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实证研究——以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储成兵 李平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以安徽省327个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农户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参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等因素显著促... 本文以安徽省327个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农户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参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等因素显著促进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而户主年龄对农户的认知呈负面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因素主要有户主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参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棉铃虫发生的严重程度,而Bt抗虫棉种子价格对农户种植抗虫棉呈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Heckman模型 BT抗虫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宇 沈文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立足于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两种主要创新模式,即原始品种创新和派生品种创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创新环境和现状,并基于江苏省内210份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卷,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创新主体创新... 立足于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两种主要创新模式,即原始品种创新和派生品种创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创新环境和现状,并基于江苏省内210份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卷,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创新主体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新主体的机构性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研发资金投入、研发成本、市场化准入对创新主体的创新模式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进一步分析了创新主体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动因,寻找有助于解决原始品种创新激励与市场化利益最大化这两个矛盾问题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 创新模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珍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9961-9964,共4页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开发和应用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们在利用生物技术造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安全问题,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滥用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都可能构成危险或潜在的风险,即生...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开发和应用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们在利用生物技术造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安全问题,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滥用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都可能构成危险或潜在的风险,即生态风险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应用进行监管。我国当前没有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生态风险防范的全面而系统的法规体系,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转基因生物技术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技术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生物技术领域专利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大明 毛开云 江洪波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3期75-78,共4页
转基因技术可将能够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片断直接移植到目标品种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其表现出某些在自然状态下并不存在的性状或行为.因此,全球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可专利性以及如何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转基因技术可将能够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片断直接移植到目标品种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其表现出某些在自然状态下并不存在的性状或行为.因此,全球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可专利性以及如何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是在转基因动物技术的保护方面争议明显.与转基因动物相比,转基因微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制度和体系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而在转基因作物专利方面,以孟山都、杜邦、拜耳、巴斯夫、先正达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在全球专利布局上的领先态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可专利性 生物技术领域 态势分析 转基因生物技术 知识产权保护 转基因动物技术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慎对待转基因生物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宣亚南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6-148,161,共4页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转基因农作物 发展 转基因农产品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
6
作者 刘旭霞 王继鑫 沈大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6025-6028,共4页
良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对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并将转基因生物研发优势转变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相应产业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许可、出资、转让、质... 良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对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并将转基因生物研发优势转变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相应产业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许可、出资、转让、质押及利益分享等制度,有助于我国在相关领域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上增强话语权和谈判资本,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保护和分享资源,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知识产权 利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
7
作者 田丽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7期246-247,共2页
转基因生物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且其一产生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迅速得到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发展支柱,而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问题在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稳定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转基因生物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且其一产生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迅速得到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发展支柱,而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问题在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稳定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对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影响,并为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知识产权 利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物技术内涵与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家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3-207,共5页
技术进步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技术形成的要素、结构和形态变化,农业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农业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技术)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两类。农业生物技术进步的不同原因在不同的政策作用机制下,引起的结果... 技术进步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技术形成的要素、结构和形态变化,农业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农业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技术)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两类。农业生物技术进步的不同原因在不同的政策作用机制下,引起的结果完全不同。而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可能引起各种经济、社会效应尤其值得审慎思考和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育种技术 转基因生物技术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政策与启示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家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6-41,共6页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很快。但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应对转基因作物风险能力的差异,致使不同国家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态度大相径庭。态度的巨大差异影响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接纳态度,延...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很快。但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应对转基因作物风险能力的差异,致使不同国家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态度大相径庭。态度的巨大差异影响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接纳态度,延迟了农业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化进程,并引导着主要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政策的演进。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政策部分地来源于三种判断:描述性的事实判断、指示性的或评价性的价值判断以及纯粹的价值判断。虽然不同国家对GMO农业生物技术的态度差异较大,但其对GMO技术的研发态度是共同的:政府都在加大对人才、资金和生物资源占有权的投入,并积极组织制定许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中国在GMO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 商业化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性质、效应与政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家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13,共6页
