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橡胶树HbMVD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转录调控因子筛选
1
作者 文连璇 杨署光 +2 位作者 史敏晶 邓小敏 晁金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5-1794,共10页
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是近年来橡胶树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对其... 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是近年来橡胶树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对其转录调控尚不清楚。本研究克隆了长度为1500 bp的橡胶树HbMVD1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其含有茉莉酸响应、乙烯响应、机械伤害响应、光响应、MYC结合等顺式作用元件。自激活抑制梯度试验显示,AbA浓度为100 ng/mL时,pAbAi-pHbMVD1诱饵载体的转录自激活得到有效抑制。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从橡胶树胶乳酵母cDNA文库共筛选到13个与HbMVD1启动子结合的非冗余蛋白,包括1个WRKY转录因子(HbWRKY1)、1个热激转录因子、1个G-box结合因子。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在不同组织间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转录调控分析显示HbWRKY1在体内可以激活HbMVD1基因的表达。分子对接发现,HbWRKY1与HbMVD1启动子的机械伤害响应元件结合,并鉴定到11个潜在的氨基酸结合位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橡胶树HbMVD1转录调控网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HbMVD1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3c靶向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
2
作者 夏盼盼 章威 +1 位作者 李思思 王红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1、HCCLM3以及MHCC97H)内miR-23c的表达水平。设计了miR-23c模拟物,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运用CCK-8检测法、细胞迁移实验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细胞的增殖状况、迁移能力和凋亡水平予以测定。通过预测网站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miR-23c与OCT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miR-23c过表达对OC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回复实验研究miR-23c靶向OCT1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肝脏正常细胞系LO2,miR-23c于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呈现明显下调。在与NC组进行对比时发现,转染miR-23c模拟物的Huh7细胞,其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细胞凋亡现象则明显增强。miR-23c和OCT1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相互作用。miR-23c过表达后,Huh7细胞中的OCT1蛋白表达减少。转染miR-23c模拟物能够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其凋亡,而这些现象能够被过表达OCT1逆转。结论miR-23c能够下调OCT1,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23c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细胞生长
4
作者 欧志高 陈会莹 +1 位作者 汤婷 朱剑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筛选TFB1M高低表达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突变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等。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过表达TFB1M对结肠癌细胞活力、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TFB1M在结肠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N分期和TNM分期有关(P<0.05)。TFB1M高表达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功能富集结果显示,TFB1M与白细胞介导的免疫、免疫球蛋白产生等信号通路有关。此外,ZFHX4、RYR2、PIK3CA和FAT 4等基因在TFB1M高表达组突变频率显著升高(均P<0.05)。在PIK3CA和FAT 4突变组中TFB1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TFB1M高表达组中CD4+记忆活化T细胞占比升高,Treg细胞占比降低。TFB1M高表达组患者可能对陶扎色替(tozasertib)、阿糖胞苷(cytarab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等更敏感,而TFB1M低表达组患者可能对Dasatinib、JQ1、ERK_2440等更敏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TFB1M时,结肠癌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减少,S期和G 2/M期细胞占比增多。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FB1M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浸润及功能在结肠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B1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水平的花生FAR1转录因子家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小波 李春娟 +6 位作者 孙全喜 王奇 牟艺菲 王娟 苑翠玲 姜常松 单世华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FAR1是一类起源于转座子酶的转录因子,在光敏色素A(phyA)信号通路的启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水平对其家族分析,可为深入研究FAR1基因在花生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花生基因组中共鉴定... FAR1是一类起源于转座子酶的转录因子,在光敏色素A(phyA)信号通路的启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水平对其家族分析,可为深入研究FAR1基因在花生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花生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0个FAR1基因,该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成3个亚组,Ⅰ、Ⅱ、Ⅲ亚组中分别包含了21、20和19个花生FAR1蛋白。65%直系同源基因的Ka/Ks值小于0.5,这些基因结构稳定、较为保守,经历了较强的负选择作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FAR1基因在花生叶片中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花生FAR1基因家族的进化与功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FAR1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激活因子1(ATF1)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的鉴定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琪 高文青 +1 位作者 朱瑞宇 金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7-943,共7页
