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气压过程分离法测定旱地苹果园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葛顺峰 姜远茂 +2 位作者 彭福田 房祥吉 陈汝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3,共4页
本研究利用气压过程分离法测定了旱地苹果园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苹果园中的应用条件。结果表明,土柱取样深度以0~21 cm为宜,此深度既考虑到肥料和根际效应也避免土柱发生紧实作用;土柱... 本研究利用气压过程分离法测定了旱地苹果园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苹果园中的应用条件。结果表明,土柱取样深度以0~21 cm为宜,此深度既考虑到肥料和根际效应也避免土柱发生紧实作用;土柱取样量以每个处理3个环刀,重复3次较好;苹果园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年周期变化动态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过程分离法 硝化—反硝化作用 环刀土样 旱地苹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P放电-发光过程的模拟
2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0-390,共1页
关键词 pdp放电-发光过程 发光效率 像素 模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结构等离子体显示屏放电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屠彦 姜有燕 +2 位作者 崔伟 张雄 王保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9-434,共6页
采用放大单元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新型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屏(SMPDP)的放电过程。分别制作了放大倍数为40的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荫罩式结构PDP的放大单元。建立了放大单元的光辐射特性测试系统,采用高速I... 采用放大单元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新型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屏(SMPDP)的放电过程。分别制作了放大倍数为40的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荫罩式结构PDP的放大单元。建立了放大单元的光辐射特性测试系统,采用高速ICCD拍摄了相应结构的放电过程并分析研究了各自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SMPDP的放电过程为非均匀场中的对向放电过程,具有较表面放电结构和对向放电结构更优越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荫罩式pdp(SMpdp) 表面放电pdp 对向放电pdp 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放大单元实验的新型荫罩式PDP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有燕 屠彦 +2 位作者 张健 郑姚生 张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347,共5页
设计制作了封闭的新型荫罩式等离子显示屏(SM-PDP)放大单元实验屏,对SM-PDP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相应的驱动电路,且驱动波形频率、占空比等参数可调。建立了放大单元的光辐射特性测试系统,研究了SM-PDP维持期的放电过程,扫描电极... 设计制作了封闭的新型荫罩式等离子显示屏(SM-PDP)放大单元实验屏,对SM-PDP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相应的驱动电路,且驱动波形频率、占空比等参数可调。建立了放大单元的光辐射特性测试系统,研究了SM-PDP维持期的放电过程,扫描电极宽度对维持电压、红外辐射和放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M-PDP的放电过程为非均匀场中的对向放电过程,扫描电极变宽,维持电压降低,红外辐射沿电极扩展,但是放电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荫罩式pdp 放大单元 放电过程 放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PCA模型的故障分离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潘玉松 牛玉广 +1 位作者 牛征 黄孝彬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应用传统PCA法对火电厂生产过程实施故障检测与分离时,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变量表现出在一定的稳定工况范围内会出现小范围的波动振荡性以及部分变量间存在强相关性,这就导致了传统的贡献图法容易得出错误的故障分离信息。针对贡献图... 在应用传统PCA法对火电厂生产过程实施故障检测与分离时,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变量表现出在一定的稳定工况范围内会出现小范围的波动振荡性以及部分变量间存在强相关性,这就导致了传统的贡献图法容易得出错误的故障分离信息。针对贡献图的缺点和火电厂的生产特点,提出一种子PCA模型的故障分离法,此法利用Q统计量的故障检测能力和统计规律来实现故障变量的精确定位。最后使用此法仿真了火电厂主汽压系统的故障分离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子PCA模型法进行故障分离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模型 分离方法 应用 故障分离 主汽压系统 火电厂 故障检测 过程实施 PCA法 部分变量 稳定工况 生产过程 生产特点 精确定位 统计规律 检测能力 分离过程 仿真结果 相关性 振荡性 变量表 分离法 统计量 模型法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学习是否是内隐学习?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玲丽 吴家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序列学习是继人工语法之后内隐学习的另一研究范式。以往观点认为,在练习后,被试对规则刺激和随机刺激在反应时上出现差异,就表明被试是内隐学习,这种差异量就是内隐学习量。但现在很多学者对序列学习是否内隐这一问题提出了疑问;运用... 序列学习是继人工语法之后内隐学习的另一研究范式。以往观点认为,在练习后,被试对规则刺激和随机刺激在反应时上出现差异,就表明被试是内隐学习,这种差异量就是内隐学习量。但现在很多学者对序列学习是否内隐这一问题提出了疑问;运用新方法(过程分离法,简称PDP)的研究发现,序列学习是否内隐同反应-刺激间隔(RSI)有关,当RSI = 0时,序列学习才是内隐的;根据RSI提出了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学习 内隐学习 过程分离法(pdp) 反应一刺激间隔(RSI) 序列反应时(SRT)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