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戚翔 梁治 +3 位作者 卢怀海 薄立军 高璐超 徐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输注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NI)的影响。方法下腹部手术患儿45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0.1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1组)、舒芬太尼0.2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输注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NI)的影响。方法下腹部手术患儿45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0.1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1组)、舒芬太尼0.2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2组)、舒芬太尼0.3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3组),每组15例。各组达用药时点后直视气管插管,分别于基础值(t0),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静脉滴注5 min时(t1)、静脉滴注舒芬太尼3 min时(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5 min(t5)时观察血压、心率、末梢灌注指数(PI)、NI,记录各组阿托品及丙泊酚的应用率,观察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各组t1、t2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NI值均显著低于t0时的基础值,PI显著高于t0时的基础值;t3、t4、t5时点S1组上述指标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S2、S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2、S3组无显著变化;S1组应用丙泊酚6例、手术后躁动4例,较S2、S3组明显增多。S3组应用阿托品3例。结论 0.2μg·kg-1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诱导插管用于小儿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儿科学 麻醉诱导 麻醉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趋势指数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森 闫诺 +2 位作者 杨程 李宏 陈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NI)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性。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级或Ⅱ级,应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NI。静脉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患者在苏醒期对刺激无...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NI)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性。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级或Ⅱ级,应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NI。静脉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患者在苏醒期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即刻、定向力恢复各时点的NI、丙泊酚的效应室靶浓度(effect site concentration,Ce)、MAP及HR。结果:随着患者意识逐渐恢复,NI逐渐升高,Ce逐渐降低(P<0.01)。NI、MAP、HR均与意识水平呈正相关,Ce与意识水平呈负相关。在呼之睁眼即刻-定向力恢复阶段,NI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值显著高于0.5(P<0.05),Ce、MAP、HR的Pk值与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能够有效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的意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趋势指数 预测 全麻苏醒期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趋势指数的方差近似估计式及其应用(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陶方玲 闵嗣璠 +1 位作者 梁广文 曾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1-525,共5页
根据吴惠龙等(1986)发表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生命表及Watt种群趋势指数数学模型,在delta-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种群趋势指数方差的近似估计法,并应用于评价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及化学... 根据吴惠龙等(1986)发表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生命表及Watt种群趋势指数数学模型,在delta-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种群趋势指数方差的近似估计法,并应用于评价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及化学杀虫剂(甲六粉)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根据中心极限定律,当样本足够大时,种群趋势指数近似于正态分布。根据近似方差估计量以及Z-检验方法,取得以下结论:放蜂区明显优于对照区,因其种群趋势指数取值较小,相应的P值为0.0111,该区也明显优于化学杀虫剂处理区,相应的P值为0.0036。杀虫剂处理区差于对照区,因其种群趋势指数值较大(0.3035),但这种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值为0.2236。虽然本文的结论近似于吴惠龙等(1986)单纯依据种群趋势指数所得到的结果,但本文的结论更具统计意义,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方差估计式 种群趋势指数 生命表 稻纵卷叶螟 delt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趋势指数指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增停 杨纲华 +3 位作者 何绮桃 马钧阳 曾丽蓉 林霭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以麻醉趋势指数( NTI)监测指导小剂量右美托咪定( DEX)用于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镇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高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 目的探讨以麻醉趋势指数( NTI)监测指导小剂量右美托咪定( DEX)用于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镇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高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两组均经静脉持续输注DEX,负荷量0.4μg·kg-1,10 min输完,继以0.4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治疗组以NTI值75-85为目标调节输注速度,对照组则以镇静/警觉( OAA/S)评分3或4级为目标值调节输注速度。记录给予DEX即时( t0),给药后10 min( t1)、20 min( t2)、30 min( t3)、60 min( t4)及术毕时( t5)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呼吸频率( R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NTI值及OAA/S评分。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记录低氧合事件、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随访24 h记录患者DEX用药后至手术结束前对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NTI、MAP t1-t5时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各时点MAP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NTI t2-t5时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OAA/S t1时均降低(P〈0.05),t2-t5时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各时点OAA/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随访,治疗组患者对手术操作完全遗忘为7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TI监测评价镇静深度,指导DEX用于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镇静,安全可行,镇静深度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清醒 脑电描记术 指数 麻醉趋势 老年 麻醉 椎管内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趋势模型在斜坡变形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洪兴 唐辉明 陈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810,共3页
