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γ-谷氨酰转肽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莉 傅蕴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67-187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两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水平,分析血清P-Tau181、GGT、SIRT1对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睡眠障碍52例,占比33.33%,PSQI评分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P-Tau181、GGT、SIRT1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P-Tau181、GGT、SIRT1单一及联合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42、0.749、0.843。结论P-Tau181、GGT、SIRT1异常表达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睡眠障碍 磷酸化Tau蛋白-181 Γ-谷氨酰转肽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的制备及其运动行为
2
作者 裴子叶 邓雨莲 +1 位作者 官建国 罗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5,共7页
为了研究化学驱动微纳米马达的自主运动行为,利用全溶液化学合成法制备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利用选择性刻蚀和分步偶联法,制备一侧修饰羧基的双面神纳米金颗粒;利用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偶联技术,将γ-谷氨酰转肽... 为了研究化学驱动微纳米马达的自主运动行为,利用全溶液化学合成法制备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利用选择性刻蚀和分步偶联法,制备一侧修饰羧基的双面神纳米金颗粒;利用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偶联技术,将γ-谷氨酰转肽酶选择性修饰在双面神纳米金颗粒一侧制得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倒置暗场显微镜等表征该纳米马达的结构形貌、驱动性能和趋化性。结果表明:制备的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的直径为(90.0±5.3)nm,分散性良好;该纳米马达在谷胱甘肽水溶液中的运动呈现含量依赖性,当谷胱甘肽的浓度达到10 mmol/L时,扩散系数达到2.39μm^(2)/s;该纳米马达具有良好的离子耐受性,能在不同生物介质中高效驱动,并能高灵敏感知谷胱甘肽浓度梯度产生正趋化性,向谷胱甘肽高含量区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马达 双面神结构 Γ-谷氨酰转肽酶 谷胱甘肽 趋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高效表达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祖政 毛泽敬 +4 位作者 余华顺 张彦 杨潇 龚大春 郑贤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6-83,共8页
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能催化底物谷胺酰胺形成γ-谷氨酰-酶复合体,再被受体底物(如氨基酸、短肽)亲核取代,发生转肽反应形成γ-谷氨酰肽的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CK6作为表... 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能催化底物谷胺酰胺形成γ-谷氨酰-酶复合体,再被受体底物(如氨基酸、短肽)亲核取代,发生转肽反应形成γ-谷氨酰肽的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CK6作为表达宿主,以来源于枯草芽胞杆菌的173种信号肽为基础构建γ-谷氨酰转酶信号肽筛选文库,筛选出最优信号肽SP_(cotC),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动子筛选,得到最优启动子P_(aprE),最终构建了一株高效分泌表达γ-谷氨酰肽酶的重组菌株BS-gts3,摇瓶发酵胞外酶活力最高为5.04 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筛选出最优培养基:乳糖31.73 g/L、FM80250.26 g/L、硫酸镁1.24 g/L、KH_(2)PO_(4)1.25 g/L、K_(2)HPO_(4)0.75 g/L,胞外酶活提高了12%,为5.623 U/mL。并进行5 L发酵罐放大培养,在38 h,胞外酶活力达到最高28.18 U/mL,是已报道的最高水平。该研究对γ-谷氨酰转肽酶的产品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Γ-谷氨酰转肽酶 启动子 信号肽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柯铭 罗茜 +3 位作者 魏夏森 万嗣宝 高海燕 秦臻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γ-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可以专一性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反应,参与生物体内谷胱甘肽代谢和γ-谷氨酰基循环等生理过程。随着食品酶学、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基于其... γ-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可以专一性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反应,参与生物体内谷胱甘肽代谢和γ-谷氨酰基循环等生理过程。随着食品酶学、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基于其水解和转肽催化活性,γ-谷氨酰转肽酶可被应用于茶氨酸等多种γ-谷氨酰化合物的生物催化合成。利用酶工程手段进一步优化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提高目标产物产率,使得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功能因子的绿色生物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在催化合成L-茶氨酸领域的应用,以期为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转肽反应 生物催化 茶氨酸 食品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SrtA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与验证
5
