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国良 黄冬平 张春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3,共7页
本文建立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数学模型 ,通过样机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用此模型分析了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变工况特性 ,以及吸气回热结构对于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设计... 本文建立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数学模型 ,通过样机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用此模型分析了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变工况特性 ,以及吸气回热结构对于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跨临界循环汽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二氧化碳 汽车 空调 变工况特性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节流降压形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军朴 陈江平 陈芝久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4期41-43,10,共4页
对膨胀机、涡流管、膨胀阀 3种节流形式的的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膨胀机或者涡流管的膨胀形式可提高系统的COP ,降低系统不可逆损失 ,是以后提高跨临界二氧化碳系统COP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节流 降压 膨胀阀 膨胀机 涡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玉平 徐玉杰 +3 位作者 李斌 郭欢 郭丛 陈海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367-6374,共8页
面向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存在的技术与应用瓶颈问题,提出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系统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压力低且易液化特点,解决液化空气储能难于液化及低温储存的难题;进一步揭示系统性能随... 面向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存在的技术与应用瓶颈问题,提出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系统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压力低且易液化特点,解决液化空气储能难于液化及低温储存的难题;进一步揭示系统性能随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开展系统热力性能优化,获得系统最优效率,为49.15%;同时对系统及关键过程进行?分析,找出系统?损大的环节及内部原因。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具有绿色、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储能密度较大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跨临界二氧化碳 系统优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热力性能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健 张春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29,共7页
针对跨临界二氧化碳半封闭式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建立了一个通用数学模型,既包括热力学模块,也包括机械模块。热力学模块主要描述气缸内部的气体压缩过程。机械模块包括运动学模型和曲轴连杆机构模型,考虑了轴承上的功耗损失。采用一台压... 针对跨临界二氧化碳半封闭式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建立了一个通用数学模型,既包括热力学模块,也包括机械模块。热力学模块主要描述气缸内部的气体压缩过程。机械模块包括运动学模型和曲轴连杆机构模型,考虑了轴承上的功耗损失。采用一台压缩机样机对模型进行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压缩机流量和耗功的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5%和8%。通过仿真分析了变结构和变工况条件下的压缩机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存在最佳缸径行程比;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都随着转速的增加而下降;吸排气阀门内径存在最佳值;对于容积效率的影响,吸气阀间隙比排气阀间隙更大,活塞与汽缸间隙比活塞环与汽缸间隙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二氧化碳 往复式压缩机 模型 仿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叶轮流场计算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枭 陈启明 +2 位作者 胡四兵 饶杰 常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1,53,共6页
针对跨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采用CFD方法对叶轮流场进行计算。将计算所得叶轮总焓变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分析流场内密度、比热和黏度的分布,得出二氧化碳物性特性在叶轮流场内的表现情况。分析冷凝区域... 针对跨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采用CFD方法对叶轮流场进行计算。将计算所得叶轮总焓变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分析流场内密度、比热和黏度的分布,得出二氧化碳物性特性在叶轮流场内的表现情况。分析冷凝区域的分布,得出冷凝现象形成的规律及原因,为跨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叶轮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二氧化碳 离心压缩机叶轮 流场 物性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循环二氧化碳在热泵型热水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洪涛 袁秀玲 +3 位作者 李国强 李蒙沂 田怀璋 甄兆威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CO2 是一种无毒、不燃烧的天然气体。它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温室效应也较小。CO2 在超临界下运行 ,与传统制冷剂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实验表明 ,在自来水的进水水温 8℃ ,出水水温 6 0℃ ,蒸发温度 0℃的条件下 ,用CO2 作制冷剂... CO2 是一种无毒、不燃烧的天然气体。它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温室效应也较小。CO2 在超临界下运行 ,与传统制冷剂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实验表明 ,在自来水的进水水温 8℃ ,出水水温 6 0℃ ,蒸发温度 0℃的条件下 ,用CO2 作制冷剂的热泵型热水器供热系统的COP值可达到 4 .3。系统以周围空气为热源时 ,全年的运行平均供热COP值可以达到 4 .0 ,与传统的电加热或者燃煤系统相比 ,可以节省 75 %的能量。通过对运行的调节 ,再加上较高的压缩机效率以及CO2自身良好的传热性质 ,我们可以获得高的CO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循环二氧化碳 热泵型热水器 COP 制冷剂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热力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青 郝银萍 刘文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为实现储能系统内余热的回收再利用,采用热泵作为热量存储系统,对基于地下储气室的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Trans-critical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TC-CCES)的压缩热进行回收再热利用,运用热力学定律对该储能系... 