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DEM算法的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禹言芳 石博文 +2 位作者 孟辉波 丁鹏程 姚云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3-1144,共12页
超轻粉体颗粒由于质量较小,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气流扰动而飘散,物料的管道气力输送过程不稳定,易发生堵塞。为了研究超轻粉体颗粒在旋流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对Komax型静态混合器内气固... 超轻粉体颗粒由于质量较小,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气流扰动而飘散,物料的管道气力输送过程不稳定,易发生堵塞。为了研究超轻粉体颗粒在旋流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对Komax型静态混合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带有Komax型元件的水平管道可以改变颗粒的流动情况,改善了水平管道内颗粒堆积和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分别从颗粒相和流体相的流动状态分析得到元件长径比Ar=3时为最优几何结构;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得到影响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因素顺序:输送气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当元件Ar=3时,颗粒-颗粒和颗粒-管壁的碰撞次数与碰撞强度呈现负相关,结合出口颗粒流分散状态,优选输送气速为3~4m/s;主要考虑输送气速对管内压降的影响,提出了带有Komax型元件的水平管道气力运输过程中压降与输送气速和轴向位置的经验拟合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旋流气力输送 颗粒流 CFD-DEM耦合法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的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内子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付飞飞 李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6-702,共7页
利用信号分析考察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首先,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的静电波动信号分解成若干信号分量,即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 利用信号分析考察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首先,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的静电波动信号分解成若干信号分量,即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再结合各IMF分量的能量比重确定出IMF1~IMF4为主干分量。之后,结合静电信号EMD分解结果、输送管道中颗粒的分布状况及颗粒运动机理的差异性三者,明确气固两相流系统内的子系统。最后,利用IMF1~IMF4的主频和方差的变化规律,分别考察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输送管道中的气固两相流系统可分成4个子系统,分别是稀相区、交界区、浓相区以及贴壁区内的颗粒流体组织;子系统之间依靠颗粒在彼此间游走而进行联系;同时,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竞争作用,该竞争是颗粒主导和气流主导两种机制之间的竞争,当颗粒悬浮性较弱时竞争激烈,当颗粒悬浮性变好时竞争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气力输送流系统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相气力输送弯管颗粒扩散特性研究
3
作者 郑泽冰 周甲伟 +1 位作者 闫翔宇 王庆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针对稀相输送系统中颗粒流出弯管后在竖直管内的部分流动特性展开研究,在自主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采集了不同管段的颗粒流动图像,结合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开发了一种环切法作为扩散均匀高度的评价指标,认为在h=5D处颗粒... 针对稀相输送系统中颗粒流出弯管后在竖直管内的部分流动特性展开研究,在自主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采集了不同管段的颗粒流动图像,结合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开发了一种环切法作为扩散均匀高度的评价指标,认为在h=5D处颗粒流已经扩散至均匀,给出了截面压力及粒速变化曲线;讨论了改变气速、弯径比、颗粒直径、颗粒长度对扩散均匀高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速与扩散均匀高度基本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而在弯径比较小、颗粒直径较大、颗粒长度较小的情况下扩散均匀高度较低且基本未受影响,进一步增大弯径比则扩散均匀高度呈线性递增,而进一步降低颗粒直径或增大颗粒长度将使扩散均匀高度呈指数性骤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 气固两 绳束现象 颗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E稀相输送系统中弯头的磨损与选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高翔 苟荣恒 +6 位作者 杜振国 张箭飞 闫帅 张金龙 易奇 陈鹏 王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18,共7页
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气力输送系统常采用稀相输送,物料在输送管路中以“悬浮式”前进,该输送方法具有易于维护、适用范围广、经济性高、流速快等特点。但正是因为输送速度快,物料在较长的输送管路上摩擦,容易导致物料损失和输送设备... 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气力输送系统常采用稀相输送,物料在输送管路中以“悬浮式”前进,该输送方法具有易于维护、适用范围广、经济性高、流速快等特点。但正是因为输送速度快,物料在较长的输送管路上摩擦,容易导致物料损失和输送设备的磨损。一方面,输送时高速流动的粒子与管壁、弯头相互摩擦、碰撞,产生细粉和丝团料。另一方面高速运动的粒子持续撞击和摩擦输送管道,导致输送管道磨损和寿命变短。因此,本文通过工程实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聚乙烯颗粒稀相输送的磨损机理和输送弯头的选型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总结和分析了输送弯头选型对LDPE颗粒产品质量的影响,为同类装置稀相输送系统弯头选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输送 弯头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相栓流湿颗粒气力输送数值模拟
