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载重子午线轮胎振动辐射噪声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晨 赵璠 +3 位作者 王国林 杨建 周海超 万治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0-808,共9页
从轮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改善轮胎接地特性,降低滚动轮胎与路面接触过程中胎体的振动,提升轮胎的噪声性能。首先,采用任意拉格朗日ALE方法对轮胎进行稳态滚动分析,获取路面激励引起的轮胎瞬时动态响应,在此基础上,采用边界元方法预... 从轮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改善轮胎接地特性,降低滚动轮胎与路面接触过程中胎体的振动,提升轮胎的噪声性能。首先,采用任意拉格朗日ALE方法对轮胎进行稳态滚动分析,获取路面激励引起的轮胎瞬时动态响应,在此基础上,采用边界元方法预测了不同结构轮胎滚动时的振动辐射噪声。然后,考虑轮胎接地压力对胎面振动的影响,对接地压力分布与轮胎噪声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胎体结构可以改善轮胎与路面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使得接地面内压力分布更均匀,实现了轮胎振动辐射噪声性能的提升,振动辐射噪声较现行设计轮胎减小了3.7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噪声 子午线轮胎 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 结构设计 接地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延拓逼近法的典型机械零件曲面轮廓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山 黄美发 钟艳如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7-661,共5页
对于高精度机械零件的非圆曲面轮廓,一般采用线性插值法和拟合法进行设计,但都普遍存在设计精度不高等缺陷;为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广义延拓逼近法,利用典型零件的离散测量点进行数据逼近处理,构造出机械零件非圆曲面的广义延拓逼近模型,... 对于高精度机械零件的非圆曲面轮廓,一般采用线性插值法和拟合法进行设计,但都普遍存在设计精度不高等缺陷;为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广义延拓逼近法,利用典型零件的离散测量点进行数据逼近处理,构造出机械零件非圆曲面的广义延拓逼近模型,从而实现高精度机械零件的曲面轮廓设计。我们以某平面凸轮为例,分别运用线性插值法和分片拟合法对凸轮零件非圆曲面的测量数据进行逼近计算。设计结果对比表明,在3种逼近方法中,采用广义延拓逼近法数学模型处理典型机械零件非圆曲面的离散数据时,在取值间距相同的情况下,广义延拓逼近法具有更高的设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插值法 分片拟合法 广义延拓逼近法 离散数据处理 曲面轮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轮胎性能矛盾相容的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 王国林 万治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8-1425,共8页
在酒井秀男和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充气轮胎非自然平衡轮廓积分方程。采用不同理论对11.00R20和385/65R22.5两种规格载重车子午线轮胎进行胎体轮廓设计。利用ABAQUS软件从轮胎磨损、滚动阻力和抓地力等方面,... 在酒井秀男和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充气轮胎非自然平衡轮廓积分方程。采用不同理论对11.00R20和385/65R22.5两种规格载重车子午线轮胎进行胎体轮廓设计。利用ABAQUS软件从轮胎磨损、滚动阻力和抓地力等方面,对采用3种不同轮廓理论设计的两种规格轮胎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现行设计轮胎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rank非平衡轮廓设计理论有利于提升轮胎磨损性能;酒井秀男非平衡轮廓设计理论有利于降低轮胎滚动阻力和提高轮胎抓地力;而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则可提升轮胎的整体性能,解决了轮胎不同性能间相互矛盾的难题。与现行设计轮胎相比,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设计的轮胎,在减小磨损、降低滚动阻力的同时提高了轮胎的抓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轮廓设计 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 矛盾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涡轮电火花加工的电极轮廓设计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贠敏 姜虹 +1 位作者 于源 王小椿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40-4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加工复杂构型的整体涡轮通道的创新思路,建立了电极成形运动的变分模型,提出了求解这一类变分问题的梯度—模拟退火算法。该法可使优化解不陷入局部极值解而获得全局最优解,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迭代次数。本文运用实例验证了所... 提出了一种加工复杂构型的整体涡轮通道的创新思路,建立了电极成形运动的变分模型,提出了求解这一类变分问题的梯度—模拟退火算法。该法可使优化解不陷入局部极值解而获得全局最优解,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迭代次数。本文运用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这一创新思想及求解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运动模型 梯度-模拟退火算法 全局优化 涡轮 电极成形 轮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应力的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
5
作者 陈迪来 孙庚辰 +3 位作者 陆晨旭 王军平 李培刚 宋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4-806,共13页
为缓解钢轨易出现磨耗加剧、接触应力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优化轮轨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廓形设计方法。基于Hertz接触应力理论,建立接触应力与钢轨曲率半径的联系。以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作为优化对象,计算当前轮轨间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接触... 为缓解钢轨易出现磨耗加剧、接触应力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优化轮轨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廓形设计方法。基于Hertz接触应力理论,建立接触应力与钢轨曲率半径的联系。以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作为优化对象,计算当前轮轨间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处的钢轨曲率半径。依据当前最大接触应力确定理想接触应力及钢轨廓形优化区间,改变当前接触点处的钢轨曲率半径使应力趋近理想接触应力,继而反推出优化钢轨廓形。