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激素治疗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王威 胡红霞 +6 位作者 孙晓乐 耿力 李蓉 周江华 毕仙民 梁菊艳 闫小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了解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探讨BTMs作为MTH的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及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女性,接受MHT并定期复查BTMs的患者。根据启动MHT... 目的:了解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探讨BTMs作为MTH的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及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女性,接受MHT并定期复查BTMs的患者。根据启动MHT时的治疗方案分为雌激素组(连续序贯治疗或连续联合治疗)及替勃龙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及24个月均复查BTMs,包括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I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同时收集其在本院的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TMs情况和两组治疗后BTMs较治疗前的变化量,同时分析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雌激素组和替勃龙组治疗后6、12、24个月BTMs(β-CTX、P1NP、OC)水平及异常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BTMs较治疗前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在MHT治疗后12、24个月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及髋骨骨密度在MHT治疗后12、24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两种MHT方案抗骨吸收效果相似,BTMs(OC、β-CTX、P1NP)在治疗6月后明显降低并能维持效果,BTMs可作为MHT效果的重要监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绝经后女性 转换标志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断食辅以西医治疗对T2DM并OP患者体重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2
作者 秦俊峰 陈玉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7-1001,共5页
目的分析间歇性断食法辅以西医对症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骨质疏松患者体重及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择期选取T2DM并骨质疏松患者200例,取样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 目的分析间歇性断食法辅以西医对症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骨质疏松患者体重及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择期选取T2DM并骨质疏松患者200例,取样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和间歇性断食法联合西医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体重、骨密度、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及骨转换标志物。结果观察组BMI、FBG、2 h PBG及TC、T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患者体重、糖脂代谢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腰椎、股骨颈及尺桡骨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GP显著升高、TRAP⁃5b显著降低,表明患者破骨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骨形成活跃(P<0.05)。结论间歇性断食法辅以西医对症治疗T2DM并骨质疏松患者,可明显控制体重、调节机体糖脂代谢、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及骨密度提升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断食法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转换标志 胰岛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与FRAX骨折风险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陈虹谷 赵国阳 +1 位作者 马安培 王奕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与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骨转化标志物在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 目的研究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与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骨转化标志物在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数据,计算出FRAX 10年骨折概率。以FRAX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FRAX-M)≥20%或FRAX髋部骨折概率(FRAX-H)≥3%人群为FRAX高骨折风险组,其他为FRAX低中骨折风险组,比较两组人群各临床指标差异;对FRAX 10年骨折概率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分析并以FRAX 10年骨折概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FRAX高骨折风险组受试者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总1型原胶原N端前肽(total type 1 procollagen N peptide,tP1NP)水平高于FRAX低中骨折风险组(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OC、tP1NP与FRAX-M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385(P<0.001)和0.378(P<0.001);OC、tP1NP与FRAX-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308(P=0.001)和0.287(P=0.001)。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P1NP均留在回归方程内,β分别为0.258(P<0.001)和0.306(P=0.001)。并且分层分析显示在加入tP1NP后,回归模型预测骨折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加。结论tP1NP可能是脆性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建议在临床骨折风险预测中考虑血清骨转换标志物tP1NP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标志 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与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范吉星 李宁 +2 位作者 龚晓峰 伊辰 贺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吸烟史以及饮酒史,测定血清25(OH)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extension pr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P1NP)、骨钙素(osteocalcin,OC)、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25(OH)D在骨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折组患者年龄、血清P1NP、OC、CTX和PT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PTH、P1NP、OC和CTX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差异显著的参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清25(OH)D、CTX与PTH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25(OH)D和CTX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9、0.802和0.666,对预测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高龄、维生素D缺乏以及血清CTX水平升高提示发生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增高,对于此类患者应警惕髋部骨折的发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25羟基维生素D 转换标志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在高龄男性骨密度变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边平达 寿张轩 +2 位作者 李秀央 应奇峰 陈锦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了解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在高龄(≥80岁)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37例高龄男性进行连续2次(间隔12个月)血BTMs[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 目的了解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在高龄(≥80岁)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37例高龄男性进行连续2次(间隔12个月)血BTMs[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CTX)β特殊序列、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1 N-terminal peptide,P1N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BMD[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FNBMD)、总髋部骨密度(total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THBMD)和腰椎1-4骨密度(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LBMD)]测定,分析12个月前后高龄男性BTMs和BMD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12个月后,高龄男性血清CTX和LBMD上升,血清OC下降(均P<0.01);基线血清CTX与△FNBMD(r=-0.109,P<0.05)、△THBMD(r=-0.135,P<0.01)呈负相关;△CTX(r=-0.119,P<0.05)和△OC(r=-0.137,P<0.01)与△LBMD呈负相关。