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型与鲜食型辣椒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成分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李志邈 高成安 +5 位作者 叶青静 阮美颖 刘晨旭 姚祝平 万红建 程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辣椒是富含VC等营养成分的蔬菜,根据其利用方式,主要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为探究两种类型辣椒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成分的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鉴定并定量加工型辣椒P025和鲜食型辣椒P245绿熟期与红熟期果实中VC、辣椒素和1... 辣椒是富含VC等营养成分的蔬菜,根据其利用方式,主要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为探究两种类型辣椒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成分的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鉴定并定量加工型辣椒P025和鲜食型辣椒P245绿熟期与红熟期果实中VC、辣椒素和17种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熟期两种类型辣椒果实VC的含量接近,差异不显著,而在红熟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VC的含量显著上升,而加工型辣椒P025果实VC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绿熟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辣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加工型辣椒P025,而在红熟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辣椒素的含量显著下降,仅为其绿熟期的11.98%,加工型辣椒P025果实辣椒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蛋氨酸与胱氨酸在辣椒果实的17种氨基酸中含量最低,且两者之和的占比明显低于氨基酸模式谱标准,是两种类型辣椒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除此之外,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占比也稍低于氨基酸模式谱标准。随着果实成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红熟果总氨基酸含量比绿熟果升高了57.53%;而加工型辣椒P025果实除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红熟果总氨基酸含量比绿熟果下降了41.21%。综上,随着果实成熟,加工型辣椒P025与鲜食型辣椒P245绿熟果和红熟果中VC、辣椒素、氨基酸等营养和风味品质成分的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加工型 鲜食型 VC 辣椒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2
作者 沈会芳 杨祁云 +4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1,296,共8页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绿色,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72.50~158.80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圆柱形,单孢或双孢,大小为(3.15~7.84)μm×(1.58~3.45)μm。基于rDNA-ITS、LSU、RPB2和TUB2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Stagonosporopsis pogostemonis单独聚成一支。15%咪鲜胺微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 50在0.2~0.4 mg/L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辣椒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叶斑 病原鉴定 药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剁辣椒源益生菌筛选及其在发酵剁辣椒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倩 肖路遥 +2 位作者 白旭红 田玉芳 李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7,共10页
为开发风味优良且具有一定营养健康功效的益生菌发酵剁辣椒,本研究以湖南传统发酵剁辣椒为原料,筛选耐受胃肠消化的益生菌进行剁辣椒发酵,通过理化分析、感官评价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益生菌发酵对剁辣椒理化性质、安全性和感官特... 为开发风味优良且具有一定营养健康功效的益生菌发酵剁辣椒,本研究以湖南传统发酵剁辣椒为原料,筛选耐受胃肠消化的益生菌进行剁辣椒发酵,通过理化分析、感官评价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益生菌发酵对剁辣椒理化性质、安全性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3株耐受胃肠消化菌株,鉴定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EB2)、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JEB7)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EE2)。其中L.plantarum JEB2和L.brevis JEB7在24 h内将0.25 mg/mL亚硝酸钠全部降解,S.cerevisiae JEE2在24 h内胆固醇同化率达50.79%;筛选菌种发酵制备的剁辣椒pH<4.2、滴定酸度>0.6%,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及大肠菌群明显低于自然发酵剁辣椒;L.plantarum JEB2和L.brevis JEB7复配发酵制备的剁辣椒样品感官得分最高为19.50(满分20),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该剁辣椒样品刺激性物质(4-乙酰氨基-2-氨基丁酸和巴豆苷)表达量下调,芳香物质(4-甲基苯甲醛、黄铜酸乙烯酯、D-山梨醇等)和活性物质(笑脸素、鹅膏苷F5、白花丹等)表达量上调。因此,利用L.plantarum JEB2和L.brevis JEB7发酵剁辣椒,可以降低产品刺激性、增加风味,并提高产品安全性和益生特性,可进一步开发利用作为发酵产品的生产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益生菌 发酵 非靶向代谢组学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接种发酵生产辣椒酱的工艺优化
