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Z50车轴钢转动微动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廖正君 莫继良 +3 位作者 郑健峰 杨皎 周仲荣 朱旻昊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569,共4页
在新型转动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LZ50车轴钢/GCr15钢在法向载荷为10N、转动角位移幅值为0.125°~0.5°的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磨痕的微观分析,研究材料的转动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LZ50车... 在新型转动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LZ50车轴钢/GCr15钢在法向载荷为10N、转动角位移幅值为0.125°~0.5°的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磨痕的微观分析,研究材料的转动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LZ50车轴钢的微动运行区域仅呈现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未观察到混合区。滑移区的摩擦因数明显高于部分滑移区;摩擦因数随着转动角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大。车轴钢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磨痕呈环状;而在滑移区,接触中心呈现材料塑性流动累积造成"隆起"特征,LZ50钢的转动微动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转动微动 LZ50车轴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微动的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莫继良 朱旻昊 +2 位作者 廖正君 姚崇跃 周仲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1-635,共5页
基于超低速往复转动电机和高精度六维力学传感器,研制了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转动微动;进行了GCr15钢球与LZ50钢在不同转动角位移幅值和法向载荷下的转动微动试验。结果表明:转动角位移幅值和法向载... 基于超低速往复转动电机和高精度六维力学传感器,研制了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转动微动;进行了GCr15钢球与LZ50钢在不同转动角位移幅值和法向载荷下的转动微动试验。结果表明:转动角位移幅值和法向载荷对转动微动行为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摩擦力-转动角位移幅值(Ft-θ)曲线来表征转动微动行为,随着转动角位移幅值或法向载荷变化,Ft-θ曲线呈3种基本类型,即平行四边形状、椭圆状和直线状,分别对应于摩擦界面的完全滑移和部分滑移状态;LZ50钢转动微动在部分滑移状态下表现为弹性变形协调,损伤轻微;随着角位移幅值的增大或法向载荷的减小,微动运行于完全滑移状态,损伤表现为塑性流动、氧化磨损和剥层,其磨痕轮廓明显不同于切向微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转动微动 微动磨损 试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氮/渗硫层转动微动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军 蔡振兵 +3 位作者 莫继良 彭金方 岳文 朱旻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4,共6页
利用渗氮/渗硫复合处理在LZ50钢表面制备离子渗氮/渗硫层,在干态及不同角位移幅值下对渗层及其基体材料进行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2D/3D轮廓仪对磨痕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渗氮/渗硫层改变了基体材料的... 利用渗氮/渗硫复合处理在LZ50钢表面制备离子渗氮/渗硫层,在干态及不同角位移幅值下对渗层及其基体材料进行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2D/3D轮廓仪对磨痕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渗氮/渗硫层改变了基体材料的微动运行工况图,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边界向部分滑移区移动,滑移区运行范围增大;在部分滑移区,渗层的摩擦因数明显低于基体材料,其损伤十分轻微;在滑移区,次表层剥落的硬质颗粒使得稳定阶段摩擦因数高于基体材料,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转动微动 摩擦学行为 离子渗氮/渗硫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微动磨损条件下7075铝合金的局部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明学 周琰 +3 位作者 宋川 莫继良 蔡振兵 朱旻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新型转动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7075铝合金与GCr15钢球配副在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实验。在磨痕表面形貌及剖面微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转动微动磨损的局部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行为。结果表明:转动微动磨损条件下疲劳裂纹... 在新型转动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7075铝合金与GCr15钢球配副在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实验。在磨痕表面形貌及剖面微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转动微动磨损的局部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行为。结果表明:转动微动磨损条件下疲劳裂纹主要分布于混合区,大量的裂纹向基体内部扩展,混合区材料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并伴随因疲劳磨损所致的片状剥落;在部分滑移区,疲劳裂纹萌生后平行于表面方向扩展,微动损伤主要表现为材料的轻微剥落;在滑移区,在局部接触疲劳和磨损的竞争过程中,疲劳效应减弱且材料磨损占支配地位。此外,疲劳裂纹的形成与转动微动的中心隆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转动微动 疲劳裂纹 7075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N涂层转动微动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元 莫继良 +1 位作者 朱旻昊 周仲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7,共5页
