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地壳波动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评金之钧等的论文《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0-551,共2页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波动作为地球不同圈层结构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涵盖了沉积盆地演化及其资源成藏过程。围绕沉积盆地的波动性,金之钧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30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于2024年1月在《地学前缘》发表了...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波动作为地球不同圈层结构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涵盖了沉积盆地演化及其资源成藏过程。围绕沉积盆地的波动性,金之钧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30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于2024年1月在《地学前缘》发表了题为《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的综述文章(DOI:10.13745/j.esf.sf.2024.1.30)。该文系统地概述了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内涵,全面梳理了相关研究内容;深入剖析了盆地波动过程对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充分揭示了其在石油地质领域的重要科学价值;前瞻性地指明了盆地波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圈层相互作用与油气成藏综合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球系统科学 波动过程分析 油气形成 石油地质 成藏过程 圈层结构 研究现状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紧张理论视域下道德推脱的条件过程分析
2
作者 杨学锋 彭勃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2,共12页
为了挖掘一般紧张理论与道德推脱理论的整合潜力,基于1124名男性囚犯的一手调查数据,首次在本土语境下对道德推脱在犯因性紧张、愤怒情感、越轨水平之间的条件过程进行了实证检验。递进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般紧张理论的基础假设、... 为了挖掘一般紧张理论与道德推脱理论的整合潜力,基于1124名男性囚犯的一手调查数据,首次在本土语境下对道德推脱在犯因性紧张、愤怒情感、越轨水平之间的条件过程进行了实证检验。递进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般紧张理论的基础假设、愤怒情感的中介假设得到了印证性的经验支持;道德推脱在直接和间接路径上均呈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相较于部分中介模型,条件过程模型进一步显著地提升了预测效度。概括而言,道德推脱在一般紧张理论视域下的潜在作用机制以及由此蕴含的循证对策意义,获得了探索性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囚犯 犯因性紧张 愤怒情感 道德推脱 越轨水平 条件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圆钢管约束钢筋自应力钢渣混凝土柱弯矩-曲率全过程分析
3
作者 董阿雷 于峰 +2 位作者 陈太遥 秦尹 方圆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0,66,共9页
开展10根圆钢管约束钢筋自应力钢渣混凝土柱和4根圆钢管约束钢筋钢渣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轴压比、剪跨比、径厚比和钢渣混凝土膨胀率对试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发生弯曲破坏,且随着轴压比和径厚比增大... 开展10根圆钢管约束钢筋自应力钢渣混凝土柱和4根圆钢管约束钢筋钢渣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轴压比、剪跨比、径厚比和钢渣混凝土膨胀率对试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发生弯曲破坏,且随着轴压比和径厚比增大或剪跨比减小,试件抗弯承载力增大但截面曲率减小,试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上升段斜率增大;随着钢渣混凝土膨胀率增加,试件抗弯承载力截面曲率均增大,试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上升段斜率增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核心自应力混凝土和钢材本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编制非线性有限元程序。通过参数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核心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剪跨比、径厚比、核心混凝土初始自应力和预留缝宽度等参数,对试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圆钢管约束钢筋自应力钢渣混凝土柱弯矩-曲率骨架曲线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轴压比、剪跨比和径厚比对试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影响规律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且随着核心混凝土强度和初始自应力逐渐增大,试件抗弯承载力逐渐增大,随着核心混凝土强度增大,试件截面曲率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钢渣混凝土 自应力混凝土 承载力 抗震性能 滞回性能 骨架曲线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喀则市雅鲁藏布江流域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格桑卓玛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针对日喀则市2018年7月22—24日雅鲁藏布江流域出现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其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特征。得出500 hPa高原低涡切变线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新疆上空短波槽后的西北气流南下至高原北部... 针对日喀则市2018年7月22—24日雅鲁藏布江流域出现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其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特征。得出500 hPa高原低涡切变线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新疆上空短波槽后的西北气流南下至高原北部输送冷空气,孟加拉湾低涡和南海低涡为此次降水提供水汽,源源不断的水汽在低层辐合,抬升后形成较强的降水。200 hPa南亚高压呈西部型,且高压中心位于西藏西南部,日喀则西部。通过物理量场诊断得出,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充沛水汽和较好的动力条件。高原上空形成与低涡切变线对应的云团,同时合并午后发展的高原对流云团发展加强,云团主要是从傍晚开始发展,夜间较强,到白天消散,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过程分析 日喀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连续降雪过程分析 被引量:84
5
作者 王迎春 钱婷婷 郑永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5,共8页
