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辊布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木光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通过对磁性辊布料技术的研究发现:磁性辊布料可以增大混合料各组分下落时差,增大混合料下料落股宽度,使混合料颗粒呈翻滚状态和有序的串状排列;工业实施后混合料的碳与粒度偏析优于辊式布料,烧结指标改善。
关键词 磁性布料技术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温控辊形描述方法及其特征调控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志强 陈启发 +2 位作者 白宇航 海杨 周昊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9-207,共9页
从辊形电子温控技术原理及电子温控辊形构成特点出发,选取3种典型多项式拟合模型对局部辊形进行了拟合分析,确立了辊形描述基础模型;提出了两种辊形有效影响区边界评价方法,分析了辊形描述方法在不同电流参数及温控片长度参数下的普遍... 从辊形电子温控技术原理及电子温控辊形构成特点出发,选取3种典型多项式拟合模型对局部辊形进行了拟合分析,确立了辊形描述基础模型;提出了两种辊形有效影响区边界评价方法,分析了辊形描述方法在不同电流参数及温控片长度参数下的普遍适应性;以提升预设效率为目的,采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对辊形曲线进行划分,以特征分量作为技术应用中的预设辊形调控量,探究了调控参数对辊形曲线参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模型阶次越高,拟合效果越好,但提升效果随阶次增高而减弱。不同有效辊形区域评价标准下,比例边界相较于定值边界表现出更稳定的评价表现,更适用于电子温控技术。以辊形二次凸度及四次凸度作为预设调控量可高效表述局部辊形,电流参数对二次凸度更具调控力,温控片长度二次凸度及四次凸度具有相似调控力。研究提供了一种电子温控辊辊形预设参量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曲线 形电子温控技术 TEC 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壁厚筒体构件引伸-辊挤复合成形技术及装置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晶莹 赵熹 +1 位作者 焦大勇 崔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5,共5页
针对外壁具有多台阶的筒形结构锻造毛坯的形状特点,提出一种引伸-辊挤复合成形技术,通过带有变内径辊轮的挤压作用实现该种构件的塑性成形,解决热冲拔工艺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锻造毛坯质量差等问题。介绍引伸-辊挤复合成形的原理,对稳... 针对外壁具有多台阶的筒形结构锻造毛坯的形状特点,提出一种引伸-辊挤复合成形技术,通过带有变内径辊轮的挤压作用实现该种构件的塑性成形,解决热冲拔工艺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锻造毛坯质量差等问题。介绍引伸-辊挤复合成形的原理,对稳定变形条件进行分析,并完成引伸-辊挤成形装置的设计,较好地实现辊轮的同步运动,解决了飞边问题。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能够实现该类构件的精确成形,大幅度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实现节能降耗,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壁厚 热冲拔工艺 引伸-挤复合成形技术 成形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调控轧辊的热力胀形行为及高效控制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庭松 黄敦亮 +1 位作者 孙文权 何安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7,共8页
为研究辊形电磁调控技术(roll profile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technology,RPECT)的热力胀形行为,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及频率下综合辊凸度、热力贡献辊凸度以及力凸度占比等随接触区热量的变化规律,探究了接触区热量与... 为研究辊形电磁调控技术(roll profile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technology,RPECT)的热力胀形行为,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及频率下综合辊凸度、热力贡献辊凸度以及力凸度占比等随接触区热量的变化规律,探究了接触区热量与热力胀形能力的映射关系及其成立条件.结果表明,在接触区热量的中低取值范围内,同一接触区热量所对应的热力调控能力不会受磁参数影响,故提出将接触区热量作为输入参数与调控能力之间桥梁的RPECT高效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提升磁参数来快速达到接触区的目标温升效果,进而获取目标调控能力.以20μm的辊缝凸度需求为例,经原始与高效控制策略间的对比发现,新策略的调控时间可有效地缩短至原调控时间的1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电磁调控技术 热力胀形行为 接触区热量 调控能力 高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辊压造粒技术在乳片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彩锐 于文花 +2 位作者 范如意 高磊 朱宏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25,共3页
利用卡尔指示法(Carr)评价干法辊压造粒对高乳粉含量乳片基料粉流动性的改善并上机验证比对,通过压片速度、片重差异和感官评价确认干法辊压造粒技术的工艺参数,卡尔指示法(Carr)可系统的评价高乳粉含量乳片基料粉的流动性。为干法辊压... 利用卡尔指示法(Carr)评价干法辊压造粒对高乳粉含量乳片基料粉流动性的改善并上机验证比对,通过压片速度、片重差异和感官评价确认干法辊压造粒技术的工艺参数,卡尔指示法(Carr)可系统的评价高乳粉含量乳片基料粉的流动性。为干法辊压造粒技术在高乳粉造粒压片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压造粒技术 乳片基料粉 流动性特征指标 卡尔指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旋耕机刀辊优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蔡王飞 伍铁斌 毛依凡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2期131-136,140,共7页
