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破坏规律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后省 张志明 +4 位作者 刘少伟 彭博 于辉 邵帅钦 王艺博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0,共13页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受多重采动影响,支护维护困难。针对此类问题,以代池坝煤矿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3123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应力环境演化特征及其作用...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受多重采动影响,支护维护困难。针对此类问题,以代池坝煤矿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3123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应力环境演化特征及其作用下巷道围岩破坏规律,设计了有利于围岩塑性破坏分布收敛的非对称屋顶断面,提出了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的非均匀锚杆(索)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影响条件下,巷道周边双向主应力差值较大且方向偏转,导致巷道围岩周边破坏呈现非均匀、局部湮灭、最大破坏深度偏转等蝶形特征,巷道内错位置和断面形状决定了巷道破坏形态和范围,内错距直接影响了其围岩塑性区分布与扩展的程度,而坚硬岩层的存在造成塑性区局部湮灭。当巷道内错距离大于17 m时,巷道周边应力趋于稳定,其围岩塑性区大小与形态无明显变化,内错位置大于该距离时,对巷道的围岩稳定性最有利。巷道断面的单边跨度尺寸决定了其所在侧的塑性破坏深度,当巷道断面为非对称屋顶断面时,围岩塑性分布收敛程度显著。巷道断面设计时,巷道最长边应位于坚硬岩层侧且尽量避开最大破坏深度方向,以便充分利用坚硬岩层塑性区湮灭特性,避免巷道围岩塑性区蝶叶过度扩展。因此,可充分利用大倾角非对称屋顶形巷道断面的几何特征,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与合理锚固层位分布特征,进行非均匀锚杆(索)支护设计,有效保障锚杆(索)支护力的发挥的同时,保障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同时,在31233运输巷进行了试验,布设了巷道顶板深部位移与锚索支护力监测站,监测期间顶板变形量在100 mm以内,锚索支护力发挥稳定,围岩整体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距离煤层群 重复采动 回采巷道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两栖无人平台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哲 覃卫 +2 位作者 徐梓洋 李寓安 陈泰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解决水陆两栖无人平台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动态障碍物和多变环境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的路径规划算法,包含四种感知信息输入方案以及速度强化奖励函数,适应动态和静态环境.该算法通... 为解决水陆两栖无人平台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动态障碍物和多变环境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的路径规划算法,包含四种感知信息输入方案以及速度强化奖励函数,适应动态和静态环境.该算法通过批次函数正则化、策略熵引入和自适应裁剪因子,显著提升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研究中采用了ROS仿真平台,结合Flatland物理引擎和PedSim插件,模拟了包含动态障碍物的多种复杂场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EV+V状态空间输入结构和离散动作空间的两栖无人平台,在路径规划中展现出高成功率和低超时率,优于传统方法和其他方案.仿真和对比实验显示采用鸟瞰图与速度组合的状态空间数据结构配合速度强化奖励函数算法提高了性能,收敛速度提高25.58%,路径规划成功率提升25.54%,超时率下降1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两栖 无人平台 端策略优化(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高烈度地震区跨近断层无砟轨道多跨简支梁桥空间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尊稳 邓永杰 +3 位作者 虞庐松 韩峰 韩国庆 杨钢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102,共14页
以兰新高速铁路常见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多跨简支梁桥为背景,选取典型跨越山谷与河流等复杂地形不规则11×32 m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以三维近断层地震波为激励,基于等效应力理论,采用非线性时程法,研究我国... 以兰新高速铁路常见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多跨简支梁桥为背景,选取典型跨越山谷与河流等复杂地形不规则11×32 m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以三维近断层地震波为激励,基于等效应力理论,采用非线性时程法,研究我国西部高烈度地震区跨越近断层地震带无砟轨道桥梁的空间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脉冲型地震对轨道不平顺的影响最大,滑动脉冲型地震次之,非脉冲型地震则相对较小;脉冲型地震下钢轨存在拉断风险,伸缩缝两端道床板应力高于跨中,而底座板和道床板的应力呈现相反的分布规律;脉冲效应使得中间墩墩顶支座的纵向最大变形大于边墩,而非脉冲型地震下则相反,但整体上其变形均超过了安全限值,存在落梁风险;相较于无脉冲型和滑动脉冲型地震,脉冲型地震作用下中间墩墩顶横向位移分别增大了115.64%和59.56%,边界碰撞效应分别增大了150.64%和247.11%;在地震作用下大部分支撑垫石的最大应力均超过了材料的极限强度;联梁间的碰撞仅在脉冲型地震中出现,故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通过提高配筋率防止裂缝的扩展,设置防碰撞装置以减轻碰撞对桥台和梁体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简支梁桥 断层 地震 等效应力理论 空间响应规律 碰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弓志青 张永琥 +3 位作者 沈小刚 陆秀香 贾凤娟 王文亮 《中国果菜》 2025年第1期8-12,37,共6页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1)~4000 cm^(-1)近红外全波长扫描,得到添加含香菇面粉的近红外原始光谱,通过Spectrum Quant软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将光谱预处理后与香菇含量建立近红外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与预测。结果表明,最优的预处理方法为MSC+平滑点2+二阶导数降噪2预处理,主因子数10,校正集方程与验证集方程的相关性良好(R2>99%),预测性较好(偏差<5%),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为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快速检测 香菇 面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精密进近引导的北斗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康荣雷 张浩 +1 位作者 常军 熊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9-565,共7页
