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态势——基于全球专利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靳文婷 廖满生 +1 位作者 黄骥 魏子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0-358,共9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其能量密度直接决定着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长远发展。为了解该领域技术的全球发展态势,本文以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为基础,阐述了全球及中国专利年度申请...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其能量密度直接决定着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长远发展。为了解该领域技术的全球发展态势,本文以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为基础,阐述了全球及中国专利年度申请量的演变趋势,对比分析了专利申请主要来源国和主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情况,基于IPC技术分类,着重介绍了主要申请人关注的技术主题和实现的技术功效。结果表明: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及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虽然数量最多,但基础专利、核心专利较少,且专利布局主要局限于本土;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的掌控上,与日企仍具有差距;改进电池电芯的主要材料、制造工艺和电池模块成组技术是提升能量密度的主要技术路径;能够兼顾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技术是当前研发的薄弱地带也是未来抢占研发先机的关键领域。基于上述分析,对我国在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专利布局及技术研发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专利分析 数据挖掘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通 杨瑰婷 +4 位作者 毕辉 梅悦旎 刘硕 宫勇吉 罗文雷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6,共23页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器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是评价其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然而,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存在矛盾,有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简称双高型锂离子电池)对于...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器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是评价其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然而,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存在矛盾,有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简称双高型锂离子电池)对于进一步满足高效能、现代化装备(如特种装备、电动无人机等)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新材料是决定双高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基本和核心因素,电池性能的跃升需要从储能机制、新材料制备技术出发。本文首先介绍了双高型锂离子电池的定义及关键性能指标,随后综述了双高型锂离子电池关键正极、负极材料及其改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并对双高型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研发进行了讨论,总结了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下一代双高型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型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高功率密度 高容量高倍率电极材料 高电压高导电电解质 电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碳复合材料及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汤帆 罗昊 +3 位作者 吴金澈 黄春年 刘亚明 郑举功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9-1167,共9页
合成了多孔硅微球,通过硅微球包覆人造石墨(AG)制备了硅碳(Si/C)复合材料。分别以Si/C和AG为负极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NCM)为正极活性材料,制备了Si/C-LIBs和AG-LIBs两种电芯。对比分析了两种电芯的电化学性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研... 合成了多孔硅微球,通过硅微球包覆人造石墨(AG)制备了硅碳(Si/C)复合材料。分别以Si/C和AG为负极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NCM)为正极活性材料,制备了Si/C-LIBs和AG-LIBs两种电芯。对比分析了两种电芯的电化学性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C-LIBs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低温性能比AG-LIBs的性能更优越。在0.5 C下放电,Si/C-LIBs的比能量达554 Wh/kg,比AG-LIBs提高了18.5%;Si/C-LIBs在高、低倍率下的放电容量相差更小;Si/C-LIBs在室温下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约为90%;-10℃下,Si/C-LIBs在0.5 C下的容量保持率为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负极材料 高能量密度 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军 朱建新 +2 位作者 李庆彪 黄际伟 陶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6,36,共3页
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关键。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发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和高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本研究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电... 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关键。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发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和高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本研究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电子反应、富锂、聚阴离子和镍锰酸锂正极材料以及硬碳、硅基和锡基负极材料,介绍了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电化学性能,重点阐述了制备这些材料的典型方法和进展,并展望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及高功率特性锂一次电池研究进展
5
作者 代化 吴军 +1 位作者 周章华 张斌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80-6691,共12页