作者 刘慕瑶 夏昕 庄沛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寻找变异链球菌转肽酶A(SrtA)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剂,为探寻新型有效的防龋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虚拟筛选技术,以变异链球菌UA159的SrtA酶为受体,以氨基酸Cys205为共价结合位点,利用分子共价对接技术和ADMET成药性过滤从化合... 目的:寻找变异链球菌转肽酶A(SrtA)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剂,为探寻新型有效的防龋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虚拟筛选技术,以变异链球菌UA159的SrtA酶为受体,以氨基酸Cys205为共价结合位点,利用分子共价对接技术和ADMET成药性过滤从化合物天然小分子类药分子库中筛选出潜在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与细菌黏附性实验筛选出抑黏附不抑菌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小分子化合物与SrtA的结合模式与稳定性。结果:经分子共价对接技术和ADMET成药性过滤筛选得到20种小分子化合物,其中AK-968/40369373、AK-968/40385877等小分子化合物对变异链球菌黏附的抑制作用优于反式查尔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证实AK-968/40369373,AK-968/40385877均可与SrtA形成稳定的共价结合。结论:虚拟筛选与验证是筛选变异链球菌SrtA潜在靶向抑制剂的有效方法,该实验筛选得到的AK-968/40369373、AK-968/40385877等小分子化合物有望作为新型变异链球菌SrtA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转肽酶A(srta) 虚拟筛选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镁离子浓度与直肠癌患者谷氨酰转肽酶的关系
6
作者 刘洪俊 汪圣毅 +1 位作者 刘虎 张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直肠癌患者血清镁离子(Mg^(2+))浓度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影响尚不明确,收集分析临床数据,Mg^(2+)浓度不呈正态分布(D=0.737,P<0.05),按照中位数分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局部加权散点平滑(LOWESS)、分段线性回... 直肠癌患者血清镁离子(Mg^(2+))浓度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影响尚不明确,收集分析临床数据,Mg^(2+)浓度不呈正态分布(D=0.737,P<0.05),按照中位数分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局部加权散点平滑(LOWESS)、分段线性回归方法,拟合血清Mg^(2+)浓度与γ-GT的关系。结果发现,与Mg^(2+)浓度小于0.92 mmol/L组的直肠癌患者比较,Mg^(2+)浓度≥0.92 mmol/L组的γ-GT和血清总胆固醇较高(P均<0.05)。LOWESS的结果表明,原始数据中血清Mg^(2+)浓度的两个变化点分别为0.92 mmol/L和0.99 mmol/L,自然对数转换的数据中血清Mg^(2+)浓度的另外两个变化点分别为-0.167和-0.01。利用原始数据建立的两段线性回归模型表明,血清Mg^(2+)浓度的变化点为0.98 mmol/L,Mg^(2+)浓度<0.98 mmol/L对γ-GT有正向影响,Mg^(2+)≥0.98 mmol/L时有负向影响。另一个使用自然对数转换数据的两段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清Mg^(2+)浓度的变化点为0.01,其中Mg^(2+)浓度的自然对数<0.01对γ-GT有正向影响,当Mg^(2+)浓度的自然对数≥0.01时则有负向影响。用原始数据LOWESS回归的2个拐点,即0.92 mmol/L和0.99 mmol/L的Mg^(2+)浓度,进行三段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0.980 mmol/L的Mg^(2+)浓度,对γ-GT的影响是正向的,且与<0.929 mmol/L的Mg^(2+)浓度区间的系数不同,影响程度不同,而在≥0.980 mmol/L的Mg^(2+)浓度区间,对γ-GT的影响是负向的,此外,用对数转换数据LOWESS的2个拐点进行的三段线性回归,也显示Mg^(2+)浓度的自然对数以-0.020为分界点时,对γ-GT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但三段线性回归模型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具有较高Mg^(2+)浓度的直肠癌患者,其γ-GT的水平也较高,Mg^(2+)浓度对γ-GT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为γ-GT的关联因素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血清镁离子 Γ谷氨酰转肽酶 局部加权散点平滑 分段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氢酰转肽酶的纯化及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关赛芳 许凯黎 陈复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2-37,共6页
从胎肝和肝癌组织中纯化的 GGTP,经4%—30% PAGE 鉴定氛明分成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活力最强,经亲和层析柱吸附后,免疫动物获纯的抗血清.该部分 GGTP 经10% PAGE 显示一条带,其分子量为92kD,pI 值为4.2.但经 SDS-PAGE 则显示二条蛋白带,... 从胎肝和肝癌组织中纯化的 GGTP,经4%—30% PAGE 鉴定氛明分成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活力最强,经亲和层析柱吸附后,免疫动物获纯的抗血清.该部分 GGTP 经10% PAGE 显示一条带,其分子量为92kD,pI 值为4.2.但经 SDS-PAGE 则显示二条蛋白带,其分子量分别为64kD 和27kD.酶免疫抑制试验表明该抗血清对 GGTP Ⅱ,Ⅱ’具有抑制作用,双扩散免疫试验产生单一沉淀线,并互相融合在一起.说明二种组织来源的 GGTP 的免疫学特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肝癌组织 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蒜泥绿变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江英 胡小松 +1 位作者 廖小军 辛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研究了γ-谷氨酰转肽酶与蒜泥绿变的关系,测定了不同休眠期、不同温度贮藏不同时间的大蒜中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并将从发芽的大蒜中所制备的γ-谷氨酰转肽酶添加到不能绿变的蒜泥中,确定了γ-谷氨酰转肽酶对蒜泥绿变的作用。
关键词 蒜泥 Γ-谷氨酰转肽酶 绿变 大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荀志金 贺忠 +1 位作者 张征 徐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06-110,共5页
γ-谷氨酰转肽酶(EC2 3 2 2,γ-GT)在生物体内分布相当广泛,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它的存在。该酶能催化3种类型的反应、转肽反应,自转肽反应和γ-谷氨酰基的水解反应。γ-GT在临床检测中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已经用作肝脏和其他疾病的... γ-谷氨酰转肽酶(EC2 3 2 2,γ-GT)在生物体内分布相当广泛,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它的存在。该酶能催化3种类型的反应、转肽反应,自转肽反应和γ-谷氨酰基的水解反应。γ-GT在临床检测中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已经用作肝脏和其他疾病的常规检测指标。