结论 BTMs对高龄男性BMD变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CTX水平越高,其股骨颈和总髋部BMD下降越快,而△CTX、△OC越高,腰椎BMD下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转换标志 高龄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亚干变质核杂岩糜棱状钾质花岗岩——早中生代收缩与伸展构造体制的转换标志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涛 郑亚东 +2 位作者 刘树文 李天斌 马铭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8±7Ma,这些岩石强烈变形,并发育同侵位岩浆流动和高温固态流动变形。这些特征表明在晚中生代该核杂岩成型之前即早中生代中下地壳层就已经历调整、减薄和伸展变形。它们的组合揭示了一种特有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干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体 转换标志 糜棱岩状花岗岩 同侵位变形 拉张环境 早中生代 中蒙边界 推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毅中 郭良瑞 +2 位作者 庄华烽 蔡思清 潘源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5-1177,1215,共4页
目的利用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的早期反应。方法对60例新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和16w时监测血清β-CTX和P1NP,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β-CTX:0.390±0.230 ng/mL,P1NP:51.445±25.955 ng... 目的利用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的早期反应。方法对60例新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和16w时监测血清β-CTX和P1NP,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β-CTX:0.390±0.230 ng/mL,P1NP:51.445±25.955 ng/mL;24例存在骨转换标志物升高,36例骨转换标志物正常;治疗后血清β-CTX:0.133±0.120 ng/mL,P1NP:18.853±10.225 ng/mL,均非常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达95%。结论β-CTX和P1NP是监测双膦酸盐早期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标志 双膦酸盐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应用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智煜 杨晨 +4 位作者 高云潮 沈赞 杨玉妹 赵晖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导致骨质破坏,可引起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水平的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定量检测76例NS...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导致骨质破坏,可引起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水平的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定量检测76例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OST)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并与44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中AKP、β-CTx和B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骨转换标志物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BALP和OST的表达水平与骨转移程度呈正相关性。β-CTx表达水平较高和BALP表达水平较低的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增加。结论:骨代谢标志物在NSCLC骨转移患者诊断及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转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正常人群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特点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伟 孔卓 +2 位作者 王志新 王红 邓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并分析T2DM组上述指标与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糖尿病病程、年龄等指标的关系。同时根据《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将T2DM组患者按25OH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VitD)充足(≥20 ng/mL)、VitD不足(12~20ng/mL)和VitD缺乏(<12 ng/mL)3个亚组,比较分析T2DM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3个亚组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T2DM组的β-CTX、OC、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OC的主要影响因素有tP1NP、β-CTX、PTH、HbA1c(标准β=0.533、0.256、0.163、-0.127,P<0.05);β-CTX的主要影响因素有OC、tP1NP、HbA1c、年龄(标准β=0.415、0.215、-0.149、-0.077,P<0.05),25OHD的主要影响因素有Ca、HbA1c、PTH、P(标准β=0.250、-0.149、-0.155、-0.130,P<0.05)。2型糖尿病患者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FPG、HbA1c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血钙水平均高于VitD缺乏组(P<0.05)。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PTH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三组间tP1NP、β-CTX、O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β-CTX、OC、25OHD减低,PTH升高;其改变独立于25OHD的变化;受到血糖代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转换标志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亚军 陈绍丰 +2 位作者 李明 周潇逸 魏显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2个过程,可使用骨转换标志物(BTM)进行评价。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重建单位数量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BTM水平发生改变,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甚至发生骨质疏松症。BTM改变可能有助于骨质疏松症诊... 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2个过程,可使用骨转换标志物(BTM)进行评价。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重建单位数量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BTM水平发生改变,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甚至发生骨质疏松症。BTM改变可能有助于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对促进合成和抑制吸收治疗的反应性和依从性。本文对BTM在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过程中的变化、骨质疏松症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治疗反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标志 骨重建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康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及对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余贤斌 孙辽军 胡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70-2972,共3页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MOP患者随机分骨康胶囊+钙尔奇D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骨康胶囊模拟剂+钙尔奇D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检测血清中β-CTX、PINP、N-MID-OT、25(OH)D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BMD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为显著(P〈0.05)。