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统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1
作者 徐斌(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CT)在抗肿瘤治疗领域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在了解ACT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及优化方案,有望为消化系统肿瘤ACT治疗提供参考,并形成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宇贤 郭坤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分子靶向药物和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治疗模式,该模式建立在NK细胞活化性信号通路(NKG2D-NKG2DLs)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受配体可调控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分子靶向药物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 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分子靶向药物和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治疗模式,该模式建立在NK细胞活化性信号通路(NKG2D-NKG2DLs)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受配体可调控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分子靶向药物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物本身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外,还作为"刺激诱导"源,诱导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激活物NKG2DLs(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与NK细胞表面NKG2D(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结合,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NKG2D与NKG2DLs是NK细胞主要的活化性受、配体,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NKG2D主要表达于NK、CD8+T、γδT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参与适应性及固有性免疫应答。与NKG2D结合的配体(NKG2DLs)广泛低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而在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未见表达,靶细胞的NKG2DLs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效应细胞(NK、DC、CTL细胞等)对其的杀伤活性。NKG2DLs的转录与表达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Ls,NK细胞对高表达NKG2DLs的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而对正常组织无杀伤作用,具有杀伤靶向性;NKG2DLs的高表达也增强了肿瘤细胞对其他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子靶向药物联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将使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预示了肿瘤生物治疗新的发展方向———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新模式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 NK细胞 NKG2D-NKG2D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在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艳 钱汉清 马亚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1449,共9页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通过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在患者体内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易发生耗竭,难以穿透肿瘤深处,导致其在实体肿瘤中...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通过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在患者体内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易发生耗竭,难以穿透肿瘤深处,导致其在实体肿瘤中的疗效有限。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扩增、回输后体内存活和在肿瘤中的穿透与浸润,有助于免疫细胞克服实体肿瘤组织中的物理屏障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目前纳米药物在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纳米材料 肿瘤 免疫抑制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姜楠(综述) 应志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1-579,共9页
目前国际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四类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T)技术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AR-T细胞、TCR-T细胞和CAR-NK细胞治疗。乳腺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IL能预测乳腺癌的预后,间质TIL增加与良好的预后相关;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 目前国际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四类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T)技术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AR-T细胞、TCR-T细胞和CAR-NK细胞治疗。乳腺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IL能预测乳腺癌的预后,间质TIL增加与良好的预后相关;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巨大突破后,现已用于靶向实体肿瘤治疗,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开展了多种靶点的临床试验;TCR-T细胞疗法依赖于MHC,可以识别MHC分子呈递的任何抗原,具有更广泛的靶抗原,在治疗实体瘤方面更有前景,多项乳腺癌TC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CAR-NK细胞治疗是通过借鉴CAR-T细胞的结构而设计的,具有出色的抗肿瘤能力,比CAR-T细胞疗法更安全,可能将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更大发展。ACT在乳腺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仍具挑战,其中TIL疗法难以产生足量的特异性T细胞,CAR-T和CAR-NK细胞疗法均不同程度存在细胞的持久性、快速归巢到肿瘤床、毒性和转导效率等问题。尽管存在不足,但随着基因工程、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相信ACT技术有望为乳腺癌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AR-T细胞 TCR-T细胞 CAR-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研究现况和前景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振义 陈秋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要进一步延长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期和消灭残余微量白血病细胞,重要方法之一是开展免疫治疗。在研 究中的免疫治疗方法有4种:①单克隆抗体(单抗),其中Mylotarg(抗CD33单抗接上细胞毒抗生素利东霉素)用于治 疗复发和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 要进一步延长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期和消灭残余微量白血病细胞,重要方法之一是开展免疫治疗。在研 究中的免疫治疗方法有4种:①单克隆抗体(单抗),其中Mylotarg(抗CD33单抗接上细胞毒抗生素利东霉素)用于治 疗复发和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子复发,取得良好效果;Campath-1H(抗 CD52单抗)治疗幼淋细胞白血病(PLL),关罗华治疗B-PLL,缓解率高。