该酶在生物催化合成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应用,利用此酶可以合成多种含γ-谷氨酰基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转肽反应 水解反应 运输作用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代谢综合征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顾静莉 曹勤 +3 位作者 黄融 顾伟威 马嘉骅 范竹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2012年1—12月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11 427例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MS组)2 908例,正常对照组8 519例。检测受... 目的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2012年1—12月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11 427例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MS组)2 908例,正常对照组8 519例。检测受试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尿酸(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GG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将GGT按照四分位法分为四组,比较两组高四分位组与低四分位组对HUA的影响程度,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MS组的BMI、SBP、DBP、SUA、ALT、GGT、FPG、TAG、T-Ch、LDL-C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HDLC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MS组与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相关因素在GGT高四分位组与低四分位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S组,进行多因素校正后,与GGT低四分位组比较,GGT高四分位组HUA发生风险的OR值为3.09(P<0.01);在对照组,与GGT低四分位组比较,GGT高四分位组HUA发生风险的OR值为2.17(P<0.01)。结论在男性MS人群,GGT水平的升高能反映其HUA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即使在MS各组分均正常的男性人群中,这种发生风险同样增加,提示在临床和预防上要重视对GGT的健康管理,关注GG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及时干预并警惕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的PET载体的选择及乳糖诱导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胥俊峰 贾晓鹤 +1 位作者 张正平 殷志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PCR技术以E.coliK-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借助SDS-PAGE分析方法,对于用乳糖诱导,由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蛋白的表达规... 采用PCR技术以E.coliK-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借助SDS-PAGE分析方法,对于用乳糖诱导,由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控制的前提下,分析比较了乳糖诱导pET28(a)/γ-ggt和pET32(a)/γ-ggt两种重组质粒表达大肠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蛋白的可溶性及酶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乳糖作为诱导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诱导表达效果,低温培养下,乳糖诱导pET32(a)/γ-ggt重组质粒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具有更高的蛋白可溶性和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克隆 pET28(a) pET32(a) 乳糖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重度不典型增生人群γ-谷氨酰转肽酶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健 赵治国 +1 位作者 白经修 刘韵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食管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51例3年随访的病理学、细胞学和γ-GT反应的结果。结果随访1年后,γ-GT阳性...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食管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51例3年随访的病理学、细胞学和γ-GT反应的结果。结果随访1年后,γ-GT阳性231例患者中17例(7.4%)癌变,γ-GT阴性95例患者中无癌变。随访3年的215例中,γ-GT阳性伴重度不典型增生Ⅰ级和Ⅱ级患者的癌变率分别为5.7%和14.3%。,γ-GT阴性患者或40岁以下伴γ-GT阳性的患者未发生癌变。结论γ-GT可作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的分类指标,仅对γ-GT阳性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食管癌防治中的效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预防 Γ-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的酶学性质及其转肽反应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汪前 姚忠 +3 位作者 荀志金 徐晓滢 徐虹 韦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8-293,共6页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能专一地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在γ-谷氨酰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利用Bacillus subtilis NX-2发酵生产GGT,上清液中的GGT经硫酸铵沉淀后,以DEAE Sepharose FF和...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能专一地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在γ-谷氨酰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利用Bacillus subtilis NX-2发酵生产GGT,上清液中的GGT经硫酸铵沉淀后,以DEAE Sepharose FF和Source15Q两步离子交换进行纯化。以γ-D-Gln-L-Trp(SCV-07)为目的产物,研究了GGT的基本酶学性质,确定了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10.0,供体/受体浓度为5:7,最适反应时间为4h,产物转化率可高达42%。结合反应进程曲线,分析了GGT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证实了GGT不仅具有转肽活性,还可催化产物的不可逆水解,这是导致产物回收率下降的关键原因。