为实现储能系统内余热的回收再利用,采用热泵作为热量存储系统,对基于地下储气室的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Trans-critical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TC-CCES)的压缩热进行回收再热利用,运用热力学定律对该储能系统主要设备进行热力分析及敏感性分析。考虑蓄热介质热物性的限制,研究不同蓄热介质构成的储能系统对系统性能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系统的循环效率、储能效率以及储热效率分别为66%,58.41%,46.11%。在该储能系统工作过程中,随着压缩机和膨胀透平绝热效率的增大,储能系统循环效率和储能效率呈逐渐增大趋势,可通过提高压缩机和透平绝热效率的方法提高系统运行性能。研究还证实了以水为蓄热介质的储能系统效率最高,系统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压缩二氧化碳 热泵 蓄热介质 热力分析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一太 杨俊兰 +1 位作者 管海清 卢苇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7期41-45,34,共6页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处于超临界区 ,由于在准临界点附近CO2 的热物理参数变化非常剧烈 ,超临界区流体的换热有别于传统制冷剂 ,气体冷却器的换热优劣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能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 ,应该对这一过程的换热性...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处于超临界区 ,由于在准临界点附近CO2 的热物理参数变化非常剧烈 ,超临界区流体的换热有别于传统制冷剂 ,气体冷却器的换热优劣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能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 ,应该对这一过程的换热性能作一全面了解。本文主要讨论了制冷剂CO2 在气体冷却器中的换热特点 ,以及流体温度、高压侧压力、质量流速、热流密度、管径和含油量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最后探讨了换热关联式和气体冷却器型式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临界 放热过程 气体冷却器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用新型膨胀机的研发 被引量:9
9
作者 姜云涛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王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由于传统的人工合成制冷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环保的自然工质CO2重新兴起。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效率成为CO2制冷技术发展的一个研究重点。采用膨胀机可以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效率,使其接近普通制冷系统的效率。在原有单缸滚动活... 由于传统的人工合成制冷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环保的自然工质CO2重新兴起。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效率成为CO2制冷技术发展的一个研究重点。采用膨胀机可以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效率,使其接近普通制冷系统的效率。在原有单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基础上,设计并加工了新型双缸膨胀机样机,对其设计过程、运动原理等进行了介绍,并利用CO2跨临界水-水热泵系统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试验工况下,膨胀机的转速为780~1100r/min,其等熵效率的为2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二氧化碳 膨胀机 双缸膨胀机 二氧化碳临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膨胀机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敏霞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丽新 苏维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348,共6页
虽然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成为最具潜力的工质替代技术,但其循环的效率还是比常规工质循环低,因此开发膨胀机提高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运行效率是推动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给出了二氧化碳膨胀机的设计特点,同时利用实验手段对带膨... 虽然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成为最具潜力的工质替代技术,但其循环的效率还是比常规工质循环低,因此开发膨胀机提高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运行效率是推动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给出了二氧化碳膨胀机的设计特点,同时利用实验手段对带膨胀机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水源热泵系统进行测试,了解膨胀机的运行特性以及对系统的影响,同时改变外部参数条件,了解系统运行规律。通过实验表明,膨胀机的运行效率与膨胀机的转速有关,而且存在极值。系统的运行也受其影响,但系统性能系数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临界循环 水源热泵 膨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膨胀机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变工况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烈虎 吴青平 +1 位作者 王瑞祥 李青冬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7,共5页
分析了带膨胀机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变工况特性,发现它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同的特点:循环存在一个最佳排气压力使COP最大,且最佳排气压力对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随蒸发温度的下降,单位质量制冷量先增大后减小;COP随... 分析了带膨胀机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变工况特性,发现它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同的特点:循环存在一个最佳排气压力使COP最大,且最佳排气压力对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随蒸发温度的下降,单位质量制冷量先增大后减小;COP随着吸气温度的增加呈现振荡变化,且振荡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降低,带膨胀机吸气过热为无效过热的系统安装回热器有助于COP的提高。然而带膨胀机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也有类似之处,它也存在一个最大功率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临界循环 变工况 吸气温度 最大功率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摆动转子膨胀机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敏霞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丽新 杨俊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由于具有环保优势,近年来自然工质二氧化碳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二氧化碳工质应用的跨临界系统存在的最大缺点是节流损失大,导致系统循环性能系数较低.对二氧化碳跨临界摆动转子膨胀机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开发高效率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减小... 由于具有环保优势,近年来自然工质二氧化碳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二氧化碳工质应用的跨临界系统存在的最大缺点是节流损失大,导致系统循环性能系数较低.对二氧化碳跨临界摆动转子膨胀机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开发高效率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减小节流损失,提高系统效率提供理论帮助.对膨胀机摆动转子进行了受力分析的研究,建立了摆动转子膨胀机的受力方程,对摆动转子进行了受力计算,结果表明膨胀机的摆杆两侧摩擦力很大,导致摩擦损失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临界循环 摆动转子 膨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摆动转子膨胀机的设计与受力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敏霞 马一太 李丽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8-51,共4页
