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 被引量:97
1
作者 容中逵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8,共6页
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重建的主体力量,尽管在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质量、待遇、职责等多种问题,但上述仅为表象,其更为深层的缘由却是日益增长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在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统整迷失的双重交构下,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重建的主体力量,尽管在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质量、待遇、职责等多种问题,但上述仅为表象,其更为深层的缘由却是日益增长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在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统整迷失的双重交构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几近丧失、内在根本质素遭致否定、社会身份角色日益游移不定。为确保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必要从外塑和内砺两方面加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角色认同感,确保其在地域、身份、价值取向上得到有效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他者规训 自我迷失 身份认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恐怖分子》中的身份认同危机产生机制、症状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斌 郭静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88,112,共5页
《恐怖分子》是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一部关注"9·11"恐怖袭击主题的重要作品。作者一改往日聚焦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着力于描绘美国社会全景的写作风格,将身处美国社会边缘的少数族裔少年的成长之路作为写作与描述... 《恐怖分子》是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一部关注"9·11"恐怖袭击主题的重要作品。作者一改往日聚焦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着力于描绘美国社会全景的写作风格,将身处美国社会边缘的少数族裔少年的成长之路作为写作与描述的对象,揭示和阐述了身份认同危机这一恐怖主义形成的动因。本文深入剖析《恐怖分子》中主人公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机制、症状和应对策略及其与恐怖主义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身份认同危机和恐怖主义等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身份认同危机 产生机制 症状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与异化——论查建英的《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群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61-465,共5页
不同于上几代老移民作家,也有异于同时代的一些新移民作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作家代表,美籍华人查建英致力于描写北美华裔所面临的文化和性别冲突。她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体会着"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到美国去!到美... 不同于上几代老移民作家,也有异于同时代的一些新移民作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作家代表,美籍华人查建英致力于描写北美华裔所面临的文化和性别冲突。她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体会着"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到美国去!到美国去!》透视了"边缘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反映出人物在中/西矛盾对立中特殊的充满悖论式的生存困境,揭示了新移民难以逃遁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等问题,以及在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中所追求的一种自我放逐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建英 《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精神来源及其解决 被引量:13
4
作者 容中逵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现实精神来源主要有关于生理的身体压力和关于心理的精神压力两方面,前者表现为教学任务繁重、管理任务繁杂、其他任务繁琐,后者表现为学生发展忧心、学校考核揪心、家庭负担扰心、社会评价烦心。...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现实精神来源主要有关于生理的身体压力和关于心理的精神压力两方面,前者表现为教学任务繁重、管理任务繁杂、其他任务繁琐,后者表现为学生发展忧心、学校考核揪心、家庭负担扰心、社会评价烦心。上述压力致使教师身体状况欠佳、职业病症明显,精神面貌不振、职业倦怠突出,从业动力不足、职业认同扭曲。为此,要实行民主管理方式并给予教师以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主体存在感和群体归属感;切实加强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明确支配阶级、教育思想家和普通社会民众各自所要承担的职责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精神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帮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41,共4页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加强城市与农村群体互动、扭转流动儿童非理性认知有助于排解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促进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身份认同危机 社会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下的身份认同危机:公共频道发展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红 王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46-50 105,105,共6页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速、市场化浪潮不断翻涌的今天,我国公共频道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究其根本是对公共频道身份认同存在分歧。公共频道在与国家政策、市场规则和传播技术三方的博弈中在身份认同上不断游移,既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速、市场化浪潮不断翻涌的今天,我国公共频道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究其根本是对公共频道身份认同存在分歧。公共频道在与国家政策、市场规则和传播技术三方的博弈中在身份认同上不断游移,既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又难以坚守公共性品质。为求冲出身份认同的困局,公共频道必须在本土化理论建构、国家政策推进、新技术融合等方面寻求破解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频道 身份认同危机 博弈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与偃闭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汪子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1,共4页
大学学科教师在新工科背景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其长期存在的身份认同危机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大学文化精神缺失、对新工科教育改革缺乏正确认识、对自身角色缺乏正确定位、评价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错位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一... 大学学科教师在新工科背景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其长期存在的身份认同危机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大学文化精神缺失、对新工科教育改革缺乏正确认识、对自身角色缺乏正确定位、评价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错位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有效的偃闭策略,如在外部环境上创设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和合作性的大学文化,在内部自我建构方面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自身学习、正确定位角色、进行反思教学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学科教师 身份认同危机 偃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情感迷途——《山河故人》的时代更迭印象
8
作者 余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6,共3页
1999年的山西小城,高塔耸立,煤矿遍地,欢歌笑语,青春勃发的沈涛、晋生、梁子上演三角恋;2014年,高塔依旧,煤业凋零,三人各奔东西、殊途人生;2025年,河流依在,沈涛独舞冰雪中,11年未见的儿子张到乐正在澳大利亚的海边告诉Mi... 1999年的山西小城,高塔耸立,煤矿遍地,欢歌笑语,青春勃发的沈涛、晋生、梁子上演三角恋;2014年,高塔依旧,煤业凋零,三人各奔东西、殊途人生;2025年,河流依在,沈涛独舞冰雪中,11年未见的儿子张到乐正在澳大利亚的海边告诉Mia:“我的母亲叫涛,波涛的意思。”山河依旧,故人何在?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表达了他对时代进程的感悟,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价值选择、情感世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世界 身份认同危机 印象 澳大利亚 价值选择 MIA 贾樟柯 普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初任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动因、过程及启示--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桂 周兆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4-40,共7页