蛋白质翻译起始通常有两种机制,一是依赖帽结构的翻译,另一种是依赖5'非翻译区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在后一种方式中,在某些IRES反式作用因子,如La蛋白、多聚嘧啶串结合蛋白1等的参与下,直接招募核糖体小亚基到mRNA的翻译起... 蛋白质翻译起始通常有两种机制,一是依赖帽结构的翻译,另一种是依赖5'非翻译区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在后一种方式中,在某些IRES反式作用因子,如La蛋白、多聚嘧啶串结合蛋白1等的参与下,直接招募核糖体小亚基到mRNA的翻译起始位点,启始翻译.研究发现,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细胞周期进程、凋亡和压力调控的相关蛋白中通常含有IRES元件.基于功能,我们提出假说:转录激活因子1(ATF1)的5'-UTR可能具有IRES活性.为验证假说,首先构建了含全长ATF1 5'-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质粒转染结合报告酶活性分析显示,ATF1 5'-UTR在Bel7402、HCT-8和HEK293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的IRES活性;而此IRES活性与5'-UTR中的隐藏启动子无关.同时还发现,ATF1 5'-UTR在NIH3T3细胞中却没有IRES活性.与此结果相一致,Western印迹检测ATF1在这几种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el7402、HCT-8和HEK293中ATF1蛋白质表达水平较高,而在NIH3T3中却极低.ATF1 5'-UTR的系列5'-删除突变及报告酶分析证明,ATF1 5'-UTR的完整性对其IRES活性大小发挥重要作用;其中5'端的204 bp序列对其IRES活性贡献较大.RNA-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ATF1 5'-UTR可与La和PTBP1蛋白结合;抑制La和PTBP1蛋白质的表达,并可减低HEK293细胞中ATF1蛋白质表达水平.这些结果提示,La和PTBP1蛋白(两种ITAFs)为ATF1 5'-UTR发挥IRES活性所必需.总之,上述结果证明,ATF1 5'-UTR具有IRES活性,其活性发挥依赖与La和PTBP1蛋白的结合.上述发现为进一步研究La和PTBP1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对ATF1 IRES调控机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1(atf1) 5'-非编码区(5'-UTR)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IRES反式作用因子(IT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
7
作者 陈平 王斐 +2 位作者 谢建鹏 张鉴 何振富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组正常培养CMECs,过表达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抑制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后加入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CMECs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MECs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ALDH)含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MECs发生炎症时,细胞免疫应答和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参与正向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呈高水平表达;TNF-α与IL-1β、MIP-1α、MIP-1β、MCP-1、上游蛋白分化簇3(CD3)、分化簇8(CD8)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强(P<0.01或P<0.001);与过表达组相比,抑制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受到抑制(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48 h之后,对照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6.7%,过表达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10.21%,抑制组ALDH阳性细胞率降为4.23%。本试验探究了TAK1与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一定的试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炎症因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t相关转录因子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可 张彬 +1 位作者 张红松 田乃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广泛地参与到生物体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中,既往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肿瘤等方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在心血管发育和心血管疾病中的潜...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广泛地参与到生物体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中,既往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肿瘤等方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在心血管发育和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对RUNX1的研究,探讨它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心脏重构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Rpn13转录抑制调控机制探究
9
作者 金振辉 范礼斌 +1 位作者 姜天霞 邱小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哺乳动物Rpn13作为26S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其N端结合泛素化底物,C端结合去泛素化酶UCH37,介导大部分蛋白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神经元功能和生殖细胞发育等.蛋白酶体抑制剂是肿瘤防治的重要措施,且靶向Rpn1... 哺乳动物Rpn13作为26S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其N端结合泛素化底物,C端结合去泛素化酶UCH37,介导大部分蛋白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神经元功能和生殖细胞发育等.蛋白酶体抑制剂是肿瘤防治的重要措施,且靶向Rpn13能够克服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耐药性.然而,Rpn13基因转录抑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发现,Rpn13基因在结肠癌、淋巴癌、胰腺癌、直肠癌、胃癌及胸腺癌等中高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Rpn13启动子区域-454~-58 bp的活性较高,为其转录调控的主要区域.Rpn13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如CTCFL(CCCTC binding factor-like)、CTCF(CCCTC binding factor)、NRF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和FOXO3(forkhead box O3)等,并且它们均会抑制Rpn13启动子活性.进一步的突变实验显示CTCFL结合在启动-63~-52 bp序列.本研究不仅发现Rpn13在癌组织中高表达,也初步揭示其转录抑制机制,为探究Rpn1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FL 蛋白酶体受体 FOXO3 NRF1 Rpn13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l1不同转录本在斑马鱼原始造血中的作用
