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对高糖培养系膜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史永红 段惠军 +2 位作者 王丽晖 任韫卓 高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高糖和缬沙坦干预,采用W estern印迹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高糖和缬沙坦干预,采用W estern印迹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1、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 ibronectin,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p-STAT1和p-STAT3表达明显上调,TGF-β1、FN和IV型胶原含量增加,TGF-β1mRNA的表达增加。缬沙坦组p-STAT1和p-STAT3的表达明显下调,TGF-β1、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减少,同时TGF-β1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高糖状态下p-STAT1和p-STAT3表达明显升高,缬沙坦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STAT1和STAT3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 系膜细胞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史永红 段惠军 +2 位作者 王丽晖 何宁 刘青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磷酸化水平及其mRNA水平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氯沙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治疗组,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磷酸化水平及其mRNA水平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氯沙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治疗组,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氯沙坦40mg·kg-1,共2wk。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肾小球细胞磷酸化STAT1(pSTAT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肾小球细胞STAT1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肾小球p-STAT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约是对照组的3倍;氯沙坦治疗组大鼠肾小球pSTAT1的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RTPCR结果表明糖尿病组肾小球细胞STAT1mRNA表达明显上调,约为对照组的34倍;氯沙坦治疗组STAT1mRNA表达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STAT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早期肾脏的发病过程,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STAT1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 糖尿病肾病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嗣杰 贾泓瑶 +2 位作者 韩冰 吴迪 付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I0002,共5页
目的:检测人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及其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病理参数... 目的:检测人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及其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间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1),STAT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联性(P>0.05),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关联(P<0.05)。临床分期越高的乳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阳性率越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STAT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TAT3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51.1±4.4)月]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86.0±4.9)月](P<0.05)。结论:STAT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并且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预后 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含激酶结构域新原癌基因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封全灵 史惠蓉 +1 位作者 宋欢欢 乔丽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含激酶结构域新原癌基因(NOK)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组)和20例正常卵巢组... 目的探讨含激酶结构域新原癌基因(NOK)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组)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NOK和p-STAT3的表达。结果NOK在恶性组阳性表达率与良性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p-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与良性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NOK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TAT3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NOK与p-STAT3表达呈正相关(r=0.575,P<0.05)。结论NOK在恶性卵巢肿瘤的表达量较高,p-STAT3的异常活化可促进恶性卵巢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两者结合检测对恶性卵巢肿瘤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含激酶结构域新原癌基因 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与潜伏膜蛋白1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民华 陈小毅 陈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4-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和活化状态及其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表...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和活化状态及其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鼻咽癌、27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LMP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LMP1、STAT3和p-STAT3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MP1和p-STAT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02,P<0.05),但LMP1与STAT3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STAT3蛋白高表达和异常激活;LMP1可能参与STAT3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潜伏膜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和Ki67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洪涛 史艳平 封全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高分化11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12例;Ⅰ、Ⅱ期16例,Ⅲ、Ⅳ期19例;有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高分化11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12例;Ⅰ、Ⅱ期16例,Ⅲ、Ⅳ期19例;有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结转移15例)、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STAT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STAT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3.20±3.18),(50.12±4.36)及(92.57±5.26),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05,P=0.001);Ki6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69±1.21)、(12.53±2.62)及(16.18±5.32),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5,P=0.029)。