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转移黏附蛋白(MTDH)基因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及迁移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海红 蒋莉萍 +5 位作者 周恺韬 汪小平 刘彬 郑永亮 曾俊权 肖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技术(RNAi)敲低胃癌SGC7901细胞转移黏附蛋白(MTDH)即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并探讨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MDTH短发夹RNA(MTDH-sh RNA)质粒并转染SGC7901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GC7901细胞M...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技术(RNAi)敲低胃癌SGC7901细胞转移黏附蛋白(MTDH)即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并探讨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MDTH短发夹RNA(MTDH-sh RNA)质粒并转染SGC7901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GC7901细胞MTDH蛋白水平。敲低SGC7901细胞MTDH水平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TM小室检测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MTDH-sh RNA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后,可明显敲低细胞中MTDH蛋白水平。敲低SGC7901细胞MTDH水平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结论敲低SGC7901细胞MTDH水平可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黏附蛋白(mtdh)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少平 方春华 +2 位作者 常城 张险峰 胡亚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的含量变化与胃癌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158例胃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E-cad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1个月sE-cad与CEA含量...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的含量变化与胃癌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158例胃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E-cad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1个月sE-cad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3年,肿瘤复发患者复查血清sE-cad与CEA含量。分析血清sE-cad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和复发转移组血清sE-cad、CE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sE-cad含量降至正常范围(P﹥0.05),而CEA含量仍显著高于正常范围(P<0.01)。血清sE-cad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均相关(P<0.01)。结论:血清sE-cad可成为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新型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和β连环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严红 姜颖 +3 位作者 张海青 陈学静 马燕杰 王重利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正确认识和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和β连环素(βcat)的异常表达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正确认识和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和β连环素(βcat)的异常表达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型、分化、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及βcat的表达。结果Ecad及βcat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0%和65.1%。Ecad在鳞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Ecad及βcat在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肺癌(P均<0.05);Ecad及βcat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均<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及βcat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P<0.01)。Ecad及βcat正常表达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异常表达的肺癌患者(P<0.05,P<0.01)。结论Ecad及βcat的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分期、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它们的表达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Β-连环素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CD_(44)V_6、nm23H_1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哲 朱全道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王喜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14例正常宫颈上皮为对照,分别检测94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癌(Ⅰ~Ⅱ期59例,Ⅲ~Ⅳ期35例,高分化(Ⅰ级)23例,中等分化(Ⅱ级...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14例正常宫颈上皮为对照,分别检测94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癌(Ⅰ~Ⅱ期59例,Ⅲ~Ⅳ期35例,高分化(Ⅰ级)23例,中等分化(Ⅱ级)46例,低分化(Ⅲ级)25例)及其中46例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蛋白、CD44V6、nm23H1蛋白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CD44V6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m23H1仅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225,P<0.05),CD44V6表达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r=-0.282,P<0.05)。结论:Ecad、CD44V6和nm23H1可能直接参与子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浸润 转移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CD44V6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性钙黏附蛋白和mRNA的表达
5
作者 史祖宣 李克 樊青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和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和RT-PCR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食管鳞状...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和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和RT-PCR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9.0%、75.8%和(0.154±0.019)、(0.663±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8,t=1290.840,P均<0.001)。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相对含量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6.924、9.345、4.486,F/t=555.231、4.971、7.269,P<0.05或0.01)。结论:N-cadherin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神经性钙黏附蛋白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B1上调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与转移 被引量:3
