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宇贤 郭坤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分子靶向药物和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治疗模式,该模式建立在NK细胞活化性信号通路(NKG2D-NKG2DLs)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受配体可调控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分子靶向药物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 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分子靶向药物和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治疗模式,该模式建立在NK细胞活化性信号通路(NKG2D-NKG2DLs)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受配体可调控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分子靶向药物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物本身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外,还作为"刺激诱导"源,诱导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激活物NKG2DLs(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与NK细胞表面NKG2D(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结合,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NKG2D与NKG2DLs是NK细胞主要的活化性受、配体,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NKG2D主要表达于NK、CD8+T、γδT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参与适应性及固有性免疫应答。与NKG2D结合的配体(NKG2DLs)广泛低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而在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未见表达,靶细胞的NKG2DLs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效应细胞(NK、DC、CTL细胞等)对其的杀伤活性。NKG2DLs的转录与表达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Ls,NK细胞对高表达NKG2DLs的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而对正常组织无杀伤作用,具有杀伤靶向性;NKG2DLs的高表达也增强了肿瘤细胞对其他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子靶向药物联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将使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预示了肿瘤生物治疗新的发展方向———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新模式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 NK细胞 NKG2D-NKG2D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在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艳 钱汉清 马亚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1449,共9页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通过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在患者体内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易发生耗竭,难以穿透肿瘤深处,导致其在实体肿瘤中...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通过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在患者体内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易发生耗竭,难以穿透肿瘤深处,导致其在实体肿瘤中的疗效有限。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扩增、回输后体内存活和在肿瘤中的穿透与浸润,有助于免疫细胞克服实体肿瘤组织中的物理屏障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目前纳米药物在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纳米材料 肿瘤 免疫抑制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楠(综述) 应志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1-579,共9页
目前国际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四类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T)技术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AR-T细胞、TCR-T细胞和CAR-NK细胞治疗。乳腺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IL能预测乳腺癌的预后,间质TIL增加与良好的预后相关;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 目前国际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四类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T)技术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AR-T细胞、TCR-T细胞和CAR-NK细胞治疗。乳腺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IL能预测乳腺癌的预后,间质TIL增加与良好的预后相关;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巨大突破后,现已用于靶向实体肿瘤治疗,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开展了多种靶点的临床试验;TCR-T细胞疗法依赖于MHC,可以识别MHC分子呈递的任何抗原,具有更广泛的靶抗原,在治疗实体瘤方面更有前景,多项乳腺癌TC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CAR-NK细胞治疗是通过借鉴CAR-T细胞的结构而设计的,具有出色的抗肿瘤能力,比CAR-T细胞疗法更安全,可能将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更大发展。ACT在乳腺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仍具挑战,其中TIL疗法难以产生足量的特异性T细胞,CAR-T和CAR-NK细胞疗法均不同程度存在细胞的持久性、快速归巢到肿瘤床、毒性和转导效率等问题。尽管存在不足,但随着基因工程、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相信ACT技术有望为乳腺癌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AR-T细胞 TCR-T细胞 CAR-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归巢:实体肿瘤过继性细胞治疗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思怡 孟凡岩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迅速发展,其中以T淋巴细胞(T细胞)为主体的过继细胞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成为最具潜力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T细胞归巢主要包括滚动、黏附、外渗和趋化等一系列过程。然而,在实体瘤中存在物理屏障、趋化因...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迅速发展,其中以T淋巴细胞(T细胞)为主体的过继细胞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成为最具潜力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T细胞归巢主要包括滚动、黏附、外渗和趋化等一系列过程。然而,在实体瘤中存在物理屏障、趋化因子不匹配、血管异常、免疫抑制微环境等因素限制了过继性细胞治疗的疗效。通过改善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嵌插靶向肽、改进给药方式以及采用联合放疗、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肿瘤疫苗、双特异性抗体等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改善T细胞的归巢能力。本文主要对T细胞归巢过程、T细胞靶向肿瘤部位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治疗策略做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T淋巴细胞归巢 趋化因子 过继性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5