建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从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钢轨磨耗预测和车辆动力学等角度评判钢轨廓形设计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60轨相比,优化后轮轨接触点分布更加均匀,等效锥度和最大接触应力分别降低30.0%和15.8%;钢轨顶面磨耗和轨距角处的磨耗量有所减少,轨顶面和轨距角处平均磨耗深度分别减少4%和24%;轮轨间横向蠕滑力减小,纵向蠕滑力均减小,有利于缓解轮轨间的滚动疲劳接触并降低钢轨磨耗速率,磨损指数最大值减小21.9%;轮轨间横向力和垂向力基本保持一直,且车辆动力学性能整体得到优化。基于Hertz接触应力的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可为钢轨廓形的打磨设计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应力 钢轨轮廓设计 曲率半径 车辆动力学 钢轨磨耗预测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程序的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贤海 翁海珊 张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24,共3页
将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曲线离散为数据点对,用给定的数据点对与设计曲线的数据点对的距离作为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程序方法对凸轮理论轮廓线进行拟合。在初始群体产生和群体进化过程中,在通常的小概率变异基础上,引入大概率强制变... 将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曲线离散为数据点对,用给定的数据点对与设计曲线的数据点对的距离作为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程序方法对凸轮理论轮廓线进行拟合。在初始群体产生和群体进化过程中,在通常的小概率变异基础上,引入大概率强制变异算子,改进了群体的适应度。设计实例表明,利用遗传程序方法能较好地拟合凸轮理论轮廓线,并能得到凸轮轮廓曲线的解析函数,实现凸轮轮廓曲线的自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程序设计 曲线拟合 凸轮轮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化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棉好 徐洪 刘智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9期90-92,共3页
推导出凸轮轮廓曲线的一般解析方程,用VBA创建图形用户界面,编制宏代码,并在AutoCAD中设计和绘制出凸轮轮廓曲线,这一研究为在AutoCAD中复杂平面曲线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凸轮 AUTOCAD VBA 轮廓曲线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螺旋槽的成形铣刀轮廓数学计算编程及建模仿真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茏 胡剑 顾婷婷 《工具技术》 2011年第3期68-71,共4页
加工螺旋槽的铣刀用途广泛,通过对其数学分析计算编程以及使用SolidWorks精确建立3D模型,实现实体设计及仿真。建模分析仿真可提高设计的效率,与实际加工过程相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成形铣刀轮廓设计 SOLIDWORKS 3D建模 切削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轮机构驱动的无级变速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9
9
作者 马秋成 肖江 +3 位作者 张魁 孙宁 陈强 尹谷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1,共9页
针对现有无级变速器变速范围窄、最大传动比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凸轮机构驱动的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通过变速装置调整中间摆臂支点位置,改变力臂,从而调节从动件的旋转速度,实现无级变速目的.根据摇臂输出端转速的变化规律,控... 针对现有无级变速器变速范围窄、最大传动比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凸轮机构驱动的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通过变速装置调整中间摆臂支点位置,改变力臂,从而调节从动件的旋转速度,实现无级变速目的.根据摇臂输出端转速的变化规律,控制摆臂转速按一定规律变化,对输出速度进行反向补偿,提高了运动输出的平稳性.利用反转法原理,分别对凸轮轮廓曲线、摆臂轮廓曲线进行设计,并将凸轮组中4组凸轮均匀错开22.5°,保证无级变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至少有一组凸轮处于推程状态,实现运动连续输出.利用NX10软件对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分析不同传动比状态下摇臂的角位移曲线图,验证了无级变速器总传动比在一定调速角范围内,可实现运动连续平稳输出.本文无级变速器可获得较宽的变速范围和较大的传动比,弥补了现有无级变速器变速范围窄、最大传动比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比 无级变速器 凸轮机构 轮廓曲线设计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电影服装设计中的融合——评《服装设计元素》
10
作者 张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0-61,共2页
服装设计元素是服装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群山、王羿编著的《服装设计元素》总结了十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分别就服装设计元素的概述、服装风格的创造与服装的外轮廓设计、服装细部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装图案设计、服装面料设... 服装设计元素是服装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群山、王羿编著的《服装设计元素》总结了十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分别就服装设计元素的概述、服装风格的创造与服装的外轮廓设计、服装细部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装图案设计、服装面料设计、服装设计元素综合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设计元素 传统文化 电影 实践经验 轮廓设计 服装风格 细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口鼻轮廓线行Ⅰ期单侧唇裂手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涛 李永诚 +2 位作者 张露 王晓卫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并完成单侧唇裂Ⅰ期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裂隙侧口鼻弯曲轮廓线为手术切口的唇裂手术方式,对196例Ⅰ期单侧唇裂患者进行口唇畸形和鼻部畸形整体设计和矫正,包括:1)手术切口线设计在口鼻弯曲的轮廓线上,... 目的探讨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并完成单侧唇裂Ⅰ期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裂隙侧口鼻弯曲轮廓线为手术切口的唇裂手术方式,对196例Ⅰ期单侧唇裂患者进行口唇畸形和鼻部畸形整体设计和矫正,包括:1)手术切口线设计在口鼻弯曲的轮廓线上,和弯曲轮廓线重叠,易于隐蔽;2)充分地剥离及松解组织畸形的异常附着;3)患侧鼻翼软骨和黏膜向内向上,鼻翼软骨内侧脚向外向下旋转,矫正患侧鼻翼软骨;4)唇部肌肉的重叠或褥式缝合重建患侧人中嵴的高度;5)保持人中嵴皮肤的完整性。观察术后的鼻唇效果和对称性。结果患者的患侧上唇形态、唇峰长短、鼻孔大小、鼻小柱形态、鼻翼形态和鼻底塌陷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鼻唇外形接近于正常外形,术后轮廓线上的瘢痕不明显,整复效果满意。结论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单侧唇裂Ⅰ期整复手术方案,能取得良好外形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畸形 I期修复 轮廓线设计 综合整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 CAD 中简谐梯形运动规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燕 袁清珂 +1 位作者 赵汝嘉 刘昌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53-655,共3页