其他研究的单抗尚有IL-2单抗治疗急性T 细胞白血病、抗220KD单抗6G7治疗急性白血病、重组免疫毒素BL22(抗CD22)治疗毛细胞白血病以及一些用同位 素标记的单抗治疗各种急性白血病;②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同种反应NK细胞、同种或 自身白血病特异的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效应细胞;③细胞因子及其他免疫调节刺,诸如IL-2,IL-12, GM-CSF,CD40L,FLT-3L,沙利度胺及其衍化物;④白血病疫苗,有抗原特异的、白血病细胞为基础的、负载白血病抗 原的树突状细胞(DC)和白血病来源的DC疫苗等几种不同刑型,以后两者剂型更受重视。总之,到目前为止,急性 白血病免疫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单抗,其他大多数方法也已显示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单克隆抗体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 白血病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过继免疫治疗的抗黑色素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卫泊 尹昱 +2 位作者 张峻岭 谢绍建 蔡建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观察循环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对荷瘤鼠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及联合细胞毒性T细胞(CTLs)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际抗瘤效果并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接种瘤细胞制备黑色素瘤荷瘤鼠模型;腹腔注射CTX,每隔7天给药一次,... 目的:观察循环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对荷瘤鼠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及联合细胞毒性T细胞(CTLs)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际抗瘤效果并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接种瘤细胞制备黑色素瘤荷瘤鼠模型;腹腔注射CTX,每隔7天给药一次,共3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制备肿瘤抗原特异性的CTLs。在腹腔注射CTX后4天,鼠尾静脉注射CTLs,每隔7天治疗一次,共3次。绘制各组肿瘤生长曲线。结果: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荷瘤鼠CD4+CD25+Foxp3+/CD4+比例逐渐升高。循环应用CTX能够延长对Tregs的抑制,维持其在相对较低水平。循环CTX+CTLs疫苗治疗组的抑瘤作用最为明显(P<0.05);治疗组中未见免疫性白斑等自身免疫病及明显化疗毒副反应。结论:循环应用低剂量CTX能够规律有效地调控Tregs,显著提高CTLs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T细胞 环磷酰胺 黑色素瘤 细胞T细胞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黑素瘤临床疗效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贵良 刘亮 +2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术后未接受CIK治疗的11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有无溃疡、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olrogenase,LDH)活性、病理类型、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等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结果:CIK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OS率分别为86.8%、74.6%(P=0.097),3年OS率分别为76.3%、46.5%(P=0.001),5年OS率分别为71.1%、43.9%(P=0.004);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未达到观察终点,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0.1个月,P=0.0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LDH水平是影响CIK治疗恶性黑素瘤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IK免疫治疗的疗程数可能与黑素瘤患者OS相关,CIK疗程>8次具有延长黑素瘤患者OS期的趋势。结论:CIK免疫治疗能改善恶性黑素瘤患者的OS期,增加CIK疗程数可能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黑素瘤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CI) 临床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化调节性T细胞调控机体免疫耐受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8
作者 郑思睿 廖健洪 +4 位作者 陈泽 潘宏 黄遵楠 郑明彬 蔡林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1271,共11页
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机体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高效、安全、可控地调节机体免疫,在自身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等炎症疾病的治疗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治疗脱靶和功能表型不稳定给Tregs的临床应用带... 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机体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高效、安全、可控地调节机体免疫,在自身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等炎症疾病的治疗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治疗脱靶和功能表型不稳定给Tregs的临床应用带来巨大挑战。生物医学工程改造策略不仅能够促进Tregs主动靶向与炎症趋化,还可维持Tregs叉头盒蛋白p3(Foxp3)在炎症环境中的表达稳定性,持续发挥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本文详述Tregs的免疫调节机制,并对生物医学工程化改造的Tregs在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移植等炎症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旨在启发和促进Tregs免疫过继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T细胞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TCR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罗轶群 马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2,共5页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自然产生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入患者体内[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身上联合使用特异性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自然产生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入患者体内[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身上联合使用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和IL-2能产生50%。70%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 细胞治疗 淋巴细胞 基因转导 TCR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杀伤细胞 转移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87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春娟 刘亮 +6 位作者 曹水 熊艳娟 杜伟娇 齐静 张澎 安阳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9-523,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vs.58%,P=0.138;57个月vs.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vs.72%,P<0.05;73个月vs.53个月,P<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澎 张静 +5 位作者 刘亮 李慧 齐静 安秀梅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例MRCC患者为治疗组,88例接受IL-2联合IFN治疗的MRCC患者为对照组。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钙、确诊至开始内科治疗的时间、转移部位数量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8%、1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15%、10%(P值分别为0.015、0.009、0.019)。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59%,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37%、18%(P均<0.001)。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OS明显优于对照组(12个月vs.9个月,P=0.013:46个月vs.18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转移部位数量、CIK细胞治疗的次数与CIK治疗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最佳CIK治疗次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CC患者预后。高KPS评分、无或仅有一个转移部位的患者预后较好,且增加CIK免疫治疗次数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转移肾癌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9
