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胸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347例,...背景与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胸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34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RATS)组134例及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状况),分析患者生存状况(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状况(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机器人组与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9±39) mL vs (202±239) mL]、术后引流量[Day 1:(248±123)mL vs (350±213) mL; Day 2:(288±189) mL vs (338±189) mL]比较,机器人组均少于腔镜组(P<0.05);术后带管时间[(10±5) d vs (11±8) d]及住院时间[(13±6) d vs (14±9) d]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组数[(5±2)组vs (4±2)组]及淋巴清扫数量[(18±9)枚vs(11±8)枚]比较,机器人组均优于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生存状况比较[1年生存率:97.3%vs 96%、3年生存率:89.8%vs 83.1%、5年生存率:87.5%vs 70.3%,平均生存时间(month):61 vs 5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进展生存状况:机器人组与腔镜组比较[1年无进展生存率:93.7%vs 91.3%、3年无进展生存率:87.7%vs 68.4%、5年无进展生存率:87.7%vs 52.5%,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month):61 vs 50],机器人组明显优于腔镜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量是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子;肿瘤直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量为患者无进展生存状况的影响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状况无独立影响因子,肿瘤直径及手术方式为无进展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达芬奇机器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与腔镜手术无差异,但无进展生存状况优于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同时术中出血量更少。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作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代表了精准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及行电视...背景与目的作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代表了精准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及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两组各纳入45例并进行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清扫站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日胸引液的量以及术后胸引液的总量。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机器人组与胸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50.30±32.33)m L vs(208.60±132.63)m L]与术后第1日胸引液的量[(275.00±145.42)m L vs(347.60±125.80)m L]比较,机器人组均少于胸腔镜组;机器人组与胸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2.67±9.67)个vs(15.51±5.41)个]及淋巴结清扫站数[(6.31±1.43)站vs(4.91±1.04)站]比较,机器人组均多于胸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在近期术后疗效上优于胸腔镜组。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胸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34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RATS)组134例及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状况),分析患者生存状况(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状况(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机器人组与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9±39) mL vs (202±239) mL]、术后引流量[Day 1:(248±123)mL vs (350±213) mL; Day 2:(288±189) mL vs (338±189) mL]比较,机器人组均少于腔镜组(P<0.05);术后带管时间[(10±5) d vs (11±8) d]及住院时间[(13±6) d vs (14±9) d]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组数[(5±2)组vs (4±2)组]及淋巴清扫数量[(18±9)枚vs(11±8)枚]比较,机器人组均优于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生存状况比较[1年生存率:97.3%vs 96%、3年生存率:89.8%vs 83.1%、5年生存率:87.5%vs 70.3%,平均生存时间(month):61 vs 5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进展生存状况:机器人组与腔镜组比较[1年无进展生存率:93.7%vs 91.3%、3年无进展生存率:87.7%vs 68.4%、5年无进展生存率:87.7%vs 52.5%,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month):61 vs 50],机器人组明显优于腔镜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量是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子;肿瘤直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量为患者无进展生存状况的影响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状况无独立影响因子,肿瘤直径及手术方式为无进展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达芬奇机器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与腔镜手术无差异,但无进展生存状况优于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同时术中出血量更少。
文摘背景与目的作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代表了精准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及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两组各纳入45例并进行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清扫站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日胸引液的量以及术后胸引液的总量。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机器人组与胸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50.30±32.33)m L vs(208.60±132.63)m L]与术后第1日胸引液的量[(275.00±145.42)m L vs(347.60±125.80)m L]比较,机器人组均少于胸腔镜组;机器人组与胸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2.67±9.67)个vs(15.51±5.41)个]及淋巴结清扫站数[(6.31±1.43)站vs(4.91±1.04)站]比较,机器人组均多于胸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在近期术后疗效上优于胸腔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