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想象的脑机制及其在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铁军 徐鹏 +1 位作者 余茜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304,共6页
运动想象对大脑相关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目前正在大量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领域.近年来随着诸如功能磁共振等成像工具的出现,神经成像的复杂程度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人们对运动想象的脑机制尤其是涉及多脑区之间的协同作用... 运动想象对大脑相关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目前正在大量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领域.近年来随着诸如功能磁共振等成像工具的出现,神经成像的复杂程度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人们对运动想象的脑机制尤其是涉及多脑区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针对运动想象的多脑区之间相互协作机制及运动想象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运动功能康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的可塑性与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任惠明 袁海 +3 位作者 王小同 康翰林 杨秀艳 程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4,共3页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幸存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引起高度重视[1],相应的措施及其机制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2]。以往认为一侧大脑半球的受损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以通过对...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幸存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引起高度重视[1],相应的措施及其机制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2]。以往认为一侧大脑半球的受损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以通过对侧代偿[3],之后发现卒中后受损侧大脑半球可塑性可以影响康复效果[4],但其证据并不充分。本文采用Meta分析探讨受损侧大脑半球可塑性变化与卒中后运动功能改善之间的联系,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脑卒中后 运动功能康复 可塑性 神经功能缺损 大脑半球 运动功能改善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沈滢 单春雷 +2 位作者 殷稚飞 孟殿怀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2-1166,共5页
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导致的运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不利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虽然近年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运动功能障碍仍然是康复治... 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导致的运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不利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虽然近年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运动功能障碍仍然是康复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人们也一直在探索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治疗技术 运动功能障碍 应用 日常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4
作者 李纲 张志强 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等速运动又称可调节抗阻运动,以恒定速度运动,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中肌力大小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先设定速度运动,由Hislop与Perrine在1967年提出,是关节运动过程中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能承受的最大负重... 等速运动又称可调节抗阻运动,以恒定速度运动,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中肌力大小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先设定速度运动,由Hislop与Perrine在1967年提出,是关节运动过程中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能承受的最大负重的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康复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 疗效观察 下肢 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运动 抗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促进脑卒中后手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力 贾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2-756,共5页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1242万[1]。此外,研究报道大约80%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其中约65%的患者在后遗症期仍遗留手与上肢功能障碍[2—3]。手与上肢功能改善将能最大限度...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1242万[1]。此外,研究报道大约80%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其中约65%的患者在后遗症期仍遗留手与上肢功能障碍[2—3]。手与上肢功能改善将能最大限度促进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4]。因此,脑卒中后手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应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后遗症期 康复医学 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防治 脑卒中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冉 杜巨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脑卒中、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经常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自理能力,甚至影响其回归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照护负担,给个人心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在众多康复手段中,运动想象以其成本消耗少、可操作性强、患者易... 脑卒中、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经常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自理能力,甚至影响其回归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照护负担,给个人心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在众多康复手段中,运动想象以其成本消耗少、可操作性强、患者易接受等优势而有很大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运动功能障碍 成本消耗 自理能力 康复手段 膝关节骨关节炎 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林铁琴 赵振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对2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B组的ADL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4级以上的比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伴单侧忽略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康复 日常活动能力 BRUNNSTROM Barthel指数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卒中病人 显著性差异 偏瘫患者 life 治疗前后 治疗措施 康复治疗 单侧忽略 治疗后 分级法 观察组 对照组 ADL 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书轩 邱鹏 +2 位作者 聂永琦 刘静 曹慧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8-79,共12页
