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点激光准直原理的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技术
1
作者 刘尚昆 徐济松 +3 位作者 高春雷 何国华 张锐 张钰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针对既有激光准直系统存在激光弦抖动现象和人工测量无法直接检测轨道中长波平顺性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精度,结合捣固车现场实际作业模式,提出发射车+接收车+接收车的“一发两收”模式,开展基于三点激光准直原理的轨道... 针对既有激光准直系统存在激光弦抖动现象和人工测量无法直接检测轨道中长波平顺性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精度,结合捣固车现场实际作业模式,提出发射车+接收车+接收车的“一发两收”模式,开展基于三点激光准直原理的轨道测量技术研究。通过激光弦、轨距、超高、里程计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测量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构建三点式激光准直矢距测量模型,解决了激光弦抖动漂移误差问题;采用接收车跟随自走行技术,提高了测量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三点弦技术方案测量得到的轨向、高低、正矢、轨距、超高等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满足现场使用的误差要求,可为数字化、智能化捣固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试验研究 激光准直 轨道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磁浮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系统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文武 吴峻 +1 位作者 李中秀 张兴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5,共5页
轨道几何状态是影响低速磁浮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定期测量轨道几何参数,并根据测量结果结果开展轨道维护,使轨道状态保持良好。利用FMS01完成了唐山1.5km低速磁浮轨道线路几何参数测量,结果表明,以用水准仪的精... 轨道几何状态是影响低速磁浮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定期测量轨道几何参数,并根据测量结果结果开展轨道维护,使轨道状态保持良好。利用FMS01完成了唐山1.5km低速磁浮轨道线路几何参数测量,结果表明,以用水准仪的精密测量高低结果为参考,FMS01的高低测量最大误差不超过±0.7mm;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参考,各参数测量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轨 轨道几何参数 惯性基准法 低速磁浮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定位技术的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路计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136,共4页
为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定位技术应用于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提高高速铁路绝对坐标的测量精度,在高速铁路沿线布设GNSS定位接收机作为定位基准站,并将各个接收机经过长时间观测的数据进行统一的... 为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定位技术应用于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提高高速铁路绝对坐标的测量精度,在高速铁路沿线布设GNSS定位接收机作为定位基准站,并将各个接收机经过长时间观测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联合解算处理,得到各定位基准站坐标。利用加装了GNSS定位接收机的轨道检查仪分别测量轨道特定点的大地坐标和内部几何参数,并将特定点的大地坐标测量结果与各定位基准站坐标数据进行联合解算处理,得到特定点的大地坐标最终测量结果。最后,将特定点的大地坐标最终测量结果与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相应区段各点轨道内外部几何参数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及验证试验表明,加装了GNSS定位接收机的轨检仪显著提高了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的精度,并极大提高了轨道测量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GNSS定位 轨道几何参数 不确定度评定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轮廓全断面及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琰 《中国铁路》 2017年第10期82-85,共4页
阐述钢轨轮廓全断面及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整体设计,以及钢轨轮廓全断面的检测方法。钢轨轮廓全断面检测基于激光摄像非接触测量技术,主要由激光摄像组件、数据处理组件、里程定位组件等组成。通过检测数据分析与现场验证,钢轨轮廓全... 阐述钢轨轮廓全断面及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整体设计,以及钢轨轮廓全断面的检测方法。钢轨轮廓全断面检测基于激光摄像非接触测量技术,主要由激光摄像组件、数据处理组件、里程定位组件等组成。通过检测数据分析与现场验证,钢轨轮廓全断面和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运用稳定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满足现代铁路轨道基础设施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轮廓全断面 轨道几何参数 检测系统 轨道检测 激光摄像 数据处理 里程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测仪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龙京 应立军 贾文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8,共5页