应用斜坡变形破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指数趋势模型,预测了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待定参数作出估计,然后,得出指数趋势模型,并对危岩体位移量进行了预测,其预... 应用斜坡变形破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指数趋势模型,预测了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待定参数作出估计,然后,得出指数趋势模型,并对危岩体位移量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与实际位移值误差很小,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最后,还对预测值的区间和区间长度作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趋势模型 斜坡 位移 预测 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趋势模型的卡尔曼滤波法在危岩体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陆付民 王尚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6-1718,共3页
以指数趋势模型为基础,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对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进行预测。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转化成线性模型,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再将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看作带有动态噪声的状... 以指数趋势模型为基础,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对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进行预测。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转化成线性模型,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再将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看作带有动态噪声的状态向量,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实例计算表明,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其预测误差较小,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趋势模型 卡尔曼滤波模型 危岩体 位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题分类的网络舆情观测指数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承实 荣星 +1 位作者 陈越 邬江兴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9,79,共5页
回顾了目前几种典型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在深入研究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将难以观测的基于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控转换为易于观测的基于不同主题分类上的网络舆情监控。定义了网络舆情影响指数、网络舆情趋势指数和... 回顾了目前几种典型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在深入研究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将难以观测的基于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控转换为易于观测的基于不同主题分类上的网络舆情监控。定义了网络舆情影响指数、网络舆情趋势指数和网络舆情积聚指数3个指数,分别给出了各指数的具体含义和计算办法,最后对各种指数的综合运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影响指数 舆情趋势指数 舆情累积指数 主题分类 容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北油田稳产参数的确定及稳产趋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宁海川 叶鹏 +1 位作者 刘华 王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8-40,共3页
国内外各种研究资料表明,评价油田稳产能力的参数主要有剩余储采比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在"八五"期间,针对大庆油田的开发状况,采用两者的乘积———稳油能力指数作为评价稳产能力参数。但对于杏北开发区来说,这3个评价参数... 国内外各种研究资料表明,评价油田稳产能力的参数主要有剩余储采比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在"八五"期间,针对大庆油田的开发状况,采用两者的乘积———稳油能力指数作为评价稳产能力参数。但对于杏北开发区来说,这3个评价参数均没有达到理想的符合程度。为此,考虑到采油速度对稳产的影响,引入了稳产趋势指数的概念。结合杏北开发区实际情况及对3个主要区块稳产条件的解剖,分析了各种表征稳产趋势地质开发参数与稳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稳产趋势指数的符合程度最高,达到了79%。以此为指导对各区块及开发区进行了稳产趋势预测,为杏北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产参数 稳产趋势指数 杏北油田 可采储量 采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荚饲养点蜂缘蝽实验种群生殖力及其种群趋势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胡英露 田鑫月 +4 位作者 陈蕾 丁宁 李晓凤 高宇 史树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0-466,共7页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明确结荚期大豆对点蜂缘蝽生殖力及种群发育的影响,为了解种群发生动态、预测预报及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24±1℃恒温下,采用离体豆荚饲养法,系统观测点蜂缘蝽...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明确结荚期大豆对点蜂缘蝽生殖力及种群发育的影响,为了解种群发生动态、预测预报及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24±1℃恒温下,采用离体豆荚饲养法,系统观测点蜂缘蝽存活和生殖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种群生命表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种群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期鲜豆荚饲养点蜂缘蝽世代历期为54.69 d;成虫平均寿命为49.18 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46.26 d、52.75 d;点蜂缘蝽平均产卵前期为6.60 d,平均产卵历期为36.97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116.62粒;日产卵动态符合逻辑斯蒂回归和指数函数模型,逐日累积产卵进度动态符合指数函数、三项式回归,雌成虫产卵日产卵动态为偏态分布,50%的卵集中产于产卵期前25%时段。生命表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离体鲜豆荚饲养点蜂缘蝽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rm为0.0717,净增值率R0为50.53,周限增长率λ为1.07 d-1,种群倍增时间为9.66 d;种群趋势指数为48.07。