针对传统康复医学卒中后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周期长、训练内容枯燥、康复费用过高、医患比例失衡问题,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康复治疗具有现实意义。进行了虚拟现实在脑卒中患者训练康复应用近十年发文量检索,对虚拟现实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模式进... 针对传统康复医学卒中后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周期长、训练内容枯燥、康复费用过高、医患比例失衡问题,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康复治疗具有现实意义。进行了虚拟现实在脑卒中患者训练康复应用近十年发文量检索,对虚拟现实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基于虚拟现实在国内外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对其在康复医学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康复医学 脑卒中 脑血管病 运动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θ节律刺激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牟宏 马跃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θ节律刺激(thetaburststimulation,TBS)是模式化的重复经颅磁刺激(patternedrepetitiveTMS)的一种。按照间隔时间不同,TBS可分为间歇性TBS(intermittentTBS,iTBS)和连续性TBS(continuousTBS,cTBS)。TBS的作用原理既包括改... θ节律刺激(thetaburststimulation,TBS)是模式化的重复经颅磁刺激(patternedrepetitiveTMS)的一种。按照间隔时间不同,TBS可分为间歇性TBS(intermittentTBS,iTBS)和连续性TBS(continuousTBS,cTBS)。TBS的作用原理既包括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促进神经重塑等宏观效应,也包括影响基因表达、蛋白水平、受体调控等微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康复 Θ节律 脑梗死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应用 间隔时间 大脑皮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乐趣 屈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4-1086,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约有30%—66%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尤其是手部运动功能障碍,重度致残者约占10%以上[2]。在正常情况下,手部需要接受大量神经支配,完成很多精细活动和工作,但脑卒中后偏...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约有30%—66%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尤其是手部运动功能障碍,重度致残者约占10%以上[2]。在正常情况下,手部需要接受大量神经支配,完成很多精细活动和工作,但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功能的恢复效果常不理想,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进程较下肢困难且缓慢[3],成为卒中康复的热点、难点和重点。脑卒中造成的手部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运动功能康复 运动功能障碍 手部 技术进展 运动疗法 偏瘫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手部运动功能康复的纤维强化型并联腔道式软体驱动器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豪 Dannangoda Gamage Kanishka Madusanka +1 位作者 熊璟 夏泽洋 《高技术通讯》 CAS 2021年第3期270-278,共9页
为解决当前单一的弯曲/伸展辅助运动的软体康复手套不能提供手部完整的运动动作支持,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异常导致的手部运动障碍康复效果欠佳,设计了一种新的纤维强化并联腔道式软体驱动器(SPA)结构,该结构能够在三路组合压力驱动下实现... 为解决当前单一的弯曲/伸展辅助运动的软体康复手套不能提供手部完整的运动动作支持,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异常导致的手部运动障碍康复效果欠佳,设计了一种新的纤维强化并联腔道式软体驱动器(SPA)结构,该结构能够在三路组合压力驱动下实现三维方向致动,实现对手部伸展/弯曲、外展/内收、对掌/复位及其复合动作的支持。通过对手部基本动作元的分析,设计了新的驱动器结构,利用有限元工具对设计参数进行了验证,并建立了运动学描述模型;给出了新驱动器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新驱动器进行了加载测试和软体康复手套样机操作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器能够实现复合运动模式下的多指协同动作,支持手部运动多模式的辅助康复,并显著提升患者手部敏捷交互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驱动器(SPA) 手部运动功能康复 纤维强化 并联腔道 复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全病程个案管理 被引量:53
12
作者 刘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全病程个案管理策略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均根据病情给予标准化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功能康复的全病程个案管理策略。... 目的探讨全病程个案管理策略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均根据病情给予标准化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功能康复的全病程个案管理策略。观察两组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运动功能康复的全病程个案管理策略对慢性心衰患者短期预后有促进作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功能康复 健康行为 个案管理 生活质量 心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浩 刘四文 +4 位作者 贾延兵 王旭豪 吴金花 马建青 石芝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的障碍。虽然近些年SCI的诊断、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脊髓损伤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的障碍。虽然近些年SCI的诊断、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脊髓损伤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身心上的巨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康复 脊髓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损伤平面 脊髓结构 运动阈值 大鼠 步行能力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眭有昕 郭川 +3 位作者 朱仕哲 沈滢 王尊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5-1320,共6页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1],约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指出,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3],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1],约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指出,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3],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脑卒中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循证医学 脑卒中康复 运动功能康复 康复治疗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降低致残率 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敌 王彦华 陈昺伃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第9期206-209,共4页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如何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是一重大难题。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体内外研究证明FES能促进神经重塑,改善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已被运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为此,基于...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如何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是一重大难题。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体内外研究证明FES能促进神经重塑,改善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已被运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为此,基于国内外FES技术研究现状,分别对FES获益与不足、FES方案、FES系统参数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类和阐述,并对FES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脑卒中 运动功能康复 神经可塑性 肌肉 参数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BOLD-f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力 余成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6,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为我国首要致死致残疾病,70%患者并发运动功能障碍,针刺已成为一项早期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已成为研究针刺卒中的最常用方法。