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金洲 陈上访 罗双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目的降低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保持装置长周期运行。方法结合10×10^(4)t/a克劳斯+尾气处理工艺的硫磺回收装置工艺特点及标定工况,通过对装置典型设备及管道压降的研究计算和数据比对,找出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同... 目的降低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保持装置长周期运行。方法结合10×10^(4)t/a克劳斯+尾气处理工艺的硫磺回收装置工艺特点及标定工况,通过对装置典型设备及管道压降的研究计算和数据比对,找出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同时,根据生产实际对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降低系统压降的方法和措施。结果通过查图及计算等方法得到装置主要设备及管道压降的具体数值:①反应炉烧嘴压降为1.5 kPa;②每台换热设备压降约为1.0 kPa,过程气系统换热设备总压降为6.0 kPa;③反应器床层压降计算值仅74 Pa,具备很好的低压降性能;④急冷塔填料湿塔压降为760 Pa,吸收塔填料压降为2.3 kPa;⑤单个丝网除沫器压降为164 Pa,系统中丝网除沫器总压降为1.1 kPa;⑥过程气管道系统压降约3.0 kPa,每增加1 m管道,系统压降会增加15 Pa。过程气系统压降受到过程气总量、反应炉烧嘴、换热设备、反应器、塔设备、丝网除沫器及系统管道的影响。结论通过提升硫磺回收装置原料性质、精准控制制硫炉配风、保护反应器催化剂性能、稳定塔设备操作工况等,可保持较低的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克劳斯 加氢 过程气 系统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加氢过程气中微量硫化物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茹 王治红 +2 位作者 涂陈媛 屈珊珊 唐君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8,共5页
建立了利用二维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技术与双检测器相结合,测定硫磺回收加氢过程气微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目标化合物经预柱分离进入热导检测器,同时通过辅助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压力变化设定阀切换时间,将目标化合物切入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 建立了利用二维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技术与双检测器相结合,测定硫磺回收加氢过程气微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目标化合物经预柱分离进入热导检测器,同时通过辅助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压力变化设定阀切换时间,将目标化合物切入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确定了加氢过程气中 H2S、SO2、COS、CH3SH、C2H5SH、CS2 在柱切换与不切换时的保留时间,建立了双柱、双检测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进行加氢过程气的分析,目标化合物相对标准偏差RSD< 1.0%,最低检出限<1×10-6(体积分数),线性相关系数R≥ 0.9999。该方法将常量硫化氢与微量硫化物完全分离,节省了 H2S预处理步骤,解决了 H2S与微量SO2、微量有机硫共存下硫形态的准确定量分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中心切割 相色谱 加氢过程气 有机硫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进气和压缩过程气体流动三维瞬态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泽飞 王鑫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3-236,240,共5页
柴油机进气和压缩过程的缸内气体流动是极其复杂的三维湍流运动,直接影响着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采用AVL Boost模拟计算获得进气入口流量、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作为瞬态模拟的边界,采用AVL 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进气-压缩过程瞬态仿真模... 柴油机进气和压缩过程的缸内气体流动是极其复杂的三维湍流运动,直接影响着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采用AVL Boost模拟计算获得进气入口流量、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作为瞬态模拟的边界,采用AVL 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进气-压缩过程瞬态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进气和压缩过程、柴油机缸内流场的变化以及涡流的形成过程,并对压缩行程缸内湍动能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过程 压缩过程 涡流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吸收法处理Claus尾气工艺加氢转化含常量H_2S过程气中微量总硫的分析
4
作者 徐光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6年第4期60-64,共5页
还原吸收法加氢尾气气样,通过用SO_2充分预饱和的填有酸性硫酸隔的过滤器,气样中常量的H_2S被过滤器吸收,而其他微量的硫化物,用微库仑仪进行测定.本文还介绍了硫化氢过滤器的制备和处理方法.本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省时.可检测0.5~1... 还原吸收法加氢尾气气样,通过用SO_2充分预饱和的填有酸性硫酸隔的过滤器,气样中常量的H_2S被过滤器吸收,而其他微量的硫化物,用微库仑仪进行测定.本文还介绍了硫化氢过滤器的制备和处理方法.本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省时.可检测0.5~1000ppm的微量总硫,大于此含量的样品,经稀释后仍可测定.其相对误差小于15%,最大相对偏差在±10%内.本法亦可用于天然气中总有机硫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吸收法 Glaus尾 加氢转化 H2S 过程气 微量总硫 硫化氢 制硫装置
全文增补中
内燃机进气过程多维数值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罗马吉 黄震 +1 位作者 蒋炎坤 陈国华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5,共5页
