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载荷-位移曲线的钢结构建筑抗倒塌性能研究
1
作者 马亚利 王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设计了双梁钢结构和单梁钢结构试件,分别对其施加循环载荷,检测钢结构在梁、柱、核心区域的变形,计算出钢结构建筑的整体位移,在双梁和单梁上分别选2个测试点,绘制各个测试点的载荷-位移曲线,并从刚度退化、...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设计了双梁钢结构和单梁钢结构试件,分别对其施加循环载荷,检测钢结构在梁、柱、核心区域的变形,计算出钢结构建筑的整体位移,在双梁和单梁上分别选2个测试点,绘制各个测试点的载荷-位移曲线,并从刚度退化、极限载荷和塑性变形3个维度研究钢结构建筑的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双梁结构在较高柱顶水平载荷范围内,只存在少量延性变形,且随位移增加结构刚度退化明显,但无明显变形;双梁结构的承载力与延性显著高于单梁结构,钢结构建筑可以考虑以双梁结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位移曲线 钢结构 抗倒塌 双梁结构 破坏指数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接型双材料的载荷位移特征与界面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锐之 丁浩 +1 位作者 傅栋林 柴国钟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567-572,共6页
针对双材料界面强度不足与界面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对双材料界面强度、界面应力分布不均、载荷位移曲线(LD)波动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利用铝/聚乙烯(PE)、铝/聚丙烯(PP)、铝/聚甲醛(POM)双材料的实验结果,对材料的TS813粘结... 针对双材料界面强度不足与界面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对双材料界面强度、界面应力分布不均、载荷位移曲线(LD)波动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利用铝/聚乙烯(PE)、铝/聚丙烯(PP)、铝/聚甲醛(POM)双材料的实验结果,对材料的TS813粘结试样界面强度与Ergo5800粘结试样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弹性模量与PE、PP、POM材料的界面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载荷位移曲线与界面断口。研究结果表明:铝/非金属双材料界面抗拉强度随着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TS813试样界面强度为Ergo5800试样的4.44、2.17、2.89倍,铝/橡胶前者为后者76.47%;界面强度分布不均导致界面剥落情况不同与LD曲线中波动现象,同种材料试样与同种粘结剂试样,试样界面强度越低载荷波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材料 断口 界面强度 载荷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纹构件塑性失效时载荷与位移关系的闭合解
3
作者 吴建国 王奇志 张行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7-252,共6页
对含裂纹构件的一种失效模式(韧带屈服)进行研究。将构件位移分成线弹性位移与塑性位移。在进行线弹性位移分析时,采用断裂力学中的能量差率方法与固体力学中的余能原理。在进行弹塑性位移分析时,建立三区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载荷... 对含裂纹构件的一种失效模式(韧带屈服)进行研究。将构件位移分成线弹性位移与塑性位移。在进行线弹性位移分析时,采用断裂力学中的能量差率方法与固体力学中的余能原理。在进行弹塑性位移分析时,建立三区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载荷位移关系与构件承载能力表达式的闭合解。此解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屈服 塑性失效 载荷位移曲线 解析闭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入响应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材料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河 杨超 +4 位作者 张雨彪 宁硕 张嘉庆 朱佳珺 张建龙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压入试验并结合控制单一变量法,在Hollomon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与载荷-位移曲线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加载曲率和加载指数)的关系,建立由加载段压入响应参...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压入试验并结合控制单一变量法,在Hollomon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与载荷-位移曲线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加载曲率和加载指数)的关系,建立由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反求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公式,以有限元分析时输入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作为约定真值,验证预测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该预测方法获得SA508钢/52M合金堆焊层/52M合金对接焊缝/316L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分布。结果表明:预测公式计算得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的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0.5%,6.29%,所建立的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局部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得到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两侧热影响区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变化明显,随着距熔合线距离的增加,屈服应力减小,而应变硬化指数增大;母材以及52M合金堆焊层和对接焊缝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分布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 载荷-位移曲线 压入响应参数 力学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材料特性曲线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利民 徐世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0-585,共6页