5
作者 徐止恒 李政权 +2 位作者 陈慧敏 张博群 石昊宇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鉴于目前对于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研究缺乏成熟的体系与结论,本文探究了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动机理与流动形态,为气力输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 鉴于目前对于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研究缺乏成熟的体系与结论,本文探究了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动机理与流动形态,为气力输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双向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管道中干湿颗粒料栓的运动形式和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颗粒含水率对输送流型、输送效率以及输送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气速下,湿颗粒可以形成段塞流,而干颗粒先是段塞流,随后料栓被气体击穿演变为沙丘流,最后成为管底流;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大,单位长度的水平管道压降数值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在质量流率0.5 kg/s、含水率5%的工况下,输送速度为9 m/s时管道压降数值最低,为最佳经济速度值;湿颗粒的压力曲线一直处于波动较大的不稳定状态,当两个监测点位于段塞外部时,轴向压差几乎为零,而当两个监测点位于段塞内部时,轴向压差可以达到-600 Pa。通过对湿颗粒输送时的压降变化进行分析和监测,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迹象,预警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输送 气力输送 流体力学 离散元法 湿颗粒 段塞流 颗粒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隙进气流化对密相粉末输运流态及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高仕林 张海滨 白博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9,共14页
气力辅助粉末密相输送是粉末发动机燃料的重要供给方式,粉末燃料的输送特性直接影响粉末颗粒的点火及燃烧性能。本文针对粉末密相气力输送过程,围绕环隙进气影响下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OpenFOAM构建了气相... 气力辅助粉末密相输送是粉末发动机燃料的重要供给方式,粉末燃料的输送特性直接影响粉末颗粒的点火及燃烧性能。本文针对粉末密相气力输送过程,围绕环隙进气影响下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OpenFOAM构建了气相大涡模拟的双流体(TFM)模型,实现对粉末输送两相流过程的准确解析。发现在环隙进气作用下的密相粉末输运存在五种特征流态,查清了惯性、环隙进气等因素对流态转变的影响规律。得到不同流态对应的粉末质量流率波动特性,发现段塞流相对波动率最大可达90%。此外,获得了宽参数范围下的流态分布图和对应的粉末质量流率波动规律,得到不同环隙进气速度和输运结构对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状态的影响机制。发现环隙进气速度的增大能够有效抑制流率波动,在本文研究工况范围内输运稳定性提升了3倍;而喉部面积与输运稳定性成反比。本研究系统地阐明了环隙进气结构下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状态演变规律及关键因素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发动机 粉末输送 双流体模型 环隙进气 特征流态 质量流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跃 李刚健 +1 位作者 井云环 罗春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113,117,共4页
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输送,研究了煤粉物性、输送工艺、操作参数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粉湿含量由6.9%降到4.2%时,锁斗下料顺畅,减压系统偶尔出现堵塞。采用压差控制输送煤粉时,煤粉质量流量... 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输送,研究了煤粉物性、输送工艺、操作参数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粉湿含量由6.9%降到4.2%时,锁斗下料顺畅,减压系统偶尔出现堵塞。采用压差控制输送煤粉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大于20 t/h,而采用流量调节控制煤粉输送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小于5 t/h,因此,采用流量调节控制时,煤粉输送稳定性大幅提高。当操作参数进料器流化气量由220~180 m3/h调整为90~140 m3/h时,煤粉输送管线注射器1气体的流量由7 m3/h调整为3 m3/h,投煤后关闭注射器2,可使固气比由280 kg/m3增加到400 kg/m3,质量流量由42 t/h增加到72 t/h,进一步提高了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GSP气化 输送 气流床 煤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上升管中密相气力输送压降特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晓镭 龚欣 +2 位作者 代正华 王辅臣 于遵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2-607,共6页
研究了内径20mm的竖直上升不锈钢管道中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单位管长压降随输送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Zenz相图。结果表明,在实验操作范围内管道压降主要由固相自身静压降和固相摩擦压降组成,气相产生的压降不超过总压降的1%;固相体积分... 研究了内径20mm的竖直上升不锈钢管道中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单位管长压降随输送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Zenz相图。结果表明,在实验操作范围内管道压降主要由固相自身静压降和固相摩擦压降组成,气相产生的压降不超过总压降的1%;固相体积分数是影响压降变化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粉煤流速以及固相体积分数对固相静压降和摩擦压降的影响规律;考察了粉煤流速和固相体积分数对固相摩擦系数的影响,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固相摩擦系数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压降 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出料系统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及其与下出料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22