人类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是为追求农业经济利润和促进农业技术自组织系统的完善和升华,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繁荣和发展。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具有超自然、私人垄断、全球快速扩散的三大特性,这些特性在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商业化过程中... 人类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是为追求农业经济利润和促进农业技术自组织系统的完善和升华,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繁荣和发展。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具有超自然、私人垄断、全球快速扩散的三大特性,这些特性在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商业化过程中引发了诸多产业效应。在中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战略中,应以更加前瞻的视角,纠正以往重在衡量技术经济效益的决策标准,引导技术保障农业长期安全和国民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 特性 效应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立法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盛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71,85,共5页
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的安全隐患。考察发达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立法,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安全监管法律体系,这对于保障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维护我国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生物安全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基因生物将强劲增长
12
作者 刘刚 《湖南农业》 2008年第3期8-8,共1页
2007年是世界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批准20周年、商业化应用1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2007年9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国际论坛”上说,近年来,中国先后获得了一批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和... 2007年是世界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批准20周年、商业化应用1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2007年9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国际论坛”上说,近年来,中国先后获得了一批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材料;以基因工程疫苗和饲料生物制剂为代表的一批生物技术产业应运而生;以水稻生长发育基因、新型抗除草剂基因等新基因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截至2005年底,中国国产抗虫棉已累计推广667万公顷,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73%,创造效益150多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转基因生物技术 科学技术协会 农作物新品种 生物技术产业 基因工程疫苗 抗除草剂基因 转基因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转基因技术产业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种业导刊》 2015年第10期27-28,共2页
2015年,农业转基因第6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中提到,“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其中加强转基因科学普及是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发展趋势 技术产业 国内外 农业科技创新 研发 科学普及 驱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被引量:1
14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6年第10期4-6,共3页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安全 证书 国务院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水产苗种 转基因农产品 转基因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用诱变育种技术替代转基因农作物
15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151,共1页
据科技部报道,转基因生物技术由于打破了生物自然进化的常规,实现了基因在物种间的转移,因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欧洲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很低,对转基因食品的... 据科技部报道,转基因生物技术由于打破了生物自然进化的常规,实现了基因在物种间的转移,因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欧洲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很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威胁心存担忧,因此欧盟对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种植一向态度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农作物 诱变育种技术 转基因生物技术 食品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 法国 自然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安全性评价进展
16
作者 宋彦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2期7-9,共3页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这一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异种微生物之间的天然屏障,从而使生物体获得了新的生物学性状。异种微生物间的天然的杂交屏障存在天然屏障,但是可以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打破,实现微生...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这一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异种微生物之间的天然屏障,从而使生物体获得了新的生物学性状。异种微生物间的天然的杂交屏障存在天然屏障,但是可以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打破,实现微生物间的基因转移、获得生物学性状不同的微生物。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与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也是公众最关心和最顾虑的转基因生物。其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由于其生长繁殖快、变异类型多,向环境释放有不同的微生物或者因子,有可能对动物、微生物、人类及其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或潜在的风险。本文就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发展概况、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以及评价体系的进展进行了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技术 动物 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技术 生物学性状 天然屏障 外源基因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摘要)
17
《种子科技》 2013年第7期22-23,共2页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特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特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转基因生物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要 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安全 人体健康 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信任、信息属性与新兴农业生物技术的信息需求——基于1054个消费者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徐萌 石成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431-435,共5页
以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为例,通过在线搜索和实地调研获取了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相关信息传播特征以及1 054份消费者调查样本,在梳理总结了我国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信息的传播特征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公共媒介信息的信任程度... 以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为例,通过在线搜索和实地调研获取了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相关信息传播特征以及1 054份消费者调查样本,在梳理总结了我国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信息的传播特征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公共媒介信息的信任程度、传播信息的认知和渠道对消费者信息需求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信息的易获得性和认知程度与消费者转基因信息需求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网络媒介和公众信任的信息传播主体将直接降低消费者对新兴农业生物技术的信息需求。最后提出,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信息的科普需建立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发挥网络和自媒体媒介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决策,并通过良好的交流反馈改善转基因生物技术信息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 信息传播 公共信任 信息需求 科技风险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研发及安全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金超 付仲文 +1 位作者 于晴 高立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333-336,共4页
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转基因作物 安全管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是否推广转基因粮食作物新品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雅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3期70-70,共1页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能够有效降低农药、化肥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良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业功能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能够有效降低农药、化肥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良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业功能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均有利弊,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同样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与质疑。本人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客观的表达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初步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粮食作物 品种 转基因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保护生态环境 国际竞争力 化肥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