10
作者 林杰豪 杨童舒 +1 位作者 张文清 刘伟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3-588,共16页
原始造血是生物体内至关重要的发育过程,其产生的血液细胞不仅在早期胚胎时期负责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同时也为免疫系统发育奠定了基础。在原始造血过程中,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及其辅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调控原始造血的... 原始造血是生物体内至关重要的发育过程,其产生的血液细胞不仅在早期胚胎时期负责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同时也为免疫系统发育奠定了基础。在原始造血过程中,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及其辅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调控原始造血的发生与成熟。其中,bHLH转录因子家族中的SCL和LYL1在胚胎造血中起着核心作用。SCL参与原始造血的启动,而LYL1则被认为是SCL的旁系同源,能够在成年后SCL缺失时弥补其对造血的影响。然而,目前LYL1在原始造血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斑马鱼血液细胞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发现CABZ01066694.1在造血干/祖细胞中高表达。序列比对显示,CABZ01066694.1是lyl1基因的一种短型转录本。本研究通过5′端快速扩增的cDNA末端测序(5′RACE)验证了斑马鱼和人类的lyl1基因均存在长型转录本(lyl1f)和短型转录本(lyl1s)。进一步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的scRNA-seq和RNA-seq数据,发现在斑马鱼原始造血细胞中,lyl1主要转录lyl1s。最后,本研究通过Morpholino技术分别敲低lyl1f和lyl1s,发现lyl1s的敲低显著抑制了原始髓系祖细胞和原始粒系细胞的产生,而lyl1f的敲低则促进了原始巨噬细胞的生成。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斑马鱼源lyl1和人源LYL1均存在长、短型转录本,并且这两种转录本在调控原始髓系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为理解原始造血的分子调控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l1 斑马鱼 原始造血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VvCCD1b基因克隆及与其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一恒 李少楠 +4 位作者 董天宇 唐美玲 唐雯 卢素文 房经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5-2224,共10页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vCCD1b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等进行预测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及不同处理下葡萄CCD家族成员表达模式。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并进行点对点验证。【结果】通过PCR克隆获得VvCCD1b基因序列全长1641 bp,位于13号染色体上,编码546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16.67%)、β-折叠(5.49%)、延伸链(24.54%)和无规则卷曲(53.30%)构成,具有RPE65保守结构域。VvCCD1b基因启动子含有光响应元件(G-box、3-AF1 binding site、GATA-motif、TCT-motif)、水杨酸(SA)响应元件(SARE)、脱落酸(ABA)响应元件(ABRE)及AP2/ERF、WRKY、MADS-box转录因子结合元件。VvCCD1b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光照与逆境胁迫的影响。以VvCCD1b基因启动子为诱饵,初步筛选出VvRAP2-4、VvWRKY4、VvBHLH137转录因子及葡萄液泡加工酶、葡萄糖苷酶等18个功能蛋白,其中VvRAP2-4、VvWRKY4转录因子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间存在互作。【结论】VvCCD1b为亲水性蛋白,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到干旱、高温、水涝胁迫和光照的影响。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出与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候选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VvCCD1b基因 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S1转录上调FBXO45通过EMT而促进肝癌的侵袭迁移
12
作者 朱贞宝 吴飞繁 +2 位作者 顾永鹏 谢传明 张雷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32-1341,共10页
目的探究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1,ETS1)和F-盒蛋白45(F-box protein 45,FBXO45)在人肝癌细胞中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Jaspar、hTFtarget、Cistrome转录因子数据库预测网站预测FBXO45... 目的探究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1,ETS1)和F-盒蛋白45(F-box protein 45,FBXO45)在人肝癌细胞中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Jaspar、hTFtarget、Cistrome转录因子数据库预测网站预测FBXO45的转录因子。根据各个数据库预测的结果取交集,对筛选出的候选转录因子分别在高转移人肝癌细胞(highmetastatichuma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HCCLM3)和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Huh7)中敲低各个的基因表达后检测FBXO45的表达情况,选出对FBXO45表达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分析并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实验验证与FBXO45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确定FBXO45潜在的转录因子。在肝癌细胞HCCLM3和Huh7中过表达ETS1后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在过表达ETS1情况下敲低FBXO45检测对其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通过预测FBXO45转录因子后取交集筛选出3个候选转录因子,分别是ETS1、SPI1和YY1)。