从设计智能化仪器仪表的角度描述了一种新型的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测仪的设计过程,给出了以惯性基准法的原理推算的水平测量数学模型,和运用叠加法原理推算的轨向、高低测量的数学模型;并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误差处理采用实时自校准方法... 从设计智能化仪器仪表的角度描述了一种新型的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测仪的设计过程,给出了以惯性基准法的原理推算的水平测量数学模型,和运用叠加法原理推算的轨向、高低测量的数学模型;并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误差处理采用实时自校准方法修正由于各种漂移、增益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此外,给出了应用该仪器的检测实例。结果表明,该仪器较之人工测量,具有便捷、轻巧、精度高、可连续自动测量和数据显示、存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轨道静态几何参数 智能仪器 数据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测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祥 王景存 黄亮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0,64,共3页
设计了一套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测的电气系统。通过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里程传感器完成对相关静态几何参数的采样,以ATmega12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显示到屏幕上并存储到U盘中。系统成本较低,... 设计了一套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测的电气系统。通过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里程传感器完成对相关静态几何参数的采样,以ATmega12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显示到屏幕上并存储到U盘中。系统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已经在实际生产中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静态几何参数 单片机 传感器 数据采集与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与接触网几何检测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翼 杜馨瑜 +5 位作者 王昊 戴鹏 魏世斌 陈仕明 薛宪堂 周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解决现有轨道和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系统相对独立、同步误差大的问题,对二者进行融合。改变检测系统硬件架构,统一两系统编码器脉冲及数据接口,提升系统硬件集成度及数据对齐精度;依据QNX系统开发融合系统软件,保证系统实时性及执行效... 为解决现有轨道和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系统相对独立、同步误差大的问题,对二者进行融合。改变检测系统硬件架构,统一两系统编码器脉冲及数据接口,提升系统硬件集成度及数据对齐精度;依据QNX系统开发融合系统软件,保证系统实时性及执行效率;制作L形工装,依据特征波形验证数据对齐精度;在实验室模拟车体振动的测试环境,分别采集静态及动态数据进行补偿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融合后系统结构耦合度提高,避免了由定位信息密度低及网络延时原因造成的数据对齐误差;对激光摄像组件的测量数据进行复用,实现了接触网几何参数的补偿计算。经验证,融合系统运行稳定,可用于轨道与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及超限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融合 试验研究 轨道几何参数 接触网几何参数 QNX系统 数据对齐 补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客车车载式轨道综合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宁宁 胡岳银 +1 位作者 吴伟 巩京锋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5,共11页
针对轨道专用检测车挤占“天窗”资源、作业频率低、无法实现在线检测的局限,研制电客车车载式轨道综合检测系统,实现车载在线检测,并通过人工智能和识别算法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及时检出超限病害进而指导合理养护,以保证列... 针对轨道专用检测车挤占“天窗”资源、作业频率低、无法实现在线检测的局限,研制电客车车载式轨道综合检测系统,实现车载在线检测,并通过人工智能和识别算法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及时检出超限病害进而指导合理养护,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该系统主要由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钢轨轮廓检测系统、轨道状态巡检系统组成。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基于惯性轨迹法对轨道几何参数实时采集和分析,可实现各参数重复性偏差均小于0.5 mm;钢轨轮廓检测系统基于PLICP (Point-to-Line Iterative Closest Point)法,可实现95%置信度重复性偏差均小于0.2 mm的磨耗检测;轨道状态巡检系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法对钢轨、扣件、轨枕、道床等进行伤损检测分析,可实现检查对象完整覆盖和高清成像,且缺陷识别最小尺寸满足5.0 mm×5.0 mm检测需求。重复性、准确性等验证试验结果均表明,该轨道综合检测系统可以满足各项检测指标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式系统 轨道综合检测 轨道几何参数 钢轨轮廓 轨道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复合不平顺权重系数的求解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汪勤 吴纪才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轨道的轨向和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对列车运行的平 稳性有较大影响,在复合不平顺管理中,首先要决定加权系数。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加权系数的求解方法,并进行实例计算,初 步得出权重系数的建议值。
