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统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1
作者 徐斌(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CT)在抗肿瘤治疗领域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在了解ACT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及优化方案,有望为消化系统肿瘤ACT治疗提供参考,并形成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对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姚天文 韩世盛 +2 位作者 苏哲苓 徐艳秋 王怡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8-2242,共5页
目的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对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非免疫抑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疗程24周。检测临床疗... 目的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对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非免疫抑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疗程2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24 h UTP、ALB、eGFR、Nephrin、Podocin、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24 h UTP、Nephrin、Podocin降低(P<0.05),ALB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足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免疫抑制治疗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脾肾阳虚 中医证候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LR、LDH联合检测对转移性胃癌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世祯 林榕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转移性胃癌(MG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治疗...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转移性胃癌(MG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治疗的88例MGC患者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液学相关指标,患者近期治疗疗效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和比较两组间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的差异及PD-L1表达差异及组间临床特征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的比较则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结果:免疫治疗后NLR3、NLR4、PLR2、PLR3、PLR4、LDH2、LDH3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5)。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与疾病进展(PD)组患者治疗前的NLR1、LDH1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高水平的NLR2、NLR3、NLR4、PLR4、LDH1、LDH3、LDH4、ΔNLR1、ΔNLR2、ΔNLR3、ΔPLR1的OS比低水平组均更短(均P<0.05),高水平的NLR2、NLR3、NLR4、PLR1、LDH1、ΔNLR1、ΔNLR2、ΔNLR3、ΔPLR1、ΔPLR2的PFS比低水平均更短(均P<0.05)。NLR3-H中PD-L1阴性患者占比最高,且阴性组、联合阳性分数(CPS)=1~5、CPS≥53组中的NLR3-H患者数量均比NLR3-L组多(均P<0.05)。NLR3-H、PLR3-H组中女性患者占比更高(均P<0.05)。结论:NLR、PLR、LDH检测对MG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和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胃癌 免疫治疗 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乳酸脱氢酶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瘤性肾切除术在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彩访 范宏 +3 位作者 栾婷 詹辉 王海峰 王剑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52-1957,共6页
随着靶向疗法和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治疗格局在过去20年中迅速发展。其中,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N)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与系统治疗(systemic th... 随着靶向疗法和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治疗格局在过去20年中迅速发展。其中,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N)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与系统治疗(systemic therapy,ST)相比,其生存效益值得怀疑。CN在mRCC系统治疗中的作用和时机尚未明确。此外,CN患者选择上同样缺乏明确的共识。因此,本文简要综述mRCC中CN的现有证据,结合当前最新的肾癌诊疗指南,重点探讨CN在mRCC中的手术时机、获益人群及转移瘤切除术的价值。此外,本文讨论CN在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的作用,并展望CN在mRCC未来的应用前景和不断变化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细胞 减瘤肾切除术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转移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归巢机制及其在实体瘤免疫治疗中的转化策略
5
作者 谢妍 何玉婷 沈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7-1006,共10页
近年来,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T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定向归巢是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核心,与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紧密相关。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肿瘤脉管障碍和趋化信号的缺失,T细胞向实体肿瘤的浸润仍存在挑... 近年来,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T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定向归巢是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核心,与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紧密相关。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肿瘤脉管障碍和趋化信号的缺失,T细胞向实体肿瘤的浸润仍存在挑战。本综述系统概述了T细胞归巢的迁移路径包括静脉输注后的血液归巢、跨血管内皮迁移及其靶向实体瘤组织的浸润。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T细胞归巢的调控机制,尤其是趋化因子-受体轴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肿瘤血管异常、TME塑造的浸润壁垒和肿瘤基质屏障对T细胞归巢的影响。针对上述障碍,本文综述了增强T细胞归巢效率的3个主要策略。其一,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或慢病毒转导技术,修饰趋化因子受体(例如CXCR2、CXCR6)以匹配肿瘤趋化信号,或敲除免疫检查点分子(PD-1、LAG-3、SHP-1)以逆转T细胞耗竭。其二,靶向VEGF/VEGFR轴联合ATCT可促进血管正常化,改善T细胞浸润。其三,局部治疗(放疗、溶瘤病毒)或者系统药物(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的联合治疗策略,通过重塑肿瘤TME,促进T细胞归巢。这些策略将为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实体瘤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T细胞免疫疗法 T细胞归巢 趋化因子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P靶点的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研究
