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型企业”高管薪酬对创新绩效存在过度激励吗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建华 李伟平 +1 位作者 张克彪 李艳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文章以专利数量为创新绩效的衡量,通过以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认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了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研... 文章以专利数量为创新绩效的衡量,通过以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认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了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研究发现薪酬对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激励的差异性。报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与专利申请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具有较为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呈现过度激励,但报酬最高的前三位董事会成员的薪酬激励则不存在过度激励问题。文章最后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过度激励 技术创新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用的过度激励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东 张良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3,共7页
政府征地制度是土地改革的关键环节,城市的无界扩张和土地的粗放利用,农地非农化的加速以及由此引起的农民的“三无”问题都与此相关。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具有目标的多重性,如政绩需要、财政收入、城市地位等级等,在政... 政府征地制度是土地改革的关键环节,城市的无界扩张和土地的粗放利用,农地非农化的加速以及由此引起的农民的“三无”问题都与此相关。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具有目标的多重性,如政绩需要、财政收入、城市地位等级等,在政府拥有土地垄断购买权和土地发展权缺失的制度下,土地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工具,并导致土地征用的过度激励。土地发展权是对土地开发有效限制的政策性工具。设置土地发展权,不仅能够增加土地征用的成本约束,而且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对失地农民给予公平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制度 过度激励 垄断购买权 土地发展权 农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股票期权引起的过度激励问题研究
3
作者 贾九平 张双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0-64,共5页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但在实践中会引发过度激励的问题。通过分析激励报偿模型,可以发现过度激励产生的原因。对过度激励导致的问题及进一步优化股票激励机制进行探讨,可以为我国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提供借...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但在实践中会引发过度激励的问题。通过分析激励报偿模型,可以发现过度激励产生的原因。对过度激励导致的问题及进一步优化股票激励机制进行探讨,可以为我国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期权 过度激励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 激励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薪酬激励过度了吗——基于边际递减效应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左晶晶 唐跃军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8,共8页
在隐性激励大量存在的中国市场,上市公司高管看起来显著较低的薪酬亦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过度激励。文章考虑到民营企业在高管薪酬激励方面的特异性,选择2001-2007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具体讨论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在隐性激励大量存在的中国市场,上市公司高管看起来显著较低的薪酬亦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过度激励。文章考虑到民营企业在高管薪酬激励方面的特异性,选择2001-2007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具体讨论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有别于先前多数有关高管薪酬激励的研究文献,文章不仅清晰展现了高管薪酬激励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而且进一步证实高管薪酬激励存在较为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和过度激励,即民营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在表现为线性正相关关系的同时呈现出左低右高的倒"U"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递减效应 过度激励 滞后效应 隐性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一精神激励到过度经济激励——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模式的历史演变
5
作者 史保金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7-138,共2页
构建科学高效的企业激励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模式由单一精神激励模式向过度经济激励模式演变,这两种企业激励模式都存在理论缺陷及管理实践中的失灵。构建经济... 构建科学高效的企业激励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模式由单一精神激励模式向过度经济激励模式演变,这两种企业激励模式都存在理论缺陷及管理实践中的失灵。构建经济与精神协调统一的激励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激励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单一精神激励模式 过度经济激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权力、国有控股与高管薪酬激励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辉 张博 许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6,共6页
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激励存在着一定的激励扭曲(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现象。利用200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国有控股对高管薪酬激励扭曲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与激励过度程度正相关而与激... 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激励存在着一定的激励扭曲(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现象。利用200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国有控股对高管薪酬激励扭曲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与激励过度程度正相关而与激励不足程度负相关,国有控股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激励不足,且管理层权力越大越能减轻这种激励不足。研究结论对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设计其高管薪酬激励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国有控股 激励过度 激励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绩考核制度可以抑制中央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吗?——基于薪酬契约激励效率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6,158,共15页
为了从激励角度探究高管腐败的治理机制,本文以200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发布为外生事件构建准自然实验,综合采用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分析法,实证检验业绩考核制度的变化对高管隐性腐败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 为了从激励角度探究高管腐败的治理机制,本文以200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发布为外生事件构建准自然实验,综合采用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分析法,实证检验业绩考核制度的变化对高管隐性腐败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办法实施后,中央企业高管的隐性腐败显著减少,并且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薪酬契约的激励效率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办法抑制高管隐性腐败主要是降低激励过度诱致的腐败,而对于激励不足导致的腐败却作用甚微;该办法抑制高管腐败的作用主要发生在产权保护与法律执行力度强的地区,在产权保护与法律执行力度弱的地区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反腐败过程中,除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同样重要,而激励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制度环境的协同,这对于全面认识腐败治理机制与深入推进“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机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考核 隐性腐败 薪酬契约 激励不足 激励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激励困境及其治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蔡连玉 张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51,共8页
我国高校绩效管理正面临着“激励过度”与“激励失灵”并存的双重困境。激励过度与激励失灵均为有限理性个体在绩效管理制度理性不足情境下的结果,其原因为教师学术信念整体不足、高校绩效制度适切性亟待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失调... 我国高校绩效管理正面临着“激励过度”与“激励失灵”并存的双重困境。激励过度与激励失灵均为有限理性个体在绩效管理制度理性不足情境下的结果,其原因为教师学术信念整体不足、高校绩效制度适切性亟待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失调。治理高校绩效管理激励困境需要优化高校学术生态,重视教师学术信念培育;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提升绩效管理制度理性;有序推进教师身份变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困境 激励过度 激励失灵 绩效管理 制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中的员工忽略行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青 李玮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5,4,共4页
员工忽略行为反应归因于组织过度激励氛围和高集体效能感氛围两大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刺激忽略行为反应以生成负面心理为传导。这种传导过程分为单步式引致效应和链式叠加引致效应。其中,链式叠加引致效应放大忽略行为反应。防范忽略行... 员工忽略行为反应归因于组织过度激励氛围和高集体效能感氛围两大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刺激忽略行为反应以生成负面心理为传导。这种传导过程分为单步式引致效应和链式叠加引致效应。其中,链式叠加引致效应放大忽略行为反应。防范忽略行为应从消除环境诱因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激励 高集体效能感 负面心理 忽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戒制度与经济秩序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方明 贺立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2,共6页
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自利动机是经济领域违规违法行为盛行甚至“前赴后继”的基本诱因,而违规违法的财富效应强化了这种激励。惩戒制度不健全,则客观上营造了一种环境,助长人们对违规违法低成本高收益的心理预期。激励过度与惩戒不力并存... 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自利动机是经济领域违规违法行为盛行甚至“前赴后继”的基本诱因,而违规违法的财富效应强化了这种激励。惩戒制度不健全,则客观上营造了一种环境,助长人们对违规违法低成本高收益的心理预期。激励过度与惩戒不力并存的制度特征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违规违法行为盛行的根源所在。惩戒不力降低了违规成本,从而使得违规盈余增大,诱致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败德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过度 惩戒制度 惩戒不力 经济后果 经济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