该文对 2 0 0 2年 1 2月份北京出现的 1 841年以来历史上最长的连续 6天的降雪天气进行了合成分析和诊断分析。北半球合成环流形势显示 ,连续降雪发生在东亚稳定的纬向环流形势下 ,其上游地区强大经向环流和阻塞高压使中纬度东亚和西太... 该文对 2 0 0 2年 1 2月份北京出现的 1 841年以来历史上最长的连续 6天的降雪天气进行了合成分析和诊断分析。北半球合成环流形势显示 ,连续降雪发生在东亚稳定的纬向环流形势下 ,其上游地区强大经向环流和阻塞高压使中纬度东亚和西太平洋纬向环流得以维持。东亚合成环流的垂直结构表明 ,连续降雪期间华北地区始终处于锋区中 ,并存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垂直分布结构。卫星水汽云图显示出有水汽通道向河套倒槽云系输送水汽。华北地区的诊断分析表明 ,地面和边界层中山东地区分裂高压南侧向北回流的偏南气流是造成降雪的主要水汽通道。变形场的流场结构使水汽在北京附近辐合。垂直剖面展现了华北回流降雪天气近地面层的浅薄的冷空气垫 ,和暖湿空气回流在冷空气垫上的爬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过程分析 诊断 回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4月14~15日强沙尘暴过程分析 被引量:52
6
作者 郑新江 徐建芬 +3 位作者 罗敬宁 孙兰东 叶惠明 许东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利用卫星云图 ,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 1998年 4月 14~ 15日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 ,指出本次过程发生在大气环流形势调整过程中 ,是由斜压槽及冷锋触发的。也重点分析了两个强沙尘暴中心的成因 ,发现第... 利用卫星云图 ,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 1998年 4月 14~ 15日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 ,指出本次过程发生在大气环流形势调整过程中 ,是由斜压槽及冷锋触发的。也重点分析了两个强沙尘暴中心的成因 ,发现第一个强沙尘暴区是由加强的冷锋云带造成的 ,而第二个强沙尘暴区是由三条云带共同作用造成的。强沙尘暴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 0 0hPa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区内。并用动力气象学原理做了初步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象卫星 卫星云图 气象资料 斜压槽 天气过程分析 大气环流 冷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关瞬态过程分析的母排杂散电感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冯高辉 袁立强 +2 位作者 赵争鸣 赵锦成 鲁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6442-6449,共8页
换流回路杂散电感和其中的di/dt共同作用,会使得开关器件在关断瞬态过程中,承受很高的感应电压尖峰,增大器件的电应力、增加系统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同时会使输出电压中包含大量高次谐波,影响系统性能。因此需要对包含换流回路在内的线... 换流回路杂散电感和其中的di/dt共同作用,会使得开关器件在关断瞬态过程中,承受很高的感应电压尖峰,增大器件的电应力、增加系统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同时会使输出电压中包含大量高次谐波,影响系统性能。因此需要对包含换流回路在内的线路杂散电感进行准确计算,这其中以母排杂散电感最为关键。该文在对现有多种杂散电感提取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换流回路开关瞬态过程的多个阶段进行梳理,寻找到开关瞬态过程中对杂散电感提取最有利的阶段,提出利用开通瞬态过程配合积分运算的方法代替目前利用关断电压峰值配合微分计算的方法。以实际3.3k V/1200A的IGBT构成的大容量变换器为分析对象,利用该方法对其进行杂散电感提取,并与部分单元等效电路的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该文提出的杂散电感值提取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排杂散电感 开关过程分析 多脉冲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水污染控制:吸附富集、生物降解与过程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韦朝海 张小璇 +2 位作者 任源 胡芸 吴海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0-309,共10页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来源以及我国涉及POPs的工业生产与数量分布,明确氯碱工业、有机氯工业等精细化工业与垃圾焚烧厂产生的POPs成为未来的主要污染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历史上POPs的应用以及排放,我国工业...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来源以及我国涉及POPs的工业生产与数量分布,明确氯碱工业、有机氯工业等精细化工业与垃圾焚烧厂产生的POPs成为未来的主要污染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历史上POPs的应用以及排放,我国工业发达地区河段水体中普遍检出POPs,浓度为几到几十ng.L-1范围,部分流域超标;针对水体中低剂量的POPs,吸附法是有效的分离技术,生物相及仿生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富集倍数;POPs的生物降解在热力学方面被认为可行,高效菌不断地被分离得到,因此,吸附富集与功能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技术的耦联可以成为有效的控制技术;此外,还从以清洁生产为目标的源头控制、POPs的广泛监控和政策落实方面评价了POPs的控制过程.最后指出,POPs的水污染控制应当立足于科学、技术与工业过程研究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水污染控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吸附富集 生物降解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秋季PM_(10)污染模拟与形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宁 王雪松 +4 位作者 胡泳涛 郑君瑜 钟流举 胡敏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7-1545,共9页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M10浓度演变的作用规律.对代表性站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导...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M10浓度演变的作用规律.对代表性站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污染期间近地面PM10浓度升高的大气过程主要是源排放(例如麓湖、开平)和大气传输(万顷沙、金果湾),重要的PM10去除途径包括大气传输(麓湖、开平)、干沉降(万顷沙)和气溶胶过程(金果湾).空间分布上,PM10源排放强度较高的珠三角中部地区,同时也是向外输出PM10的主要区域和干沉降去除的高值地区.在近地面,气溶胶过程在珠三角中部主要起消耗PM10的作用,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多发生在珠三角西部和南部;气溶胶过程对高空PM10主要表现为生成作用,尤其珠三角中部地区的生成速率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PM10 CMAQ模式 过程分析 积分过程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地形作用产生的强降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郭金兰 刘凤辉 +1 位作者 杜辉 李志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17,共6页