作者 徐斌(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CT)在抗肿瘤治疗领域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在了解ACT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及优化方案,有望为消化系统肿瘤ACT治疗提供参考,并形成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继性免疫细胞输注联合免疫剥夺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景玲 杨远 +6 位作者 吴雪莉 修瑾 李孝阳 柳红林 胡平生 吴朝阳 葛蕙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观察过继性免疫细胞输注联合免疫剥夺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8年35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相关信息,根据不同治疗分为生物治疗组(18例)和非生物治疗组(17例)。非... 目的:观察过继性免疫细胞输注联合免疫剥夺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8年35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相关信息,根据不同治疗分为生物治疗组(18例)和非生物治疗组(17例)。非生物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比特龙或多西他赛进行治疗;生物治疗组采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联合环磷酰胺(CTX)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变化情况、主观指标(骨痛、睡眠、体力等)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价生物治疗组和非生物治疗组的疗效。结果:(1)PSA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A水平都有降低,生物治疗组患者PS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生物治疗组患者的PSA下降程度明显强于非生物治疗组(P<0.05);(2)临床疗效:患者接受CTL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较非生物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1);(3)主观指标:生物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骨痛、睡眠及体力得到明显改善,与非生物治疗组相比改善显著(P<0.01);(4)生存期:患者接受生物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延长4个月,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3935)。结论:CTL联合CTX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可明显降低PSA并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抵抗前列腺癌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生物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归巢机制及其在实体瘤免疫治疗中的转化策略
7
作者 谢妍 何玉婷 沈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7-1006,共10页
近年来,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T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定向归巢是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核心,与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紧密相关。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肿瘤脉管障碍和趋化信号的缺失,T细胞向实体肿瘤的浸润仍存在挑... 近年来,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T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定向归巢是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核心,与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紧密相关。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肿瘤脉管障碍和趋化信号的缺失,T细胞向实体肿瘤的浸润仍存在挑战。本综述系统概述了T细胞归巢的迁移路径包括静脉输注后的血液归巢、跨血管内皮迁移及其靶向实体瘤组织的浸润。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T细胞归巢的调控机制,尤其是趋化因子-受体轴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肿瘤血管异常、TME塑造的浸润壁垒和肿瘤基质屏障对T细胞归巢的影响。针对上述障碍,本文综述了增强T细胞归巢效率的3个主要策略。其一,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或慢病毒转导技术,修饰趋化因子受体(例如CXCR2、CXCR6)以匹配肿瘤趋化信号,或敲除免疫检查点分子(PD-1、LAG-3、SHP-1)以逆转T细胞耗竭。其二,靶向VEGF/VEGFR轴联合ATCT可促进血管正常化,改善T细胞浸润。其三,局部治疗(放疗、溶瘤病毒)或者系统药物(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的联合治疗策略,通过重塑肿瘤TME,促进T细胞归巢。这些策略将为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实体瘤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T细胞免疫疗法 T细胞归巢 趋化因子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黑素瘤临床疗效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贵良 刘亮 +2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术后未接受CIK治疗的11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有无溃疡、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olrogenase,LDH)活性、病理类型、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等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结果:CIK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OS率分别为86.8%、74.6%(P=0.097),3年OS率分别为76.3%、46.5%(P=0.001),5年OS率分别为71.1%、43.9%(P=0.004);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未达到观察终点,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0.1个月,P=0.0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LDH水平是影响CIK治疗恶性黑素瘤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IK免疫治疗的疗程数可能与黑素瘤患者OS相关,CIK疗程>8次具有延长黑素瘤患者OS期的趋势。结论:CIK免疫治疗能改善恶性黑素瘤患者的OS期,增加CIK疗程数可能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黑素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 临床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靶抗原选择的新视野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枫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在接受了ACT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出现了持久的完全消退,显示了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强大潜力。基因修饰淋巴细胞技术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肿瘤ACT治...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在接受了ACT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出现了持久的完全消退,显示了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强大潜力。基因修饰淋巴细胞技术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肿瘤ACT治疗新领域的大门。肿瘤ACT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鉴定出肿瘤细胞上合适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靶点,从而使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或基因修饰淋巴细胞只攻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肿瘤组织过表达的分化抗原、共有非突变的肿瘤抗原以及肿瘤间质来源的抗原等大多在正常组织上有低水平表达,并非肿瘤ACT治疗的合适靶点。相反,共有突变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病毒癌基因编码的抗原以及个体肿瘤的独特驱动性突变产物有望成为肿瘤ACT治疗的理想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很可能来自于免疫靶向个体肿瘤的独特的突变抗原,尤其是对肿瘤致癌性至关重要的基因的突变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原 过继性细胞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继性T细胞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颜次慧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908-912,共5页