本文介绍了卧式旋耕机刀辊构造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卧式旋耕机刀辊优化技术的重要性,阐述了旋耕机刀辊优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卧式旋耕机刀辊优化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卧式旋耕机 优化技术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厢底板辊压加工技术
7
作者 黄玉珊 《拖拉机》 1999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农用运输车 车厢底板 压加工技术 工艺分析 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 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中国国情的八辊磨制粉工艺技术转化”项目验收合格
8
作者 伟光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2期61-61,共1页
国家粮食局网讯,受科技部委托,近日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组织了有关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2003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适应中国国情的八辊磨制粉工艺技术转化”项目的验收会。会前请有关专家赴项目转化现场进行了检查,并出... 国家粮食局网讯,受科技部委托,近日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组织了有关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2003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适应中国国情的八辊磨制粉工艺技术转化”项目的验收会。会前请有关专家赴项目转化现场进行了检查,并出具了现场考察报告。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汇报,经过质疑、讨论,认为该项目基本达到了合同规定的要求,建议项目“验收合格”。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成功地将八辊磨技术转化在500t/d向粉生产线上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和成功经验。项目工艺设计先进,具有一定创新性,磨粉机双排布局,前中路出粉,更适合我国国情,同时节约了设备投资和建设投入,产量、质量、出粉率、电耗、成本等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项目合同规定的要求,居国内同规模生产线的技术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 中国国情 制粉工艺 项目验收 国家粮食局 技术经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在线磨辊机的结构设计与抗振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胜 蔡光起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7-59,共3页
介绍了新型热轧在线磨辊机设计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关键零部件的模态,并在建立虚拟样机的基础上,对在不同压靠力下的磨具变形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新型在线磨辊机能有效地避免磨具与轧辊之间的共振,大大提高轧辊的磨削精度。
关键词 在线磨辊技术 结构设计 模态 虚拟样机 抗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技术制备A2017半固态材料及其触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管仁国 温景林 +1 位作者 刘相华 孟宪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单辊搅拌技术 (SCRShearing/CoolingRollProcess)技术制备的A2 0 17半固态材料比常规铸造坯组织优良 ;SCR技术制备的A2 0 17半固态材料在 5 30~ 5 70℃范围内 ,可以进行触变成形 ;半固态成形平均屈服强度比热加工时的屈服强度低 10MPa ... 单辊搅拌技术 (SCRShearing/CoolingRollProcess)技术制备的A2 0 17半固态材料比常规铸造坯组织优良 ;SCR技术制备的A2 0 17半固态材料在 5 30~ 5 70℃范围内 ,可以进行触变成形 ;半固态成形平均屈服强度比热加工时的屈服强度低 10MPa ;A2 0 17半固态材料触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稳定触变阶段A2 0 17半固态材料的触变性能稳定 ,半固态加工时容许的最大加工变形范围为 6 4 %~ 7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技术 制备 A2017半固态材料 触变性能 搅拌技术 合金材料 铸造工艺 金属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辊磨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20
11
作者 薛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2,138,共3页
通过对高压辊磨机的生产和试验研究,介绍了高压辊磨新工艺的适用条件;探索了大孤山铁矿石高压辊磨产品对改善入磨条件,提高处理能力,增产增效的效果,为下一步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铁矿石 高压技术 粗粒湿式预选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压树脂定向渗透工艺对竹束干燥及重组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亚梅 祝荣先 +1 位作者 余养伦 于文吉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49,共6页
