者 夏侯志楷 肖红 +1 位作者 宋亚锋 韩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4-1190,共1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阐明芍药甘草汤(Shakuyakukanzoto,SKT)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极化来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阐明芍药甘草汤(Shakuyakukanzoto,SKT)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极化来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鼠UC模型并通过灌胃SKT进行治疗。首先,对两个数据集GSE21157和GSE210415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和代谢通路富集。其次,对U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提取和代谢组学验证。然后,根据标准逆方差加权两样本的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和UC风险相关性。接着,分析在GSE128682和GSE102746数据集转录水平差异。最后,使用定量反转录PCR(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结果。结果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SKT可以显著缓解DSS引起的结肠损伤。单细胞测序分析在肠壁中发现了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等1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疾病组中,通过比较这两组数据发现,有49条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的巨噬细胞代谢途径的活性显著上调。能量代谢组学中,治疗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空白组分别鉴定了10种和18种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代谢物,这些差异表达的代谢物主要与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有关。根据标准逆方差加权两样本的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预测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泛醌NADH脱氢酶Fe-S蛋白1(recombinant 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 Fe-S protein 1,NDUFS1)(OR:0.56,95%CI:0.48~0.98,P=0.000068)与UC风险降低相关。通过对两组数据集转录水平差异分析,与正常组相比,UC中NDUFS1的转录水平降低。q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结果显示,SKT可以促进NDUFS1蛋白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此外,敲低/过表达NDUFS1可以影响SKT对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影响。结论SKT通过调节NDUFS1蛋白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缓解小鼠UC。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SKT对UC的治疗机制,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巨噬细胞M1极化 氧化磷酸化 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M2缺失通过巨噬细胞极化促进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修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迪 王丽娟 +4 位作者 李冲 陈昊贤 袁辉 洪健 李金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3-1172,共10页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失对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修复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多组学数据库(PXD001608、GSE193677和GSE214695)分析UC患者黏膜组织代谢变化及糖酵解限速酶的表达、细胞定位和临床意义。使用巨...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失对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修复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多组学数据库(PXD001608、GSE193677和GSE214695)分析UC患者黏膜组织代谢变化及糖酵解限速酶的表达、细胞定位和临床意义。使用巨噬细胞PKM2敲除转基因(PKM2^(ΔMAC))小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分析巨噬细胞PKM2敲除对小鼠体重变化及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的影响,采用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及隐窝增生情况,RT-qPCR检测黏膜屏障主要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极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KM2敲除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RNA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采用RT-qPCR进一步验证。结果:多组学数据库提示UC患者肠道组织中糖酵解增强,其中糖酵解限速酶PKM表达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PKM家族中的PKM2(而非PKM1)在肠炎小鼠巨噬细胞中表达增加。与对照小鼠相比,PKM2^(ΔMAC)小鼠体重下降、腹泻、便血及结直肠长度缩短等情况显著缓解,DAI评分降低;此外,黏膜破坏及组织损伤程度减轻,伴随结肠隐窝数量及黏膜屏障主要标志物Ocln、F11r和Tjp-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相比,LPS刺激降低了PKM2^(ΔMAC)小鼠中促炎型F4/80^(+)CD45^(+)CD86^(+)巨噬细胞水平,而IL-4刺激则增加了促修复型F4/80+CD45+CD206+巨噬细胞水平。RNA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PKM2^(ΔMAC)小鼠巨噬细胞发生显著的基因差异性表达,且在白细胞迁移、组织重塑及细胞因子互作等生物过程中富集。PKM2^(ΔMAC)小鼠巨噬细胞促修复因子Il18、Cxcl1、Ptgs2、Wnt6等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在PKM2稳定敲除的THP-1细胞株中得以验证。结论:糖酵解限速酶PKM2缺失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向修复表型转变促进UC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巨噬细胞 M2丙酮酸激酶 黏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通过Wnt1通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屏障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小红 王梦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00-2505,共6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MSLZ)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屏障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1(Wnt1)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UC)、MSLZ组和MSLZ^(+)shWnt1组;除Control组外...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MSLZ)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屏障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1(Wnt1)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UC)、MSLZ组和MSLZ^(+)shWnt1组;除Control组外,其他组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UC模型。Control组、UC组、MSLZ组小鼠造模结束后每日腹腔注射5×10~9 pfu/ml NC-shRNA,MSLZ^(+)sh-Wnt1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5×10~9 pfu/ml shRNA-Wnt1;MSLZ组和MSLZ^(+)sh-Wnt1组小鼠每日灌胃400 mg/kg MSLZ,Control、UC组每日灌胃等剂量无菌蒸馏水。