6
作者 张洁 汤丁越 +5 位作者 王成烨 高雅文 徐文青 刘思雅 肖啸 吴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甲胎蛋白(AFP)在大约70%~80%的肝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可作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靶点。目前大多以AFP为靶点的肿瘤疫苗的临床实验效果欠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更有效的、基于AFP抗原的治疗性肿瘤疫苗。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构建了一种... 甲胎蛋白(AFP)在大约70%~80%的肝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可作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靶点。目前大多以AFP为靶点的肿瘤疫苗的临床实验效果欠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更有效的、基于AFP抗原的治疗性肿瘤疫苗。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构建了一种肝癌治疗性病毒载体Ad-hAFPm。该载体通过表达AFP/HSP70(热休克蛋白70)融合蛋白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来实现AFP抗原的特异性靶向治疗。在两种过表达人源AFP(hAFP)的细胞系皮下移植瘤模型中模拟验证了Ad-hAFPm病毒载体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d-hAFPm病毒在两种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肿瘤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显著升高,并呈现出一定的靶向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AFP 免疫疗法 腺病毒 治疗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存邦 潘耀柱 +6 位作者 葸瑞 徐淑芬 张茜 陈燕 周进茂 吴涛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未予以过继免疫治疗的74例ML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间的疗效。治疗组110例ML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8例。对照组74例ML患者中HL 22例,NHL 52例。所有患者序贯化疗6个疗程后进行auto-PBHSCT。造血恢复后过继免疫治疗组每月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100万U/日×10 d为1疗程的过继免疫治疗,共6个疗程。对照组未给予过继免疫治疗。随访时间以5年为限。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移植后3月、2月时因肝功衰竭和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疗效比较显示,过继免疫治疗组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为97.3%、93.6%、87.3%,对照组为91.9%、73.0%、64.9%。3、5年的DF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继免疫治疗组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91.7%和96.5%、91.9%、86.0%,而对照组为100%、93.3%、86.7%和89.8%、67.8%、59.3%。两组间Ⅲ/Ⅳ期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3.8%、84.4%和100%、72.7%、59.1%,3、5年的DFS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期HL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88.9%和100%、100%、80.0%,Ⅲ/Ⅳ期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1.3%、82.6%和94.1%%、64.7%、52.9%,Ⅲ/Ⅳ期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N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6.2%、93.6%、88.5%和90.4%、73.1%、65.4%,3、5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Ⅰ/Ⅱ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100%、93.3%和100%、90.0%、90.0%,Ⅲ/Ⅳ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5.2%、92.1%、87.3%和88.1%、69.0%、59.5%,Ⅲ/Ⅳ期N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疗效令人满意,尤其Ⅲ、Ⅳ期患者获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朝旭 唐际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5-568,共4页
近年来对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比例仍较高。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需要抗原提呈并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的αβT细胞不同,γδ... 近年来对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比例仍较高。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需要抗原提呈并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的αβT细胞不同,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杀伤显现出MHC非限制性,因此γδT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得到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已证实γδT细胞针对多种恶性实体瘤具有杀伤作用,尤其重要的是临床验证了γδT细胞对部分恶性实体瘤的有效性。本文综述了γδT细胞的分型、作用机制和应用现状,重要的是,讨论了γδT细胞联合双磷酸盐、基因调整的αβTCR转染γδT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可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抗原 T细胞 免疫治疗 过继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宇贤 郭坤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分子靶向药物和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治疗模式,该模式建立在NK细胞活化性信号通路(NKG2D-NKG2DLs)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受配体可调控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分子靶向药物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 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分子靶向药物和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治疗模式,该模式建立在NK细胞活化性信号通路(NKG2D-NKG2DLs)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受配体可调控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分子靶向药物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物本身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外,还作为"刺激诱导"源,诱导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激活物NKG2DLs(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与NK细胞表面NKG2D(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结合,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NKG2D与NKG2DLs是NK细胞主要的活化性受、配体,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NKG2D主要表达于NK、CD8+T、γδT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参与适应性及固有性免疫应答。