可见,大豆离体鲜豆荚可以充分满足点蜂缘蝽个体发育的营养需求,大豆结荚期豆荚是点蜂缘蝽田间种群的主要营养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大豆 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短额负蝗生长发育及种群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博 高宇 +1 位作者 崔娟 史树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明确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I.Bolivar)种群生长发育、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16℃、20℃、24℃、28℃和32℃等5个恒温梯度,在实验室条件下(H:D=16:8,RH 70%±5%),以大豆叶片为食物饲养,系统观测短额... 为明确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I.Bolivar)种群生长发育、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16℃、20℃、24℃、28℃和32℃等5个恒温梯度,在实验室条件下(H:D=16:8,RH 70%±5%),以大豆叶片为食物饲养,系统观测短额负蝗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繁殖等情况,测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趋势。结果表明,短额负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短额负蝗卵、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10.55℃、11.40℃,有效积温依次为449.80、540.03、430.94日·度。在试验条件下,短额负蝗单雌产卵量28℃时最高,为66.12粒,24℃时次之,为60.30粒,16℃时最低,为28粒;各试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1,其中24℃时最大,为18.97。该结果为短额负蝗的田间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额负蝗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市场需求趋势
11
《吉林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62-62,共1页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中旬发布"中国农产品市场趋势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大豆市场需求趋势指数为48.1,较5月初指数47.5提高1.2,与2009年同期48.1的需求指数持平,继续处于50的中性需求水平之下。美盘大豆期价呈现震荡态势,
关键词 中国大豆 大豆市场 需求趋势 趋势指数 农产品市场 信息中心 市场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门兴元 于毅 +3 位作者 张安盛 李丽莉 张君亭 戈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6-1219,共4页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20,23,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20,23,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27.63,8.33~19.33,6.74~15.00,25.11~61.96d。绿盲蝽的若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7.28和6.28℃,有效积温分别为210.25、191.83和160.12日度,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555.04日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3℃时绿盲蝽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2.3%),雌成虫的产卵历期最长(41.67d),单雌繁殖若虫数最多(35.42头/雌),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14.58);在较低的温度(17℃)和较高的温度(29℃)下,绿盲蝽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为8.44和9.06,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温度 生命表 有效积温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叶片物理性状对黄瓜抗蚜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任佳 周福才 +5 位作者 陈学好 胡其靖 杨爱民 周建华 邵久之 钱媛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了研究黄瓜叶片表面物理性状在抗蚜性方面的作用,以黄瓜蚜虫(瓜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和田间研究了蚜虫在13个黄瓜品种上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种群趋势指数,探讨了黄瓜叶片茸毛密度、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蚜虫种... 为了研究黄瓜叶片表面物理性状在抗蚜性方面的作用,以黄瓜蚜虫(瓜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和田间研究了蚜虫在13个黄瓜品种上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种群趋势指数,探讨了黄瓜叶片茸毛密度、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蚜虫种群趋势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品种黄瓜的若蚜存活率及单头蚜虫的产仔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蚜虫在抗虫黄瓜品种‘阿信’上的存活率最低(40.16%),在感虫品种‘pepino’上的存活率最高(55.86%);在不同的黄瓜品种上蚜虫的产仔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感虫黄瓜品种上蚜虫的单头产仔量均在60头以上,而在抗性品种‘EP6392’上单头产仔量仅为48.25头。不同抗性黄瓜品种叶片的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感虫品种‘四川寸金’的茸毛密度(372.63根·cm 2)是高抗品种‘阿信’(190.50根·cm 2)的1.96倍,高抗品种‘阿信’叶片维管束埋深最深(0.5 mm),明显大于高感品种‘秀燕’(0.38 mm)和‘pepino’(0.40 mm),高抗品种‘阿信’叶片表面蜡质含量(4.56 mg·g 1)是感虫品种‘仪黄’(1.19 mg·g 1)的3.8倍。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黄瓜上蚜虫种群趋势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茸毛密度与瓜蚜种群趋势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8.312 1x+10.700 0(r=0.819 8,P=0.000 6);而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分别与瓜蚜种群趋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4 2x+0.557 1(r=0.682 9,P=0.010 1)、Y=0.181 0x+8.286 8(r=0.752 7,P=0.003 0)。种群趋势指数(Y)和叶片茸毛密度(X1)、维管束埋深(X2)及表面蜡质含量(X3)3个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38.624 6+0.043 1X139.165 3X21.044 3X3(r2=0.830 7),通径系数分别为P茸毛密度→Y=0.414 2,P维管束埋深→Y=0.166 0,P蜡质含量→Y=0.206 7,表明在叶片的这些物理性状中,维管束埋深对黄瓜抗蚜性的影响最大,是黄瓜品种抗蚜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片 物理性状 瓜蚜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寄主上扶桑绵粉蚧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莹莹 徐志宏 +2 位作者 张莉丽 沈励泽 傅思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探明温度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1%及不同温度(18,20,24,26,28和30℃)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以南瓜为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了... 