为保证复杂电磁环境下对北斗卫星信号的可靠、准确和连续的接收能力,在分析抗干扰与高精度联合处理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功率倒置准则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结合的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该技术能够在北斗信号导向矢量获取失效、阵列... 为保证复杂电磁环境下对北斗卫星信号的可靠、准确和连续的接收能力,在分析抗干扰与高精度联合处理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功率倒置准则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结合的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该技术能够在北斗信号导向矢量获取失效、阵列流形特性变化或信号入射角度未知等条件下实现北斗抗干扰处理并兼顾载波测量的相位响应不失真。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在抗干扰达到干噪比50 dB的同时,载波相位畸变误差小于整周1%,满足抗干扰与高精度测量要求,可以有效支持精密进近引导技术所适配的各类战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BDS) 精密进引导 空时联合 抗干扰算法 高精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路多尺度卷积的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锦妮 田谷丰 +4 位作者 李云红 朱耀麟 陈鑫 门玉乐 魏小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84,共7页
羊绒具有轻盈舒适、光滑柔软、稀释透气以及保暖好的特点,由于羊绒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市场上的羊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现有的显微镜法、DNA法、化学溶解法和基于图像的方法具有损坏样本、设备昂贵、主观性强等不足。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 羊绒具有轻盈舒适、光滑柔软、稀释透气以及保暖好的特点,由于羊绒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市场上的羊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现有的显微镜法、DNA法、化学溶解法和基于图像的方法具有损坏样本、设备昂贵、主观性强等不足。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可进行建模操作的快速测量方法。针对传统的建模方法通常无法学习出通用的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导致泛化能力弱,且羊绒羊毛纤维的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相似,难以区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多尺度卷积的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模型。采集了羊绒羊毛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共1170个进行验证,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范围是1300~2500 nm。利用两个并行卷积神经网络来提取近红外光谱波段的特征,采用原始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和降维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同时输入的方式,并利用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进一步提取中间具有贡献力的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利用路径交流模块用于两路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的信息交流,最后利用类级别融合得到羊绒羊毛纤维预测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将采集的80%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用于模型训练,20%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用于模型测试。模型测试集的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4.45%,与传统算法中的随机森林、SVM、1D-CNN等算法相比较分别提升了7.33%、5.22%、2.96%,并进行消融实验对所提模型的结构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双路多尺度卷积的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模型可实现羊绒羊毛纤维的快速无损预测,为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羊毛 红外光谱 深度学习 双路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蛋清粉近红外光谱真实性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祝志慧 李沃霖 +4 位作者 韩雨彤 金永涛 叶文杰 王巧华 马美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253,共9页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池化层,提高模型提取光谱特征的能力,减少噪声干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可判别蛋清粉样本的真伪,对于掺假蛋清粉的检测率可达到97.80%,总准确率(AAR)为98.93%,最低检测限(LLRC)在淀粉、大豆分离蛋白、三聚氰胺、尿素和甘氨酸5种单掺杂物质上分别可达到1%、5%、0.1%、1%、5%,在多掺杂中可达到0.1%~1%,平均检测时间(AATS)可达到0.004 4 s。与传统1D-CNN网络结构及其他改进算法相比,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在蛋清粉真实性检测上具有更高精度,检测速度快,且模型占用空间小,更适合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中。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发针对蛋粉质量检测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仪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粉 红外光谱 真实性检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趋近律的IPMSM滑模NDOB调速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谷爱昱 庞城洁 乐敏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调速系统中的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抖振严重、响应速度慢和抗扰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增强I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双幂次趋近律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调速系统中的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抖振严重、响应速度慢和抗扰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增强I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双幂次趋近律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的滑模控制方法。