6
作者 邱惠思 吴华振 +5 位作者 王馨 汤锐明 潘辉林 宋慧胜 李志英 冯正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9-564,共6页
胶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能力强,影响临床疗效。探讨胶质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靶点干预胶质瘤侵袭转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onal cell adhesion mol... 胶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能力强,影响临床疗效。探讨胶质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靶点干预胶质瘤侵袭转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on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RCAM)在各种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在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HA)中的表达量(NRCAM在胶质瘤A172和T98G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其在NHA中的2. 15和17. 63倍);且根据人类蛋白质组学数据库信息及qRT-PCR结果证实,NRCAM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分析提示,高表达的NRCAM与胶质瘤患者较差的预后正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的方法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转录因子锌指E盒结合蛋白1(ZEB1)能够增加NRCAM启动子活性,上调NRCAM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量。通过Transwell实验证实,在过表达ZEB1的胶质瘤细胞A172中,沉默NRCAM将抑制该细胞的侵袭能力。而在敲低ZEB1的胶质瘤细胞T98G中,过表达NRCAM将增加该细胞的侵袭能力。总之,NRCAM在胶质瘤中显著高表达且与患者较差的预后正相关。ZEB1转录上调NRCAM来增加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锌指E盒结合蛋白1 侵袭与转移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黏附分子通过诱导EMT促乳腺癌转移和耐药 被引量:10
7
作者 师锐赞 何倚帆 +3 位作者 牛亚楠 高宇 陈敏 张轩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4-939,共6页
目的研究上皮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在乳腺癌转移和耐药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方法确定EpCAM在非肿瘤癌旁组织(adjacent non-tumor tissues,ANTTs)和乳腺癌组织的表达;siRNA法敲低三阴性乳腺... 目的研究上皮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在乳腺癌转移和耐药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方法确定EpCAM在非肿瘤癌旁组织(adjacent non-tumor tissues,ANTTs)和乳腺癌组织的表达;siRNA法敲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EpCAM;Transwell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确定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中的EpCAM、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ANTTs,EpCAM在乳腺癌组织表达增多,转移灶中进一步上调;相对于乳腺癌MCF-7细胞,EpCAM在MDA-MB-231细胞高表达;敲低MDA-MB-231细胞的EpCAM表达可降低其迁移、侵袭能力,减少其BCRP结论EpCAM可能通过诱导EMT促进乳腺癌的转移和耐药,其分子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黏附分子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癌耐药蛋白 WNT/Β-CATENIN通路 转移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多环芳烃通过组蛋白乙酰化促进肿瘤-内皮细胞黏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 薛美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8-3754,共7页
在对太原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PM_(2.5)样品中3种氧化多环芳烃(Oxy-PAHs)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其中1种进行体外细胞暴露,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等技术手段探讨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表明,9... 在对太原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PM_(2.5)样品中3种氧化多环芳烃(Oxy-PAHs)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其中1种进行体外细胞暴露,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等技术手段探讨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表明,9-芴酮含量相对稳定,因此采用9-芴酮进行暴露;肿瘤-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强,最强为对照组的3.24倍,且当9-芴酮浓度为20和100μmol/L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E-selectin和VCAM-1表达量显著增加,当9-芴酮浓度为20时肿瘤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在此过程中20μmol/L 9-芴酮暴露后与乙酰化组蛋白结合的E-selectin的量是对照组的5.97倍.这些结果揭示了Oxy-PAHs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促进肿瘤转移的潜在机制,为Oxy-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多环芳烃 细胞黏附 肿瘤转移 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隆强 周乔 刘敏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29-233,238,共6页
变异链球菌对牙面的黏附,是形成牙菌斑的前提和致龋的重要条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针对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旨在更好地诠释变异链球菌在致龋过程中的作用,为龋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本文就黏附、变异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对牙面的黏附,是形成牙菌斑的前提和致龋的重要条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针对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旨在更好地诠释变异链球菌在致龋过程中的作用,为龋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本文就黏附、变异链球菌表面成分与黏附的关系、影响变异链球菌黏附的环境因素、变异链球菌黏附研究的前景展望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黏附 表面蛋白抗原 葡糖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基因K469E与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4-1450,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依据TNM分期,选择我院2009...