与NKG2D结合的配体(NKG2DLs)广泛低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而在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未见表达,靶细胞的NKG2DLs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效应细胞(NK、DC、CTL细胞等)对其的杀伤活性。NKG2DLs的转录与表达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Ls,NK细胞对高表达NKG2DLs的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而对正常组织无杀伤作用,具有杀伤靶向性;NKG2DLs的高表达也增强了肿瘤细胞对其他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子靶向药物联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将使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预示了肿瘤生物治疗新的发展方向———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新模式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 NK细胞 NKG2D-NKG2D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临床级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春晓 冯鹏飞 +1 位作者 韩双印 朱武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抗原特异性T细胞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核心,靶向性强、杀伤活性高、毒性作用小、疗效卓越的临床级细胞的制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全封闭自动化T细胞分离系统提高了安全性,新型人工抗原提呈方法和γc家族细胞因子增加了T细胞... 抗原特异性T细胞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核心,靶向性强、杀伤活性高、毒性作用小、疗效卓越的临床级细胞的制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全封闭自动化T细胞分离系统提高了安全性,新型人工抗原提呈方法和γc家族细胞因子增加了T细胞扩增效率,低分化表型T细胞的选择提高了有效性,而T细胞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赋予T细胞抗原特异性杀伤性能,病毒基因转导和理化基因转染T细胞方法的不断改进为基因修饰重定向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提供了保障。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展示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免疫治疗 基因修饰 T细胞受体 嵌合抗原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过继免疫治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存邦 白海 +5 位作者 葸瑞 潘耀柱 张茜 周进茂 吴涛 徐淑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2-1166,共5页
本研究探讨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ix-HSCT)后给予单倍体相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hiDLI)加白介素2(IL-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mix-HSCT即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单倍体相合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49例AML患者在完全缓解... 本研究探讨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ix-HSCT)后给予单倍体相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hiDLI)加白介素2(IL-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mix-HSCT即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单倍体相合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49例AML患者在完全缓解期采用全身照射加VEMAC预处理方案后,接受了mix-HSCT。所有患者均经过化疗加G-CSF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或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未经过G-CSF动员。试验组33例患者在造血恢复后给予hiDLI+IL-2治疗1-8次。对照组16例患者造血恢复后未做特殊治疗。随访时间>3年。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1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12-18)d和14(11-16)d,白细胞数≥4.0×108/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7(16-22)d和18(16-20)d,血小板数≥50×108/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24-29)d和25(23-26)d。移植后16-21 d时显示恢复期骨髓象。试验组有9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持续存在时间3-12个月,随访显示存活21例,长期无病存活率为63.6%。对照组中有3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持续存在时间3-6个月,随访显示存活7例,长期无病存活率为50.0%。结论:mix-HSCT后应用hiDLI+IL-2治疗对AML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正常、长期无病生存可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过继免疫治疗 单倍体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白介素-2 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PHA-LA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锋 毛咏秋 +5 位作者 阚兵 何秋明 田玲 杨莉 彭枫 姜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研究回输自体PHA LAK细胞对恶性实体瘤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入组2 0 4例实体瘤患者 ,并以 1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 ,采集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PHA LAK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表型 ,MTT... 目的 :研究回输自体PHA LAK细胞对恶性实体瘤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入组2 0 4例实体瘤患者 ,并以 1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 ,采集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PHA LAK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表型 ,MTT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实体瘤患者较正常人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细胞、CD3 + /CD8+ 细胞、B细胞、NK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下降。扩增的PHA LAK是以激活的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8+ 细胞、CD3 + /CD56+ 细胞、CD4+ /CD2 8+ 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群体 ,其数量及杀伤活性明显增加 ,激活淋巴细胞标记性抗原分子表达亦增加。PHA LAK细胞回输治疗后 ,患者外周血上述激活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加 ,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增强。结论 :实体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低下 ,PHA LA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使患者体内激活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PHA-LAK纲胞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广华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98-802,共5页