4
作者 万景瑞 蒋鹏飞 +5 位作者 史冠莹 肖作兵 张乐 赵丽丽 赵妍 王赵改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为解决传统自然发酵辣椒酱生产条件不受控制、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以期通过接种不同乳酸菌和优化发酵工艺生产一款高品质的辣椒酱。本研究以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总酸、辣椒红色素、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对照、单因素和正交试... 为解决传统自然发酵辣椒酱生产条件不受控制、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以期通过接种不同乳酸菌和优化发酵工艺生产一款高品质的辣椒酱。本研究以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总酸、辣椒红色素、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对照、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辣椒酱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发酵辣椒酱产品品质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菌种接种量>蔗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辣椒酱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乳酸菌三菌为最适菌种,接种量2.0%、大蒜添加量8%、蔗糖添加量7%、食盐添加量9%、发酵时间15 d。利用此工艺生产的辣椒酱整体品质最优,产品鲜亮有光泽,呈亮红色,组织细腻均匀,发酵香味浓郁,酸咸味适度、辣味突出,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接种发酵 辣椒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利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吴科生 孙建好 +4 位作者 赵建华 李伟绮 杨新强 陈亮之 何旭刚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质30 t/hm^(2)+80%常规施肥(N 300.0 kg/hm^(2)、P_(2)O_(5)96.0 kg/hm^(2)、K_(2)O 72.0 kg/hm^(2))时,辣椒折合产量最高,为32340 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7.31%,较常规施肥处理(N 375.0 kg/hm^(2)、P_(2)O_(5)120.0 kg/hm^(2)、K_(2)O 90.0 kg/hm^(2))增产12.84%;产值、净产值均最高,分别达到71148.0、45742.0元/hm^(2),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15261.4、7705.4元/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0、4360.0元/hm^(2)。该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配施化肥模式能有效提高辣椒产量、产值,建议在河西灌区灌漠土区辣椒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 还田利用 产量 经济效益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6
作者 高圣风 王亚男 +3 位作者 付华菲 胡生燕 刘世超 孙世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前,游动孢子呈圆球形,作自由游动。(2)接种后3 h,游动孢子在胡椒下胚轴表皮休止呈扁球形,大部分休止孢继续变形呈洋梨形或椭球型,少部分保持原状并萌发出短芽管;休止孢附着的寄主细胞开始被诱导活性氧迸发和胼胝质积累。(3)接种6 h,短芽管发育成末端膨大的长芽管;已侵入的菌丝沿寄主细胞间隙延伸扩展,菌丝侧面形成指状吸器结构,吸器多聚集成簇;寄主细胞在入侵菌丝位置产生大量的胼胝质积累,被入侵细胞出现显著的活性氧迸发以及细胞死亡。(4)接种24 h,入侵菌丝扩展至胡椒下胚轴的木质部,填充满髓部细胞并沿之纵向迅速扩展;在其他部位主要通过细胞间隙向四周缓慢扩展。(5)接种48 h,入侵菌丝开始从寄主细胞间隙、气孔等位置突破至植株体外形成气生菌丝。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的细胞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疫霉—胡椒”互作,揭示胡椒瘟病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辣椒疫霉菌 侵染过程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AS和BSA-seq挖掘辣椒果实中辣椒红色素含量的QTL区间及候选基因
7
作者 班国梁 曹亚从 +8 位作者 张正海 于海龙 吴华茂 李戎轩 赵红 张伟丽 聂智星 宋红霞 王立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辣椒红色素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纯天然可食用色素,培育高辣椒红色素品种为辣椒产业重要任务。通过对255份一年生栽培种辣椒核心种质的辣椒红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第1、2、3、5、6、8、9... 辣椒红色素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纯天然可食用色素,培育高辣椒红色素品种为辣椒产业重要任务。通过对255份一年生栽培种辣椒核心种质的辣椒红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第1、2、3、5、6、8、9、10、11和12号染色体均关联到与辣椒红素含量显著相关的区间,关联区间内共包括93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表达数据预测了3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候选基因。通过对高辣椒红色素材料Pep-340、低辣椒红色素材料Pep-276构建的F2群体进行混合分组分析法-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sequencing,BSA-seq)分析,在第1、3、5和10号染色体定位到与辣椒红色素含量相关区间,其中第3和5号染色体上的定位区间与GWAS分析中的显著相关区间相近或重合;利用这两个区间的In Del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将调控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的q CC3.1,物理位置为22.8~25.9 Mb,其中含有99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组分析,预测了4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色素含量的候选基因Capana03g001314、Capana03g001325、Capana03g001334和Capana03g001387。研究结果为调控辣椒中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红色素 GWAS BSA-seq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对育肥牛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王紫华 游伟 +4 位作者 成海建 胡鑫 胡志勇 宋恩亮 姜富贵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706,共9页