T细胞是获得性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细胞亚群,但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数量少,且处于免疫抑制甚至耗竭状态,这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过继性T细胞治疗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 T细胞是获得性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细胞亚群,但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数量少,且处于免疫抑制甚至耗竭状态,这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过继性T细胞治疗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cell receptor engineering T cell,TCR-T)治疗,其通过体外筛选扩增富集肿瘤特异性T细胞或通过基因改造赋予T细胞新的抗原特异性(CAR-T、TCR-T),有效克服了肿瘤浸润T细胞不足的缺陷。虽然过继性T细胞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显示治疗的安全可行性和初步抗肿瘤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对TILs、CART、TCR-T的原理、培养方法、生物学特征以及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新型NSCLC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T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慢性病毒感染及其相关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梦苑 叶传涛 +1 位作者 张颖 贾战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67-1571,共5页
慢性持续性病毒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及继发性的组织损伤,病毒蛋白的表达将造成宿主细胞生存、生长状态持续性的紊乱,诱导DNA损伤反应,从而增加宿主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利于细胞的癌变... 慢性持续性病毒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及继发性的组织损伤,病毒蛋白的表达将造成宿主细胞生存、生长状态持续性的紊乱,诱导DNA损伤反应,从而增加宿主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利于细胞的癌变。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疗法以病毒蛋白为识别靶点,赋予T细胞特异性识别病毒抗原的能力,从而杀伤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肿瘤细胞,可较大程度缓解靶向/非肿瘤毒性。我们针对近年来病毒相关肿瘤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相关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 病毒感染疾病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化调节性T细胞调控机体免疫耐受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12
作者 郑思睿 廖健洪 +4 位作者 陈泽 潘宏 黄遵楠 郑明彬 蔡林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1271,共11页
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机体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高效、安全、可控地调节机体免疫,在自身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等炎症疾病的治疗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治疗脱靶和功能表型不稳定给Tregs的临床应用带... 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机体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高效、安全、可控地调节机体免疫,在自身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等炎症疾病的治疗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治疗脱靶和功能表型不稳定给Tregs的临床应用带来巨大挑战。生物医学工程改造策略不仅能够促进Tregs主动靶向与炎症趋化,还可维持Tregs叉头盒蛋白p3(Foxp3)在炎症环境中的表达稳定性,持续发挥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本文详述Tregs的免疫调节机制,并对生物医学工程化改造的Tregs在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移植等炎症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旨在启发和促进Tregs免疫过继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T细胞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TCR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罗轶群 马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2,共5页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自然产生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入患者体内[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身上联合使用特异性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自然产生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入患者体内[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身上联合使用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和IL-2能产生50%。70%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 细胞治疗 淋巴细胞 基因转导 TCR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杀伤细胞 转移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链结构的CD30 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14
作者 宋羽佳 汪晨 +1 位作者 王恩秀 汪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6-670,共5页
目的基于衔接蛋白DAP12的多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开发靶向CD30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CD30 CAR-T对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临床前药效。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设计构建靶向CD30的CAR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 目的基于衔接蛋白DAP12的多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开发靶向CD30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CD30 CAR-T对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临床前药效。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设计构建靶向CD30的CAR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到的慢病毒转染T细胞,其中靶向CD30的多链CAR-T为CD30-KIRS2/Dap12-BB组,单链二代CAR-T为CD30-41BBζ组,未做病毒侵染的T细胞为NTD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阳性率情况,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通过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CD30 CAR-T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靶向CD30的多链CAR-T和单链二代CAR-T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多链CAR-T与单链CAR-T的杀瘤作用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多链CAR-T的IFN-γ分泌水平更高(P<0.001)。更重要的是,在小鼠的肿瘤模型实验中,多链CAR-T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消退。结论靶向CD30的多链CAR-T在抗肿瘤活性方面优于传统单链C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 CD30 霍奇金淋巴瘤 DAP12 过继性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澎 张静 +5 位作者 刘亮 李慧 齐静 安秀梅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例MRCC患者为治疗组,88例接受IL-2联合IFN治疗的MRCC患者为对照组。