经测定得到GGT的转肽反应米氏常数(Km)为5.08mmol·L-1,最大反应速率(rmax)为0.034mmol·(min·L)-1;对γ-D-Gln-L-Trp的水解反应米氏常数(Km’)为2.267mmol·L-1,最大反应速率(rmax’)为0.012mmol·(min·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纯化 性质 γ-D-谷氨酰-L-色氨酸 转肽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转肽酶与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吕雪英 王招娣 +1 位作者 杨云梅 徐哲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与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及39例健康体检老年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C反...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与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及39例健康体检老年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生化全套,比较3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GGT与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组之间GGT水平无明显差异;GGT与3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正常组GGT与收缩压(sistolic pressure,SBP)、脉压(pulse pressure,PP)、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CRP有显著正相关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组GGT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G)和胱抑素(cystatin,Cys)有正相关。结论:GGT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也可能是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血液 高血压/并发症 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 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陆怡 刘丽艳 +3 位作者 王晓红 胡锡琪 王建设 俞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总结以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GGT)为特征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各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诊断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目的总结以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GGT)为特征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各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诊断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等资料,根据ATP8B1和ABCB11全部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分为PFIC-Ⅰ、PFIC-Ⅱ和未分型3组,分析3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23例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进入分析,PFIC-I、PFIC-Ⅱ和未分型组分别为9、7和7例。23例PFIC患儿出生体重均正常,以黄疸、瘙痒和肝功能损害起病。中位发病年龄40d(0d至7个月),中位就诊年龄6(2~36)个月。①13例(56.5%)病程中出现过白陶土样大便,有明显腹泻症状3例。6例(26.1%)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和生长发育落后。2例(8.7%)随访中发现胆结石。②15例肝组织病理活检示:7例(46.7%)肝细胞多核巨细胞样转化,14例(93.3%)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明显,未发现脂肪变性病例。③未分型组ALT水平较PFIC-Ⅰ型和PFIC-Ⅱ型组显著升高(P<0.05);PFIC-Ⅱ型组ALT、TBA水平显著高于PFIC-Ⅰ型组(P<0.05);PFIC-Ⅱ型和未分型组肝细胞多核巨细胞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PFIC-Ⅰ型组(P<0.05)。结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以黄疸、瘙痒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PFIC-Ⅰ型肝穿刺病理活检未见肝细胞多核巨细胞转化,PFIC-Ⅱ型血清ALT、TBA水平明显高于PFIC-Ⅰ型,有助于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特征 儿童 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的性质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佩佩 刘冬英 +1 位作者 蒋敏丽 胡立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110,共6页
γ-谷氨酰转肽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谷胱甘肽循环和氨基酸跨膜转运的异二聚体酶,它能专一性地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具有转肽、自转肽、水解3种催化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γ-GTP酶的应用在生物催化方面开始备受关注,利用其... γ-谷氨酰转肽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谷胱甘肽循环和氨基酸跨膜转运的异二聚体酶,它能专一性地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具有转肽、自转肽、水解3种催化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γ-GTP酶的应用在生物催化方面开始备受关注,利用其对谷氨酰基的催化水解和转肽特性可以催化合成多种γ-谷氨酰化合物,如改善了苦味的L-γ-谷氨酰-缬氨酸,增强了水溶性的L-γ-谷氨酰-胱氨酸,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茶氨酸,这使得γ-GTP酶在生物医药、保健品及食品生产工业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氧酰转肽酶 转肽 生物催化 γ-谷氧酰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帅玉英 张涛 +1 位作者 江波 沐万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4,共5页