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依据TNM分期,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 500例,分为胃癌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及0期组各900例,各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显著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ICAM-1基因K469E和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结果:K469E(EE)基因型和-2518A/G(GG)基因型频率在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与0期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K469E(EE)基因型者胃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2518A/G(GG)基因型者胃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K469E(EE)/-2518A/G(GG)基因型者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与0期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K469E(EE)/-2518A/G(GG)基因型者胃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K469E(EE)和-2518A/G(GG)基因型之间存在超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结论:K469E(EE)和-2518A/G(GG)基因型均是胃癌侵袭与转移的易患因素,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增加了胃癌侵袭与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艳 苏先狮 +2 位作者 杨春艳 蒋永芳 陈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肝癌 免疫球蛋白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孙琦蛮 樊嘉 +4 位作者 刘银坤 周俭 余耀 邱双健 吴志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与同期 9例良性肝病肝组织作比较 ,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zrin表达。另选MHCC97L、MHCC97H和LM 33株肝癌细胞系并检测ezrin表达 ;同时运用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抑制MHCC97H细胞ezrin表达 ,比较转染前后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高侵袭肝癌ezrin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肝癌 (P <0 .0 5 ) ,癌栓组织ezrin表达强度更高 (P <0 .0 5 )。MHCC97L、MHCC97H和LM33株细胞系均表达ezrin ,其强度随侵袭性增加依次增强。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MHCC97H的ezrin表达以及黏附、侵袭能力。结论 Ezrin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和MHCC97L、MHCC97H、LM3细胞系中均表达 ,其表达强度随侵袭性增强而增加 ;Ezrin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肿瘤黏附、侵袭能力 ,从而在肿瘤侵袭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表达及 EZRIN 门静脉癌栓形成 侵袭能力 反义寡核苷酸 肝组织标本 肝细胞肝癌 肝癌细胞系 脂质体转染 肝癌组织 连接蛋白 细胞骨架 肿瘤大小 远处转移 病肝组织 技术检测 免疫组化 转染反义 细胞黏附 肿瘤侵袭 侵袭性 PCR 酸抑制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leuton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建华 刘纯伦 +2 位作者 潘敏 徐晓萌 罗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1ipoxygenase,5-LOX)抑制剂Zileuton对胃癌SGC-7901细胞异质黏附、侵袭、迁移、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Zileuton处理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其黏附能力的变化;Transwell Chambe...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1ipoxygenase,5-LOX)抑制剂Zileuton对胃癌SGC-7901细胞异质黏附、侵袭、迁移、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Zileuton处理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其黏附能力的变化;Transwell Chamber观察其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改变;观察SGC-7901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变化。结果经6.30×10-5mol.L-1的Zileuton处理后,SGC-7901细胞游走与侵袭穿膜细胞数、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数与管腔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黏贴率、OPN和uP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5-LOX抑制剂Zileuton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的侵袭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OPN和uP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7901细胞 5脂-氧合酶 骨桥蛋白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侵袭 转移 血管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唾液酸转移酶ST8SiaⅡ的结构和功能域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思明 卢波 +6 位作者 彭立新 黄纪民 陈东 Frederic A.Troy 黄日波 周国平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ST8SiaⅡ(STX)和ST8SiaⅣ(PST)是两个来源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多聚唾液酸酶,它们已经被克隆,基因序列也已被测定。这两个酶能催化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多聚唾液酸化。NCAM是多聚唾液酸(polySlA)的主要载体。在NCAM... ST8SiaⅡ(STX)和ST8SiaⅣ(PST)是两个来源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多聚唾液酸酶,它们已经被克隆,基因序列也已被测定。这两个酶能催化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多聚唾液酸化。NCAM是多聚唾液酸(polySlA)的主要载体。在NCAM多聚唾液酸化过程中,STX和PST能将活化的胞苷-磷酸-乙酰神经氨酸(CMP-Neu5Ac)传送到NCAM糖蛋白受体的N-和O-型寡聚糖链上,从而合成α-2,8-多唾液酸聚糖(polySA)。近来我们使用Phyre 2软件构建了多聚唾液酸ST8SiaⅡ酶的三维结构模型,给出了该酶中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结构域(PSTD)和多聚碱性氨基酸区域(PBR)两个功能域的结构特征,认为在这两个区域中有几个氨基酸残基在引起多聚唾液酸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研究ST8SiaⅡ酶催化NCAM多聚唾液酸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结构信息,也为和该酶所联系的肿瘤细胞转移的抑制机制和抑制物/药物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多聚唾液酸(polySia) 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结构域(PSTD) 多聚碱性氨基酸区域(PBR) 多聚唾液酸转移酶Ⅳ(PST)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 多聚唾液酸化 蛋白质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M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名倬 朱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1-845,共5页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on-muscle myosinⅡ,NMⅡ)的功能贯穿从单个细胞到人的整个基础生物功能,比如有丝分裂、细胞迁移、胞质分裂、囊泡转移修复和分泌等。它的表达与细胞的各项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就此相关研究作一...