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效率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吉磊 罗宪波 +2 位作者 张运来 何逸凡 周焱斌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148,共8页
针对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在正韵律作用下驱油效果差,大部分注入水无效循环等问题,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转注井渗透率锥体型变化带底部进行“置胶成坝”、扩大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波及体积的方... 针对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在正韵律作用下驱油效果差,大部分注入水无效循环等问题,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转注井渗透率锥体型变化带底部进行“置胶成坝”、扩大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波及体积的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流线模拟等方法对“置胶成坝”关键参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是定向井转注后注入水受正韵律及大液量冲刷的影响,在“渗透率锥体型变化带底水区生产井波及区”形成“U”形管式无效水循环;“置胶成坝”技术提高了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的驱油效果。先导试验井组增油效果明显,增油量达 40 m^3/d,改变了底水油藏转注井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现状,将底水油藏注水由“注够水”转变为“有效注水”。这种新的注水模式对稠油底水油藏提高转注井注水驱油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注井 长期冲刷 流线模拟 注水效率 现场应用 稠油底水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渗流阻力法在转注井吸水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明军 杨志兴 马勇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由于未考虑平面上相态的变化和两相渗流阻力,吸水指数常规计算方法得出的值均为一个定值,与实际生产不符。为了研究注水井吸水指数随注水量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平面上相态变化的基础上,应用两相渗流阻力法,建立了米吸水指数和米累计注水... 由于未考虑平面上相态的变化和两相渗流阻力,吸水指数常规计算方法得出的值均为一个定值,与实际生产不符。为了研究注水井吸水指数随注水量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平面上相态变化的基础上,应用两相渗流阻力法,建立了米吸水指数和米累计注水量关系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运用该模型计算的理论米吸水指数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且变化趋势一致。在注水初期,井底附近含水饱和度迅速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迅速上升,因此注水井米吸水指数迅速上升;当米累计注水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注入水波及区含水饱和度上升速度减小,水相相对渗透率缓慢上升,导致米吸水指数上升缓慢。该方法为注水井的合理配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阻力 相态 吸水指数 模型 转注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W油田转注井堵塞原因分析与解堵技术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徐靖 马磊 +4 位作者 何连 舒福昌 杨仲涵 李祝军 曹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55-59,共5页
针对南海W油田转注井注水量下降达45%~60%,在充分了解转注井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室内开展了现场注入水水质分析与结垢评价、现场堵塞物分析、现场注入水堵塞损害评价与机理研究。最终确定腐蚀产物、结垢等无机堵塞为转注井堵塞的主要原因... 针对南海W油田转注井注水量下降达45%~60%,在充分了解转注井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室内开展了现场注入水水质分析与结垢评价、现场堵塞物分析、现场注入水堵塞损害评价与机理研究。最终确定腐蚀产物、结垢等无机堵塞为转注井堵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堵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注井 注入水 结垢 腐蚀产物 解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