12
作者 莫晨 高锦 +4 位作者 王俊懿 黄燕苹 吴小娥 陕海丽 徐铭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评价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武警总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DCIK联合化疗的21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的20例晚... 目的:评价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武警总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DCIK联合化疗的21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PBMC体外培养制备DCIK。联合治疗组患者2周期全身化疗结束后回输DCIK,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指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治疗有效率为42.9%和40.0%,疾病控制率为66.7%和60.0%。联合治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1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57.1%vs50.0%,P<0.05;28.6%vs15.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具有更好的疗效,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生存率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肿瘤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静 刘亮 +4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杉 刘蕊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vs 18%,P<0.01;58%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vs 13个月,P<0.01;68个月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CI:0.92~0.99,P<0.05)和OS(HR=0.79,95%CI: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IL-2 IFN 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寇晓霞 杨喜晶 +2 位作者 黄耀 袁振刚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85例胆系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 85例胆系肿瘤患者经自体DC-CIK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完全缓解2例(2.3%)、部分缓解14例(16.5%)、疾病稳定54例(63.5%)及疾病进展15例(17.6%);免疫功能提高,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及CD4+/CD8+比值升高,而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至随访结束,58例患者死亡,2例失访,25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95%CI:12.1-20.9个月)。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是胆系肿瘤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婷 寇晓霞 +3 位作者 袁振刚 张迁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评价DC-CIK细胞联合化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15例广泛期SCLC患者,采用EP方案(依托泊甙+顺铂)化疗结束后3~5 d进行DC-CI... 目的:评价DC-CIK细胞联合化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15例广泛期SCLC患者,采用EP方案(依托泊甙+顺铂)化疗结束后3~5 d进行DC-CIK细胞治疗,每21 d为一周期,观察联合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8例、SD 3例、PD 1例、RR为73.3%,DCR为93.3%,PFS为6.8个月,OS为14.9个月,其中2例获CR的患者OS分别为29.1个月、37.2个月,2年生存率达13.3%;联合治疗后较治疗前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减少[(5.42±0.70)%vs(6.16±0.77)%,P<0.05;(28.74±1.92)%vs(33.06±2.69)%,P<0.05],CD3^+CD5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D8^+T细胞增加[(5.58±0.94)%vs(4.94±0.77)%,P<0.05;(43.26±3.87)%vs(39.92±2.78)%,P<0.01],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下降[(0.67±0.09)%vs(0.83±0.10)%,P<0.01];治疗后患者KPS评分提高20分2例、10分9例,有效率为7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正常。结论:DC-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提高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细胞肺癌 化疗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CAR-T细胞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云 梅恒(综述) 胡豫(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药物开发中一种全新模式,目前已具备在肿瘤疾病中带来临床益处的明确证据。其中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CAR-T)疗法利用基因...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药物开发中一种全新模式,目前已具备在肿瘤疾病中带来临床益处的明确证据。其中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CAR-T)疗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编程T细胞,使其具备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的靶向结合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并在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缓解率,为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疾病提供了治愈希望,因此多项商品化CAR-T产品也获批应用于临床,开拓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然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其应用的安全性挑战,并且部分患者发生CAR-T治疗无效或复发,需要提出优化CAR-T细胞疗法的新策略,在不同水平强化肿瘤清除作用,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血液肿瘤领域的CAR-T细胞疗法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归纳了下一代CAR-T细胞疗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拓展CAR-T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恶肿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抗原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宋东 杨晓玲 +3 位作者 冯慧晶 韩亚萍 刘静毅 张俊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97-50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DC-CIK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与疗效相关的参数,评估以DC-CIK为基础免疫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58例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 