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长度,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D-乳酸(D-LA)和脂多糖(LPS)含量以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和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Wnt1、β-catenin、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MSLZ能明显增加UC小鼠结肠长度,升高结肠组织MUC2、Occludin、Wnt1、β-catenin和Bcl-2表达,降低血清D-LA、LPS、DAO水平、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MSLZ^(+)sh-Wnt1可部分逆转MSLZ对结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均P<0.05)。结论:MSLZ能抑制UC小鼠结肠黏膜细胞凋亡,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可能与激活Wnt1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溃疡结肠炎 结肠屏障 无翅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肺功能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彦成 毕蓉蓉 +3 位作者 张亚利 郑烈 吴家玮 唐志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7-551,共5页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合并肺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方法:纳入91例UC患者,其中大肠湿热组46例,脾气虚弱组45例。调查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用...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合并肺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方法:纳入91例UC患者,其中大肠湿热组46例,脾气虚弱组45例。调查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用药史等人口学指标,肺部症状评分,疾病活动度指数,检查肠镜,胸部X摄片,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的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50%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50)、75%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75),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残气容积与肺总量的比(RV/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DLCO/VA)。结果:91例患者中,有咳嗽、气短、胸闷、咳痰等症状中1项或1项以上者68例(74.7%);其中大肠湿热组比脾气虚弱组更多出现咳嗽、气短、胸闷肺部症状病例。77例出现通气、换气肺功能指标1项或多项异常(84.6%)。大肠湿热组大气道功能指标FEV1和FEV1/VC值低于脾气虚弱组(分别P〈0.05,P〈0.01);大肠湿热组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和FEF75明显低于脾气虚弱组(均P〈0.01);脾气虚弱组残气功能指标RV、TLC和RV/TLC显著高于大肠湿热组(分别P〈0.01、P〈0.01和P〈0.05)。结论:UC具有较高的并发肺部症状、胸部影像学异常和肺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大多数病例存在通气、换气肺功能指标异常。大肠湿热组比脾气虚弱组更多出现肺部症状。大肠湿热组倾向于出现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损伤,而脾气虚弱组易于表现为残气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肺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湿热 脾气虚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型分布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玉 平倩 +2 位作者 刘鹏 林春李 张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8-1890,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中医的优势病种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能通过辨证分型给予针对性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再配合中药灌肠及针灸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能很大程度改善病情,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所以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辨证分...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中医的优势病种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能通过辨证分型给予针对性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再配合中药灌肠及针灸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能很大程度改善病情,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所以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文章就近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型的中医分布及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辨证论治 中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恩春 王斌 +1 位作者 郑勇 付荣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究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究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则采取怡情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DQ)、不良反应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22/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当,治疗后各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升高,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3.3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怡情止泻汤可显著提升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肠道菌群数量改善,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症状好转,心理状态佳,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溃疡结肠炎 肠道菌群结构 怡情止泻汤 疗效 症状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宇倩 陈忠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69-2571,共3页
目的: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明确该疾病证候的规律及特异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 目的: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明确该疾病证候的规律及特异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记录并归纳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中医证根据患者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其中处于缓解期患者以脾气虚弱证最多,处于活动期患者则以大肠湿热证分布最多,其中活动期患者中肝郁脾虚证和大肠湿热证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缓解期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和脾气虚弱证的出现频率则明显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组患者中最常见的胃肝郁脾虚证,而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为大肠湿热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活动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虚实夹杂者。本病证候要素以脾虚、气虚、湿热内蕴多见,病位涉及大肠、肝、脾、肺、肾等多脏腑,并且与疾病的分期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总体体现为多病性、多病位的要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中医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液通过eNOS途径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结肠损伤