随着应用需求发展和装备技术升级,现有商业化锂一次电池已不能满足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及高功率的应用需求。高能量密度及高功率特性“双高”锂一次电池研究是目前面临的技术难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开展锂一次电池性能提升研究,同时... 随着应用需求发展和装备技术升级,现有商业化锂一次电池已不能满足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及高功率的应用需求。高能量密度及高功率特性“双高”锂一次电池研究是目前面临的技术难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开展锂一次电池性能提升研究,同时寻找新的锂一次电池体系。鉴于此,综述了基于低成本、高能量密度新体系锂/硫一次电池及有机正极材料锂一次电池的研究进展。同时,基于现有锂/二氧化锰、锂/氟化碳等电池体系,探讨了通过材料纳米化、表面处理及工艺优化设计等多种手段提升其功率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高功率新体系锂/铬氧化物、脱锂态钴酸锂正极锂一次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对现有电池体系的深入研究挖掘出电池高功率特性潜力,新体系锂电池的研究为得到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特性锂一次电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电池 高能量密度 高功率特性 有机化合物 纳米材料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共沉淀法制备高能量/高功率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5V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智 其鲁 +1 位作者 李卫 廖细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9-676,共8页
在传统的固相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复合共沉淀法制备LiNi0.5Mn1.5O4材料.新型复合共沉淀法采用(NH4)2CO3和(NH4)2C2O4共同作为沉淀剂,通过控制共沉淀反应条件,得到了具有均匀球形形貌的沉淀物颗粒.再通过与饱和氢氧化锂溶液的水热反应... 在传统的固相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复合共沉淀法制备LiNi0.5Mn1.5O4材料.新型复合共沉淀法采用(NH4)2CO3和(NH4)2C2O4共同作为沉淀剂,通过控制共沉淀反应条件,得到了具有均匀球形形貌的沉淀物颗粒.再通过与饱和氢氧化锂溶液的水热反应及高温反应,最终制备出具有球形次级形貌和纯相尖晶石结构的LiNi0.5Mn1.5O4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的LiNi0.5Mn1.5O4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容量达到了141.4mAh·g-1.在0.3C、1C和3C倍率下经过200次循环后的容量分别为136.0 mAh·g-1(96.3%)、128.6 mAh·g-1(94.4%)和113.9 mAh·g-1(91.1%).通过高温反应及特殊的冷却处理,LiNi0.5Mn1.5O4在4.0 V低压区平台的容量损失得到了有效抑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实现半定量化控制材料结构中的原子有序排布程度,进而得到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两种LiNi0.5Mn1.5O4材料,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了648.6 mWh·g-1和7000 mW·g-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尖晶石镍锰酸 高能量 高功率 共沉淀法 球形次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负极配方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国红 魏思伟 +1 位作者 黄凯军 黄少波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4-276,共3页
对比了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质量比3:5)含量为4.0%、活性物质含量为94.5%及粘结剂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含量分别为2.0%和2.5%、活性物质含量为96.5%的负极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对电... 对比了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质量比3:5)含量为4.0%、活性物质含量为94.5%及粘结剂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含量分别为2.0%和2.5%、活性物质含量为96.5%的负极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对电芯膨胀情况、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当LA133含量为2.5%时,负极组装的电池综合性能最好,在3.0~4.2v充放电,1.00C放电的能量密度达455Wh/L,比CMC/SBR含量为4.0%的负极组装的电池提高了10.44%;1.00C循环300次的容量保持率达91%以上。环境和安全测试结果表明:电池的环境适应性强,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负极配方 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化应用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陈程 王湛 +2 位作者 李爽 蒋江民 鞠治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6,共17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策略来改善这一问题,而预锂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首先从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形成以及不可逆反应的发生两个角度出发阐明了锂离子电池初始容量损失机理。其次,重点对现有的各种预锂化策略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总结,对于负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化学预锂化、负极富锂添加剂以及电化学预锂化等策略;对于正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过锂化正极材料以及正极预锂化添加剂两种策略。最后,本文还探讨了预锂化技术当前所面临的瓶颈,并为各种预锂化策略提出了后续的改进建议,展望了预锂化技术在大规模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旨在为锂离子电池先进预锂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技术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库仑效率 高能量密度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梅悦旎 屈雯洁 +5 位作者 程广玉 向永贵 陆海燕 邵晓丹 张益明 王可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9,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负极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过程会不可逆地消耗电池体系中的活性锂含量,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这一现象在高比能设计的电池中表现尤为明显。通过补锂技术额外补充活性锂是解决这一问题...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负极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过程会不可逆地消耗电池体系中的活性锂含量,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这一现象在高比能设计的电池中表现尤为明显。通过补锂技术额外补充活性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从工艺角度进行区分,当前补锂技术主要分为负极补锂与正极补锂,其中正极补锂技术因其安全性和电池制造工艺兼容性高而受到广泛关注。正极补锂技术主要是指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中添加具有高不可逆容量的含锂化合物,即正极补锂添加剂/正极补锂材料。当前主流的正极补锂材料主要包含二元含锂化合物、三元含锂化合物和有机含锂化合物。此外,正极补锂也可以通过设计过嵌锂正极材料实现活性锂补偿。本文总结了当前基于正极的补锂技术与策略,综述了正极补锂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提升锂离子电池首次效率、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中的应用情况,对当前主流的正极补锂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未来正极补锂策略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应用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补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研究进展快报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中国科学院'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组 黄祯 冯国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显著延长续航里程,对发展电动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在2013年底部署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通过合作研究,积极探索了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电池体系。