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on-muscle myosinⅡ,NMⅡ)的功能贯穿从单个细胞到人的整个基础生物功能,比如有丝分裂、细胞迁移、胞质分裂、囊泡转移修复和分泌等。它的表达与细胞的各项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就此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MⅡ) 转移黏附 凋亡 细胞分裂 细胞分泌 细胞修复 器官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蕾 吕春堂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5期362-364,共3页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受许多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黏附因子、蛋白水解酶及转移抑制基因等参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过程,揭示了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肿瘤转移 细胞黏附分子 蛋白水解酶 转移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GRD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建华 陈瑞 +1 位作者 李道生 段训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0-556,共7页
目的 探讨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D1(ADGRD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ADGRD1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NSCLC患者预... 目的 探讨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D1(ADGRD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ADGRD1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ADGRD1在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的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或敲减ADGRD1后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实验分别观察ADGRD1对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下游通路探究ADGRD1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DGRD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 <0.01);20例临床肺癌样本qPCR结果显示,ADGRD1mRNA水平较其癌旁正常组织显著降低(0.56±0.16 vs. 1.00±0.22,P <0.01);在A549和H1299细胞系中过表达ADGRD1后会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 <0.001)和迁移能力(P <0.01),而在H1975细胞中敲低ADGRD1后会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P <0.01)和迁移能力(P <0.001);其机制可能与AKT-mTOR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ADGRD1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NSCLC的增殖和转移,可能成为NSCLC的新的预后诊断和治疗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D1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cadherin、CD44V3和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甘岫云 肖柳珍 +2 位作者 劳淑劳 高蔚樱 雍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54-755,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上皮钙黏附蛋白 蛋白质CD44V3 蛋白质nm23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SBEM和CEACAM19 mRNA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秀艳 李铤 +3 位作者 丛占杰 王文龙 张晓伟 吴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2,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人乳腺珠蛋白(hMAM)、乳腺小黏蛋白(SBEM)和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因子19(CEACAM19)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4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乳腺病组)和50名健...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人乳腺珠蛋白(hMAM)、乳腺小黏蛋白(SBEM)和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因子19(CEACAM19)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4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乳腺病组)和5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hMAM、SBEM和CEACAM19 mRAN表达水平并计算其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SBEM和CEACAM19 mR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CEACAM19 mRNA阳性表达率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有关(P<0.05),hMAM mRNA阳性表达率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有关(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hMAM单独或联合SBEM和CEACAM19 mRNA检测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三者联合检测,hMAMmRNA阳性表达率从39.4%升高至66.3%。TNM分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单独或联合SBEM和(或)CEACAM19 mRNA检测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1);三者联合检测,TNM分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阳性表达率从20.40%升高至48.98%,TNM分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阳性表达率从56.40%升高至81.82%。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mRNA阳性表达率不高,联合SBEM和CEACAM19 mRNA检测可以提高其阳性表达率,对于乳腺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 人乳腺珠蛋白 乳腺上皮小黏蛋白 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因子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机制研究及与大鼠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润梅 李金莲 +3 位作者 高南南 陈慧敏 蔡大勇 屠宴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结果豚鼠模型组摄入高脂饲料6周后主动脉内膜-中膜明显增厚、内膜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聚集增多,同时比例为0.40的动物动脉内膜表层进一步发展形成脂纹脂斑病变。而大鼠模型组未见类似病变。机制研究表明,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肝脏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活性和主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分化抗原簇-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CD36)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表达的变化是动脉病理改变的重要机制。结论豚鼠可能是一种模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适宜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蛋白(a)[LP(a)] 细胞分化抗原36(CD36)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