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乌里胡枝子抗氧化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45
1
作者 杜润峰 郝文芳 王龙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61,共11页
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达乌里胡枝子进行不同梯度干旱胁迫(适宜水分,CK;中度干旱,DR1;重度干旱,DR2)和复水处理,研究其在胁迫过程中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干旱胁迫使SOD... 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达乌里胡枝子进行不同梯度干旱胁迫(适宜水分,CK;中度干旱,DR1;重度干旱,DR2)和复水处理,研究其在胁迫过程中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干旱胁迫使SOD、POD、CAT、APX活性高于对照,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SOD活性为DR1<DR2,CAT、APX活性为DR1>DR2,而POD活性在胁迫开始后前6d内为DR1>DR2,之后则为DR2>DR1;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AsA含量变化不明显,Car含量则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s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ar则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O2.-含量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导致MDA含量升高,细胞膜相对透性改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前6d为DR2>DR1,之后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O2.-含量为DR1>DR2。2)复水后,APX、CAT、Car、O2.-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则呈下降趋势。3)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该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达乌里胡枝子抗旱能力较高,且中度胁迫下该种的抗氧化能力高于重度胁迫,中度胁迫可能更适合于该植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干旱胁迫 复水 抗氧化保护系统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居群达乌里胡枝子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邢毅 赵祥 +1 位作者 董宽虎 史威威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6-31,共6页
应用数量统计方法对引种的野生达乌里胡枝子8个居群的13个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节间距、总叶柄长、小叶柄长和结荚数4个性状外,其余性状在居群内或居群间都表现差异显著;以13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8个居群分为3类... 应用数量统计方法对引种的野生达乌里胡枝子8个居群的13个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节间距、总叶柄长、小叶柄长和结荚数4个性状外,其余性状在居群内或居群间都表现差异显著;以13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8个居群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反映营养器官的特点,第2主成分反映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特点,第3主成分反映生殖器官的特点,均是造成达乌里胡枝子形态变异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形态变异 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乌里胡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油脂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洪新 单昌辉 +2 位作者 阿拉木斯 陈双艳 巴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62-4065,共4页
对达乌里胡枝子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油脂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L16(45)试验确定了达乌里胡枝子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其最佳参数为:乙醇浓度为50%、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0、时间为1.5h。采用碘-硫代硫酸钠... 对达乌里胡枝子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油脂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L16(45)试验确定了达乌里胡枝子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其最佳参数为:乙醇浓度为50%、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0、时间为1.5h。采用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考察胡枝子总黄酮抑制猪油、菜油、亚油酸的氧化酸败作用,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黄酮对猪油、菜油、亚油酸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极显著地抑制猪油、菜油过氧化值(POV)升高,极显著地抑制亚油酸的氧化,这种效果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黄酮提取 抗油脂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佟莉蓉 倪顺刚 +2 位作者 周亚楠 王娟 夏方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在原来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包衣配方研究基础上,选用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保水剂(SAP,高吸水性树脂)、填充材料(玉米秸秆粉)等包衣材料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 在原来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包衣配方研究基础上,选用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保水剂(SAP,高吸水性树脂)、填充材料(玉米秸秆粉)等包衣材料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药种比1∶60的多菌灵可以有效解决种子萌发时发霉腐烂、失去种子活力的问题;以不同浓度的SAP作为包衣配方中的保水剂,其中以5%的SAP效果最佳,该浓度下有效地保持住了水分,且各项萌发指标最高,种子活力最强,同时在温室出苗试验中有较高的出苗率、成苗率及出苗数/成苗数,表现出较好的出苗特性;在包衣配方中加入不同粗细程度的玉米秸秆粉,其中细级玉米秸秆粉(过75μm孔径)有较好的萌发状况,并且促进了幼苗生物量的累积。最后将包衣后的种子进行质量检验,研究发现,制成的包衣种子千粒重为裸种的2.3倍,种球直径接近裸种的2倍,并且有较高的含籽率、单籽率和合格率,更适合工业生产和机械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种衣剂 萌发 出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下白羊草光合对干旱及短期补水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亚力 李帅 +3 位作者 徐伟洲 吴爱姣 陈吉 徐炳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9-588,共10页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混播时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按照生态替代法设置了白羊草(B)和达乌里胡枝子(...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混播时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按照生态替代法设置了白羊草(B)和达乌里胡枝子(D)6种混播比例组合(2︰10、4︰8、6︰6、8︰4、10︰2、12︰0),标记为B2D10、B4D8、B6D6、B8D4、B10D2、B12D0;设置高水(80%土壤田间持水量,HW)、中水(60%土壤田间持水量,MW)和低水(40%土壤田间持水量,LW)3种水分供应条件,并在白羊草拔节期进行短期补水处理:即分别从中水提到高水(MHW)、低水提到高水(LHW)和低水提高到中水(LMW)。