设计开发了二氧化碳摆动转子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减小节流损失。研究给出了膨胀机摆动转子进行受力分析情况,对关键部件摆动转子进行了应力与变形的计算。结果发现膨胀机的摆杆两侧的摩擦力很大,将会导致此处的摩擦损失增大。与滚动活塞... 设计开发了二氧化碳摆动转子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减小节流损失。研究给出了膨胀机摆动转子进行受力分析情况,对关键部件摆动转子进行了应力与变形的计算。结果发现膨胀机的摆杆两侧的摩擦力很大,将会导致此处的摩擦损失增大。与滚动活塞膨胀机相比,摆动转子膨胀机的总力矩更大,更有利于膨胀机的运行。计算结果表明,摆动转子膨胀机结构上有优势,承压能力很好,适于在高压差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临界循环 摆动转子 膨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跨临界膨胀机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一太 李敏霞 +1 位作者 李丽新 苏维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共5页
作为自然工质 ,CO2 制冷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目前CO2 跨临界循环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系统效率 ,使之能与普通工质循环竞争。为降低CO2 跨临界循环的节流损失 ,开发膨胀机代替节流阀是研究的重要方向。文中给出开发CO2 滚... 作为自然工质 ,CO2 制冷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目前CO2 跨临界循环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系统效率 ,使之能与普通工质循环竞争。为降低CO2 跨临界循环的节流损失 ,开发膨胀机代替节流阀是研究的重要方向。文中给出开发CO2 滚动活塞膨胀机的依据 ,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吸气控制系统、泄漏和摩擦等问题采取的措施 ,同时建立CO2 跨临界循环系统带膨胀机系统的实验装置 ,并对CO2 滚动活塞膨胀机进行实验研究 ,发现膨胀机的输出功与负载有关 ,同时得出膨胀机的最高效率可达到 32 %以上 ,进一步的改进工作仍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临界膨胀机 制冷系统 制冷工质 CO2 滚动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喷射制冷的SOFC/TRCC电冷联供系统4E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吉田 刘财浩 葛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2-691,共10页
提出了一种通过跨临界CO_(2)循环(TRCC)和喷射制冷循环(ERC)回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SOFC/GT)余热的新型电冷联供系统.在工程求解器(EE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从能量、㶲、环境和经济(4E)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了一种通过跨临界CO_(2)循环(TRCC)和喷射制冷循环(ERC)回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SOFC/GT)余热的新型电冷联供系统.在工程求解器(EE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从能量、㶲、环境和经济(4E)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联供系统在设计工况下净输出功率为272.874 kW,可向用户提供15.785 kW冷负荷,系统总成本为0.288 8元/(kW·h);系统总发电效率、总㶲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别为68.12%、66.60%和72.06%;增加燃料利用率或提高SOFC入口温度和增大TRCC透平入口压力都可提高联供系统的㶲效率,当空燃比达到10.88时,系统㶲效率达到最大值66.94%;增大燃料利用率和SOFC入口温度或降低TRCC透平入口压力可降低系统总成本,在空燃比为10.57时达到最小值0.280 8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喷射制冷循环 4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微通道气冷器的流场分解模拟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巫江虹 李程 杨兆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4-479,共6页
为了研究CO2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对气冷器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气冷器分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2制冷剂质量流量由110 kg/h增大到470 kg/h,扁平管内最大流量不均匀度由97%降低到18%,流量是影响... 为了研究CO2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对气冷器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气冷器分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2制冷剂质量流量由110 kg/h增大到470 kg/h,扁平管内最大流量不均匀度由97%降低到18%,流量是影响不均匀度的重要因素;流量分配不均度对CO2微通道气冷器的流动特性影响明显,而对传热特性影响较小.比较了不同工况下相应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平均换热系数误差为4.82%~38.25%,摩擦系数误差为6.09%~2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数值模拟 微通道气冷器 二氧化碳临界循环 不均匀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的冰竟用温室气体制造
17
《新疆农垦科技》 2020年第12期52-52,共1页
号称当前最先进制冰技术之一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绝非浪得虚名。除去绿色环保、易获取等属性外,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还具有温度控制准、冰面质量优、制冰效率高等优势。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渐行渐近,截至目前,北京赛区15... 号称当前最先进制冰技术之一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绝非浪得虚名。除去绿色环保、易获取等属性外,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还具有温度控制准、冰面质量优、制冰效率高等优势。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渐行渐近,截至目前,北京赛区15块冰面已全部完成场地建设。除首都体育馆外,其他所有竞赛场馆均在进行制冰设备调试,将于今冬全部完成制冰。正是由于二氧化碳制冷的这一环保属性,此次冬奥会北京赛区的15块冰面中将有7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使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奥运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临界 制冰设备 北京赛区 首都体育馆 冬奥会 温室气体 绿色环保 二氧化碳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