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STAT3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STAT3:t/F=6.921、3.865和7.763,P均<0.05;Ki67:t/F=6.917、3.870和4.021,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STAT3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63,P<0.001)。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STAT3与Ki67的表达升高,联合检测2者对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KI67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和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凤 谢作刚 +4 位作者 钱悦 朱里 黄长征 涂亚庭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3-665,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p-ATF)2和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p-STAT)3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p-ATF2和p-STAT3在25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CMM)患者和14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 目的:探讨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p-ATF)2和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p-STAT)3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p-ATF2和p-STAT3在25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CMM)患者和14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转移性MM)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p-ATF2和p-STAT3在25例CMM和14例转移性MM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细胞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显著高于色素痣中的表达阳性率(P<0.01),但在25例CMM和14例转移性MM之间细胞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例CMM和14例转移性MM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p-ATF2阳性表达与p-STAT3阳性表达均分别有高度相关性(r分别为0.912和0.934,P均<0.01)。结论:p-ATF2和p-STAT3虽在CMM和转移性MM中高表达,但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侵袭和转移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 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恶性黑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的活化
8
作者 叶枫 叶大风 +2 位作者 谢幸 陈怀增 吕卫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活化的研究,探索VEGF作用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磁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离并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 目的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活化的研究,探索VEGF作用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磁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离并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细胞因子VEGF(50ng/ml)持续刺激不同时间(0,15,30,45,60,90min)后,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STAT-3和STAT-5磷酸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以及VEGF刺激不同时间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磷酸化STAT-3和STAT-5有无发生转核;采用能与VEGFR2特异性结合的七肽ATWLPPR封闭VEGF与VEGFR2的结合,Westernblot观察STAT-3和STAT-5的磷酸化是否被相应阻断。结果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D34+细胞在VEGF刺激下,STAT-3和STAT-5均发生了磷酸化,50ng/mlVEGF作用15min后,即可检测到磷酸化的STAT-3和STAT-5的表达,并分别在30和45min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到90min时均已检测不到,不同刺激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VEGF能诱导磷酸化STAT-3发生转核并且在作用30min时最为显著,不同刺激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而磷酸化STAT-5在VEGF刺激的各时间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造血干/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在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
9
作者 周巳入 张鹏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正畸牙移动是压力侧骨吸收和张力侧骨形成动态平衡的骨改建过程。在机械力诱导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发生相应的功能的变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力学敏感细胞,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 正畸牙移动是压力侧骨吸收和张力侧骨形成动态平衡的骨改建过程。在机械力诱导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发生相应的功能的变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力学敏感细胞,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下,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功能性变化,适应性应答力学刺激的最佳要求,表现为成骨分化,此过程需多种信号分子。作为一种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凋亡、转化、细胞免疫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现已有研究证明,STAT3可以调控BMSCs骨向分化过程。综述STAT3对B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在骨稳态和机械力介导骨重建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怡雯 王紫璐 +6 位作者 李蔚绮 成应琪 叶之韵 龚心仪 周巳入 杨屹羚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823,共6页