从发酵食品虾酱中筛选到1株高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K11.004。摇瓶实验确定该菌株的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蔗糖25g... 从发酵食品虾酱中筛选到1株高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K11.004。摇瓶实验确定该菌株的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蔗糖25g/L,胰蛋白胨5g/L,玉米浆15g/L,MgSO4.7H2O0.5g/L,K2HPO4.3H2O1g/L,起始pH为7.2,250mL三角瓶装液量30mL,培养温度37℃,发酵培养时间16h,此优化条件下,GGT酶活力可达4.07U/mL。Bacillus subtilis SK11.004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酶量高,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筛选 鉴定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在评估延迟性黄疸病因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冬莹 何振娟 +1 位作者 朱建幸 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在鉴别延迟性黄疸的病因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95例延迟性黄疸患儿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组(n=35)、胆道闭锁组(n=30)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组(n=30),选取相同年龄段无黄疸及...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在鉴别延迟性黄疸的病因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95例延迟性黄疸患儿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组(n=35)、胆道闭锁组(n=30)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组(n=30),选取相同年龄段无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n=30),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指标,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总胆汁酸联合γ-GT测定的诊断价值,分析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胆道闭锁组γ-G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婴儿肝炎组和胆道闭锁组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间接胆红素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总胆汁酸水平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组和胆道闭锁组的诊断价值较低,γ-GT水平对胆道闭锁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总胆汁酸为88.35μmol/L、γ-GT为250.5 U/L时,诊断胆道闭锁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97.9%,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9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婴儿肝炎综合征组总胆红素变化与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总胆汁酸有关。结论在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延迟性黄疸患者,总胆汁酸和γ-GT均无明显升高,预后良好。在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延迟性黄疸患者,总胆汁酸与γ-GT均明显升高,倾向于胆道闭锁的诊断;总胆汁酸显著升高而γ-GT升高不明显,则倾向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Γ谷氨酰转肽酶 延迟性黄疸 婴儿肝炎综合征 胆道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肖淑萍 马英文 +2 位作者 朱海英 殷延玲 樊延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15-33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水平。按是否有CAS将IS患者分成CAS组及非CAS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GT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病史,运用逻辑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 IS组的GGT水平为(32.2±13.6)U/L,高于对照组的(23.1±1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3,P=0.000);其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GGT四分位数分等级(≤15.5 U/L、15.6~26.7 U/L、26.8~36.3 U/L、>36.3 U/L),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随着GGT水平的增高,发生CAS的危险度逐渐加大(4个等级内OR值分别为1.00、1.96、2.38和2.96)。CAS组与非CAS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TG和LDL-C增高病史及血清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显示年龄、高血压、LDL-C、糖尿病和GGT对C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GGT影响强于糖尿病。结论 GGT水平与IS患者CAS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GGT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子 Γ-谷氨酰转肽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彦羚 周治 +2 位作者 姚忠 徐虹 韦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7-149,151,共4页
B.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经纯化后,以Eupergit C250 L为载体进行了共价固定化,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17.59%,蛋白回收率为32.74%;活性位点滴定的结果表明固定化后,GGT活性位点浓度为游离酶的79.8%。固定化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 B.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经纯化后,以Eupergit C250 L为载体进行了共价固定化,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17.59%,蛋白回收率为32.74%;活性位点滴定的结果表明固定化后,GGT活性位点浓度为游离酶的79.8%。固定化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9.5和50℃,且温度和pH适用范围均有所扩大。测定得到了固定化GGT对供体(γGPNA)的米氏常数为Km=2.7463 mmol.L-1,谷氨酰基化反应催化常数为Kcat=2 670.01 min-1,较游离酶有所降低。固定化酶的温度及pH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大幅度提高,经50 d贮藏(4℃)和25个批次转化后,固定化GGT的残余活力仍可达初始值的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Γ-谷氨酰转肽酶 EupergitC250L 活性位点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