概述了内燃机进气过程多维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初始计算网格的生成和活塞、气门运动边界处理等进气过程瞬态多维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内燃机 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口参数对扫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章振宇 赵振峰 +2 位作者 张付军 赵长禄 王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通过分析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气口径向倾角等参数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一维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同时建立基于AVL-FIRE的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 通过分析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气口径向倾角等参数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一维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同时建立基于AVL-FIRE的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CFD仿真模型,研究了气口径向倾角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扫气过程中,扫气流量主要受扫气口开启面积大小的影响,并随着扫气口开启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适当的扫气口倾角能促进扫气过程中的新鲜充量和废气的分层,但是扫气倾角太大容易导致气缸中心空气密度低,残余废气易聚集难以排出气缸;当扫气倾角为20°时扫气效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二冲程 过程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流动损失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奕栋 李道飞 +1 位作者 杨阳 俞小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2,共5页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动力装置,气动发动机以高压空气为储能介质,进入气缸膨胀做功,其进气过程流动特性对整机效率影响显著。针对气动发动机旋转阀进气机构的流动损失,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数学模型,利用动网格技...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动力装置,气动发动机以高压空气为储能介质,进入气缸膨胀做功,其进气过程流动特性对整机效率影响显著。针对气动发动机旋转阀进气机构的流动损失,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数学模型,利用动网格技术分析了进气过程不同时刻进气道速度场及瞬态流动特性,并计算了压力损失及其随气动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阀开度较小时,流体局部湍流较强,压力损失严重,而随着进气阀开度增加,压力损失逐渐减少;在进气过程初期,压缩空气压力损失下降较快,而随着进气过程持续,压力损失趋于平稳;当运行工况改变时,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压力损失比例随转速上升而上升,随进气压力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对进气机构及进气流动方式进行优化,是降低气动发动机进气损失的首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动发动机 过程 压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系统充放气过程中传热系数的测定及其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英子 李军 +1 位作者 包钢 王祖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9,共5页
在气动系统的充放气过程中,传热对系统的状态变化的影响很复杂。建立了考虑传热时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传热系数的模型及其测定方法,并用实验验证了它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传热系数对系统状态参数... 在气动系统的充放气过程中,传热对系统的状态变化的影响很复杂。建立了考虑传热时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传热系数的模型及其测定方法,并用实验验证了它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传热系数对系统状态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系统 充放过程 传热系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的产气过程实验室模拟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富强 唐薇 聂永丰 《中国沼气》 2001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实验室中建立比较符合填埋场实际情况的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研究了我国以食品垃圾为主要成分的城市垃圾在填埋模拟系统中的产气量和气体组成的变化规律;证明了渗滤液回灌能够明显增加填埋系统的产气量。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填埋 过程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气过程中沥青质沉淀机理及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楚艳苹 胡玉峰 +1 位作者 明云峰 郭天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气开采过程中沥青质的沉淀机理 ,该机理可定性解释及预测高压注气过程中沥青质的沉淀规律。在高压沥青质沉淀实验装置上 ,利用间接测定法测定了CO2 注入摩尔分数分别为 0 .6 36和 0 .716时吉林油藏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量... 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气开采过程中沥青质的沉淀机理 ,该机理可定性解释及预测高压注气过程中沥青质的沉淀规律。在高压沥青质沉淀实验装置上 ,利用间接测定法测定了CO2 注入摩尔分数分别为 0 .6 36和 0 .716时吉林油藏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量随体系压力的变化规律 ,并测定了 2 2 .2MPa下 70℃时江苏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量随CO2及富烃气注气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在注气过程中两种原油易发生沥青质沉淀。吉林油藏原油中的沥青质沉淀量随体系压力的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规律 ;当体系温度和压力一定时 ,江苏原油中的沥青质沉淀量先随着CO2 注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达到一最高值后略有降低 ;对注富烃气而言 ,沥青质沉淀量随注气浓度增加而增加 ,且注气摩尔分数大于 0 .80后增加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高压注过程 沥青质 沉淀机理 沉淀规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汽油机扫气过程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晓辉 郭晨海 +4 位作者 袁银男 姜树李 范秦寅 王忠 王广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4-168,共5页