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压缩试验的载荷变形关系曲线和裂纹载荷张开位移关系曲线分别具有两类不同的形貌特点 .根据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弯曲和轴压特性曲线与混凝土断裂特性试验结果 ,建立了能够反映其曲线特征和材料性能变化的两类函... 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压缩试验的载荷变形关系曲线和裂纹载荷张开位移关系曲线分别具有两类不同的形貌特点 .根据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弯曲和轴压特性曲线与混凝土断裂特性试验结果 ,建立了能够反映其曲线特征和材料性能变化的两类函数表达公式 ,提出了确定两类曲线方程中待定参数的计算方法 ,给出了公式在多种情况下材料特性表达中的应用和分析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材料 特性曲线 混凝土材料 压缩试验 曲线方程 载荷变形关系曲线 裂纹载荷张开位移关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编织绳与加捻绳的拉伸曲线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昝修平 杨彩云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
用芳纶纤维制备了编织绳和加捻绳,测试拉伸性能,对拉伸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绳和加捻绳的载荷-位移曲线明显不同,前者在断裂前出现小锯齿状,后者在断裂后出现大锯齿状,二者断裂之前的载荷-位移曲线之间有很大的空白地带,表明编... 用芳纶纤维制备了编织绳和加捻绳,测试拉伸性能,对拉伸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绳和加捻绳的载荷-位移曲线明显不同,前者在断裂前出现小锯齿状,后者在断裂后出现大锯齿状,二者断裂之前的载荷-位移曲线之间有很大的空白地带,表明编织绳的拉伸初始模量远远高于加捻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绳 编织绳 加捻绳 拉伸载荷-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参数对液弹阻尼器动态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冯林兆 康丽霞 +4 位作者 赖亮庆 陈高升 赵晓健 苏正涛 刘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探究材料性能参数对液弹阻尼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研究了液弹阻尼器的载荷-位移曲线、弹性刚度、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随橡胶硬度和阻尼液黏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91.5%以上的弹性刚度由橡胶部分... 为了探究材料性能参数对液弹阻尼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研究了液弹阻尼器的载荷-位移曲线、弹性刚度、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随橡胶硬度和阻尼液黏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91.5%以上的弹性刚度由橡胶部分提供,并且弹性刚度随橡胶硬度的增大而增大;液弹阻尼器84.8%以上的阻尼刚度由阻尼液提供,并且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随阻尼液黏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剪切振幅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液黏度越大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下降幅度越大;当阻尼液黏度由2000 mm^(2)/s增大到10000 mm^(2)/s时,液弹阻尼器的阻尼刚度由2420 N/mm增大到5163 N/mm;当剪切振幅由0.2 mm增大到1.5 mm时,阻尼刚度分别减小18.5%和40.1%。以上结论可为液弹阻尼器的选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弹阻尼器 载荷-位移曲线 弹性刚度 阻尼刚度 损耗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材料开孔板拉伸失效行为预测
8
作者 崔翼扬 陈普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7,共10页
为研究复合材料开孔板在拉伸载荷下的失效行为,基于开孔板的拉伸试验建立了高精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批量生成了拉伸载荷-位移曲线的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双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载荷-位移曲线,... 为研究复合材料开孔板在拉伸载荷下的失效行为,基于开孔板的拉伸试验建立了高精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批量生成了拉伸载荷-位移曲线的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双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载荷-位移曲线,其中第1个LSTM模型进行输入特征的提取,第2个LSTM模型直接给出载荷-位移曲线的预测。结果表明:这一模型能够高效、准确地预测开孔板的拉伸载荷-位移曲线,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可以达到0.9755,关键特征如初始刚度E0的预测误差仅为1.85%,极限载荷Fmax的预测误差仅为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开孔板 失效行为预测 载荷-位移曲线 深度学习 长短时记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壁厚防撞吸能盒轴向压溃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卢日环 刘相华 +2 位作者 刘立忠 方迪 胡贤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以汽车防撞吸能盒部件为应用对象,对比分析了由差厚板和激光拼焊板制作的变壁厚圆管在轴向压溃下的载荷-位移曲线特点、失效模式和吸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准静态轴向加载条件下,与拼焊管相比,差厚管的变形模式为混合模式,更加稳定,且平... 