[目的]探究辣椒油树脂(oleoresin capsicum, OC)对育肥牛血清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辣椒油树脂在育肥牛饲养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况良好、月龄相近(15.5±0.5)、体重相近(484.73 kg±48.42 kg)的... [目的]探究辣椒油树脂(oleoresin capsicum, OC)对育肥牛血清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辣椒油树脂在育肥牛饲养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况良好、月龄相近(15.5±0.5)、体重相近(484.73 kg±48.42 kg)的西门塔尔牛杂交牛48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牛饲喂牛场原有饲粮;试验Ⅰ、Ⅱ、Ⅲ组牛在牛场原有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4、8和12 g/d辣椒油树脂。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样,测定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Ⅱ组牛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2)试验Ⅰ、Ⅱ、Ⅲ组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1(IL-1)、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组牛血清中IgM、IL-4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γ-干扰素(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牛血清中IgG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试验Ⅲ组牛血清中IgG、IgM、IL-4、IFN-γ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3)试验Ⅰ、Ⅱ组牛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试验Ⅲ组牛血清中各项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适量辣椒油树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育肥牛机体的抗氧化力和免疫力。本试验条件下,在育肥牛饲粮中添加8 g/d辣椒油树脂时提高机体抗氧化力和免疫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育肥牛 血清生化 免疫力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HPLC检测辣椒及其制品中天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合成辣椒素
9
作者 成璐瑶 温雅君 +2 位作者 石文婷 周子莹 马丽艳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7,共8页
建立一种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辣椒及其制品中的天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合成辣椒素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十八烷基硅烷(C18)、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石墨化炭黑复合吸附剂净化。采用Agilent Eclipse Pl... 建立一种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辣椒及其制品中的天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合成辣椒素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十八烷基硅烷(C18)、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石墨化炭黑复合吸附剂净化。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150 mm×4.6 mm,5μm)分离,以0.4%磷酸水溶液和90%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合成辣椒素在0.2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天然辣椒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14~0.069 mg/kg,定量限为0.046~0.23 mg/kg;二氢辣椒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23~0.12 mg/kg,定量限为0.077~0.39 mg/kg;合成辣椒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18~0.088 mg/kg,定量限为0.059~0.30 mg/kg。在干辣椒、鲜辣椒、香菇酱、辣椒油4种基质中,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6%~117.2%,相对标准偏差为0.2%~6.1%。该方法简便、准确,不仅适用于干、鲜辣椒,而且适用于高油、高蛋白等辣椒制品中天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合成辣椒素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 辣椒 辣椒 合成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抗炭疽病材料筛选及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戴丽 谢芳玲 +2 位作者 陈雅倩 谢玲玲 刘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从田间自然发病辣椒果实中分离培养得到辣椒炭疽病病原菌X,并应用该炭疽病病原菌对112份辣椒材料的离体果实和幼苗进行抗炭疽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病品种,并对抗性品种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X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为果... 