采用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讨论气缸内主要结构参数对扫气过程的影响,以达到优化扫气过程的目的。分析发现,扫气口开启角度、排气口开启角度和扫气口圆周角对充量系数影响较大,随着这3个量的增加,... 采用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讨论气缸内主要结构参数对扫气过程的影响,以达到优化扫气过程的目的。分析发现,扫气口开启角度、排气口开启角度和扫气口圆周角对充量系数影响较大,随着这3个量的增加,充量系数下降,扫气效果变差,导致功率下降;同时随着排气口开启角度的增加,逃逸比迅速减小,有利于排放。在三维瞬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扫气口开启角度为123.1°CA,排气口开启角度为112.1°CA,扫气口圆周角为72.5°。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功率增加了22.4%,HC排放降低了55.1%。应用数值模拟,可以有效地优化汽油机的扫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发动机 数值模拟 过程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反应过程分析及稳定控制工艺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淑琴 陈峰 +2 位作者 庞旭林 杜铭华 张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28,9,共5页
对煤炭地下气化反应过程的认识是制定稳定控制工艺的理论基础,与地面移动床气化相比,煤炭地下气化表现为煤层固定,而反应区移动,反应过程受限于气化通道两侧煤层的热剥落与热破碎,其实质为不同尺度煤块、煤层夹矸、顶板垮落岩石混杂的... 对煤炭地下气化反应过程的认识是制定稳定控制工艺的理论基础,与地面移动床气化相比,煤炭地下气化表现为煤层固定,而反应区移动,反应过程受限于气化通道两侧煤层的热剥落与热破碎,其实质为不同尺度煤块、煤层夹矸、顶板垮落岩石混杂的渗滤通道反应。煤炭地下气化的析气过程可分解为沿气化通道径向煤壁内的煤气析出过程、沿气化通道轴向的煤气化过程、通道有氧区可燃组分的二次燃烧以及气流通道中的水煤气变换反应4个过程。对于单个反应周期,随煤的消耗、气化通道的扩展,二次燃烧加剧,煤气质量下降,稳定周期结束。采用控制工艺,如注入点后退气化,可通过参数调节控制单个周期煤气组分的波动范围,并实现多个生产周期的接续,从而实现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 过程 工艺控制 移动床 化学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深对曝气过程中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汤利华 孟广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0-763,共4页
水处理曝气过程传氧速率的有关计算没有考虑水深对氧总转移系数KLa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水深引起的KLa变化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水深对KLa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传氧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曝气过程的有关计算... 水处理曝气过程传氧速率的有关计算没有考虑水深对氧总转移系数KLa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水深引起的KLa变化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水深对KLa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传氧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曝气过程的有关计算中不应忽略不计.为验证水深对KLa的影响,进行了曝气充氧的试验.理论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表明可以采用由理论分析得出的公式对KLa修正计算.在曝气深度为2.5-4.5 m的范围内,修正系数的范围为0.78-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过程 扩散装置 氧总转移系数 水深 氧转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螺距螺杆真空泵内气体热力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世伟 张杰 +2 位作者 张英锋 张志军 韩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6-933,共8页
选择目前已得到大量应用的、采用等螺距螺杆转子的无油螺杆真空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内部的气体输运过程开展热力学研究。基于等螺距螺杆真空泵的结构特点和抽气原理,论文将被抽气体在泵内所经历的输运过程,分解为膨胀吸气、等容输送... 选择目前已得到大量应用的、采用等螺距螺杆转子的无油螺杆真空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内部的气体输运过程开展热力学研究。基于等螺距螺杆真空泵的结构特点和抽气原理,论文将被抽气体在泵内所经历的输运过程,分解为膨胀吸气、等容输送、绝热压缩和等压排气四个阶段,并详细讨论了各阶段的内在机制。依据气体热力学基本原理,分别对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定量分析,推导出每一阶段内气体质量、体积、温度、压力、内能、焓、熵等热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公式。以某一指定抽速真空泵为例,计算给出了泵内气体的各个热力学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图表,并讨论了等螺距螺杆泵排气功耗和排气温度随入口压力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式真空泵 过程 体热力学分析 等螺距 功耗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增压系统结构参数对车用柴油机进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万臣 刘巽俊 +1 位作者 刘忠长 李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开发了适合于车用柴油机的脉冲谐振废气涡轮复合增压系统,对不同的复合增压系统结构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录了进气压力波和充量系数,找到了一定的规律性,为谐振涡轮复合增压系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复合增压系统 结构参数 过程 柴油机 谐振进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冲程发动机扫气过程试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由丽卿 毛华永 +1 位作者 黄宜谅 高尚瑞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8-65,共8页