简谐梯形运动规律,是凸轮轮廓线设计中常用的运动规律。是将简谐函数与梯形运动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的一类运动特性优良的运动规律。本文对这一类运动规律在凸轮CAD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原有运动通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用Vi... 简谐梯形运动规律,是凸轮轮廓线设计中常用的运动规律。是将简谐函数与梯形运动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的一类运动特性优良的运动规律。本文对这一类运动规律在凸轮CAD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原有运动通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用VisualC++开发了这一运动规律的通用运算程序,为开发凸轮CAD、CAM、CAT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 CAD 简谐梯形运动 轮廓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NGINEER平台的弧面分度凸轮特征造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文祥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6-40,49,共6页
叙述了用Pro/E三维设计软件绘制弧面分度凸轮的步骤和方法,可供此类型面设计使用。
关键词 弧面分度凸轮轮廓设计 PR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积集雨水窖的选形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戚乐磊 艾园园 +2 位作者 薛建阳 张祥 王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3期35-38,共4页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传统集雨水窖对大面积集雨需要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大容积集雨水窖,提出了由集雨量准确确定出其对称面内轮廓线形状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传统集雨水窖对大面积集雨需要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大容积集雨水窖,提出了由集雨量准确确定出其对称面内轮廓线形状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集雨水窖的建设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选形方法可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设计计算;效益评价说明大容积水窖的建设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更加显著。该新型大容积水窖的研究,将为城市大面积雨水积蓄终端设施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水窖 轮廓线设计 城市雨水集流工程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和A^(∗)算法的地面放线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伟 潘金宝 +1 位作者 王林琳 陈汉成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8-75,83,共9页
针对智能工厂内部装修中的工作区分割线、设备布局线勾画的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算法与改进鲸鱼算法相结合的A^(∗)-IWOA混合算法。考虑到地面放线机器人的工作方式及其特点,以机器人选址路径最短和运行时精准躲避障碍物为... 针对智能工厂内部装修中的工作区分割线、设备布局线勾画的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算法与改进鲸鱼算法相结合的A^(∗)-IWOA混合算法。考虑到地面放线机器人的工作方式及其特点,以机器人选址路径最短和运行时精准躲避障碍物为双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将所有待放线轮廓进行排序标注特征点,确定各个轮廓放线起始点,应用A^(∗)算法对启发函数进行全局规划,生成各个图形轮廓特征点间的局部连接路径,连接辅助路径获得机器人运行的主路径,并通过改进鲸鱼算法对主路径进行二次规划,得到地面放线机器人最终的作业路径,既对放线路径进行了优化,又实现了自动行走避障。由A^(∗)-IWOA算法仿真结果以及和其他算法对比情况显示,应用两种算法相结合得到的地面放线机器人路径规划总长度较短,平均迭代次数更少,提高了地面放线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路径搜索效率。并且也说明了提出的方法规划出的全局路径满足放线目标和碰撞约束要求,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轮廓放线路径优化设计 鲸鱼算法 A^(∗)算法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ity nois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of contour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被引量:7
16
作者 KIM Seong-rae SUNG Ki-deug +1 位作者 LEE Dong-woo HUH Sun-chu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86-2393,共8页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gly perceived and may be a serious source of driver annoyance. Thus, many studies regarding the cavity noise mechanism and its reduction have already been conducted. In this work, a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air cavity. Using this analysis, we can more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tire noise performance in the region of the cavity resonance frequency.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was conducted, using design-of-experiments methods. Finally,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in-house codes to reduce the cavity noise level while minimizing the loss of other performances, such as diminished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caused by the variations of contour. As a result of this optimization, an optimized contour shape was derived, which satisfied the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cavity noise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sensitivity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matical system of breadth cam profile design 被引量:1