改进双幂次趋近律通过在幂次项引入系统状态变量,使趋近律具有变速趋近特性,解决了滑模趋近速度和抖振抑制间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设计了NDOB,该观测器不仅可以对扰动进行补偿,还可以通过减小趋近律增益系数进一步抑制系统抖振。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改进双幂次趋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估中应用的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杰 崔静静 胡珍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8-533,共6页
本文回顾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ADHD患者在任务态和静息态下的皮层激活异常,并探讨了fNIRS在ADHD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潜力,为未来ADHD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功能性红外光谱技术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中可可脂含量近红外光谱模型构建及应用
11
作者 伍宝朵 陈燕 +7 位作者 李煜 段良美 陈竹 王睿 白亭玉 吴桂苹 闫林 李付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6,共6页
可可脂是可可豆的重要品质指标,为了满足高可可脂可可品种的选育,实现可可豆中可可脂含量快速检测,本研究选取229份可可资源开展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可可脂含量的化学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及不同光谱预处理,构建了可可脂含量的近红外... 可可脂是可可豆的重要品质指标,为了满足高可可脂可可品种的选育,实现可可豆中可可脂含量快速检测,本研究选取229份可可资源开展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可可脂含量的化学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及不同光谱预处理,构建了可可脂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建模结果表明,采用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S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光谱范围为4000~12000 cm-1,主因子数为10时,R 2(决定系数)最高为0.992,校正均方根误差为1.59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401,相对分析误差为7.731,模型表现最佳。外部验证结果显示,验证集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624)。利用新建模型对64份可可资源进行可可脂含量预测获得可可脂质量分数高于50%的资源4份,可可脂质量分数低于40%的资源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豆 可可脂 红外光谱 模型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林内枯叶跨林分间模型迁移的含水率检测方法
12
作者 张佳薇 姜天 +4 位作者 杨春梅 刘强 韩哲 刘泽盛 李明宝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9-450,共12页
森林地表枯叶含水率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精准检测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根据光谱数据直接反演水分含量,从而实现枯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但不同可燃物光谱光照强度数据的特征波段不尽相同,需要对不同树种... 森林地表枯叶含水率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精准检测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根据光谱数据直接反演水分含量,从而实现枯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但不同可燃物光谱光照强度数据的特征波段不尽相同,需要对不同树种的枯叶分别建立检测模型以匹配不同的光照强度与含水率反演关系,而对不同林分的光谱光照强度数据进行采集与标注也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限制了光谱法的实际应用。为此,提出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森林地表枯叶含水率检测迁移学习方法,将训练好的模型参数迁移到新的模型中,避免重新训练模型,从而提高模型的学习效率、减小训练模型所需的数据量。结果表明,与经典反演方法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比,Bi-LSTM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蒙古栎和落叶松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减小了0.62%和0.87%,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分别减小了0.28%和0.70%。且基于Bi-LSTM改进的迁移学习方法,大大降低了对标记近红外光谱数据的依赖。当目标域样本数为300个时,源域样本数为1000个时,检测模型的MAE、MSE、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 nation,R^(2))分别为3.27%、1.10%、0.918。MAE和MSE比没有源域训练的检测模型分别缩小了2.36%和1.02%,R^(2)提升了0.114。对比迁移前后说明迁移学习为降低光谱枯叶含水率建模时间成本、提高光谱检测实用性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叶凋落物 含水率 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专用粉品质特性快速检测研究
13