从田间自然发病辣椒果实中分离培养得到辣椒炭疽病病原菌X,并应用该炭疽病病原菌对112份辣椒材料的离体果实和幼苗进行抗炭疽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病品种,并对抗性品种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X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为果生刺盘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对112份辣椒离体果实材料进行筛选,共获得3个抗性材料RX12-160、X-738-1、RX22-1016,109个感病材料;对3个抗病品种进行辣椒苗期活体抗性鉴定,最后鉴定RX22-1016为良好的抗病品种,并对其接种果生刺盘孢炭疽菌后的转录组进行了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GO富集程度较高的过程为光系统I中的光合电子传递、NAD(P)H脱氢酶复合物的组装、光合作用及光系统I中的光收集等;KEGG富集程度较高的通路为苯丙素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和糖酵解/糖异生等通路;共有的表达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苯丙素生物合成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上;在RX22-1016与炭疽菌互作中,Caz03g16640、Caz01g15210、Caz04g07320和Caz04g01720基因在互作初期均呈现上调趋势,推测这4个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与抗病相关的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抗病性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辣度)等级划分研究进展
11
作者 皇凡宇 陈增杰 +2 位作者 刘冬梅 皇甫自起 张慎举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17,共4页
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Cap-S)含量(辣度)是评价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在综合分析我国辣椒及其制品辣椒素类物质含量等级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品种登记和文献报道中辣椒Cap-S含量数据,将辣椒按Cap-S含量(辣度)分为9个等级,... 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Cap-S)含量(辣度)是评价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在综合分析我国辣椒及其制品辣椒素类物质含量等级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品种登记和文献报道中辣椒Cap-S含量数据,将辣椒按Cap-S含量(辣度)分为9个等级,辑出了各个等级辣椒的代表品种,以期为准确评价辣椒Cap-S含量(辣度)的高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类物质 含量 辣度 等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麦辣椒酱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2
作者 王宇豪 赵江林 +5 位作者 刘雪莲 黄显 姜良珍 钟灵允 张一凡 赵钢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为提高辣椒酱营养价值、丰富产品类型,该研究以美人椒、苦荞米、甜荞米和藜麦米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7为发酵剂进行三麦辣椒酱的制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辣椒酱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 为提高辣椒酱营养价值、丰富产品类型,该研究以美人椒、苦荞米、甜荞米和藜麦米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7为发酵剂进行三麦辣椒酱的制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辣椒酱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2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辣椒酱香气浓郁,酸辣适口,营养及功能成分丰富,总黄酮含量1.48 mg/g,总酚含量2.11 mg/g,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VC当量分别为2.21 mg/g和2.11 mg/g,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发酵 杂粮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SA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13
作者 何磊 严希 +4 位作者 付文婷 叶勇 赖卫 杨红 何建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Δ)stearyl-ACP dehydrogenase,SAD)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的重要限速酶。为明确辣椒SAD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在不同组织、果实发育阶段和低温胁迫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鉴定辣椒SAD家族成员...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Δ)stearyl-ACP dehydrogenase,SAD)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的重要限速酶。为明确辣椒SAD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在不同组织、果实发育阶段和低温胁迫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鉴定辣椒SAD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顺式作用元件与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辣椒中鉴定出5个CaSADs基因,均包含FA_desaturase_2保守结构域;主要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量在316~396个之间,基因外显子数量为2~3个;进化树分析表明,辣椒SAD基因家族可以分为3类;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aSADs基因上游启动子广泛存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CaSAD5在果实发育阶段中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分析表明,CaSAD2~CaSAD5基因在果皮与种子中差异表达,并且在低温胁迫响应中发挥了作用。研究结果为CaSADs基因的功能开发与耐寒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 基因家族 低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效果研究