在HCCLM3和huh7细胞中分别敲低ETS1、SPI1和YY1,结果发现ETS1敲低后显著导致了FBXO45的表达降低(P<0.05)。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的分析显示,ETS1和FBXO45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001;R=0.40,P=0.0219)。ChIP实验结果提示,ETS1可以和FBXO45启动子序列特异性结合而调控其表达,证实了ETS1为FBXO45潜在的转录因子。然后在肝癌细胞HCCLM3和Huh7中过表达ETS1后发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并上调了N-cadherin、Snail蛋白的表达(P<0.01)。此外,在ETS1过表达的情况下敲低FBXO45后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迁移能力(P<0.01)。结论ETS1激活FBXO45的转录使其高表达而通过EMT途径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 上皮间充质转化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MBF1转录辅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毅 张岗 +3 位作者 董艳玲 郭军 黄丽丽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7,共7页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92%,与拟南芥AtMBF1a相似性达80%。TaMBF1a编码的蛋白可能是核蛋白,且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基本一致。在小麦与条锈菌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TaMBF1a基因均受条锈菌诱导高水平表达,且非亲和组合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水杨酸、乙烯、脱落酸也可诱导该基因快速上调表达,表明TaMBF1a可能通过水杨酸、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小麦 MBF1转录激活因子 电子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和人工转录激活因子提高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来大志 翁少洁 +4 位作者 于长明 齐连权 付玲 于婷 陈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 .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 .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子 ,如巨细胞病毒即早期启动子 (PCMV IE)仅在S期激活 ,应用这类启动子表达外源蛋白需要宿主细胞不停增... 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 .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 .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子 ,如巨细胞病毒即早期启动子 (PCMV IE)仅在S期激活 ,应用这类启动子表达外源蛋白需要宿主细胞不停增殖 ,这对于连续持久大规模培养的宿主细胞不现实 .而人延伸因子 1α亚基启动子 (PEF 1α)不受细胞周期限制 ,且启动子强度高于PCMV IE,对于大规模外源蛋白的生产较为理想 .首先构建了基于PEF 1α启动子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ED5 ,在增殖缓慢的CHO细胞中 ,此载体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是应用PCMV IE启动子表达载体的 4 1倍 .由于启动子一般仅能决定基因转录的本底水平 ,而转录激活因子 (transcriptionactivators)对基因转录的影响更大 ,所以另把两个人工转录激活结构域AH和VP2接到λ噬菌体cⅠ蛋白的C端 ,它们通过cⅠ蛋白结合于已插入到PEF 1α启动子的TATA框上游约 2 0 0bp的λ噬菌体OR2 OR1序列上 ,而被“征募”到PEF 1α启动子TATA框附近 ,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 .把上述元件均整合进一个表达载体中 ,构建了两个新型表达载体pER AH和pER VP2 .pER AH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比不含转录激活因子的表达载体略高 ,而pER VP2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则比不含转录激活因子的表达载体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转录激活因子 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 基因表达 cI蛋白 CH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大鼠心肌营养因子1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蕴红 王志强 +2 位作者 梁蕾 赵明华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6,78,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鼠心肌营养因子1(cardiotrophin-1,CT-1)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进行跑台递增负荷运动,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安静...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鼠心肌营养因子1(cardiotrophin-1,CT-1)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进行跑台递增负荷运动,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安静时和急性运动后即刻、1h、3h、5h、12h、24h心肌CT-1以及p-STAT3/STAT3的表达。结果:运动后大鼠心肌CT-1表达量升高,其中运动后3h和5h时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运动后12小时下降到运动前水平。运动后大鼠心肌p-STAT3/STAT3蛋白表达比值升高,其中运动后5h时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运动后12h下降到运动前水平,运动后24h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激活CT-1/STAT3通路,这种激活可能与运动中心肌功能代谢变化和运动诱发心肌肥大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心肌 心肌营养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C1等转录因子基因在花生小种子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6