乡村初任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其中身份认同危机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对15位乡村初任教师的访谈发现,其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动因是在乡村教育情境中身体离散与对“局外人”设定界限,过程... 乡村初任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其中身份认同危机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对15位乡村初任教师的访谈发现,其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动因是在乡村教育情境中身体离散与对“局外人”设定界限,过程表征为共同经历匮乏与共享情感状态缺失,结果表现为社会关系符号模糊与群体团结消散。缓解乡村初任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应凝聚共识,积极搭建乡村初任教师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机制;赋权增能,鼓励其基于共同愿景开展校本研究;变革制度,明晰新时期乡村教师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初任教师 身份认同危机 互动仪式链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转化过程的多向——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基于X省D教师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凯欣 毛菊 张斯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9-45,共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是乡村教育、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主体。然而,当下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是影响其“去”与“留”的关键因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考察在乡村执教21年的骨干教师D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是乡村教育、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主体。然而,当下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是影响其“去”与“留”的关键因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考察在乡村执教21年的骨干教师D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内部过程,可以发现:D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转化过程经历了从生存型向生长型再到生命型的转变。在实现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过程中显现出两种力量的交织,一是家人支持、主动学习和使命感所组成的正向推动力,二是由教师文化和组织文化所形成的主要负向阻碍力。D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转化过程构建了多向—发展动力机制,这对于有效促进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启示是:情感沃土是乡村教师实现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保障;任务重塑能力是乡村教师实现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基石;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价值感是乡村教师实现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原点;良好的学校文化是乡村教师实现身份认同危机转化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身份认同危机 多向—发展动力机制 生存型教师 生长型教师 生命型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母题视域下的多重“寻找”与身份认同危机——电影《又见奈良》《燕尾蝶》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香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40,共5页
青年导演鹏飞的新作《又见奈良》于2021年3月19日上映,影片以战后遗孤为背景,主要讲述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陈奶奶去日本奈良寻找养女的故事。这部中日合拍影片入选2020年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并获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 青年导演鹏飞的新作《又见奈良》于2021年3月19日上映,影片以战后遗孤为背景,主要讲述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陈奶奶去日本奈良寻找养女的故事。这部中日合拍影片入选2020年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并获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奖。这部关注边缘人、特殊群体的影片与日本岩井俊二导演的影片《燕尾蝶》(1996)有异曲同工之妙。《燕尾蝶》以日本20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为背景,讲述中国、非洲等大量移民涌入日本寻找财富、梦想的故事,获得第2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具话题影片奖、最佳影片提名奖。看似毫无关联的两部影片,却都涉及“寻找”母题,聚焦底层边缘群体,表现他们寻找亲人、寻找理想过程中遭遇的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 《燕尾蝶》 学院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 身份认同危机 日本奈良 日本遗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师身份认同看我国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中学教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寻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38,共4页
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反映英语教师对自身、英语教学及其社会地位的态度与期待,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为主要方法,对283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水平较高,具... 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反映英语教师对自身、英语教学及其社会地位的态度与期待,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为主要方法,对283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水平较高,具有情境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份认同危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英语教师身份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并为缓解身份认同危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师身份认同 专业发展 身份认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羞耻与渴望之间——后殖民精神分析视野下的《沉沦》
13
作者 陈义望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郁达夫的《沉沦》是一部描绘民国初期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内心困境和文化冲突的经典作品。本文以弗朗茨·法农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框架,深入探讨了主人公面对多重文化背景时的心理压抑、自卑感和民族悲哀。从传统精神分析对《沉沦... 郁达夫的《沉沦》是一部描绘民国初期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内心困境和文化冲突的经典作品。本文以弗朗茨·法农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框架,深入探讨了主人公面对多重文化背景时的心理压抑、自卑感和民族悲哀。从传统精神分析对《沉沦》解读的局限性入手,指出传统理论未能充分考虑到社会与政治背景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深刻影响。通过法农的后殖民精神分析理论,为《沉沦》的多重心理冲突和行为动机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解释框架,丰富了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沉沦》 法农 后殖民精神分析 心理压抑 身份认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涵养乡村“教育家精神”的《普通教育学》文化育人空间构建
14
作者 王萌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7期240-242,共3页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阐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阐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世界、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但是,数字智能时代工具理性引发师范生的双重身份认同危机,《普通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文化育人元素不足,这些原因消减了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不利于我国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化国家与地域文化、乡村教育文化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构建朋辈互助文化圈层,形成有助于涵养乡村“教育家精神”生长的课程文化育人空间,为师范生强基铸魂,激励更多的师范生勇于担当责任,甘于奉献,扎根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以文化人 文化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材施教 身份认同危机 启智 求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皮草女王之吻》看北美印第安寄宿制学校对印第安人的同化教育
15
作者 刘克东 刘仪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5期91-97,共7页
本文结合北美印第安寄宿制学校的背景,分析了加拿大印第安作家汤姆森·海威的长篇自传小说《皮草女王之吻》中寄宿制学校的同化教育对印第安人的影响。小说中,主人公杰里迈亚和加布里埃尔兄弟俩从小被送到寄宿制学校生活,在其中遭... 本文结合北美印第安寄宿制学校的背景,分析了加拿大印第安作家汤姆森·海威的长篇自传小说《皮草女王之吻》中寄宿制学校的同化教育对印第安人的影响。小说中,主人公杰里迈亚和加布里埃尔兄弟俩从小被送到寄宿制学校生活,在其中遭受到的悲惨经历对他们之后一生的命运发展影响深远。寄宿制学校的同化教育对印第安文化造成巨大伤害,损害了印第安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抑制了他们的个人潜能,更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普遍的身份认同危机。小说最后的悲剧结尾也昭示着,一味地实施同化教育,而不顾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只会给印第安人带来更多的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印第安文学 汤姆森·海威 寄宿制学校 文化破坏 身份认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