以汽车防撞吸能盒部件为应用对象,对比分析了由差厚板和激光拼焊板制作的变壁厚圆管在轴向压溃下的载荷-位移曲线特点、失效模式和吸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准静态轴向加载条件下,与拼焊管相比,差厚管的变形模式为混合模式,更加稳定,且平均载荷较大,能吸收较多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厚板 防撞吸能盒 轴向压溃 载荷位移曲线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4CS铝合金三维复合型断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蕙茹 郭万林 徐绯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226,共5页
设计并完成LC4CS铝合金 2mm、4mm、8mm、14mm等四种不同厚度紧凑拉伸试样的Ⅰ +Ⅱ复合型断裂试验 ,得到各个厚度下不同加载条件时不同加载条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和裂纹起裂角。结果表明试样厚度和载荷复合比对试样的承载能力、裂纹起裂角... 设计并完成LC4CS铝合金 2mm、4mm、8mm、14mm等四种不同厚度紧凑拉伸试样的Ⅰ +Ⅱ复合型断裂试验 ,得到各个厚度下不同加载条件时不同加载条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和裂纹起裂角。结果表明试样厚度和载荷复合比对试样的承载能力、裂纹起裂角均有明显影响 ,纯Ⅰ型载荷下薄试样的承载能力好于厚试样 ;Ⅰ +Ⅱ复合载荷条件下 4mm的承载能力最大 ,2mm和 8mm接近 ,14mm最小 ;纯Ⅱ型载荷条件下各厚度的承载能力基本一致。 2mm试样的起裂角值与 14mm试样的值很接近 ,4mm试样的值略高 ,8mm试样的值低得多。基于平面假设基础上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能够很好地预测 2mm薄试样和 14mm厚试样的裂纹起裂角 ,但预测 8mm中间厚度时误差很大。此结果为建立三维复合型断裂准则提供必要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4CS 复合型断裂 起裂角 载荷位移曲线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 三维约束效应 断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三向织物及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顶破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红涛 方镁淇 +1 位作者 钱坤 倪诗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1,共6页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平面三向织物(TWF)及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TWFR)的顶破性能,探讨了冲头速度(100、300、500mm/min)和形状(圆锥形、半球形和圆柱形)对顶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平纹织物(PWF)及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PWFR)的顶破性...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平面三向织物(TWF)及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TWFR)的顶破性能,探讨了冲头速度(100、300、500mm/min)和形状(圆锥形、半球形和圆柱形)对顶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平纹织物(PWF)及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PWFR)的顶破性能。结果表明,较钝的冲头产生较高的荷载位移斜率,较大的断裂载荷和较小的初始损伤位移;试样的破坏形态表明TWF显示出稳定的结构,并且在破裂后损伤不易扩展;随着冲头速度的增大,TWFR的载荷位移曲线斜率和破坏载荷均有所升高,但初始损伤位移减小;TWF的载荷位移曲线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三向织物 橡胶复合材料 顶破性能 载荷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入试验的材料硬化指数及弹性模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河 李萌 +1 位作者 李富强 侯鹏飞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1,83,共7页
为深入研究压入实验在测量材料局部力学性能上的应用,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结合压痕理论,以RO关系为材料本构模型获得通过压痕响应获得材料硬化指数以及弹性模量的经验公式。通过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避免物理实验在数据测试阶段的误差,... 为深入研究压入实验在测量材料局部力学性能上的应用,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结合压痕理论,以RO关系为材料本构模型获得通过压痕响应获得材料硬化指数以及弹性模量的经验公式。通过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避免物理实验在数据测试阶段的误差,通过研究压入实验卸载段得到能够表征弹性模量的独立参量,另外新引入载荷-位移曲线在对数坐标系的表达,在压痕响应中提取出以硬化指数为单一变量的特征量,将弹性模量的计算与硬化指数独立,得到更加精确的计算结果。经过对理想数学模型以及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均能够在有效误差范围内得到合理的硬化指数及弹性模量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入试验 载荷位移曲线 材料力学特性 力学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QUS的内藏钢板剪力墙非线性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巩玉发 许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2-385,共4页