骨稳态是骨的形成与吸收维持相对平衡的过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参与多条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通路,与骨稳态息息相关。STAT3参与由众多因素调控的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也... 骨稳态是骨的形成与吸收维持相对平衡的过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参与多条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通路,与骨稳态息息相关。STAT3参与由众多因素调控的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也可通过调控破骨细胞的募集、分化和活性等维持骨稳态;还影响骨稳态中成骨-破骨细胞的交互通讯。STAT3突变的患者则表现出多种遗传性骨代谢疾病。此外,STAT3在机械应力介导的骨重建中也起重要作用。机械力刺激通过上调或激活STAT3促进成骨分化和骨生成,进而调控骨重建。综述STAT3在维持骨稳态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探讨骨重建中机械力刺激与STAT3的联系,为骨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稳态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1/外泌体转录活化因子3途径探讨抗结核药吡嗪酰胺肝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茹 张素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4-1231,共8页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外泌体(EVs)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途径探讨抗结核药吡嗪酰胺(PZA)肝损伤的机制。方法将24只WT小鼠随机分为两组:WT+Con组、WT+PZA组;以及将24只HMGB1基因敲除(HMGB1⁃KO)小鼠随机分为两组:HMGB...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外泌体(EVs)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途径探讨抗结核药吡嗪酰胺(PZA)肝损伤的机制。方法将24只WT小鼠随机分为两组:WT+Con组、WT+PZA组;以及将24只HMGB1基因敲除(HMGB1⁃KO)小鼠随机分为两组:HMGB1⁃KO+Con组、HMGB1⁃KO+PZA组。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小鼠肝脏组织中HMGB1表达和M1/M2巨噬细胞极化。体外实验中,通过CCK⁃8实验检测梯度浓度的PZA(0、2、4、8、16、32μmol/L)对人肝细胞系Huh7活力影响。通过超速离心分离HMGB1过度表达的Huh7细胞释放的EVs,并分析其对巨噬细胞(THP⁃1)活化的影响。用HMGB1 siRNAs转染PZA处理的Huh7细胞,并分离EVs以检测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0 d相比,PZA给药后4 d、8 d、12 d、16 d小鼠的肝组织中的HMGB1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活力显示PZA抑制Huh7细胞增殖,IC50值为(5.62±0.39)μmol/L。与WT+Con组相比,在WT+PZA组中,观察到明显的进行性体质量损失(P<0.001),和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WT+PZA组相比,HMGB1⁃KO+PZA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01),和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WT+PZA组相比,HMGB1⁃KO+PZA组肝组织中i⁃NOS表达显著减少(P<0.001),和CD206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EVs⁃Vector组相比,EVs⁃HMGB1组THP⁃1细胞中iNOS表达显著增加(P<0.001)。与Con+si⁃NC组相比,PZA+si⁃NC组Huh7细胞EVs中STAT3的水平增加,而HMGB1敲除可以减弱PZA的作用。结论小鼠HMGB1基因敲除逆转了PZA诱导的肝损伤和M1巨噬细胞激活。此外,PZA诱导的HMGB1上调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富含STAT3的EVs,并且该EVs能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外泌体 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吡嗪酰胺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和骨保护蛋白系统在骨构建与骨改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莉 罗云 王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51-354,共4页
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蛋白(OPG)系统是近年发现的调节骨吸收的关键信号通路。RANKL与RANK结合在正常骨构建与骨改建中调节破骨细胞生成、活化和存留,在多种病理状况下增加骨... 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蛋白(OPG)系统是近年发现的调节骨吸收的关键信号通路。RANKL与RANK结合在正常骨构建与骨改建中调节破骨细胞生成、活化和存留,在多种病理状况下增加骨吸收。OPG与RANK竞争性地结合RANKL,以防止骨组织的过度吸收。笔者分别就RANKL、RANK和OPG及其在骨构建与骨改建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 破骨细胞 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永红 任韫卓 +5 位作者 赵松 郝军 姚芳 刘巍 吴海江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分别采用白蛋白和AGEs进行刺激。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SOCS-1、α-SMA、E-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Ⅰ型胶原(collagenI,Col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1、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α-SMA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肾小管细胞α-SMA和ColI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α-SMA mRNA的表达增加,而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SOCS-1过表达能够抑制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和ColI的表达及STAT1和STAT3的磷酸化,减少TGF-β1的含量,下调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 mRNA的表达,同时能够逆转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下调表达。结论SOCS-1过表达抑制AGE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糖基化终末产物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外泌体对大鼠创面修复早期创口愈合率和血管化的影响
14
作者 李振超 杜喜玲 +2 位作者 韩志新 牛大伟 樊昌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4,共8页
目的探究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外泌体(PRP-Exo)对大鼠创面修复早期创口愈合率和血管化的影响。方法提取6名健康志愿者全血中的PRP-Exo。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PRP-Exo组,每组20只。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PRP-Exo组注射200μg PRP-Exo,1... 目的探究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外泌体(PRP-Exo)对大鼠创面修复早期创口愈合率和血管化的影响。方法提取6名健康志愿者全血中的PRP-Exo。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PRP-Exo组,每组20只。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PRP-Exo组注射200μg PRP-Exo,1次/d。于造模当日(0 d)、造模后3、7、11、14、17、20 d拍摄各组创面照片,分析创面收缩率。HE、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表达。HUVEC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PRP-Exo组(50μg/mL PRP-Exo)、PRP-Exo+AG490组(50μg/mL PRP-Exo+20μmol/L AG490),CCK-8、划痕、血管形成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能力,WB检测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RP-Exo组第7、11、14 d创面收缩率、第7 d表皮厚度、新生上皮组织长度、微血管数量、α-SMA、JAK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PRP-Exo组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能力、p-JAK2、p-STAT3、VEGF表达升高(P<0.05);与PRP-Exo组相比,PRP-Exo+AG490组增殖、迁移、血管形成能力、p-JAK2、p-STAT3、VEGF表达降低(P<0.05)。结论PRP-Exo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提高创口血管化能力,促进大鼠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外泌体 创面修复 血管化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质网应激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IgA肾病作用机制