15
作者 王雪伲 任凯杰 +8 位作者 马宇一 闵天昊 邓潇源 彭远昶 刘沅沅 王玮 孙团鹤 党诚学 张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solutions, PAS)在缓解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观察...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solutions, PAS)在缓解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观察小鼠体质量,统计疾病活动指数、ELISA检测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等方法在体内层面评估PAS的作用;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评估PAS干预对结肠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层面评估PAS对结肠细胞的影响。结果 体内层面,PAS干预显著逆转DSS所致的小鼠体质量下降以及疾病活动指数升高(P<0.05);PAS干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较DSS组显著降低(P<0.05);PAS干预可以改善DSS所致的结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变化等氧化还原稳态失衡(P<0.05);使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后,与DSS+PAS组相比,DSS+PAS+L-NAME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还原指标均逆转(P<0.001)。体外层面,PAS组结肠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更强,增殖相关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划痕实验提示PAS干预可以逆转LPS所致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01);应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后,PAS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消失(P<0.05)。结论 PAS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途径改善小鼠结肠炎症及结肠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等离子体活化液(PAS)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磊 王光铭 沈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43-1744,共2页
从升阳举陷法、调肝健脾法、脾肾双补法三方面入手,探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即肝、脾、肾三脏同治同调,以治脾为关键,并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佐证,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复发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合剂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路越 李忠卓 +1 位作者 陈思闻 杨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如何对脾虚型溃疡型结肠炎(UC)进行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健脾合剂治疗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协助配制,一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均为2...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如何对脾虚型溃疡型结肠炎(UC)进行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健脾合剂治疗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协助配制,一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均为20天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复查免疫指标。结果:UC患者治疗前的CD+4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D+3和CD+8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其CD+4细胞数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CD+3和CD+8细胞数回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和P<0.05)。UC患者治疗前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个疗程间总有效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且主要提高了Ts细胞,从而缓解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所致的系列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溃疡结肠炎 健脾合剂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剑 于永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水煎口服治疗组20例,设西药对照组20例,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50%,显效率30%,有效率10%,无效率10%,总有效...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水煎口服治疗组20例,设西药对照组20例,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50%,显效率30%,有效率10%,无效率10%,总有效率为90%。西药对照组:治愈率40%,显效率20%,有效率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结论: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升阳益胃汤 脾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 温阳补肾法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荣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法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化裁,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2.0~4.0g/d,分4次口服。结...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法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化裁,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2.0~4.0g/d,分4次口服。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法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溃疡结肠炎 益气健脾 温阳补肾法 应用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T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探索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行结肠镜检查的湿热型及脾肾阳虚型UC患者各25例,选取20例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以上三组观察对象的外周血及结肠黏膜活检组织,采... 目的:探索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行结肠镜检查的湿热型及脾肾阳虚型UC患者各25例,选取20例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以上三组观察对象的外周血及结肠黏膜活检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T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百分含量。结果:湿热组外周血NKT为(1.87±0.76)%,脾肾阳虚组为(2.79±1.35)%,对照组为(4.48±2.26)%。以上三组任意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F=5.632,P=0.000)。外周血IFN-γ及TNF-α与NKT类似,均表现为湿热组<脾肾阳虚组<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15)。与外周血比较,三组观察对象结肠黏膜组织内的NKT显著降低(P<0.05);仅湿热组外周血IFN-γ显著高于结肠黏膜,而仅脾肾阳虚组外周血TNF-α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KT及其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在UC不同证型的鉴别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自然杀伤T细胞 细胞因子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