20 0 2年 6月 2 4日夜间北京西南部地区的局地大暴雨是一次强地形雨 ,它是在对流层中低层有两层逆温以及边界层内中尺度低空急流与北京特定地形条件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边界层内中尺度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是低层偏东风与干、湿过... 20 0 2年 6月 2 4日夜间北京西南部地区的局地大暴雨是一次强地形雨 ,它是在对流层中低层有两层逆温以及边界层内中尺度低空急流与北京特定地形条件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边界层内中尺度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是低层偏东风与干、湿过程的“内边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作用 强降雨过程分析 低空急流 潜热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分析技术和设计空间的金银花醇沉加醇过程终点检测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冰 罗赣 +3 位作者 林兆洲 艾路 史新元 乔延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84-2289,共6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和质量源于设计(QbD)设计空间的中药制药过程终点分析与控制方法.以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为PAT工具,采集正常操作条件下制药过程的多批次NIR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移动块相对标准偏差(PCA-MBRSD)法...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和质量源于设计(QbD)设计空间的中药制药过程终点分析与控制方法.以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为PAT工具,采集正常操作条件下制药过程的多批次NIR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移动块相对标准偏差(PCA-MBRSD)法,确定每一批次过程的理想终点样本(DEPs),由多批DEPs的光谱信息构成过程终点设计空间;在过程终点设计空间确定的范围内,建立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利用多变量Hotelling T2和SPE控制图对过程终点进行判断.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了金银花醇沉加醇过程终点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适宜于中药制药过程终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分析技术 设计空间 近红外光谱法 醇沉过程 终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法在切削加工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邓文君 夏伟 +1 位作者 周照耀 李元元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27,共8页
介绍了切削加工过程有限元分析的发展 ,研究了切削加工过程有限元分析的关键技术 ;在总结有限元法在切削加工分析方面的主要应用的基础上 ,展望了切削加工过程有限元分析的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 切削加工 过程分析 发展 展望 未来 研究趋势 基础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流体动力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61
13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1 位作者 金爱民 魏新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4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是一个在向西低角度倾斜背景下形成的深盆气田。在深盆气田的形成过程中 ,部分天然气伴随离心流漏失。天然气往储层上翘一侧有侧漏是深盆气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鄂尔多斯盆地 ,由于储层十分致密 ,地下水的流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是一个在向西低角度倾斜背景下形成的深盆气田。在深盆气田的形成过程中 ,部分天然气伴随离心流漏失。天然气往储层上翘一侧有侧漏是深盆气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鄂尔多斯盆地 ,由于储层十分致密 ,地下水的流动补给十分缓慢 ,随着天然气的不断漏失 ,逐渐形成低压。另外 ,天然气的运移速度十分缓慢也有利于深盆气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深盆气藏 流体动力学 成藏过程分析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过程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超 林旭 +2 位作者 叶辉 严仁嫦 祁晓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1,共9页
利用2013—2016年杭州市国控点臭氧观测资料,讨论了杭州市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一次臭氧高浓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杭州市臭氧浓度以10. 3%的升幅渐增,增幅大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千岛湖背景点及位于城区的朝晖五区、... 利用2013—2016年杭州市国控点臭氧观测资料,讨论了杭州市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一次臭氧高浓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杭州市臭氧浓度以10. 3%的升幅渐增,增幅大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千岛湖背景点及位于城区的朝晖五区、下沙、西溪站点臭氧浓度月变化存在2个峰值,第一峰值出现在5月,受降水、温度影响次峰值出现在8—10月;夜间臭氧浓度背景点高于城区点。杭州市10个国控站点臭氧浓度相对标准偏差逐年减小,臭氧污染已呈区域性,城东为重污染区域。2015年8月出现的一次臭氧重污染过程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和台风外围的影响,导致杭州市朝晖五区站点臭氧浓度高达228μg/m^3,台风登陆后得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臭氧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气溶胶污染的过程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一鸣 洪莹莹 +4 位作者 张舒婷 王雪梅 范绍佳 冯业荣 樊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17-3025,共9页
为了解大气中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气溶胶浓度的贡献情况,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秋季典型气溶胶污染进行研究.模拟时间是2012年10月,期间珠三角主要受高压系统的控制,在17日冷锋过境前后高压天气形势发... 为了解大气中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气溶胶浓度的贡献情况,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秋季典型气溶胶污染进行研究.模拟时间是2012年10月,期间珠三角主要受高压系统的控制,在17日冷锋过境前后高压天气形势发生转变,风向从东北风转为偏东风.结果表明,珠三角秋季PM2.5浓度呈现西高东低的水平分布特征,随着高度的上升浓度高值中心也向西南方向偏移;受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陆地上PM2.5输送高度呈现白天高夜晚低的变化特征;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源排放,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是影响近地面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过程;本地污染物排放是城市中心(广州站)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而在下风向位置(江门站)外来污染物的水平输送过程是PM2.5的最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Models-3/CMAQ模式 气溶胶污染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小玲 陶诗言 +1 位作者 张顺利 张庆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31,共11页