连续测定和比较了不同处理下白羊草光合生理特征——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恒定水分供应条件下,各混播比例中白羊草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在HW处理下显著最高,LW处理下显著最低,说明水分是限制其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2)短期补水后,白羊草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均是在LHW下增加幅度最大,LMW下增加幅度最小;各混播比例中白羊草光合生理参数在MHW下恢复到稳定水平时间最快,说明较高的补水幅度和土壤前期含水量有利于补水后叶片光合作用提高;3)在B10D2和B8D4混播比例下,白羊草不仅具有较高的Pn、较低的Tr和较高的WUE,且短期补水后Pn和WUE增加幅度较大,Tr增幅较小,说明这两种混播比例有利于改善其光合作用。综合表明,经历短期干旱胁迫后补水,白羊草光合生理活性出现恢复现象,恢复速度和程度与混播比例和补水前土壤水分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草 达乌里胡枝子 混播比例 水分胁迫 短期补水 光合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乌里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翁裕馨 刘占厚 陈湘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281-15282,共2页
[目的]对达乌里胡枝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NMR为主的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达乌里胡枝子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3-O... [目的]对达乌里胡枝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NMR为主的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达乌里胡枝子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芦丁(Ⅳ)、香草酸(V)及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下草地生物量及种间关系研究
7
作者 王京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按照行比设置7种混播组合(即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比例为10∶0、8∶2、6∶4、5∶5、4∶6、2∶8和0∶10),研究混播比例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及二者种间竞... 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按照行比设置7种混播组合(即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比例为10∶0、8∶2、6∶4、5∶5、4∶6、2∶8和0∶10),研究混播比例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及二者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二者各自单播草地,RYT值均显著大于1.0,表明二者混播存在混播互补优势,其中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6∶4在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方面具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草 达乌里胡枝子 混播比例 地上生物量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竞争生长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晓红 徐炳成 李凤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86-692,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沙打旺、紫花苜蓿和达乌里胡枝子3种豆科牧草在黄土旱塬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时的竞争生长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单播时苜蓿生长次年3个密度的生产力分别为15349kg·hm^-2、20582kg·hm^-2、21531kg·hm^-...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沙打旺、紫花苜蓿和达乌里胡枝子3种豆科牧草在黄土旱塬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时的竞争生长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单播时苜蓿生长次年3个密度的生产力分别为15349kg·hm^-2、20582kg·hm^-2、21531kg·hm^-2,沙打旺和胡枝子3个密度的生产力分别为7979kg·hm^-2、16440kg·hm^-2、21055kg·hm^-2和2412kg·hm^-2、5270kg·hm^-2、7102kg·hm^-2。混播草地生产力以苜蓿+胡枝子最高(平均19227kg·hm^-2),沙打旺与胡枝子混播的生产力最低(平均11977kg·hm^-2)。和生产力较高的参混种苜蓿、沙打旺单播相比,苜蓿与沙打旺混播及沙打旺与胡枝子混播的生产力在3种密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苜蓿主根下扎深度2m,0~60cm根系占总根量的66%,沙打旺和胡枝子根系最大下扎深度分别为1.8m和1.5m,0~60cm根系占总根量比例分别是80%、91%。3种牧草中苜蓿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5.75kg·mm^-1·hm^-2,胡枝子最低为7.71kg·mm^-1·hm^-2,沙打旺居中。苜蓿群体种内个体间竞争强度高于沙打旺和胡枝子。结果表明在黄土旱塬上苜蓿的竞争生长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沙打旺和胡枝子;不同牧草混播后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生产力相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豆科牧草 生产力 竞争能力 沙打旺 苜蓿 达乌里胡枝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优势植物不同龄级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成霞 瓦勒塔 +1 位作者 牟晓明 常生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70,共10页
研究草地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可揭示其对环境和放牧干扰的适应性机制,以往龄级水平草地植物种群数量性状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2种放牧年限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为对象,通过对不同龄级下3种植物株... 研究草地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可揭示其对环境和放牧干扰的适应性机制,以往龄级水平草地植物种群数量性状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2种放牧年限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为对象,通过对不同龄级下3种植物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的定量分析,探究植物种群龄级划分方法,明晰放牧下植物种群数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种植物数量性状在轮牧第6和11年间整体变化小。2)放牧年限对各龄级植物种群株丛特征影响为茵陈蒿<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2种轮牧年份下3种植物株丛特征均随龄级增加呈增加趋势;达乌里胡枝子冠幅和基径及长芒草冠幅、基径和分糵数均为幼龄期<其他龄级。3)长芒草磷(P)含量为幼龄期<成年期和老年前期+老年期,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则与之相反;3种植物粗蛋白(CP)含量为老年前期+老年期<幼龄期和成年期,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则与之相反;各龄级磷(P)、钙(Ca)、钾(K)和镁(Mg)含量为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研究表明,依据3种植物株丛分蘖或分枝特征及“空心化”程度,可有效划分其龄级;轮牧下3种植物数量性状具有较高稳定性,放牧年限对植物株丛特性的影响受龄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达乌里胡枝子 茵陈蒿 龄级 株丛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