此外,治疗组的β-CTX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PMOP可显著降低β-CTX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康胶囊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转换标志 β-C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老年男性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万丽娟 李楠 +2 位作者 李春霖 龚燕平 成晓玲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骨转换标志物(BTMs)和性腺激素随增龄的变化趋势,以及性腺激素与BTMs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60至91岁、门诊常规查体人群337例进行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空腹血测定血清骨钙素(OC)、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型...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骨转换标志物(BTMs)和性腺激素随增龄的变化趋势,以及性腺激素与BTMs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60至91岁、门诊常规查体人群337例进行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空腹血测定血清骨钙素(OC)、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总睾酮(TT)、雌二醇(T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血钙磷;用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按每5岁1个年龄段分组,用一般线性模型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组间骨转换标志物及各性腺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骨转换标志物相关的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年龄增长,OC、CTX和P1NP均呈下降趋势,FSH、LH、SHBG呈升高趋势,校正年龄、肝肾功能、体重指数、血钙磷、PTH、Vit D后,性腺指标中仅SHBG与各BTMs明显相关。结论年龄是BTMs的影响因素,SHBG是BTMs的独立影响因子,其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转换标志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4
13
作者 赵豫梅 刘婷 +1 位作者 李洁 陈德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80例,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osteo...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80例,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osteoporosis,OP)40例,绝经后T2DM并发骨质疏松组(DM/OP)40例。比较两组间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N-MI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5b)、1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对DM/OP组的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间N-MID、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OP组TRAP-5b高于OP组(P=0.020);相关分析显示TRAP-5b与L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呈负相关(r=-0.746,P=0.044);回归分析显示TRAP-5b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影响。结论糖尿病可能主要通过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影响骨代谢,TRAP-5b可能成为绝经后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监测骨代谢变化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标志 绝经后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骨转换标志物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晓琴 赫荣波 +3 位作者 尚芬兰 戴静 杨涛 何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4,共9页
骨重建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大多数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会造成骨重建失衡,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重建过程中释放于血液、尿液,能反应骨吸收及骨形成状态的物质。具有变化早、创伤小、... 骨重建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大多数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会造成骨重建失衡,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重建过程中释放于血液、尿液,能反应骨吸收及骨形成状态的物质。具有变化早、创伤小、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等优点。BTMs联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可预测骨折发生的风险性,及时发现骨折高危人群,并帮助判断骨转换类型、早期评估骨折风险和监测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效果。近年来BTMs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骨代谢变化中被广泛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转换标志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运载蛋白2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炜 叶山东 +7 位作者 钱立庭 任安 陈超 邢学农 李素梅 徐将 刘茜 周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LCN2)对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119例,其中84例为老年T2DM患者,35例为非T2DM对照。采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LCN2)对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119例,其中84例为老年T2DM患者,35例为非T2DM对照。采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25-羟维生素D[25(OH)D]、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ollagen type 1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1 N-terminal procollagen,P1NP)、全段甲状旁腺素以及肌酐、血钙(Ca)、血磷(P)等指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CN2。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和腰椎1~4(L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老年T2DM患者血清LCN2水平高于非T2DM对照组(197.13±42.15 ng/m L vs172.29±54.71 ng/m L,P=0.01)。按照血清LCN2水平三分位数将T2DM患者分为3组。其中腰椎BMD、股骨颈BMD、P1NP和CTX伴随LCN2水平增高而增高,而FPG和Hb A1c伴随LCN2水平增高而降低(所有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CN2和T2DM患者BMD呈正相关(股骨颈:r=0.350,P=0.001;腰椎:r=0.355,P=0.001),和骨转换标志物呈正相关(P1NP:r=0.354,P=0.001;CTX:r=0.438,P<0.001),和糖代谢指标呈负相关(FPG:r=-0.321,P=0.003;Hb A1c:r=-0.342,P=0.002)。