目的:分析比较DC-CIK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与疗效相关的参数,评估以DC-CIK为基础免疫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58例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同期临床特点相近的病例68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近期疗效、生存质量等,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DC-CIK联合治疗组患者CD8^+、NKT细胞治疗后细胞百分比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CD3^+、CD8^+、NKT细胞百分比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细胞胞内细胞因子同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Th1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观察,DC-CIK联合治疗组DCR 75.9%,与对照组(58.8%)相比较有所提高(P<0.05);DC-CIK联合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以DC-CIK为基础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安全、有效,可提高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胃肠道肿瘤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联合多西紫杉醇对肺腺癌耐药细胞SPC-A1/DTX的体内外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鹏英 陈龙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细胞联合多西紫杉醇对肺腺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SPC-A1/DTX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联合诱导CIK细胞,用四甲基偶... 目的:探讨正常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细胞联合多西紫杉醇对肺腺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SPC-A1/DTX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联合诱导CIK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多西紫杉醇、CIK细胞及两者联合对耐药细胞SPC-A1/DTX体外的细胞毒活性。用肺腺癌耐药细胞SPC-A1/DTX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周后腹腔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多西紫杉醇(单纯化疗组)、CIK细胞和CIK细胞联合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组),观察它们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SPC-A1/DTX对多西紫杉醇的耐受性(IC50为110.5μg/ml)较亲代敏感株SPC-A1(IC50为8.5μg/ml)增加了13倍。CIK细胞对人肺腺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SPC-A1/DTX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其亲代敏感株SPC-A1(P<0.05)。经CIK细胞作用后的SPC-A1/DTX细胞,仅10μg/ml的DTX即可使CIK:SPC-A1/DTX效靶比为5:1组中的联合杀伤率比单纯加DTX(同等剂量)组增加6.1倍,比单纯加CIK(相同效靶比)细胞杀伤率增加1.4倍,联合杀伤率的大小随效靶细胞比值和DTX浓度的升高呈依赖性增加。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联合多西紫杉醇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肺腺癌耐药细胞移植瘤的生长,联合治疗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组织坏死、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结论:CIK细胞联合多西紫杉醇能够显著抑制体内外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SPC-A1/DTX的生长,为临床上应用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放、化疗等无效的中晚期耐药肺癌患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多药耐药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腺癌耐药细胞系SPC-A1/D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症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DC负载EBV抗原肽制备DC-CIK
19
作者 郭晓玲 魏雅 +5 位作者 朱平 牛志云 蔡圣鑫 张改玲 达万明 潘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淋巴细胞增殖症(post-transplant lymph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DC,负载抗原肽后制备DC-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探索新的PTLD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造血...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淋巴细胞增殖症(post-transplant lymph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DC,负载抗原肽后制备DC-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探索新的PTLD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Epstein-Barr virus)感染致PLT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诱导DC,悬浮细胞诱导CIK;负载EBV抗原肽LMP2后建立DC-CIK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前后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A检测共培养前后细胞上清IFN-γ的分泌水平,基因扫描仪分析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β家族基因谱。结果:成功制备负载EBV抗原肽的DC-CIK,HLA-DR+CD86+DC细胞从诱导前的12.5%增加到91.17%;DC-CIK共培养14 d后,两例患者的CIK数量分别增加了5.3和6.8倍;CD3+、CD8+、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比例在DC-CIK共培养后均明显升高(均P<0.05)。抗原肽负载的DC-CIK共培养体系中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经抗原肽负载的DC组[(1 332.6±92.38)pg/mlvs(693.42±62.41)pg/ml,P<0.01)]。DC-CIK培养后细胞的TCRβ家族基因在5.2家族出现单克隆表达峰。结论:EBV抗原肽负载后DC可诱导DC-CIK共培养体系中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扩增,并分泌高水平IFN-γ,为临床应用DC-CIK对移植后EBV感染致PTLD患者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IK细胞 EB病毒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症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肿瘤TCR-T治疗研究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春梅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9-967,共9页
T细胞表面含有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s,TCR),能够识别不同的肿瘤抗原,从而实现对癌变细胞的杀伤和清除。TCR工程化T细胞(TCR-engineered T cells,TCR-T)治疗即是通过钓取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TCR,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 T细胞表面含有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s,TCR),能够识别不同的肿瘤抗原,从而实现对癌变细胞的杀伤和清除。TCR工程化T细胞(TCR-engineered T cells,TCR-T)治疗即是通过钓取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TCR,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输注体内后可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尽管TCR-T治疗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治疗毒性、T细胞浸润有限、抗原特异性不佳等问题,需要不断优化TC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实体肿瘤TCR-T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TCR工程化T细胞 新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