9
作者 董卫宾 郭晓镭 +3 位作者 龚欣 雍晓静 吴跃 罗春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89-1997,共9页
考察了气体进入方式和输送压力对上出料发料罐系统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上出料和下出料发料罐系统的煤粉输送量、固气比和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上出料发料罐系统中,随锥部气增加,煤粉输送量和固气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 考察了气体进入方式和输送压力对上出料发料罐系统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上出料和下出料发料罐系统的煤粉输送量、固气比和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上出料发料罐系统中,随锥部气增加,煤粉输送量和固气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随底部气和调节气增加,煤粉输送量和固气比呈减小趋势;随输送压力增加,煤粉输送量和固气比先明显增加后增加趋势减弱。与上出料发料罐系统相比,相同输送差压下,下出料发料罐系统具有较高的输送量和固气比,但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输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粉煤 出料型式 发料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密相气力输送流型 被引量:25
10
作者 马胜 郭晓镭 +3 位作者 龚欣 黄万杰 陆海峰 刘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5-1422,共8页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随表观气速不同,存在明显的主导流型;结合固相速度及管道压力信号分析,展示出其与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不稳定性特征。对竖直上升管的ECT测试结果表明,输送流型为环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电容层析成像 粉煤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弯管压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云 陈晓平 +4 位作者 梁财 孟庆敏 鹿鹏 蒲文灏 许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2,共5页
在输送压力可达4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密相输送实验。获得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弯管压损实验数据。在Barth附加压力损失理论基础上,考虑发送压力以及煤粉物性参数对弯管压损的影响,运用量纲分析法,得到高压密相... 在输送压力可达4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密相输送实验。获得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弯管压损实验数据。在Barth附加压力损失理论基础上,考虑发送压力以及煤粉物性参数对弯管压损的影响,运用量纲分析法,得到高压密相输送时附加压损系数的关联式。用关联式预测的压损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研究表明,相同质量流量下,平均粒径大的煤粉在弯管中的压损要高于平均粒径小的煤粉;在密相气力输送中,压损随表观气速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高压 压损 平均粒径 弯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垂直弯管阻力特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云 陈晓平 +2 位作者 梁财 孟庆敏 鹿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0-584,共5页
在输送压力可达4 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密相输送实验。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研究气固两相流流经弯管的压损随煤粉体积分数以及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密相输送中煤粉运动造成的能量损失是总压损的主... 在输送压力可达4 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密相输送实验。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研究气固两相流流经弯管的压损随煤粉体积分数以及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密相输送中煤粉运动造成的能量损失是总压损的主要部分,且总压损随着煤粉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相同质量流量下,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弯管动能压损增加,摩擦压损降低;相同表观气速时,随着煤粉体积分数的增加,摩擦压损增加;固相摩擦系数与煤粉平均粒径及煤粉质量流量无明显关系,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密气力输送 阻力特性 垂直弯管 平均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送罐出料方式对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贺春辉 陈先梅 +5 位作者 倪红亮 王建豪 周海军 胥宇鹏 熊源泉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2-39,147,共8页