竹束施胶前和施胶后的干燥和施胶工艺是重组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目前,企业主要采用间歇式吊笼浸胶法,但此施胶工艺存在施胶不均匀、干燥能耗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了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研究了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对竹... 竹束施胶前和施胶后的干燥和施胶工艺是重组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目前,企业主要采用间歇式吊笼浸胶法,但此施胶工艺存在施胶不均匀、干燥能耗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了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研究了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对竹束干燥和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干燥条件下,采用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时竹束施胶前、后的干燥时间比间歇式吊笼浸胶法的干燥时间缩短幅度分别约为65%和48%。由此可知,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可大大缩短竹束施胶前、后的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和降低干燥能耗。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知:采用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施胶过程中,压辊对竹束进行辊压,使得竹束的宽度增大,表面的裂隙增多,增加了胶液在竹束中的渗透通道;同时,胶液在辊压压力的作用下向竹材细胞壁内渗透,使得胶液在竹束中的分布更加均匀。采用两种施胶方法制备的重组竹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间歇式吊笼浸胶法制备的重组竹,采用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制备的重组竹静曲强度变化不大,而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显著增大,增大幅度分别达到17.85%和59.25%;吸水宽度膨胀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达到36.48%和22.67%。因此,采用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制备的重组竹刚度增大,耐水性能提高,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辊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的开发,解决了间歇式吊笼施胶过程中施胶量难以精确控制、干燥成本高的技术瓶颈问题,对降低竹束的干燥能耗和提高重组竹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间歇式吊笼浸胶法 压树脂定向渗透技术 干燥时间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粉机操作及维护技术
13
作者 张晋民 张大远 《粮食与油脂》 2002年第12期39-40,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FMFQ型磨粉机调整、磨辊拉丝,磨辊表面技术特性和制粉的关系,常见故 障分析与排除及磨粉机操作、维护等技术。
关键词 操作 维护 磨粉机 辊技术 制粉技术 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农药使用技术效果好
14
作者 贾登三 刘德胜 《河北农业》 2005年第11期37-37,共1页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使用农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是确保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多是一家一户分散使用农药,使用农药的药械和使用技术十分落后,不能做到科学用药,既造成了农药的...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使用农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是确保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多是一家一户分散使用农药,使用农药的药械和使用技术十分落后,不能做到科学用药,既造成了农药的大量浪费,也导致了人畜中毒、作物药害、抗性出现、防效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施药技术 静电喷雾技术 低容量喷雾技术 循环喷雾技术 涂抹技术 电子计算机施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加热电流变动对辊型电磁调控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文文 王涛 +1 位作者 付晓斌 杜凤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7-73,共7页
在使用辊型电磁调控技术柔性调控辊型时,由于电磁调控轧辊热物性参数的非线性变化以及调控需求,感应加热电流会出现变动,从而影响辊型电磁调控特性。为此,以电磁学、传热学和力学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了电磁-热-力耦合仿... 在使用辊型电磁调控技术柔性调控辊型时,由于电磁调控轧辊热物性参数的非线性变化以及调控需求,感应加热电流会出现变动,从而影响辊型电磁调控特性。为此,以电磁学、传热学和力学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了电磁-热-力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电流参数变动对辊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效电流密度在合理参数范围内变动,可以在工程上实现同一辊凸度对应同一辊型曲线的调控,仅所需加热时间不同;而在远低于合理电流参数范围内变动,同一辊凸度对应的辊型曲线差异较大,但相对辊型曲线近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电磁调控技术 电流变动 感应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辊形电子温控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庭松 海杨 +2 位作者 范美辰 许志强 杜凤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6-213,共8页