1996年 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 :( 1 )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 ;( 2 )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 ,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 ;( 3)由... 1996年 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 :( 1 )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 ;( 2 )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 ,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 ;( 3)由于高空槽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游地区 ,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等大尺度强迫使暴雨区能较长时间维持上升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过程分析 高空槽 MCS 大尺度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投种过程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成华 夏建满 何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0,共3页
以种子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变化为基础 ,分析了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实际投种角的影响以及相邻两粒种子在投种过程中的时间间隔偏差 ,进而建立了种子在种床内粒距实际分布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种子的几何尺... 以种子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变化为基础 ,分析了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实际投种角的影响以及相邻两粒种子在投种过程中的时间间隔偏差 ,进而建立了种子在种床内粒距实际分布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种子的几何尺寸、投种轮的高度、播种机的前进速度和投种轮的直径影响投种时种子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从而导致实际粒距的变化。为保证排种器顺利投种 ,建立了投种口长度与排种器参数间关系和参数组合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种 种子 精密排种器 前进速度 播种机 工作参数 分布 实际 过程分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涌浪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过程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威 杨宗佶 +5 位作者 游勇 黄栋 聂勇 张广泽 徐正宣 王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8,共8页
近年来,滑坡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发生频率日趋增加,对下游居民及工程设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定量描述滑坡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危害,通过系统分析该灾害链的演化过程及阶段特征,将其划分为滑坡运动、涌浪传播、冰湖溃决和洪水传播4个子阶... 近年来,滑坡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发生频率日趋增加,对下游居民及工程设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定量描述滑坡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危害,通过系统分析该灾害链的演化过程及阶段特征,将其划分为滑坡运动、涌浪传播、冰湖溃决和洪水传播4个子阶段;分别研究各子阶段演化的物理机理及关键因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如滑坡运动采用Savage–Hutter模型、涌浪及洪水传播采用浅水波方程等;通过确定各子阶段之间的衔接因子,如滑坡运动特征、涌浪传播特征、坝体溃决特征等,实现各子阶段的过程耦合与数据传递,建立滑坡—涌浪—冰湖溃决—洪水灾害链的全过程物理模型,最终完成该灾害链的过程模拟与危险分析。为验证所建立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拉乡木格措冰湖潜在灾害链为案例,结合现场勘查与卫星影像数据,开展不同情境,如暴雨或上下游级联溃决等条件下灾害链的过程模拟与危险分析,且将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较好的完成滑坡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过程模拟,模型模拟数据与经验公式计算数据较为吻合,且考虑暴雨或上下游级联溃决条件时,下游洪水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本文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滑坡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研究思路,对该灾害链的防灾减灾技术具有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滑坡涌浪 冰湖溃决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承载力试验与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闫志刚 季文玉 安明喆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桥梁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本文对RPC T形桥梁进行了设计和静载试验,并对跨中截面承载力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该T形桥梁包括两片T形梁,跨度为20 m,梁高1.35 m.通过对两片RPC T形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测试了梁体...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桥梁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本文对RPC T形桥梁进行了设计和静载试验,并对跨中截面承载力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该T形桥梁包括两片T形梁,跨度为20 m,梁高1.35 m.通过对两片RPC T形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测试了梁体的跨中下翼缘的拉应变随荷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梁体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全过程分析结果,梁体的承载力安全系数可达2.25,通过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全过程分析中采用的参数和假设条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过程分析 试验 活性粉末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秋末初冬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张晓慧 盛立芳 张红岩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6,共6页
本文利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渤海秋末初冬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渤海冷空气大风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天气学 动力诊断 渤海 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