其中... 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显著延长续航里程,对发展电动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在2013年底部署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通过合作研究,积极探索了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电池体系。其中,采用纳米硅碳负极、富锂正极的24 A·h的锂离子电池单体,质量能量密度达到374 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577 W·h/L。8 A·h固态聚合物锂电池60℃下能量密度达到240 W·h/kg,基于无机陶瓷固态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室温下能量密度达到240 W·h/kg。37 A·h的锂硫电池单体室温能量密度达到566 W·h/kg,50℃达到616 W·h/kg。5 A·h锂空气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526 W·h/kg。目前这些样品电池在综合技术指标方面离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进行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从长远考虑,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必然进一步增加电池安全性风险,因此不同形式的固态锂电池将是未来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硫电池 -空气电池 高能量密度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iO_(x)应用和面密度设计对高比能21700锂电池的影响
11
作者 雷博毅 王含冰 +3 位作者 潘庆瑞 许建峰 孙鹤 杨育圣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6-1611,共6页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推动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以高镍(NCM911)为正极材料,Li-SiO_(x)和石墨掺混为负极材料,通过对正极面密度和负极Li-SiO_(x)与石墨掺混比例优化,成功制备出高比能217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比能量达到~300 Wh/k...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推动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以高镍(NCM911)为正极材料,Li-SiO_(x)和石墨掺混为负极材料,通过对正极面密度和负极Li-SiO_(x)与石墨掺混比例优化,成功制备出高比能217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比能量达到~300 Wh/kg。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满足5 C充电倍率下恒流充入容量比大于70%,并改善电池低温性能,首次库仑效率在86%以上,1 C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大于80%。通过对正极面密度和Li-SiO_(x)掺混比例的优化,平衡了高比能量与倍率、循环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高比能 高镍 Li-SiO_(x)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长续航无人机电池的开发及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巩文豪 李蒙 +2 位作者 张涛 张若涛 刘艳侠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50-2558,共9页
以高镍三元单晶和多晶颗粒为正极材料,制备出了3种体系的正极极片。负极材料采用高首效和低膨胀的硅氧颗粒,并制备成负极极片。通过软包电池叠片和注液工艺,制备成单体电芯。采用3种不同的化成工艺对单体电池进行激活,经过高温加压和阶... 以高镍三元单晶和多晶颗粒为正极材料,制备出了3种体系的正极极片。负极材料采用高首效和低膨胀的硅氧颗粒,并制备成负极极片。通过软包电池叠片和注液工艺,制备成单体电芯。采用3种不同的化成工艺对单体电池进行激活,经过高温加压和阶梯式充电电流方式化成的电池,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5.3%。最终制备的单体电池在常温2 C放电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放电容量为23 Ah,能量密度达到269 Wh/kg。在常温1 C/2 C循环1000次后,电池容量保持率达到88.3%。单体电池在高温柜放置7天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5.7%,容量恢复率为97.4%。该电池还具有优异的放电倍率性能,以1 C放电容量为基准值,10 C的放电容量比达到了83.3%。按照国家标准,电池还顺利通过了严格的加热和外短路安全要求测试。此外,通过选用一致性更高的6块单体电池以串联的方式进行组装,成功制备出了无人机电池组。该电池组尺寸为81 mm×183 mm×71 mm,重量为1902 g,2 C放电能量密度为240 Wh/kg,可满足不同倍率下放电,使之能够在多种复杂工作条件下为无人机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离子电池 高能量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设计开发策略
13
作者 殷志刚 王静 曹敏花 《新能源进展》 2021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提高单体电芯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的収展方向。提高锂离子电芯能量密度的主要途径包括开収高比容量和高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高比容量负极材料、高适用性电解液、选择合适的电芯类型、开収具有高黏结性的黏结剂及优良的导电剂等... 提高单体电芯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的収展方向。提高锂离子电芯能量密度的主要途径包括开収高比容量和高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高比容量负极材料、高适用性电解液、选择合适的电芯类型、开収具有高黏结性的黏结剂及优良的导电剂等。另外也可通过适当地改善正负极配方来提高活性材料的有效占比以达到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目的。本文概括总结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正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电解液的研究思路,以及导电剂、黏结剂、结构和工艺路线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离子电芯 开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能量锂离子软包电池针刺测试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召阳 刘定宏 +4 位作者 赵岩岩 陈满 雷旗开 彭鹏 刘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通过高重复性的针刺试验平台对两款高镍三元体系的高比能量(260~300 Wh/kg)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试验,基于针刺内短路的电子流向模型,分析了不同针刺速度、针尖角度、夹具形式和针刺位置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并提出针刺安全性能的量化评... 通过高重复性的针刺试验平台对两款高镍三元体系的高比能量(260~300 Wh/kg)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试验,基于针刺内短路的电子流向模型,分析了不同针刺速度、针尖角度、夹具形式和针刺位置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并提出针刺安全性能的量化评估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测试使用的夹具孔径越小、针刺速度越快,电池在针刺过程中的内短路放电就越严重,针刺后的温升和压降也越大,特别是使用20 mm以下孔径夹具对高比能软包电池进行高速针刺时有较大概率触发热失控并起火;然而由于软包电池的层间导热系数较低,此时电芯外部温升相对起火存在一定滞后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刺针针尖角度的变化并不会给内短路放电的能量损耗带来太大差异,反而是针刺位置的偏离会大大提高失效起火的风险,这再次印证了隔膜对刺针的包裹和阻隔作用是高比能量软包电池针刺起火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别于传统的测试现象描述和Hazard Level等级评价,针对内短路发热导致集流体熔融这一过程,可以根据其特征电压参数计算短路恶劣指数,能够为产品的针刺安全性能提供量化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有助于锂离子软包电池的针刺测评技术开发,并可以为高比能量电池在面临机械应力破坏或枝晶过度生长时的安全性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离子电池 针刺测试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积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冉昕昕 王储 +1 位作者 徐星 田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7-1720,共4页