17
作者 SHIN Joong-ho 李琳 +1 位作者 YANG Hyun-dai KWON Soon-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51-457,共7页
The design solutions for breadth cam mechanism was presented. The main topics of the shape design for breadth cam was to calculate the coordinate at each contact point to determine the cam profil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design solutions for breadth cam mechanism was presented. The main topics of the shape design for breadth cam was to calculate the coordinate at each contact point to determine the cam profile. The proposed method according to velocity and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of instant velocity centers can easily determine each contact point at any instant moment. The cam profile was defined by contouring of the contact points. And also a program was developed by using Microsoft Visual C++ program,which can quickly and easily draw a 2D cam profile through the displacement diagram. Finally,the program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accuracy on the breadth cam profile design by computer animation graph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 profile breadth cam reciprocating follower oscillating follower instant velocity cen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cam profile design optimization based on classical splines and dynamic model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必忠 刘新成 +1 位作者 尚欣 任世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817-1825,共9页
Cam profil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erformance of cam mechanisms. Syntheses of cam profile designs and dynamics of cam designs are studied at first. Then, a cam profile design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 Cam profil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erformance of cam mechanisms. Syntheses of cam profile designs and dynamics of cam designs are studied at first. Then, a cam profile design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ix order classical spline and single DOF(degree of freedom) dynamic model of single-dwell cam mechanisms is developed. And dynamic constraints such as jumps and vibrations of followers are considered. This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universalities of applications, conveniences to operations and good performances in improving kinem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cam mechanisms, is good except for the discontinuity of jerks at the end knots of cam profiles which will cause vibrations of cam systems. However, the optimization is improved by combining the six order classical spline with general polynomial spline which is the so-called "trade-offs". Finally, improved optimization is proven to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designing cam prof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 profile design spline optimization trade-o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凹圆弧底从动件凸轮机构
19
作者 贾延龄 王栋梁 +1 位作者 张尚盈 W.Hahn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根据弹性力学的赫兹应力理论,提出了一种从动件结构形状为凹圆弧底的新型盘状凸轮机构。对这种新型凸轮机构的理论基础、凸轮轮廓曲线的作图法与解析法设计方法和步骤、有关基本尺寸参数的选定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实例计算证明... 根据弹性力学的赫兹应力理论,提出了一种从动件结构形状为凹圆弧底的新型盘状凸轮机构。对这种新型凸轮机构的理论基础、凸轮轮廓曲线的作图法与解析法设计方法和步骤、有关基本尺寸参数的选定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实例计算证明此种新型凸轮机构能够显著降低凸轮高副的接触应力,减少磨损,延长寿命,因此较之传统的凸轮机构更加适合现代机械高速重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机构 轮廓设计 凹圆弧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