该文在上出料输送实验台基础上,改造出一个包含一套上出料和一套下出料的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综合实验台。在此实验台上,以高压氮气作输送载气,进行了兖州烟煤的输送实验。通过改变出料方式及操作参数,对比研究了上、下出料系统输送特性的... 该文在上出料输送实验台基础上,改造出一个包含一套上出料和一套下出料的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综合实验台。在此实验台上,以高压氮气作输送载气,进行了兖州烟煤的输送实验。通过改变出料方式及操作参数,对比研究了上、下出料系统输送特性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上、下出料输送系统输送特性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这种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别。相同条件下,上、下出料方式输送系统中,煤粉质量流量、表观气速都随着总输送压差的增大而增大,煤粉质量流量随补充风流量增大而减小。补充风流量不变的前提下,总输送压差较低时,煤粉质量流量随着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上、下出料方式对煤粉质量流量的影响随着表观气速变化规律不显著;总输送压差较高时,煤粉质量流量随着表观气速增大而减小,上出料输送系统煤粉质量流量明显高于下出料输送系统。随输送压差增加,固气质量比先增加明显后增加趋势减弱。上出料系统的煤粉质量流量、表观气速和固气质量比均略高于下出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高压 上出料 下出料 输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平均粒径对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云 陈晓平 +4 位作者 梁财 孟庆敏 鹿鹏 蒲文灏 许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25-29,共5页
在输送压力可达4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氮气-煤粉密相输送实验,研究不同平均粒径煤粉质量流量与注入速度的关系,分析不同平均粒径煤粉在水平管、垂直管、水平弯管、垂直弯管内输送时的压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进入发料罐内风... 在输送压力可达4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氮气-煤粉密相输送实验,研究不同平均粒径煤粉质量流量与注入速度的关系,分析不同平均粒径煤粉在水平管、垂直管、水平弯管、垂直弯管内输送时的压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进入发料罐内风量的增加,平均粒径小的煤粉较之平均粒径大的煤粉质量流量先达到峰值,其最佳注入速度低于平均粒径大的煤粉;在相同质量流量下,平均粒径大的煤粉,其压降要高于平均粒径小的煤粉,但当管道内煤粉浓度较高时,平均粒径小的煤粉压降有接近于平均粒径大的煤粉的趋势;相同质量流量下,垂直管内的压降高于水平管,水平弯管的压降也高于水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密气力输送 平均粒径 压降 煤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气速对密相气力输送流型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立平 彭小敏 +5 位作者 黄飞 袁竹林 闫亚明 罗登山 王宏生 李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0-478,共9页
针对目前密相气力输送数值模拟关于流型演变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颗粒所在局部空间的固相浓度及颗粒群运动特征来描述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对气力输送,甚至是颗粒发生大量堆积情况下的密相输送进行数值模拟... 针对目前密相气力输送数值模拟关于流型演变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颗粒所在局部空间的固相浓度及颗粒群运动特征来描述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对气力输送,甚至是颗粒发生大量堆积情况下的密相输送进行数值模拟,使得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模型对密相输送流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的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利用该模型,对水平管中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的颗粒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输送过程中管道内所发生的气固两相之间的分离、沉积现象,展现了沙丘流及栓塞流等流型的演变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吻合较好,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新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此外,通过对不同表观气速下固相流态分布的定量分析,揭示了输送流型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数学模型 流型 表观气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熊源泉 赵兵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48-251,共4页
该文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研究了高压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情况。理论计算是存Barth气力输送理论基础上,引用周建刚的垂直管附加压损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经试验研究发现,尽管输送气体表观速度呈下降趋势... 该文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研究了高压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情况。理论计算是存Barth气力输送理论基础上,引用周建刚的垂直管附加压损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经试验研究发现,尽管输送气体表观速度呈下降趋势,而垂直管段的单位压损随固气比增加而增大。引起垂直管段压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输送煤粉浓度。通过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较,发现理论计算 值与试验值吻合得非常好,说明基于Barth附加压降法对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阻力特性的计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阻力特性 气力输送垂直管 压力损失 高压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地区高硫铝土矿稀相输送床焙烧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博 陈延信 +1 位作者 酒少武 韩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45-3654,共10页