15
作者 宋珂 宋纯东 +2 位作者 宋丹 张守琳 丁樱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GTW)对IgA肾病(IgAN)大鼠内质网应激-自噬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雷公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联合应用牛血清白蛋白+...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GTW)对IgA肾病(IgAN)大鼠内质网应激-自噬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雷公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联合应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建立IgAN动物模型。第13周起干预组灌胃给药,给药4周后留取大鼠24 h尿液、尿常规、血液以及肾脏组织。生化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总蛋白定量(24 h-UTP)、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免疫荧光判定免疫球蛋白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蛋白免疫质印迹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肾组织中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激活转录因子(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UTP、尿红细胞计数、血SCr、BUN显著升高,血ALB降低(P<0.01),肾脏PERK、ATF4、CHOP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病变严重,肾IgA沉积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24 h-UTP、尿红细胞计数、血SCr、BUN明显降低,血ALB升高(P<0.01),肾脏PERK、ATF4、CHO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肾脏病理和IgA沉积明显改善。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调控PERK/ATF4/CHOP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进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雷公藤多苷 内质网应激 系膜增生 免疫荧光 实验研究 作用机制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转录活化因子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异氟醚所致成年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 方军 张抗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54-2159,共6页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MY)通过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异氟醚所致成年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异氟醚组、DMY-L组(100 mg/kg DMY)...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MY)通过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异氟醚所致成年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异氟醚组、DMY-L组(100 mg/kg DMY)、DMY-H组(200 mg/kg DMY)、DMY-H+AG490组(JAK2抑制剂AG490 0.4 mg/kg),DMY-L组、DMY-H组、DMY-H+AG490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DMY或AG490,对照组、异氟醚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为时1周(1次/d);通过旷场实验、新旧事物识别实验及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组织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ELISA检测海马组织IL-10及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蛋白及JAK2/STAT3通路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小鼠站立次数、运动路程、穿越平台次数、IL-10水平、精氨酸酶表达显著减少,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数、IL-1β水平、CD68、iNOS、p-STAT3/STAT3及p-JAK2/JAK2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异氟醚组相比,DMY-L组、DMY-H组小鼠站立次数、运动路程、穿越平台次数、IL-10水平、精氨酸酶表达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数、IL-1β水平、CD68、iNOS、p-STAT3/STAT3及p-JAK2/JAK2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DMY-H组相比,DMY-H+AG490组站立次数、运动路程、穿越平台次数、IL-10水平、精氨酸酶表达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数、IL-1β水平、CD68、iNOS、p-STAT3/STAT3、p-JAK2/JAK2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DMY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改善异氟醚所致的成年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蛋白酪氨酸激酶2 异氟醚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香香 陶倩云 +3 位作者 刘浩飞 袁阳 王明山 张高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以及与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通路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IR组采用线栓法...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以及与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通路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IR损伤模型,电针组造模前连续5 d行电针刺激百会穴,假手术组仅暴露颈部血管。再灌注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经典激活型(M1)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替代激活型(M2)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磷酸化JAK2、JAK2、磷酸化STAT3及STAT3蛋白表达,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1标志物iNOS mRNA和M2标志物Arg-1 mRNA表达,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电针组mNSS、脑梗死体积、磷酸化JAK2/JAK2、磷酸化STAT3/STAT3、iNOS蛋白、iNOS mRNA、Arg-1蛋白、Arg-1 mRNA、TNF-α和IL-10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电针组mNSS、脑梗死体积、磷酸化JAK2/JAK2、磷酸化STAT3/STAT3、iNOS蛋白、iNOS mRNA、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Arg-1蛋白、Arg-1 mRNA、IL-10表达明显升高[2.0±0.2 vs 1.5±0.1,4.2±0.8 vs 3.1±0.3,(49.1±7.1)pg/mg vs(27.9±5.9)pg/mg,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促进脑IR后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抑制向M1极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电针 小神经胶质细胞 百会 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6/STAT3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18