为提高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抗震效果问题,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8个内藏钢板剪力墙模型,以轴压比、高宽比、钢板厚度为设计参数,在单调载荷作用下,对内藏钢板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增大,剪力墙... 为提高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抗震效果问题,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8个内藏钢板剪力墙模型,以轴压比、高宽比、钢板厚度为设计参数,在单调载荷作用下,对内藏钢板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增大,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就会跟着增大;高宽比大的剪力墙要比高宽比小的剪力墙的水平承载能力低;钢板厚度大的剪力墙抵抗侧向能力强.3个设计参数对内藏钢板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点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载荷位移曲线 单调加载 非线性 剪力墙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杆屈曲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世堂 梁琳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35-1940,I0007,共7页
对不同长细比伪弹性TiNi合金矩形截面杆进行了压缩试验,通过应变片和热电偶来捕捉杆中间截面表层材料的相变演化,采用热电偶测量杆中间截面受拉侧的温度,分析了长细比和材料相变对杆件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和卸载阶段,两端夹支... 对不同长细比伪弹性TiNi合金矩形截面杆进行了压缩试验,通过应变片和热电偶来捕捉杆中间截面表层材料的相变演化,采用热电偶测量杆中间截面受拉侧的温度,分析了长细比和材料相变对杆件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和卸载阶段,两端夹支TiNi杆的载荷-应变曲线随着长细比的改变发生明显的变化,对于短杆,相变会提高其承载能力;对于长杆,其极限承载能力取决于长细比,相变的影响集中在后屈曲阶段;对于低长细比杆件,加载阶段温度持续升高,而高长细比构件,应变达到最大值时温度已开始下降,所有杆件在卸载结束时的温度均低于加载初始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载荷位移曲线 屈曲 形状记忆合金 伪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纳米压痕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韩斌 任成祖 +1 位作者 张立峰 李远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3,74,共6页
利用ABAQUS软件对C/SiC复合材料的纳米压痕实验进行有限元分析,引入内聚力模型来组建材料的本构模型。在细观力学层面上利用Oliver-Pharr方法对不同位置压痕点的载荷位移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复合材料各组分原位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揭示界... 利用ABAQUS软件对C/SiC复合材料的纳米压痕实验进行有限元分析,引入内聚力模型来组建材料的本构模型。在细观力学层面上利用Oliver-Pharr方法对不同位置压痕点的载荷位移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复合材料各组分原位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揭示界面强度、界面厚度对纳米压痕过程中载荷位移曲线、材料硬度、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该仿真为C/SiC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加工去除机理的研究及纳米压痕实验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纳米压痕 内聚力模型 硬度 载荷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簧力学性能试验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少军 赵思岩 +2 位作者 朱冬梅 刘海平 刘国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3,共10页
针对外径28mm的C系列碟簧,利用微机控制电子试验机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得到碟簧不同工况下的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碟簧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位移载荷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利用实验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针对外径28mm的C系列碟簧,利用微机控制电子试验机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得到碟簧不同工况下的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碟簧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位移载荷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利用实验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并修正,修正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开发的非标开槽碟簧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了不同开槽位置和不同开槽方式下碟簧的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和刚度-位移曲线,系统分析了不同开槽位置和开槽方式对碟簧载荷变化范围、刚度变化速率、刚度变化幅度、负刚度区域大小和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本研究对非标开槽碟簧的设计和作为负刚度元件在减隔振装置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开槽碟簧 数值模拟 试验 载荷位移特性曲线 刚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柱塞式底盖机碟形弹簧静态特性与模态振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国庆 高嵩 时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9-135,143,共8页