NK细胞属于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无需致敏即可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对NK细胞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及下游信号的研究增进了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认识。近年来在NK细胞分选纯化及体外短期扩增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NK细胞可单独或与其它治... NK细胞属于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无需致敏即可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对NK细胞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及下游信号的研究增进了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认识。近年来在NK细胞分选纯化及体外短期扩增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NK细胞可单独或与其它治疗联合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非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治疗。为提高NK细胞免疫治疗疗效,本文就近年来NK细胞生物学及NK细胞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异源反应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过继性免疫治疗培养淋巴细胞时的细胞因子作用和基因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改玲 陶秀艳 +7 位作者 刘兆丽 刘岩 王筝 刘红星 蔡鹏 卜定方 郭晓玲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在过继免疫性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后淋巴细胞分化方向和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分别用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在培养的当... 在过继免疫性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后淋巴细胞分化方向和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分别用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在培养的当天和第1、3、7、10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3+(总T细胞)、CD3+CD4+(辅助T细胞)、CD3+CD8+(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CD45RO+(记忆型T细胞)、CD3+CD8+CD45RA+(初始型T细胞)、CD3+CD30+(Th2辅助细胞)、CD19+(B细胞)、CD56+(NK细胞)、CD4+CD25+(初始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精确调节T细胞)在培养前后总细胞中的百分比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管家基因mad1、pten和辅助T细胞转录调控基因t-bet(Th1)、gata3(Th2)、细胞因子ifn-γ(Th1)、il-4(Th2)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EBV多肽组CTL细胞成为优势细胞,临床治疗有确切疗效;比较加入EBV多肽组和不同细胞因子培养组结果显示,EBV抗原肽可以更有效刺激CTL生成,ifn-γ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辅助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t-bet、gata3都有明显的升高;管家基因mad1、pten基因变化不大;在不同细胞因子培养环境下加入抗原肽可以更有效刺激CTL生成。结论:用EBV多肽联合细胞因子共同培养淋巴细胞可以获得特异性CTL细胞,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分化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CD3+CD8+细胞 T-BET GATA3 mad1 PTEN 淋巴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朝晖 华东 +2 位作者 王丰 李莉华 刘志辉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 采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扩增CINK细胞,并观察自体CI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抗CD3 单抗、IL-2、PHA从9 例肿瘤患者PBMC中诱导扩增CINK细胞,2 周左右开始自体回输.结果 CIN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 目的 采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扩增CINK细胞,并观察自体CI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抗CD3 单抗、IL-2、PHA从9 例肿瘤患者PBMC中诱导扩增CINK细胞,2 周左右开始自体回输.结果 CIN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 CD56+NK细胞均获大量增殖.肿瘤患者经自体CINK 细胞免疫治疗后, CD3、CD4 T 细胞、NK 细胞、CD4/CD8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睡眠、食欲等指标也有相应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见副作用. 结论 自体CI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与过继性免疫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于全 赵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3-174,共2页
肿瘤生物治疗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因其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肿瘤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方案,有必要了解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探讨免疫系统在控制人体肿瘤中的作用,例如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免疫指标... 肿瘤生物治疗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因其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肿瘤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方案,有必要了解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探讨免疫系统在控制人体肿瘤中的作用,例如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免疫指标(参数)反映病人的预后,指导临床的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以及判断病人对其治疗方案的反应等.我们发现人体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其杀伤过程的各阶段的改变均可见.这种原位杀伤活性根据肿瘤的类型不同其频率不同.这些观察为在人体内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提供了直接的形态证据.这种杀伤活性的有无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进而我们对多种癌症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杀伤从病人自身的肿瘤组织分离出来的新鲜癌细胞进行了功能分析.使用这样一个用新鲜的淋巴细胞与自身肿瘤细胞相结合的体系进行杀伤活性测定,更接近病人的体内状态.根据肿瘤类型及转移状态的不同,5~80%的癌症患者血中淋巴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的杀伤活性.此活性有无与病人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例如在根治性手术时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阳性的肺癌病人,其中80%左右的病人可以存活五年以上并无复发及转移.