在新型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多弧离子镀制备的AlCrN涂层与Si3N4陶瓷球进行转动微动试验,变化转角位移幅值,研究了涂层的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AlCrN涂层的转动微动摩擦行为明显依赖于转角位移幅... 在新型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多弧离子镀制备的AlCrN涂层与Si3N4陶瓷球进行转动微动试验,变化转角位移幅值,研究了涂层的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AlCrN涂层的转动微动摩擦行为明显依赖于转角位移幅值,随着转角位移幅值的增加,摩擦界面从部分滑移向完全滑移转变,摩擦因数明显增大且曲线走势明显不同。AlCrN涂层转动微动在转角位移幅值θ=0.5°时处于部分滑移状态,损伤极其轻微,界面主要由弹性变形协调;当θ增大为1°,微动运行于完全滑移状态,但涂层的损伤仍较轻,为轻微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当θ进一步增大为2°,涂层损伤明显加重,且磨痕中心处有明显的塑性隆起的痕迹,与同处于滑移区的较小转角位移幅值(θ=1°)的情况明显不同。因此,转角位移幅值对AlCrN涂层的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行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N 转动微动 摩擦磨损 转角位移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转动微动摩擦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皎 莫继良 +3 位作者 C.VERRIER 郑健峰 廖正君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在新型转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了PMMA与GCr15钢球(40mm直径)在转动角位移幅值为0.25~2.5°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转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磨痕的微观分析,研究了其转动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转动角位移幅... 在新型转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了PMMA与GCr15钢球(40mm直径)在转动角位移幅值为0.25~2.5°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转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磨痕的微观分析,研究了其转动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转动角位移幅值的增加,PMMA的转动微动会依次呈现三个区域,即部分滑移区、混合区和完全滑移区;相比部分滑移区和完全滑移区,混合区的摩擦系数明显较高;部分滑移区摩擦系数保持在较低水平且损伤轻微,微动的相对运动由弹性变形协调。在混合区和滑移区PMMA的转动微动磨损机制为伴随黏性流动的颗粒剥落和磨粒磨损。研究发现在混合区和滑移区的磨斑中央产生因黏性流动造成的损伤累积所致的材料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转动微动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硫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转动微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军 蔡振兵 +2 位作者 莫继良 彭金方 朱旻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77,共6页
利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LZ50钢表面制备渗硫层,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开展不同角位移幅值的渗硫层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轮廓仪对磨斑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干摩擦相比,油润滑条件下离子渗硫层呈现... 利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LZ50钢表面制备渗硫层,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开展不同角位移幅值的渗硫层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轮廓仪对磨斑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干摩擦相比,油润滑条件下离子渗硫层呈现出不同的微动运行工况图,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的界限向左移动,滑移区的运行范围增大;在部分滑移区,渗硫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因数几乎不变,且明显低于干摩擦,损伤十分轻微;在滑移区,渗硫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因数仍低于干摩擦,呈现"初始-爬升-稳定"3个阶段,其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微动 离子渗硫层 复合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Z50钢低温离子渗硫转动微动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运动 罗军 +2 位作者 莫继良 刘家浚 朱旻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LZ50钢表面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研究了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行为。在对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转动微动摩擦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转动微动损伤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硫层结构主要由FeS... 在LZ50钢表面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研究了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行为。在对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转动微动摩擦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转动微动损伤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硫层结构主要由FeS和FeS2相组成;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的转动微动运行区域强烈依赖于转动角位移幅值,呈现部分滑移和完全滑移两个微动区域,混合区未观察到,且渗硫层未改变LZ50钢基体的微动运行区域;在整个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的跑合阶段,由于渗硫层的固体润滑作用,使摩擦因数均低于LZ50钢基材;渗硫层可以显著降低基材的磨损,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在滑移区的损伤机制主要表现为剥层、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转动微动 低温离子渗硫 渗硫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铝合金扭转复合微动磨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兴源 沈明学 +2 位作者 刘大伟 蔡振兵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基于低速往复回转系统,通过改变回转系统旋转轴的倾斜角α,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状态下扭动微动和转动微动的复合,并研究了7075铝合金/GCr15钢球在倾斜角10°和40°及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转复合微动行为.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 基于低速往复回转系统,通过改变回转系统旋转轴的倾斜角α,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状态下扭动微动和转动微动的复合,并研究了7075铝合金/GCr15钢球在倾斜角10°和40°及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转复合微动行为.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表面轮廓仪等手段分析了扭转复合微动运行行为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的扭转复合微动的运行和损伤行为强烈依赖于倾斜角和角位移幅值;随着倾斜角的增加,扭动微动分量减少,转动微动分量增加,复合微动的混合区和滑移区向小角位移方向移动,损伤形貌的非对称性增加,同时磨损机制从剥层和氧化磨损逐渐转变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扭转复合微动 转动微动 扭动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