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对负极材料选型、电极面密度参数优化,成功制备出容量大于3.6Ah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该18650电池体积比能量达到751 Wh/L,可3 C放电,工作温度范围为-40~60℃。电池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循... 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对负极材料选型、电极面密度参数优化,成功制备出容量大于3.6Ah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该18650电池体积比能量达到751 Wh/L,可3 C放电,工作温度范围为-40~60℃。电池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低温放电性能、高温放电性能,综合性能良好,能满足用电设备的宽温域、长循环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立开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
16
作者 贾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1,共1页
日立公司(株式会社日立裂作所)对外宣布,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充电电池.采用这种新型电池可使电动汽车的行进距离延长至从前的2倍。该技术将正极材料的厚度增加1倍.从而使能量密度达到335W·h/kg,是之前... 日立公司(株式会社日立裂作所)对外宣布,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充电电池.采用这种新型电池可使电动汽车的行进距离延长至从前的2倍。该技术将正极材料的厚度增加1倍.从而使能量密度达到335W·h/kg,是之前的2.6倍.输出功率密度则为1600W/kg。此外,日立公司利用所开发的电极结构三维可视化技术掌握了锂离子的移动特性.使活化物质分布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确保了较高输出功率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日立公司 电池 开发 离子充电电池 三维可视化技术 高输出功率 株式会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17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5-256,共2页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博士林良栋,在特聘研究员索鎏敏的指导下,从正极材料、负极集流体等方面展开系列研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旨在进一步延长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在高能量密度下的循环寿命...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博士林良栋,在特聘研究员索鎏敏的指导下,从正极材料、负极集流体等方面展开系列研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旨在进一步延长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在高能量密度下的循环寿命。从正极材料入手,针对锂负极库伦效率低、活性锂损失严重的问题,提出利用富锂正极材料中过量的活性锂来补偿负极侧锂损耗的方案,实现了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循环寿命 电池研究 负极集流体 高能量密度 负极 凝聚态物理 库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能源所开发高压电解液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18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0-311,共2页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团队,多年来深耕正极材料及高性能电解液领域,近期在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将NCM811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从4.2V提高...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团队,多年来深耕正极材料及高性能电解液领域,近期在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将NCM811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从4.2V提高到4.6V,拓展了三元体系的使用上限和应用范围,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提高了高镍三元正极体系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抑制NCM811正极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相变、过渡金属离子溶出以及二次粒子的开裂,降低了极化,从而提高体系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构建了稳定的CEI和SEI,实现高负载量高镍三元体系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可逆稳定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高电压 电池 高镍 中国科学院 高能量密度 工作电压 团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物构所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
19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0,共1页
近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瑞虎课题组利用ZIF-67包覆的ZIF-8作为前驱体,通过界面工程和形貌设计,构筑了一类异质结纳米片(CoB/NBC)作为硫的主体材料。该异质结组份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诱导了界面... 近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瑞虎课题组利用ZIF-67包覆的ZIF-8作为前驱体,通过界面工程和形貌设计,构筑了一类异质结纳米片(CoB/NBC)作为硫的主体材料。该异质结组份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诱导了界面间电荷的重新分布,有效促进了电子/离子的传输和多硫化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效促进 中国科学院 高能量密度 多硫化物 主体材料 电池 界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超高能量密度锂空气电池技术取得重要进展(56)
20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年第4期56-56,共1页
科技部消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16年度立项项目-长续航动力锂电池新材料与新体系研究已在超高能量密度锂空气电池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将固态锂空气电池由概念变为现实。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空气电池 电池技术 电池 科技部 新材料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