在稀相输送床焙烧装置中对全硫质量分数为1.35%的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脱硫,通过对焙烧前后铝土矿中硫物相、矿物组成、微观和宏观结构及氧化铝溶出效果的分析,探讨焙烧温度对脱硫效率和焙烧矿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输送床低温焙... 在稀相输送床焙烧装置中对全硫质量分数为1.35%的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脱硫,通过对焙烧前后铝土矿中硫物相、矿物组成、微观和宏观结构及氧化铝溶出效果的分析,探讨焙烧温度对脱硫效率和焙烧矿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输送床低温焙烧可实现高硫铝土矿在数秒内快速脱硫,输送床中含水矿物的脱水反应进程明显滞后于脱硫反应进程,与堆积态热分析结果有明显区别;FeS_(2)脱硫反应伴随着Fe_(2)O_(3)吸收SO_(2)的反应,高温又使得硫酸盐分解;输送床快速焙烧-冷却方式大幅度增加了焙烧矿的比表面积,同时使Al-O矿物微晶尺寸细化,有利于Al_(2)O_(3)溶出;在试验设定的焙烧温度范围内,温度与脱硫率、Al_(2)O_(3)溶出率正相关;综合考虑焙烧能耗和焙烧矿的溶出性能,高硫铝土矿的焙烧温度宜选取在600℃左右,硫化物型硫质量分数可以降低到0.01%,氧化铝相对溶出率可以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输送 脱硫率 对溶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快速流化床床层与浸润表面间传热特性判别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的转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晓涛 金涌 蒋大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23-625,共3页
关于操作条件介于湍动流态化和稀相输送之间的快速流态化定义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首先确定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转变和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转变的流型转变速度.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的转变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比较容易判别.... 关于操作条件介于湍动流态化和稀相输送之间的快速流态化定义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首先确定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转变和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转变的流型转变速度.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的转变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比较容易判别.与之相比,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的转变过程较难判断,且由于各研究者对其认识上的不一致,使得不同判别法所得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床层 浸润 传热 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_2高压密相输送弯管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先梅 贺春辉 +6 位作者 胥宇鹏 周海军 倪红亮 王建豪 沈湘林 关梦龙 熊源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90,共8页
在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兖州烟煤在CO2和N2作为输送介质时,输送管路中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压降的特性,以及云南褐煤煤粉含水率对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压差相同,输送介质为CO2和N2时,水平弯管压降... 在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兖州烟煤在CO2和N2作为输送介质时,输送管路中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压降的特性,以及云南褐煤煤粉含水率对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压差相同,输送介质为CO2和N2时,水平弯管压降随表观气速U的下降而逐渐减小,CO2时煤粉体积分数比N2时小;垂直弯管压降随U的下降而减小,当U下降至5.3m/s时,N2下垂直弯管压降达到最小值,CO2下没有出现压降最低拐点,CO2时垂直弯管的压降比N2时略高.由实验还发现,煤粉中水的质量分数增加会导致煤粉颗粒间相互粘黏、团聚,致使N2和CO2下水平弯管压降增大,垂直弯管压降小幅降低.通过模化理论和实验分析获得了不同输送介质下水平、垂直弯管的固相附加压损系数的拟合公式,由该式得到的弯管压降与实验吻合良好,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介质 气力输送 弯管 压降 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粒径对密相气力输送流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小敏 朱立平 袁竹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5-383,共9页
针对目前密相气力输送数值模拟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描述固相内部相互作用对颗粒运动影响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能够对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乃至颗粒发生大量沉积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新模型在离散颗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描述... 针对目前密相气力输送数值模拟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描述固相内部相互作用对颗粒运动影响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能够对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乃至颗粒发生大量沉积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新模型在离散颗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描述颗粒所在局部空间的固相浓度及颗粒群运动特征所建立,使其既能够模拟悬浮流动的稀相颗粒运动,又能模拟管内出现堆积情况的密相气固两相流.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高压密相煤粉气力输送的颗粒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随着颗粒粒径增大,粉体密相气力输送流型从沉积层流变化为沙丘流,进而演变成栓塞流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实验验证了典型的栓塞流、沙丘流等流型特征;并且平均栓塞长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粉体粒径的增大,输送管道中固相容积份额则整体上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流型 不同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