在A.Jante二冲程发动机扫气性能评价方法──—“扫气图”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准稳定流动模拟试验的新方法,用“时均流量”(或时均速度)评价扫气性能的品质。经过在15A型和50A型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实机试验,证明了这是一种较好的测... 在A.Jante二冲程发动机扫气性能评价方法──—“扫气图”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准稳定流动模拟试验的新方法,用“时均流量”(或时均速度)评价扫气性能的品质。经过在15A型和50A型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实机试验,证明了这是一种较好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 图形 流动 流量 二冲程发动机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多维数值模拟及扫气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京元 刘兵 曾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9,43,共5页
本文采用多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过程进行优化。对原型机(小型HS 510航空发动机)的扫气过程数值模拟发现:在缸内存在环流和涡流。环流在贴近气缸附近较强,可以将废气排出气缸;而在气缸中部较弱,难以将废气彻底排出。涡流... 本文采用多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过程进行优化。对原型机(小型HS 510航空发动机)的扫气过程数值模拟发现:在缸内存在环流和涡流。环流在贴近气缸附近较强,可以将废气排出气缸;而在气缸中部较弱,难以将废气彻底排出。涡流的存在则降低了发动机的扫气效率。原型机的扫气过程同理想的扫气过程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原型机扫气过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改进扫气系统设计,将扫气口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五个。对改型机数值模拟发现缸内没有形成涡流。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扫气效率得到了提高,且发动机的功率提高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冲程汽油发动机 过程 多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排气结构参数对微型自由活塞发动机扫气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柏金 孙思楠 王谦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1,共10页
在微型自由活塞动力装置单缸压燃的研究下,结合单次冲击燃烧可视化试验,针对简化模型的进排气口间距L、进气道倾角α、排气道倾角β,进气道孔径D_(in)及排气道孔径D_(out)展开数值模拟计算以应用于双气缸研究中,使整个运行工况更加平稳... 在微型自由活塞动力装置单缸压燃的研究下,结合单次冲击燃烧可视化试验,针对简化模型的进排气口间距L、进气道倾角α、排气道倾角β,进气道孔径D_(in)及排气道孔径D_(out)展开数值模拟计算以应用于双气缸研究中,使整个运行工况更加平稳且高效。当进、排气口间距不断增大,其换气过程的扫气效率逐渐下降;进气口与排气口的扫气角成一定夹角时,在燃烧室内形成气流涡旋,可以提高其扫气效率。当进气道、排气道孔径不断增大时,扫气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也进一步说明孔径对其扫气过程有明显影响。分析表明进排气结构最佳设计尺寸为:进排气口间距1.0 mm,进气道倾角30°,排气道倾角60°,进气道孔径0.5 mm,排气道孔径0.6 mm,该设计尺寸为研究微型自由活塞发动机双气缸换气过程做了理论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自由活塞发动机 过程 效率 进排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注气吞吐过程中油气饱和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烈辉 冯佩真 +2 位作者 刘月萍 刘传喜 陈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52-55,共4页
建立了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滞后模型 ,对已有的黑油模型进行了改进 ,使得相渗和毛管压力在实际的油藏模拟中更加精确地体现出来 ,并使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地反映注气吞吐过程的真实动态。基于改进的黑油模型 ,对单井注气吞吐全过程的三... 建立了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滞后模型 ,对已有的黑油模型进行了改进 ,使得相渗和毛管压力在实际的油藏模拟中更加精确地体现出来 ,并使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地反映注气吞吐过程的真实动态。基于改进的黑油模型 ,对单井注气吞吐全过程的三个阶段 :注气阶段、关井平衡阶段、开井采油阶段 ,油气的饱和度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油模型 单井 饱和度 吞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系统抽气过程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思 郭嘉炜 +2 位作者 易天坤 李松峰 吴泰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1-334,共4页
有关抽真空系统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简单的理论模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该文以中低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室、管道和真空泵)为研究对象,基于真空泵的抽气速率与吸入压力的特性关系,根据管路流动状态选取层流或湍流模型,提出一种新... 有关抽真空系统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简单的理论模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该文以中低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室、管道和真空泵)为研究对象,基于真空泵的抽气速率与吸入压力的特性关系,根据管路流动状态选取层流或湍流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抽真空时间计算方法.选取某实测的真空系统作为案例,采用新计算方法和传统的层流算法对该系统抽真空过程分别进行了计算,发现在中高压阶段,管道流动处于湍流状态并使阻力增大,若不考虑湍流影响,则所得到的压力下降过快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该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实测结果的验证,从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抽真空时间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泵 真空系统 过程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