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钙、确诊至开始内科治疗的时间、转移部位数量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8%、1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15%、10%(P值分别为0.015、0.009、0.019)。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59%,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37%、18%(P均<0.001)。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OS明显优于对照组(12个月vs.9个月,P=0.013:46个月vs.18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转移部位数量、CIK细胞治疗的次数与CIK治疗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最佳CIK治疗次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CC患者预后。高KPS评分、无或仅有一个转移部位的患者预后较好,且增加CIK免疫治疗次数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转移肾癌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静 刘亮 +4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杉 刘蕊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vs 18%,P<0.01;58%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vs 13个月,P<0.01;68个月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CI:0.92~0.99,P<0.05)和OS(HR=0.79,95%CI: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IL-2 IFN 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莫晨 高锦 +4 位作者 王俊懿 黄燕苹 吴小娥 陕海丽 徐铭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评价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武警总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DCIK联合化疗的21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的20例晚... 目的:评价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武警总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DCIK联合化疗的21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PBMC体外培养制备DCIK。联合治疗组患者2周期全身化疗结束后回输DCIK,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指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治疗有效率为42.9%和40.0%,疾病控制率为66.7%和60.0%。联合治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1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57.1%vs50.0%,P<0.05;28.6%vs15.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具有更好的疗效,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生存率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祥 钱程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2,共10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目前HCC治疗方法效果较差,术后易复发,亟待研制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HCC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恢复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能...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目前HCC治疗方法效果较差,术后易复发,亟待研制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HCC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恢复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是其治疗关键。免疫疗法作为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治疗方案,其核心在于利用各种方法恢复肿瘤患者原本受抑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及杀伤能力。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检查点调控、肿瘤疫苗、免疫靶向疗法、过继性细胞回输等。但是由于肝固有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以及HCC发生机制的多样性,HCC免疫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大、疗效有待加强。运用不同类型的免疫疗法或将免疫疗法和其他方法相结合将是未来HCC治疗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就近年来HCC免疫治疗的相关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 过继性细胞转移 DC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建军 古模发 +3 位作者 刘立志 陈诗萍 张蓉 李永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观察评价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放疗后随访发现肝或肺转移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1组10例行过继性CI... 目的:观察评价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放疗后随访发现肝或肺转移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1组10例行过继性CIK细胞回输联合GP化疗;研究2组10例行单纯GP化疗。对照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不给予抗肿瘤治疗而仅进行随访。观察其近远期疗效、血清EB病毒DNA PCR定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变化。结果:CIK+GP组有效率(90%)比单纯GP组(70%)好,但2组间无明显差异;而CIK+GP组和GP组均比对照组(10%)好,差异明显。CIK+GP组最和GP组治疗后血清EBV-DNA PCR定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CIK+GP组为明显,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患者外周血CD3+比例较健康志愿者显著低下,经CIK+GP治疗后CD3+比例较单纯GP化疗组有所提高;肝肺转移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4+/CD8+比例无明显差异,经CIK+GP生物化疗后其比例明显升高,而经GP化疗后明显降低,2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IK+GP组、GP组和对照组2年生存率(OS)分别为60.0%、40.0%和20.0%,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组病例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GP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具有肯定的近远期疗效并可改善其预后;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改变CD3+及CD4+/CD8+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转移 肝肿瘤 肺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吉西他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寇晓霞 杨喜晶 +2 位作者 黄耀 袁振刚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85例胆系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 85例胆系肿瘤患者经自体DC-CIK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完全缓解2例(2.3%)、部分缓解14例(16.5%)、疾病稳定54例(63.5%)及疾病进展15例(17.6%);免疫功能提高,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及CD4+/CD8+比值升高,而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至随访结束,58例患者死亡,2例失访,25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95%CI:12.1-20.9个月)。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是胆系肿瘤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