为有效利用热源驱动对轧辊进行辊形柔性调控并实现轴向温控,提出以电子温控片为内源驱动的辊形电子温控技术。建立了辊形电子温控全过程有限元模型,并在辊形电子温控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验证。依托该模型,研究了辊形电子温控过程中TEC参数... 为有效利用热源驱动对轧辊进行辊形柔性调控并实现轴向温控,提出以电子温控片为内源驱动的辊形电子温控技术。建立了辊形电子温控全过程有限元模型,并在辊形电子温控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验证。依托该模型,研究了辊形电子温控过程中TEC参数、TEC温控模式及组合模式对电子温控辊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端温控模式可提升电子温控轧辊的辊形电子温控能力;冷端温控模式可减弱电子温控过程中热量的轴向传递且能够小幅提升辊形电子温控能力。二者的调控能力能够随TEC参数的提升而增大。组合模式下,中间TEC参数对电子温控轧辊辊凸度的影响高于边部TEC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电子温控技术 TEC片 热电效应 热端温控模式 冷端温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P(MMA-co-BA)共聚物复合薄膜表面三维角锥棱镜结构的卷对卷热辊压成形
17
作者 姬婷婷 翟滢皓 +3 位作者 张勇 邓宇君 易培云 来新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63,68,共7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复合材料,采用卷对卷热辊压成形技术在该复合材料薄膜表面压印了三维角锥棱镜结构,使用流变仪测定了薄膜的储能模量,并研究G-O的含量、辊压速度和辊压...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复合材料,采用卷对卷热辊压成形技术在该复合材料薄膜表面压印了三维角锥棱镜结构,使用流变仪测定了薄膜的储能模量,并研究G-O的含量、辊压速度和辊压温度对薄膜表面三维角锥棱镜结构成形率和平均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应变扫描和频率扫描时,储能模量均随G-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G-O含量增加,薄膜表面的三维角锥棱镜结构的成形率降低,但平均高度增大;在恒定的压力下,升高辊压温度或降低辊压速度均能改善复合薄膜表面三维角锥棱镜结构的成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物 薄膜 氧化石墨烯 储能模量 压成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粉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石瑛 《粮油食品科技》 2000年第6期12-13,共2页
本文从配麦、清理、工艺和操作、配粉等方面对专用粉的生产作了探讨。
关键词 专用粉 配麦 辊技术 配粉 面粉 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成形Al-3Mg-0.4Sc合金线材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雪飞 王顺成 +3 位作者 石路 李俊鹏 李罡 温景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23-1428,共6页
采用电子拉伸实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单辊搅拌冷却技术(Shearing-Cooling-Rolling,简称SCR)成形Al-3Mg-0.4Sc合金线材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经SCR成形的合金线材晶粒组织非常细小,Sc主要以初生Al3Sc粒子和次生... 采用电子拉伸实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单辊搅拌冷却技术(Shearing-Cooling-Rolling,简称SCR)成形Al-3Mg-0.4Sc合金线材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经SCR成形的合金线材晶粒组织非常细小,Sc主要以初生Al3Sc粒子和次生Al3Sc粒子存在。初生Al3Sc粒子是在SCR成形中凝固形成的,作为非均质晶核细化合金晶粒。次生Al3Sc粒子是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沉淀析出的,有效钉扎位错和亚晶界,抑制合金再结晶。d5.9 mm合金线材320℃时效2 h的抗拉强度为425 MPa,延伸率为19.8%。SCR成形Al-3Mg-0.4Sc合金具有较高强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SCR成形单辊剪切细化晶粒和初生Al3Sc粒子作为非均质晶核细化晶粒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细晶强化;2)适当热处理过程中沉淀析出的细小、弥散的Al3Sc强化相粒子的沉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C合金 AL3SC 搅拌冷却(SCR)技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皮磨下物粒度分布与出粉率变化的相关性
20
作者 张喜梅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01期27-32,共6页
【正】 制粉工艺设计中,一皮磨操作指标的确定对整个制粉流程至关重要.由于小麦品质、磨辊技术特性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一皮磨下各种物料的粒度分布比例在理论上不可能有精确的计算公式,而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技术测定,除因为在大流量下随机... 【正】 制粉工艺设计中,一皮磨操作指标的确定对整个制粉流程至关重要.由于小麦品质、磨辊技术特性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一皮磨下各种物料的粒度分布比例在理论上不可能有精确的计算公式,而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技术测定,除因为在大流量下随机取样造成的误差太大外,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使所得测定数据缺乏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粉率 皮磨 轧距 细渣 粗渣 粒度分布 加麦 玻璃质 辊技术特性 磨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