作者 朱秀瑾 郭凤丹 +2 位作者 夏晗 赵传志 侯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及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LEC1在花生未受精子房(DBP0)时期表达量较低,且在ssm1和对照LH11中无明显差异,在受精后的子房(DBP1)和入土10 d(DAP10)和20 d(DAP20)种子中表达量上调,并且在LH1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AhFUS3、AhABI3、AhAGL15和AhWRI1在ssm1中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与脂肪酸合成和糖酵解关系密切的AhWRI1基因在ssm1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推测,ssm1中AhLE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影响AhFUS3、AhABI3和AhWRI1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ssm1种子胚胎发育和油脂积累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种子突变体ssm1 转录因子基因LEC1 基因表达 种子发育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在Buerger’s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涛 郑文涛 +2 位作者 刘佳 吴田芳 代远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8-701,共4页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在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元内的表达。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的Buerger’s病男性患者腰交感神经节标本,Buerger’s病患者组:23例,对照组:12例...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在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元内的表达。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的Buerger’s病男性患者腰交感神经节标本,Buerger’s病患者组:23例,对照组:12例。应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对照组腰交感神经节神经元AP-1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差异。结果: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神经元中AP-1的基因表达(P=0.045 9)、蛋白表达(P=0.028 3),高于对照组。结论:AP-1在调节Buerger’s病细胞增殖和血管炎症反应中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erger’s病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 自身免疫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对PPARδ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晓刚 毛泽斌 +2 位作者 孟照俊 吕晓凤 俞小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在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δ(PPARδ)表达中的相关调控因子.方法用RT-PCR扩增人类PPARδ启动子序列,通过Deletion及重组将不同长短的PPARδ启动子序列转化到PGL3-basic载体中,转染LOVO细胞,通过观测各重组体转染活性,确定... 目的研究在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δ(PPARδ)表达中的相关调控因子.方法用RT-PCR扩增人类PPARδ启动子序列,通过Deletion及重组将不同长短的PPARδ启动子序列转化到PGL3-basic载体中,转染LOVO细胞,通过观测各重组体转染活性,确定PPARδ启动子活性区域.再通过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突变等方法确定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对PPARδ表达的作用.结果 Deletion及重组转染后发现PPARδ启动子活性区域在序列3361~3464之间,EMSA、突变发现AP1因子结合位点突变后转染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AP1因子结合位点突变后转染活性明显降低,提示AP1是PPARδ的一个增强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δ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 突变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α激活对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转录因子NFATc4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瑞芳 段冷昕 +4 位作者 乐康 王平 高洁 杨国庆 刘培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c4(NFATc4)的影响,探讨在心肌肥大发病过程中PPAR-α和NFATc4的相互作用。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采用[3H]亮氨酸法和RT-PC...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c4(NFATc4)的影响,探讨在心肌肥大发病过程中PPAR-α和NFATc4的相互作用。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采用[3H]亮氨酸法和RT-PCR法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检测非诺贝特对ET-1诱导的NFATc4核转位以及PPAR-α和NFATc4相互作用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ATc4的胞浆和胞核表达。结果:(1)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显著抑制ET-1诱导的肥厚反应。(2)非诺贝特阻止ET-1诱导NFATc4由胞浆到胞核的转位。(3)在心肌细胞中,PPAR-α和NFATc4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非诺贝特加强了这种相互作用。结论:PPAR-α激活后可以通过调控转录因子NFATc4来抑制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心肌肥大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菔硫烷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志宇 赵云转 +3 位作者 王维丽 张英怀 Chweeming Lim Robert L Ferris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STAT1,STAT3)的影响,探讨STAT/JAK途径在SFN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I-13细胞,经血清饥饿后,分别用0、10、20、40μmol/L的SFN处理3、6、12、24 h。...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STAT1,STAT3)的影响,探讨STAT/JAK途径在SFN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I-13细胞,经血清饥饿后,分别用0、10、20、40μmol/L的SFN处理3、6、12、24 h。为检测IL-6诱导的STAT3激活情况,用20、40μmol/L的SFN处理24 h,再用50 ng/ml的IL-6处理15min。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分别获取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STAT(p-STAT)1和3的表达。结果:SFN对pSTAT1表达无影响,但可以显著抑制p-STAT3的表达,还可以抑制IL-6诱导的p-STAT3的升高,这种抑制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SFN能够抑制PCI-13细胞中的STAT3的磷酸化水平,减少其构成性激活和IL-6诱导的激活,提示SFN诱导PCI-13细胞凋亡可能由STAT/JAK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硫烷 头颈癌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