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万茂 李俊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主要特征,提出规划持续性的方法思路和生态足迹概念,简介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实证研究成果,并提出规划持续性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法 持续性规划 应用 可持续发展 规划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颖 王万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9-24,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为中国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和规划的建议。研究结论中...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为中国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和规划的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较为显著,为了提高其可持续性程度,应尽快开展编制生态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法 DEF 实证分析 中国 土地可持续利用 SEF 生态承载力 土地资源 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污染源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晓东 王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地表水污染源的准确识别对于突发水污染事件中制定补救策略、确定责任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污染源识别的基本问题出发,综述了地表水污染源识别的两类方法,一类是数学模拟法,包括直接求解法和间接求解法,直接求解法又包括解析法和正... 地表水污染源的准确识别对于突发水污染事件中制定补救策略、确定责任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污染源识别的基本问题出发,综述了地表水污染源识别的两类方法,一类是数学模拟法,包括直接求解法和间接求解法,直接求解法又包括解析法和正则化方法,间接求解法又包括模拟优化法、概率统计法及耦合算法;另一类是足迹分析法。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讨论了污染源识别的不确定性,包括污染源信息、观测数据、地表水模型、水动力条件、污染物性质5个方面。并指出地表水污染源识别的不确定性和时效性是制约其应用价值的关键因素,需要在方法耦合、识别效率提高、不确定性分析及污染物性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识别 反问题 数学模拟 足迹分析法 不确定性分析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侠 胡琳 +3 位作者 李茜 王琦 樊敏 田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717,共6页
以陕西省大气环境中SO_2和PM_(10)作为评估对象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采用烟云足迹分析法计算了陕西省2010—2013年环境容量系数A值和SO_2、PM_(10)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环境容量系数A值变化范围较大,2010—201... 以陕西省大气环境中SO_2和PM_(10)作为评估对象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采用烟云足迹分析法计算了陕西省2010—2013年环境容量系数A值和SO_2、PM_(10)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环境容量系数A值变化范围较大,2010—2013年全省年平均A值变化范围为1~5,陕北地区环境容量系数A值最大,其次为关中,陕南最小,2010—2013年关中地区西安、宝鸡和渭南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SO_2环境承载力全省整体上2010—2013年变化范围为-148 578.04^-189 149.59 km^2,4 a SO_2承载力均无余额,其中渭南和西安SO_2承载力严重不足且呈下降趋势;PM_(10)环境承载力全省整体上2010—2013年变化范围为12 701.47~44 511.02 km^2,4 a PM_(10)承载力均有余额,全省各市除渭南和铜川外4 a均有余额,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系数 大气环境承载力 烟云足迹分析法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祥亮 周晓铁 +1 位作者 孙世群 陈伟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910-3911,3913,共3页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对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并利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试图对安徽省人均足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占有情况...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对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并利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试图对安徽省人均足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05年安徽省人均生态赤字已达1.289 5 hm2,若按现在的发展态势,安徽省生态赤字将持续增大,如不改变现状,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分析法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侯琳 钱敏平 +1 位作者 朱云平 邓明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5-373,共9页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与转录因子结合的DNA序列,它们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确定TFBS是理解转录调控机制,建立转录调控网络的关键问题。随着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结合ChIP-chi...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与转录因子结合的DNA序列,它们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确定TFBS是理解转录调控机制,建立转录调控网络的关键问题。随着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结合ChIP-chip实验以及多个基因组的序列信息来预测TFBS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用于TFBS定位的实验技术,TFBS信息相关的数据库,重点评述了描述TFBS的模型以及预测TFBS的多种软件。TFBS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发展,将与相关领域相互促进,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转录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生物信息学 ChIP—chip 位置权重矩阵 系统发育足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下的河南省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蒋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825-10827,10831,共4页
在介绍河南省社会经济概况后,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生态承载力的估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重点运用了生态足迹分析法,利用2000~2008年河南省的各类土地供给状况数据对河南省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人口、自然资... 在介绍河南省社会经济概况后,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生态承载力的估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重点运用了生态足迹分析法,利用2000~2008年河南省的各类土地供给状况数据对河南省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人口、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的不协调影响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效率;经济相对欠发达影响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人口负担过重导致河南省生态承载力不足这3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保护生态系统的阈值,提出了树立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集约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实行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严格控制人口总量增长,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分析法 阈值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函数Petri网评价模型
8
作者 黄光球 王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7,共10页
为深入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评价其承载力水平,提出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函数Petri网评价模型。在传统Petri网中引入函数的概念,给出库所与变迁的运行规则及其函数表达式;将城市系统与函数Petri网结合,建立由社... 为深入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评价其承载力水平,提出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函数Petri网评价模型。在传统Petri网中引入函数的概念,给出库所与变迁的运行规则及其函数表达式;将城市系统与函数Petri网结合,建立由社会生产、经济能耗、大气环保和大气环境承载力4个子系统组成的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给出模型运行步骤;采用大气环境承载指数对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等级评价。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承载力水平。通过函数Petri网对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能够贴合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实际,以便科学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 函数Petri网 烟云足迹分析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神经功能重建术式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
9
作者 蒋孟楠 张紫珺 +4 位作者 张乾玲 苏欢 高一凡 卢巍 杨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比较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和靶向神经功能替代(targeted nerve function replacement,TNFR)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胫神经离断(TNT)组以及在TNT基础上建... 目的比较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和靶向神经功能替代(targeted nerve function replacement,TNFR)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胫神经离断(TNT)组以及在TNT基础上建立模型TMR组和TNFR组,通过足迹分析、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EMG)、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评价两种手术效果。结果TNFR组胫神经指数(-12.30±4.06)略大于TMR组(-13.79±5.28);第8周TMR组和TNFR组患侧EMG幅值相较于TNT组明显增强(P<0.05),TNFR组患侧EMG幅值强于TMR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发现TNFR组和TMR组神经和肌萎缩程度较TNT组轻;TNFR组腓肠肌内侧头延续胫神经原有功能,相较于TMR组,其神经分支更加密集。结论TNFR术及TMR术均可延缓肌萎缩并促进运动功能重建,TNFR术的远期疗效较优于TMR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 靶向神经功能替代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 足迹分析法 肌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