为避免液压柱塞式底盖机内的碟形弹簧在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低频振动现象,以碟簧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试验及振动力学理论进行碟簧静态特性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摩擦阻尼是促使碟簧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形成滞回区的主要因素;有预紧力的碟... 为避免液压柱塞式底盖机内的碟形弹簧在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低频振动现象,以碟簧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试验及振动力学理论进行碟簧静态特性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摩擦阻尼是促使碟簧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形成滞回区的主要因素;有预紧力的碟簧要比无预紧力的碟簧刚度要大,且预紧力越大碟簧刚度越大;复合组合型式受摩擦阻尼影响,其主振型变得复杂出现曲面振动,且同阶固有频率数值是其他组合型式中最大的;因此采用复合组合型式可以有效提高固有频率,避免低频共振现象发生,为碟簧组的使用及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形弹簧 载荷位移曲线 预紧力 固有频率 主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Si-N超硬复合表面纳米压痕测量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学杰 马琴芳 +3 位作者 董海宽 孙士阳 任元 冯秀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76,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Ti-Si-N纳米复合表面的力学性能,尝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纳米压痕测量的加-卸载过程进行了模拟。详细介绍了该三维有限元仿真过程的各个细节,包括对标准Berkovich压头的建模和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对Ti-Si-N表面模型边界条件... 为了深入了解Ti-Si-N纳米复合表面的力学性能,尝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纳米压痕测量的加-卸载过程进行了模拟。详细介绍了该三维有限元仿真过程的各个细节,包括对标准Berkovich压头的建模和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对Ti-Si-N表面模型边界条件、压头与表面接触方式和加-卸载方式的处理。采用有限元的非线性算法对一个Ti-Si-N表面纳米压痕测量的实验曲线进行了拟合。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了Ti-Si-N样品的屈服极限和应力-应变关系。该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仿真与纳米压痕测量相结合是研究纳米复合表面非线性塑性性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有限元仿真 屈服极限 载荷-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低强度冲击对蜂窝纸板缓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志伟 王立军 徐晨翼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1-445,8,共5页
针对多次低强度冲击缓冲包装材料局部损伤研究的不完善,本文首次研究了多次低强度冲击对蜂窝纸板缓冲性能的影响。首先对蜂窝纸板进行5cm高度下的低强度多次冲击,再进行80cm高度下较高强度的一次冲击,以模拟实际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与... 针对多次低强度冲击缓冲包装材料局部损伤研究的不完善,本文首次研究了多次低强度冲击对蜂窝纸板缓冲性能的影响。首先对蜂窝纸板进行5cm高度下的低强度多次冲击,再进行80cm高度下较高强度的一次冲击,以模拟实际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与跌落。通过实验获得了蜂窝纸板的载荷-位移曲线和能量吸收图。结果表明:1首次低强度冲击后蜂窝纸板出现屈曲和折叠,载荷-位移曲线出现屈曲峰值;受到重复冲击后折叠扩展,载荷-位移曲线由软弹簧变形阶段和平台阶段构成,屈曲现象不再明显,平台阶段的承载力比首次低强度冲击时的屈曲载荷下降了60%;随着低强度冲击次数的增加,蜂窝纸板在各次冲击时吸收的能量呈上升趋势;2蜂窝纸板剩余结构在经受较高强度冲击时,其载荷-位移曲线具有软弹簧变形阶段、平台阶段、密实化阶段的特征,平台阶段体现出明显的屈曲渐进过程;随着低强度冲击次数的增加,蜂窝纸板剩余结构在较高强度冲击时吸收的能量呈下降趋势。蜂窝纸板在经历多次低强度冲击后,虽有局部折叠,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缓冲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纸板 冲击 载荷-位移曲线 能量吸收 缓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头曲率半径和应变梯度的微压痕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陶彩军 王自强 陈少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0-687,共8页
在压头尖端曲率半径取100nm的前提下,采用Chen和Wang的应变梯度理论,对微压痕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数值分析.首先通过拟合载荷-位移实验曲线的后半段来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幂硬化指数值,然后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压痕实验,并将计算得到的... 在压头尖端曲率半径取100nm的前提下,采用Chen和Wang的应变梯度理论,对微压痕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数值分析.首先通过拟合载荷-位移实验曲线的后半段来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幂硬化指数值,然后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压痕实验,并将计算得到的整段载荷-位移曲线及硬度-位移曲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变梯度理论所预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包括压痕深度在亚微米和微米范围内的整段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实验 实验曲线 曲率半径 应变梯度理论 载荷-位移曲线 屈服应力 有限元方法 压头 计算结果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