14
作者 辛怿如 张锦添 +3 位作者 牟晋华 张鑫 孔维府 郭彩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研究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和棘孢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9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28.4%,棘孢木霉菌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8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76.... 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研究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和棘孢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叶部型G-41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9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28.4%,棘孢木霉菌与辣椒炭疽病菌对峙培养到第8天,抑菌率达到最高,为76.9%,两种木霉菌对辣椒炭疽病菌都有抑制作用,棘孢木霉菌抑菌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辣椒炭疽病菌 抑制作用 对峙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酱用卡宴辣椒原料品质评价
15
作者 许津阁 郑卓琦 +6 位作者 侯鹏颉 马高兴 熊彦娣 马壮 刘萌 赵靓 廖小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32,共16页
目的:卡宴辣椒是国外辣椒酱加工生产常用品种,但在国内少有研究和应用。同时,辣椒酱加工行业品种选择缺乏科学规范和指导。亟需探明酱用卡宴辣椒原料品质特征,挖掘不同产地卡宴辣椒品质差异,为酱用辣椒品种选择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方法:... 目的:卡宴辣椒是国外辣椒酱加工生产常用品种,但在国内少有研究和应用。同时,辣椒酱加工行业品种选择缺乏科学规范和指导。亟需探明酱用卡宴辣椒原料品质特征,挖掘不同产地卡宴辣椒品质差异,为酱用辣椒品种选择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方法:针对甘肃酒泉和内蒙古巴彦淖尔两产地卡宴辣椒,采用靶向检测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原料水分、糖、酸、蛋白质、辣椒碱、类胡萝卜素、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化合物等20余项指标。结果:甘肃和内蒙两产地卡宴辣椒水分含量分别为86.1%和87.9%,总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28 g/100 g和4.67 g/100 g,总酸含量分别为4.44 g/kg和5.09 g/kg,辣度分别为1386.26 SHU和1116.41 SHU;其中甘肃产地卡宴辣椒糖含量更高、辣度更高、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更加丰富,包括水杨酸甲酯、3-甲基丁酸乙酯、芳樟醇等;内蒙产地卡宴辣椒酸度更高,抗氧化能力更强,非挥发性代谢物更为丰富,包括7-羟基香豆素、槲皮素、植物鞘氨醇等。结论:卡宴辣椒具有糖含量高、辣度低、籽肉比低、富含香气和滋味物质等特点,满足辣椒制酱加工需求。不同地区种植的卡宴辣椒在品质方面略有差异,因此在选择制酱用辣椒前对不同产地原料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将为国内酱用辣椒品种的选育和加工企业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宴辣椒 产地 辣椒制酱 鲜椒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辣椒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侯鹏颉 刘思迪 +6 位作者 邓梓萌 崔俊良 王彩萍 刘志勇 赖黎丽 廖小军 赵靓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4,共10页
为研究反胶束法和常规碱溶酸沉法对辣椒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提取率为指标,确定辣椒籽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辣椒籽分离蛋白在不同pH条件下的功能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反... 为研究反胶束法和常规碱溶酸沉法对辣椒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提取率为指标,确定辣椒籽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辣椒籽分离蛋白在不同pH条件下的功能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反胶束法提取辣椒籽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0.0 g/100 mL、增溶水pH 8.0、增溶水KCl浓度0.05 mol/L。反胶束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所得辣椒籽分离蛋白主要组分分别为清蛋白(78.75%)和谷蛋白(65.33%)。在pH 5.0和pH 7.0的条件下,与碱溶酸沉法制得的蛋白相比,反胶束法制得的辣椒籽分离蛋白呈现出更高的溶解度和较低的浊度;乳化性分别显著提高了6.36%和18.84%,乳化稳定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8.08%和63.20%,起泡性分别提高了57.54%和55.56%;在pH 9.0的条件下,溶解度和起泡性分别提高了29.05%和79.52%。该研究可为辣椒籽蛋白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制备工艺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籽分离蛋白 反胶束法 碱溶酸沉法 工艺优化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辣椒品种在遵义地区的比较试验
17
