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合成的肿瘤标志物与血脑屏障完整性在肺癌软脑膜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永娟 俞婷婷 +2 位作者 李会颖 尹震宇 郭爱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7-57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对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具有诊断意义,但因TM在CSF中浓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清水平以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状态,因此,... 背景与目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对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具有诊断意义,但因TM在CSF中浓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清水平以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状态,因此,CSF中TM诊断LM的价值常常被忽视。明确鞘内TM合成、BBB的完整性可为LM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因此,本研究从BBB完整性和鞘内TM合成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CSF中TM对肺癌LM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20年3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治疗的肺癌伴LM的患者25例,另选本院同期治疗的57例非恶性神经系统疾病(nonmalignant neurological diseases,NMNDs)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BBB完整性和鞘内TM合成的差异,评估LM组CSF中TM检出阳性率与鞘内TM合成的相关性,并动态监测1例LM患者脑室内化疗过程中CSF细胞学、BBB完整性以及鞘内TM合成的变化。结果LM患者中94%存在BBB破坏。所有LM患者CSF中至少存在一项TM的鞘内合成,其中1例患者,首次CSF细胞学阴性,但是存在鞘内TM合成,重复腰穿CSF细胞学阳性确诊为LM。LM组CSF中TM检出阳性率与TM鞘内合成不一致。对照组中仅3.5%(2/57)NMNDs患者有BBB破坏,且未在鞘内合成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动态监测CSF细胞学、BBB完整性和CSF鞘内合成的TM与疗效评价一致,且鞘内TM合成的变化早于细胞学。结论BBB的评估及鞘内TM合成的分析可为LM患者提供一个早期辅助诊断的工具,动态监测TM可能有助于疗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膜转移 脑脊液 肿瘤标志物 鞘内合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MR测量与脑脊液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何雪颖 林永娟 +4 位作者 尹震宇 田传帅 张鑫 梁雪 张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头颅外周脑脊液体积/全脑容积(periphera...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头颅外周脑脊液体积/全脑容积(peripheral cerebrospinal fluid volume/intracranial volume,PCSFV/ICV)比值与脑脊液压力(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CSFP)的相关性,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方法:共收集63例NSCLC-LM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进行视神经和颅脑MR扫描,测量双眼ONSD、颅脑PCSFV和ICV。随后对所有患者行腰椎穿刺测量CSFP,并定期进行鞘内化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SFP与MR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结果:所有NSCLC-LM患者双眼平均ONSD与CSFP呈正相关(r=0.567,P<0.001),PCSFV/ICV与CSFP呈负相关(r=-0.365,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PCSFV/ICV及ONSD联合PCSFV/ICV诊断颅内高压(CSFP>15 mmHg)的性能分别为0.81(95%CI:0.71~0.91)、0.76(95%CI:0.64~0.89)和0.91(95%CI:0.84~0.99)。ONSD、PCSFV/ICV及ONSD联合PCSFV/ICV诊断颅内高压(CSFP>20 mmHg)的性能分别为0.70(95%CI:0.58~0.82)、0.72(95%CI:0.57~0.88)和0.81(95%CI:0.70~0.93)。结论:经MR测量ONSD和PCSFV/ICV可以评估NSCLC-LM患者CSFP的变化,二者联合能够提高诊断颅内高压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压力 非小细胞肺癌 脑膜转移 视神经直径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治疗实体瘤脑膜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思捷 康勋 李文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5-701,共7页
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实体瘤患者的严重晚期并发症,常见于肺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患者中。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LM的诊出率逐渐上升。LM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总生存率并延... 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实体瘤患者的严重晚期并发症,常见于肺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患者中。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LM的诊出率逐渐上升。LM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总生存率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鞘内注射治疗是LM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能够直接将药物递送至蛛网膜下隙。传统的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及塞替哌等。随着新药研究的开展,多种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也被尝试用于鞘内注射治疗。此外,不同的鞘内给药方式也给患者带来新希望。本文将对鞘内注射治疗LM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转移 鞘内注射 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疗现状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燕 李龙芸 王孟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26-632,共7页
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个灾难性事件,患者临床症状重,预后极差。尽管鞘内注射化疗在晚期NSCLC的LM患者中显示一定的疗效,NSCLCLM生存期仍仅为12周-14周。肺腺癌... 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个灾难性事件,患者临床症状重,预后极差。尽管鞘内注射化疗在晚期NSCLC的LM患者中显示一定的疗效,NSCLCLM生存期仍仅为12周-14周。肺腺癌是NSCLC-LM患者主要的病理类型(84%-97%)。其中43.0%-70.5%的NSCLCLM患者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研究表明,经选择的患者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治疗LM有效,可延长生存期。未来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EGFR-TKIs治疗的NSCLC-LM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膜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鞘内注射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伴脑转移瘤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玉超 肖建平 +3 位作者 张红梅 万丽娟 刘姗 刘昂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0-875,共6页
目的报告1例难治性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伴脑转移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方法与结果 1例44岁男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根治性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和预防性脑照射后1年6个月出现脑膜转移伴脑转移,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即螺旋断层放射治... 目的报告1例难治性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伴脑转移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方法与结果 1例44岁男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根治性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和预防性脑照射后1年6个月出现脑膜转移伴脑转移,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即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化疗和全身系统性治疗,脑转移后生存期为16个月,死于颅外病变进展。结论对于难治性小细胞肺癌脑和(或)脑膜转移患者,应积极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合理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兼顾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肿瘤转移 脑膜肿瘤 脑肿瘤 放射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脑脊膜转移瘤诊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任军 李贞 马洪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软脑膜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该病的诊断要点、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确诊指标,探讨目前可行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39例软脑膜转移瘤患者,全部行CT平扫,其中29例行增强扫描;35例行MRI平扫,其中26例... 目的:通过分析软脑膜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该病的诊断要点、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确诊指标,探讨目前可行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39例软脑膜转移瘤患者,全部行CT平扫,其中29例行增强扫描;35例行MRI平扫,其中26例行增强MRI扫描;给予放射治疗+鞘内化疗32例,单行鞘内化疗3例,单行放射治疗2例,支持、对症治疗2例。结果:增强MRI扫描显示为4种表现:软脑膜受累、硬膜受累、脊膜受累及脑水肿,33例行腰椎穿刺的患者显示18例蛛网膜下腔开放压力升高,其中16例查见癌细胞;放疗+鞘内化疗组平均生存7周,单纯鞘内化疗组平均生存4.5周,局限性脑膜转移灶单纯放射治疗,平均生存31.5周,对症、支持治疗组,平均生存4天。结论:对软脑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防止神经系统进一步损害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增强MRI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腰穿CSF细胞学检查为确诊的重要手段,受累区的放射治疗和鞘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转移放射疗法鞘内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