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LCN2是T2DM患者腰椎BM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LCN2水平和老年T2DM患者骨代谢相关,LCN2水平增高可能有助于BMD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运载蛋白2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转换标志 老年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昕 袁艳莉 +4 位作者 白云龙 张铁娟 王萌 步霄霄 刘文松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结核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结核病患者178例(男性103例、女性75例),其中非糖尿病结核病患者95例(结核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83例,并纳入查体正常的对照组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结核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结核病患者178例(男性103例、女性75例),其中非糖尿病结核病患者95例(结核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83例,并纳入查体正常的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以及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N-MID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 OCN)和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otal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t P1N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糖尿病并发结核患者25OHD最低,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与结核病患者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维生素D水平按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划分,糖尿病并发结核病组25OHD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比例最高,为81. 9%,结核病组为61. 1%,对照组为41. 3%。结核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和对照组t P1NP和β-CTX骨转换标志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OCN骨转换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的骨吸收标志物β-CTX和骨形成标志物t P1NP、OCN均高于对照组,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和代谢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结核 转换标志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的参考区间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然星 李汉莲 +5 位作者 魏戌 高景华 谢雁鸣 韩艳 史颖红 游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5,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的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的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的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272名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的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的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的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 ng/m 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 ng/m 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的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标志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骨转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华飞 项守奎 +3 位作者 吕欣 万静波 蒋晓红 贾伟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馒头餐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选取46例男性初诊T2DM患者(T2DM组)及40例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男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空腹采静脉血后进食100 g馒头,分别测定空腹及餐...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馒头餐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选取46例男性初诊T2DM患者(T2DM组)及40例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男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空腹采静脉血后进食100 g馒头,分别测定空腹及餐后30、60、120及180 min血清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及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腹状态下,T2DM组的血清P1NP及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1NP:(40.6±12.9)ng/m L vs(54.2±14.8)ng/m L。β-CTX:(318.6±89.4)pg/m L vs(396.3±105.7)pg/m L。均P<0.05]。与空腹状态下相比,2组餐后各时间点的血清P1NP水平均无显著变化,而血清β-CTX水平随着时间延长显著降低,且均在120 min降至最低,随后略有升高。餐后120 min,T2DM组的血清β-CTX降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6%vs 45.2%,P=0.006)。结论初诊T2DM患者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并且进食抑制骨吸收的能力也显著降低,这可能是T2DM患者骨折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馒头餐试验 转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骨转换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麦涛 刘琳 +1 位作者 王加强 苏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骨转换标志物检测结果,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骨质转换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成年健康体检者1484名,其中男性854名,年龄20~87岁;女性630名,年龄24~81岁。分成HP(-)男...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骨转换标志物检测结果,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骨质转换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成年健康体检者1484名,其中男性854名,年龄20~87岁;女性630名,年龄24~81岁。分成HP(-)男性组、HP(+)男性组、HP(-)女性组和HP(+)女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肽(T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骨钙素(N-MID),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抗体。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体检健康人群中HP感染率高达60%~61.5%,无性别差异(P>0.05)。骨形成标志物TPINP、N-MID,男性均小于女性,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为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标志物β-CTX则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对男性或者女性的骨转换标志物不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人群骨质疏松可能不存在相关性。但成都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需关注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转换标志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法对肾阳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20
作者 庞向华 欧兆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肾阳虚全髋术后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口服健肾补阳汤+钙尔奇D,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治疗前,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血清IL-6、TNF-α...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肾阳虚全髋术后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口服健肾补阳汤+钙尔奇D,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治疗前,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血清IL-6、TNF-α、ALP、OC、Ca/Cr。结果治疗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IL-6、TNF-α、Ca/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ALP、O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肾补阳汤结合钙剂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能有效地调节肾阳虚全髋术后患者骨转换过程,可能是其预防假体周围骨量丢失,减少全髋术后假体松动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肾补阳汤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 转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