作者 王思阳 杜洪梅 +2 位作者 关富平 凃祥敏 詹永发 《农技服务》 2025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筛选适合遵义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抗辣椒品种,以艳椒425为对照,在遵义地区对10个辣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石辣9号、石辣122、珠丰1号产量较高,分别为2283.19 kg/667m^(2)、2202.13... 为筛选适合遵义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抗辣椒品种,以艳椒425为对照,在遵义地区对10个辣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石辣9号、石辣122、珠丰1号产量较高,分别为2283.19 kg/667m^(2)、2202.13 kg/667m^(2)、2342.71 kg/667m^(2),从产量方面考虑可在当地进行推广种植,种植石辣9号时要提前进行疫病防治。珠丰2号、尖丰1号产量较低且抗病性差,不宜大规模推广种植,但珠丰2号株高、主茎长度较高、株幅窄、果短且果宽、单果重量较大,属于较早熟品种;尖丰1号株高和主茎长度较低,果短且果宽、单果重量较大,对有以上需求的农户可根据目标选择种植,注意严格防治病毒病和炭疽病。对于要求辣椒果实厚、主茎长及株幅宽的晚熟品种可推荐种植石辣1号,注意防治疫病和炭疽病;对要求果长且果窄则可推广种植常规圆珠椒、珠丰1号,注意防治炭疽病。卓椒圆珠较常规圆珠椒在抗病性和产量均表现较优,更适于大规模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比较试验 产量 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感官、电子鼻分析不同贮藏时间辣椒油风味成分
18
作者 葛艳争 孙晓雪 +6 位作者 安永强 冻梓杰 谢颢阳 张玉玉 常记华 陈历水 张康逸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究辣椒油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规律,为辣椒油货架期预测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感官、电子鼻技术对贮藏0,45,90,135 d的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辣椒油中共有9... [目的]探究辣椒油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规律,为辣椒油货架期预测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感官、电子鼻技术对贮藏0,45,90,135 d的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辣椒油中共有9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烯烃类、醇类物质及含氮类化合物。利用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筛选出关键香气化合物,在辣椒油贮藏0,45,90,135 d时分别筛选出18,21,21,2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烯烃类、酯类及含硫类化合物。感官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辣椒油色泽和整体可接受度差异不显著,香味和滋味差异显著(P<0.05)。电子鼻结果表明,贮藏90,135 d的样品无显著差异,辣椒油气味在90 d后趋于稳定。[结论]贮藏时间显著影响辣椒油风味物质组成及感官特性,90 d后气味成分趋于稳定,此临界点为货架期判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电子鼻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着色剂与抗氧化剂对^(60)Co-γ射线辐照辣椒红油的协同护色作用研究
19
作者 周新雨 王子欢 +3 位作者 杨小平 王志新 贾利蓉 段飞霞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辐照导致的类胡萝卜素褪色现象是制约非热杀菌技术^(60)Co-γ射线辐照在辣椒红油及辣椒红油调味预制食品领域应用的瓶颈问题。文章研究了商用杀菌剂量6~10 kGy辐照后,辣椒红油的变色特点:红绿色度值a^(*)剂量依赖性下降38.40%~54.78%,... 辐照导致的类胡萝卜素褪色现象是制约非热杀菌技术^(60)Co-γ射线辐照在辣椒红油及辣椒红油调味预制食品领域应用的瓶颈问题。文章研究了商用杀菌剂量6~10 kGy辐照后,辣椒红油的变色特点:红绿色度值a^(*)剂量依赖性下降38.40%~54.78%,亮度值L^(*)和黄蓝色度值b^(*)小幅升高。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4种天然着色剂和5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护色作用,发现0.1 g/kg红曲红、0.7 g/kg虾青素、0.2 g/kg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7 g/kg迷迭香提取物可部分抑制6~10 kGy辐照导致的辣椒红油褪色,而β-胡萝卜素、赤藓红、萝卜红、抗坏血酸钙和抗坏血酸钠无明显作用。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10 kGy辐照的最佳护色方案为迷迭香提取物0.170 g/kg、虾青素0.155 g/kg、红曲红0.095 g/kg。此条件下实测a^(*)值为52.54,a^(*)值下降率为10.25%,ΔE^(*)值为8.39;虾青素与红曲红、迷迭香提取物有协同交互作用。迷迭香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表明迷迭香提取物的辐照护色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性相关,而红曲红和虾青素与其着色性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60)Co-γ射线辐照 非热杀菌 护色 抗氧化 迷迭香提取物 红曲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伸缩式辣椒采收一体化装置
20
作者 冯晨旭 马赫 +3 位作者 戴宛辰 和雨妍 董家乐 贾娜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3期213-216,共4页
针对辣椒采摘过程中人工操作劳动力需求量大,采摘效率低和机械化采摘困难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款创新的可伸缩式辣椒采摘机。该采摘机由收集框、伸缩杆、果实收集轨道和果实切割装置组合而成。在采摘过程中,使用果实切割装置切断辣椒柄,... 针对辣椒采摘过程中人工操作劳动力需求量大,采摘效率低和机械化采摘困难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款创新的可伸缩式辣椒采摘机。该采摘机由收集框、伸缩杆、果实收集轨道和果实切割装置组合而成。在采摘过程中,使用果实切割装置切断辣椒柄,辣椒通过果实收集轨道进入收集框。该采摘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型小巧,适用性强,能够满足不同采摘环境的需求,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便携式采摘机 异形刀具 果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