作者 范会平 杜朝炜 +4 位作者 李真 杨勇 任广跃 张德榜 艾志录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构建小麦专用粉的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和总体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构建小麦专用粉的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和总体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去线性趋势(Detrend,DT)是破损淀粉含量和吸水率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Savitzky-Gloay(SG)卷积平滑是降落数值和拉伸面积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可有效提高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9641、0.7140、0.9755、0.9434和0.8283;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可有效提高稳定时间和延伸度预测模型的效果,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7135和0.9530。总体预测模型对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的预测效果均有所提升,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分别从1.86、4.27和2.51提升到2.43、5.26和3.11。综上可知,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专用粉品质特性的无损快速检测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专用粉 红外光谱 品质特性 偏最小二乘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钻头测量数据的钻柱涡动特性分析
14
作者 张涛 杨振鹏 +3 位作者 李军 王苗瑞 王梦凡 郭子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1,共10页
钻井过程中钻柱振动的位移信号较难获取且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认识钻井过程中井下发生涡动时钻柱的振动特性,利用近钻头测量工具采集某深井旋转钻进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结合误差控制算法在频域上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得到... 钻井过程中钻柱振动的位移信号较难获取且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认识钻井过程中井下发生涡动时钻柱的振动特性,利用近钻头测量工具采集某深井旋转钻进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结合误差控制算法在频域上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得到振动的位移信号;通过分析钻柱涡动时的振动位移特征,并结合钻柱自转、公转的耦合作用和钻柱相对于井筒的位置,以实测到的“半频涡动”现象为例,解释了钻柱正向涡动和反向涡动时的振动规律。研究分析发现:对于测得的井下加速度信号,在频域积分过程中引入误差控制方程,通过设置预期目标精度可有效抑制低频分段的积分误差。当发生涡动时,切向和法向振动加速度曲线的振幅为正常钻进时的4倍以上,振动位移曲线的振幅为正常钻进时的10倍左右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受钻柱自转和公转耦合作用的影响,通常反向涡动时切向位移曲线的波动周期小于正向涡动,反向涡动比正向涡动更加剧烈。但在钻进过程中,受钻头与地层切削作用和钻柱与井壁之间相互摩擦的影响,也会出现正涡与反涡交替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仅通过振动位移信号的周期来判断正向涡动和反向涡动。研究结果对描述涡动时的振动特征,判断涡动的发生和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涡动,缓解钻具疲劳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头测量 频域积分 涡动 位移重建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康复效果评估: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个案研究
15
作者 陈予东 杜晓霞 +4 位作者 黄富表 叶长青 马琳 王云雷 吴晓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功能评定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多种评估工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任务导向训练、镜像训练和计算机认知辅助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舒尔特方格训练、双侧肢体协同性训练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采用f NIRS评估康复前后脑活状态的变化。结果综合康复1个多月后,患者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和空间忽略明显改善,步行恢复正常,运动、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脑部激活状态呈现积极变化。结论针对胼胝体损伤复杂症状,综合康复手段(特别是舒尔特方格、双侧协同训练及TMS)结合f NIRS评估脑激活,展现出显著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康复 经颅磁刺激 功能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期间福建省平潭近海近地层风特性研究
16
作者 杨丽慧 吴焕萍 张秀芝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8-469,共12页
利用福建省平潭岛附近3座海上测风塔观测的7个台风个例资料,分析发现当测风塔位于台风前进方向左侧,风向呈逆时针变化,位于右侧风向呈顺时针变化。仅当台风中心经过测风塔时才会出现180°/30 min的转变特征。根据台风影响期间气压... 利用福建省平潭岛附近3座海上测风塔观测的7个台风个例资料,分析发现当测风塔位于台风前进方向左侧,风向呈逆时针变化,位于右侧风向呈顺时针变化。仅当台风中心经过测风塔时才会出现180°/30 min的转变特征。根据台风影响期间气压、风速、风向变化和台风路径距离测风塔远近,将台风影响期间分为前眼壁区、台风眼和后眼壁区3个时段计算其湍流强度、阵风系数、风垂直切变指数和风向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时段湍流强度10 m高度最大;30 m以上湍流强度垂直变化不大,其中第1时段最小,为0.07~0.10;第2时段为0.09~0.12;第3时段差别较大。10 m高度阵风系数最大,其值为1.26~1.60;40~90 m阵风系数为1.20~1.45,其中第1时段最小为1.18~1.30,第3时段最大为1.12~1.45,第2时段大小居中为1.20~1.38。①号和(4)号测风塔第1时段和第2时段风主要来自海上,10~40 m风切变指数略大于40~90 m;第3时段风主要来自陆上,风切变指数略大于前两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台风 地层风 湍流强度 阵风系数 风垂直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
17
作者 王雪 张广月 +3 位作者 马铁民 赵肖宇 刘金明 衣淑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300,共10页