本研究从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等代表...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为我国首要致死致残疾病,70%患者并发运动功能障碍,针刺已成为一项早期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已成为研究针刺卒中的最常用方法。本研究从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等代表的局部功能传统体素分析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on, DFC)分析、图论分析等代表的复杂全脑网络分析研究成果比较入手,综述了针刺IS运动功能障碍研究从局部功能延伸至全脑功能分析,从体素研究向脑网络研究转化,并正在进一步向全脑整体网络研究深入的转变历程及利弊,进而提出目前该类研究已从基于单纯感觉运动网络(sensory motor network, SMN)映射的运动完成研究逐步过渡到基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映射的运动认知研究,但尚未完全普及。本综述为针刺IS运动功能障碍研究提供如灵活运用任务设计,围绕SMN及DMN双动态网络,采用DFC、图论等全脑网络分析针刺前后运动功能连接及属性变化等方法学指导及理论支持,从而更好地阐释针刺IS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机制并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康复机制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运动认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君 李泽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STREAM)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应用STREAM对 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评定 ,并与FIM中的运动类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 :入院时STREAM... 目的 :探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STREAM)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应用STREAM对 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评定 ,并与FIM中的运动类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 :入院时STREAM评分与FIM运动分、FIM总分、BI得分显著相关 (r =0 .830、0 .75 9、0 .80 9,P <0 .0 0 1) ,出院时STREAM评分与FIM运动分、FIM总分、BI得分显著相关 (r =0 .830、0 .80 7、0 .80 6 ,P <0 .0 0 1)。结论 :STREAM是有效的 ,并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能敏感地反映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变化 ,很适合作为物理治疗部门常规的临床评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脑卒中 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晓科 肖农 +1 位作者 周江堡 张晓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研究麻黄碱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速神经康复的分子机制。方法:体重为220—250g的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应用Koizumi线栓法建立单侧MCAO模型。术后1周,2周,3... 目的:研究麻黄碱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速神经康复的分子机制。方法:体重为220—250g的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应用Koizumi线栓法建立单侧MCAO模型。术后1周,2周,3周,4周应用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素(SYP)表达的变化。结果:横木行走试验评分显示治疗组康复速度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在1,2,3周时,免疫组化光密度定量测定显示治疗组GAP-43和SYP的表达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麻黄碱可加速脑缺血后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速度,其机制与促进脑内神经重塑和结构重建的分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恢复 麻黄碱 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机制研究 缺血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运动功能康复 自然恢复 MCAO模型 运动功能改善 生长相关蛋白 GAP-43 治疗组 分子机制 神经康复 SD大鼠 定量测定 免疫组化 分子表达 结构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作锋 艾林 +2 位作者 戴建平 董可辉 邢德莉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0期735-741,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分析单侧放射冠梗死患者大脑半球的激活部位及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dex,LI)与运动功能康复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2例单侧放射冠梗死的患者为卒中组,5例正常志...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分析单侧放射冠梗死患者大脑半球的激活部位及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dex,LI)与运动功能康复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2例单侧放射冠梗死的患者为卒中组,5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检查,扫描设备为德国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系统。试验采用Block设计,采取患手顺序对指任务。扫描结果采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2)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计算不同感兴趣区激活体素数目及LI。扫描结束后记录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F-M评分),分析LI与F-M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卒中组脑部激活范围较广泛,表现为双侧运动传导通路的激活;双侧大脑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ensory motor cortex,SMC)、第一躯体运动区(M1区)LI明显减少(P=0.004,0.008,0.027)。卒中组L(I半球、SMC、M1)与F-M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33,P=0.618;r=0.558,P=0.059;r=0.297,P=0.348);卒中组最强激活点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PRE)患者F-M评分较高(52±22),最强激活点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POS)患者F-M评分较低(36±27),以上两组F-M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RI可以显示卒中患者运动康复过程中功能区的变化;单侧放射冠脑梗死后,与运动任务相关的脑区激活范围存在明显偏侧化现象;偏侧化程度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之间可能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放射冠 功能磁共振 康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20
作者 姚淑珍 勾丽洁 +1 位作者 刘旭东 王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6-850,共5页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是指能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情感、意图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是Rizzolatti等于1996年在一项研究猴子大脑运动前皮质(F5)区单神经元放电情况时偶然发现的。此后多项基础研...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是指能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情感、意图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是Rizzolatti等于1996年在一项研究猴子大脑运动前皮质(F5)区单神经元放电情况时偶然发现的。此后多项基础研究证实人脑中也存在镜像神经元,主要位于额下回后部(BA44)、前运动皮质(BA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顶下小叶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康复 额下回 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皮质 电刺激治疗 上肢功能 视觉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