作者 殷萱 郭修田 +2 位作者 崔凯宇 曾晓铃 徐世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98-2805,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影响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的免疫平衡,探讨电针治疗UC的部分机制。方法雄性C57BL... 目的观察电针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影响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的免疫平衡,探讨电针治疗UC的部分机制。方法雄性C57BL/6N小鼠采用DSS自由饮水法建立UC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选取双侧“天枢”“上巨虚”进行电针或假针治疗,每次20 min,共10次。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0和IL-17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STAT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h17和Treg细胞的占比。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升高(P<0.01),出现结肠黏膜破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血清IL-6、IL-17含量明显增加(P<0.01)、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肠组织中IL-6、STAT3和RORγt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FoxP3的表达降低(P<0.05),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DAI评分降低(P<0.05),结肠损伤减轻,炎性浸润减少,血清IL-6、IL-17含量减少、IL-10含量增加(P<0.05),结肠组织中IL-6、STAT3、RORγ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FoxP3表达增加(P<0.05),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比下降、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而假针组小鼠结肠损伤未见好转,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IL-6/STAT3信号通路,促进Th17/Treg恢复免疫平衡,从而改善UC小鼠的肠道炎症,发挥治疗UC的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在电针调控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骨代谢中的作用
19
作者 周广文 张家瑶 +3 位作者 张麟 李佳 贺雯 陈丽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3,共8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骨代谢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单列为空白组,另外32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以建立IR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 目的研究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骨代谢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单列为空白组,另外32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以建立IR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每组8只,空白组、假电针组不做干预,电针组选取“中脘”“关元”、“足三里”、“丰隆”4穴进行电针治疗,假电针组选取上述4穴旁边的皮下后不进行电针治疗,各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测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body mass,BM)、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及餐后血糖水平(postprandial blood-glucoser,PBG)、葡萄糖输注速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各组大鼠血清中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P1N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骨组织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Number,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Separation/Spacing,Tb.Sp)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检测;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nu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大鼠BMD、PBG值明显升高(P<0.01或P<0.05),GIR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电针组大鼠BM、FBG、PBG、β-CTX、IL-6、JAK2、STAT3 mRNA及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GIR、P1NP、BMD、BV/TV、Tb.N和Tb.Sp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BM、PBG、β-CTX、IL-6、JAK2、STAT3 mRNA及蛋白浓度均明显降低,BMD、BV/TV、Tb.N、Tb.Sp、GIR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假电针组大鼠BM、PBG、JAK2 mRNA、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P1NP、β-CTX、BMD、BV/TV、Tb.N、Tb.Sp、IL-6、STAT3 mRNA、IL-6、JAK2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够通过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一定程度的降低机体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及p-STAT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涛 杨雪 +4 位作者 郭成 姚英民 杨威 丁飞虎 刘青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转录表达,以及p-STAT3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3例肝癌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转录表达,以及p-STAT3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3例肝癌患者术后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RT-PCR检测STAT3转录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对比分析p-STAT3阳性表达组患者和阴性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计数、组织病理分化、TNM分期、是否存在包膜、门静脉系统侵犯、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以及血清HBsAg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STAT3转录水平高于对应癌旁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p-STAT3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比较,患者在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分化、TNM分期、门静脉系统侵犯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癌中存在STAT3的异常表达和活化,p-STAT3是评估患者预后可能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