玉米育种过程中,灌浆期籽粒含水率检测时,通常需要脱粒,采集穗中间200粒为检测样本。为了保护亲本,避免破坏性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用于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的田间原位检测。首先构建... 玉米育种过程中,灌浆期籽粒含水率检测时,通常需要脱粒,采集穗中间200粒为检测样本。为了保护亲本,避免破坏性检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用于灌浆期玉米籽粒水分的田间原位检测。首先构建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迭代保留信息变量(iterative retention of information variables,IRIV)二次波长筛选方法,提取光谱数据中有效的水分变量信息,减小特征空间维度的同时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再结合直接校正算法(direct standardization,DS),降低预测样本与建模样本的差异性,将玉米灌浆期穗尖部籽粒光谱数据校正为中间200籽粒的光谱,使水分定量分析模型能够具备中间200籽粒和穗尖部籽粒2种检测样本的通用性。在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p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的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经过验证,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校正后的光谱差异性降低了59.4%。为了进一步验证GA-IRIV-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的有效性,分析了GA+IRIVN组合波长筛选提取光谱特征,并分别与全光谱、多种典型波长筛选方法结合DS方法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R)的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样本预测集GA-IRIVN-DS-PLSR模型效果均优于全光谱和其他模型,中间籽粒样本和穗尖部籽粒样本的预测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715和0.9012,均方根误差(RMSEP)较全光谱下降了80.10%和64.60%。证明基于GA-IRIVN-DS光谱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水分定量分析模型具有一定泛化能力,可以为玉米育种过程中,减少检测过程中的样本破坏和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遗传算法 迭代保留信息变量 玉米籽粒水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集划分及预处理方法对烟叶化学成分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影响
18
作者 付博 杨永锋 +6 位作者 刘向真 牛洋洋 刘茂林 赵森森 于建军 彭桂新 姬小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527,共12页
【目的】明确模型构建适宜的数据集划分方式、比例和数据预处理方法,为建立准确、稳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分析模型奠定基础。【方法】以210份烟叶样本为研究对象,测量烟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和氯等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并采集... 【目的】明确模型构建适宜的数据集划分方式、比例和数据预处理方法,为建立准确、稳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分析模型奠定基础。【方法】以210份烟叶样本为研究对象,测量烟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和氯等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并采集烟叶样本的光谱数据,研究随机划分法(RS)、等间隔划分法(LS)、基于联合x-y距离的样本集划分法(SPXY)和Kennard-Stone划分法(KS),以及光谱数据预处理和组合方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偏最小二乘(PLS)定量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数据集通过SPXY方式划分的校正集和预测集分布更均匀,预测集比例为24%时,构建的模型预测能力更强。烟叶总糖和氯离子定量模型最佳预处理组合为多元散射校正(MSC)+移动平均平滑(MA)+小波变换(WAVE),构建的定量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984 0和0.986 0;还原糖和烟碱定量模型最佳预处理组合为极差归一化(MAXMIN)+MSC+WAVE,r_(p)分别为0.990 0和0.985 2;钾离子预处理组合为MSC+WAVE(r_(p)=0.969 4),总氮则以原始光谱数据构建的模型预测能力最强(r_(p)=0.970 9)。【结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近红外定量模型经过数据集划分和预处理优化后,提高了模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红外光谱 数据集划分 数据预处理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19
作者 常志旺 李聪 +3 位作者 李万亨 闫桢绪 宋松科 权新蕊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数生成近断层低频分量,与基于小波变换方法生成的地震动高频分量叠加得到近断层模拟地震动。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选取原始地震记录和模拟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循环迭代法可以有效提取近断层低频脉冲分量。使用模拟地震动和原始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得到的最大位移均值结果较接近,证明该方法建立的模拟地震动可有效模拟真实的结构响应。所提方法可为脉冲型地震动结构响应分析提供参考和输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模拟 循环迭代法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下斜拉桥动力响应分析
20
作者 许莉 江正航 +3 位作者 张广达 温佳年 韩强 杜修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72-184,共13页
耐震时程分析(endurance time analysis,ETA)法作为结构响应分析领域的有效简化方法,基于频域地震动反应谱合成的耐震时程曲线无法准确反映时域的脉冲特性,限制了其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中的应用。为将ETA法应用到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 耐震时程分析(endurance time analysis,ETA)法作为结构响应分析领域的有效简化方法,基于频域地震动反应谱合成的耐震时程曲线无法准确反映时域的脉冲特性,限制了其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中的应用。为将ETA法应用到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斜拉桥动力响应分析中,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法研究了不同峰值下脉冲、高频分量对斜拉桥动力响应的贡献程度,构建了考虑脉冲和强度特性的斜拉桥动力响应预测模型,利用ETA法模拟高频分量下的斜拉桥动力响应并结合预测模型,预测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下斜拉桥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精确表达不同强度下高频分量与原始地震动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ETA模型和IDA法计算出0.6 g下的平均动力响应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为高效合理地计算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下斜拉桥的动力响应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地震动 斜拉桥 耐震时程分析(ETA) 增量动力分析(IDA) 无量纲指标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