相反,如果是没有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病人,在2年内复发或转移,并在5年内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杀伤活 免疫疗法 过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D_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光英 孙桂荣 +1 位作者 胡艳梅 尹立波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7期29-30,共2页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4.44%)出现畏寒、发热。提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细胞回输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D3AK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T淋巴细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在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艳 钱汉清 马亚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1449,共9页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通过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在患者体内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易发生耗竭,难以穿透肿瘤深处,导致其在实体肿瘤中...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通过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在患者体内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易发生耗竭,难以穿透肿瘤深处,导致其在实体肿瘤中的疗效有限。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扩增、回输后体内存活和在肿瘤中的穿透与浸润,有助于免疫细胞克服实体肿瘤组织中的物理屏障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目前纳米药物在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纳米材料 肿瘤 免疫抑制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叶酸循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研究
19
作者 何蕊 颜克鹏 王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22,共12页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体外诱导MD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MDSCs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水平。采用磁珠分选出小鼠脾脏CD8^(+)T细胞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再与MDSCs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采用叶酸循环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抑制剂DS18561882(DS18)和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Pemetrexed)处理MDSCs,并用流式分析检测MDSCs产生ROS和线粒体ROS的水平。将DS18或培美曲塞处理后的MDSCs与磁珠分选出来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的CD8^(+)T细胞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利用RNA测序(RNA-seq)检测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后MDSCs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建立小鼠结肠癌(mouse colon cancer cells,MC38)和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皮下瘤模型。造模后第10天开始,采用Isotype抗体、抗CD8单抗(1 mg/kg,清除CD8^(+)T细胞)、培美曲塞以及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利用Isotype抗体、抗Gr1单抗(1.25 mg/kg,清除MDSCs)、培美曲塞以及抗Gr1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分别给予MC38和LLC荷瘤小鼠培美曲塞(50 mg/kg)、抗PD-1单克隆抗体(250μg/kg)以及培美曲塞联用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第14天收集小鼠肿瘤组织,记录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流式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骨髓细胞PD-L1的表达升高,ROS的产生也增加,且明显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qPCR结果显示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MTHFD2等表达升高。给予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MDSCs会影响MDSCs的累积,抑制MDSCs的ROS产生,并解除对CD8 T细胞的免疫抑制。RNA-seq结果表明2种叶酸循环抑制剂处理后,与MDSCs分化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8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等下调,与MDSCs抑制功能相关基因如与ROS产生有关的基因细胞色素b-245β链(cytochrome b-245beta chain,Cybb)等也有所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培美曲塞处理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与培美曲塞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加剧;与抗CD8单抗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受到限制。清除MDSCs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然而在清除MDSCs的荷瘤小鼠中,培美曲塞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低于培美曲塞单独处理的小鼠。与抗PD-1抗体单独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用抗PD-1抗体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限制更为显著。结论·培美曲塞依赖CD8^(+)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重编程MDSCs为抗肿瘤表型,进一步阻碍肿瘤生长。通过调控MDSCs叶酸循环阻断其免疫抑制能力,可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叶酸循环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培美曲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春键 贾晋松 江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5-709,共5页
自然杀伤(NK)细胞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等。随着对NK细胞抗肿瘤机制深入认识、NK细胞扩增方法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肿瘤过继免疗法越来受到关注,尤其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 自然杀伤(NK)细胞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等。随着对NK细胞抗肿瘤机制深入认识、NK细胞扩增方法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肿瘤过继免疗法越来受到关注,尤其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疗效显著。随着精准医学发展、NK细胞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逐步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为有效的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案会使更多的AML患者获益。本文就NK细胞生物学特点、细胞的制备方法、在非移植背景下AML中的临床应用及在AML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白血病 过继免疫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