关键词 轨道几何参数 复合不平顺 权重系数 求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排特征的中低速磁浮轨道检测里程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中秀 吴峻 +1 位作者 张云洲 谢云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为了对中低速磁浮轨道的绝对里程起始点和相对里程实施校正,基于中低速磁浮轨排特征,提出了一种轨道检测里程自动校正方法。利用轨缝、轨排长度及其组合,提出了轨排匹配的优化算法并设计了轨道检测数据的最小长度的搜索流程;通过采用对... 为了对中低速磁浮轨道的绝对里程起始点和相对里程实施校正,基于中低速磁浮轨排特征,提出了一种轨道检测里程自动校正方法。利用轨缝、轨排长度及其组合,提出了轨排匹配的优化算法并设计了轨道检测数据的最小长度的搜索流程;通过采用对标准轨排数值相邻元素求和后比较的方法,避免了气温等因素导致的轨缝漏检。为验证该方法的检测精度,给出了匹配误差计算公式,并在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里程的检测误差范围保持在1.2 m之内,提高了相对里程的检测精度,简便有效,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轨道 里程校正方法 理论分析 磁浮轨道检测系统 轨道几何参数 轨排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钢轨侧面磨耗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琦 王午生 +2 位作者 寿采和 练松良 韩向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4-72,共9页
减缓曲线钢轨侧面磨耗是当前铁道工程急待解决的技术关键。本文对试验段曲线钢轨侧面磨耗实测和轨道动力测试结果进行了总结,得出调整轨道几何参数、改善钢轨材质以及涂油措施等都能起到减缓钢轨侧面磨耗速率的结论。
关键词 轨道几何参数 侧面磨耗因素 磨耗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DTW的空间域等间隔采样序列的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祥爱 刘文波 +3 位作者 蔡超 徐梦莹 王平 姚楠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针对轨道几何参数检测数据为空间域等间隔采样序列的特性,将快速动态时间规整的方法引入到空间域中,研究单边轨距与曲率之间数据变化趋势的相似性。首先利用S⁃G滤波器对单边轨距进行数据平滑,根据最佳线性相关度选取滤波器的滑动窗口长... 针对轨道几何参数检测数据为空间域等间隔采样序列的特性,将快速动态时间规整的方法引入到空间域中,研究单边轨距与曲率之间数据变化趋势的相似性。首先利用S⁃G滤波器对单边轨距进行数据平滑,根据最佳线性相关度选取滤波器的滑动窗口长度和多项式拟合阶次;然后利用快速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计算归一化数据平滑后的单边轨距与归一化曲率的动态规整距离,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度量。结果表明,健康样本与故障样本中的单边轨距与曲率的动态规整距离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该相似性研究在故障判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相似性 数值模拟 轨道几何参数 快速动态时间规整 空间域等间隔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检车检测技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小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9,共7页
目前国际上检测车采用的轨道动态检测主要有激光伺服技术和激光视像技术两种,对轨检车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及原理作了概略性的阐述,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技术均能满足基本的轨检要求。其中激光视像技术先进,抗干... 目前国际上检测车采用的轨道动态检测主要有激光伺服技术和激光视像技术两种,对轨检车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及原理作了概略性的阐述,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技术均能满足基本的轨检要求。其中激光视像技术先进,抗干扰性能较好,测量精度高,产品基本实现了模块化,还可以提供钢轨全断面测量、波磨测量,适用于高速铁路或对线路状态要求较高的轨道检测。提出了各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建议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激光视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检车 激光视像技术 地铁 轨道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组合导航技术的自走行轨检装置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锐 张世红 +2 位作者 何国华 高春雷 徐济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针对现有轨道线路几何参数测量中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检测设备安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差、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惯性组合导航技术的自走行轨检装置。轨检装置中的惯性组合导航测量系统加电后进入初始对准模式,通过测量、解算得到... 针对现有轨道线路几何参数测量中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检测设备安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差、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惯性组合导航技术的自走行轨检装置。轨检装置中的惯性组合导航测量系统加电后进入初始对准模式,通过测量、解算得到导航初始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以及速度、位置信息。初始对准完成后测量系统进入正常导航状态。通过测量系统内置的高性能组合导航处理器,对陀螺及加速度计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融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实现组合导航。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实时解算出轨向、高低、正矢、轨距、超高等轨道几何参数。经在试验段多次测量,各项参数重复性检测差值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检装置 轨道几何参数 惯性组合导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