为了探明温度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1%及不同温度(18,20,24,26,28和30℃)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以南瓜为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了扶桑绵粉蚧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8~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扶桑绵粉蚧的发育速率加快,且其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在18~30℃恒温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的雌虫世代发育历期为40.24~80.64d,雄虫世代发育历期为25.21~54.31d;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9℃,有效积温为889.89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8℃,有效积温为523.47日·度。在26℃时,扶桑绵粉蚧的世代存活率最高(77.03%),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22.98),有利于种群增长;而在18℃和30℃,扶桑绵粉蚧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99和9.80。扶桑绵粉蚧有较强的种群发展能力,但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其种群增长。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表的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定时间调查数据组建的白蜡窄吉丁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9
15
作者 路纪芳 王智勇 +5 位作者 杨忠岐 魏可 杨远亮 王健 司徒春南 付甫永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4-1305,共12页
为了探明影响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于2010-2011年采用当年秋季和翌年春季两个特定时间调查取样的方法,组建了天津、北京和辽宁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这3个地... 为了探明影响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于2010-2011年采用当年秋季和翌年春季两个特定时间调查取样的方法,组建了天津、北京和辽宁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这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数量在今后几年均将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增长速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地区白蜡窄吉丁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趋势指数I=12.9997),其次是天津地区(I=12.4388),这两个地区的寄主植物相同,均为绒毛白蜡。增长最慢的是辽宁地区(I=3.6394),其寄主植物为水曲柳。另外,通过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生命表和排除控制指数可以看出,天津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种群数量排除控制指数EIPC=1.5382),对种群数量变动的贡献最大;北京地区的是啄木鸟(EIPC=1.4515),而辽宁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卵跳小蜂Oobius agrili Zhang et Huang的寄生作用(EIPC=1.47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差异是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大。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培育抗性树种和人工繁育优势天敌等方法对该虫进行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自然种群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致死因子 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康氏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盼 徐志宏 +6 位作者 李绍进 许渭根 李罕琼 盛仙俏 金文灶 王莹莹 赵亦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2-1367,共6页
为了探索温度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经室内实验,建立了康氏粉蚧在17℃,20℃,23℃,26℃,29℃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康氏粉蚧的世代发育历期缩短,在17℃... 为了探索温度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经室内实验,建立了康氏粉蚧在17℃,20℃,23℃,26℃,29℃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康氏粉蚧的世代发育历期缩短,在17℃下雌雄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121.27d和89.64d),而29℃时仅分别为52.10d和36.01d,且其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69℃,有效积温为1020.90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7℃,有效积温为659.04日·度。在26℃时,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1.94%),种群趋势指数(I)也最高(322.27),有利于种群增长;而在17℃和29℃,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4.85%和67.23%,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69.91和42.19,且32℃时康氏粉蚧1龄若虫生长停滞。说明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康氏粉蚧的种群增长,且高温的影响大于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氏粉蚧 实验种群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寄主植物对瓜蚜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琼 梁广文 岑伊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4,37,共5页
在寄主植物 (苦瓜、丝瓜、豇豆 )上 ,研究温度和寄主植物对瓜蚜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瓜蚜在 3种寄主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有差异 ,并随温度而变化 ,但皆以 18℃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 (I)最高 ,分别为 6 .2 88、... 在寄主植物 (苦瓜、丝瓜、豇豆 )上 ,研究温度和寄主植物对瓜蚜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瓜蚜在 3种寄主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有差异 ,并随温度而变化 ,但皆以 18℃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 (I)最高 ,分别为 6 .2 88、1.2 97和 0 .32 4 .寄主选择性实验和控温实验结果一致表明 ,在 3种寄主中 ,苦瓜最适瓜蚜种群增长 ,豇豆次之 ,丝瓜最差 .随温度升高 ,发育历期呈减短趋势 ,但达到 32℃时稍有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寄主植物 瓜蚜 种群增长趋势指数 实验种群 生长发育 繁殖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生命表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伟 郭慧芳 +3 位作者 王荣富 刘宝生 钟万芳 方继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36,共6页
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发展趋势,通过室内实验,组建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èn在武育粳3号、盐稻8号、徐稻3号、Ⅱ优084、Ⅱ优42、扬麦12、稗草和千金子这8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通过田间调查,比较... 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发展趋势,通过室内实验,组建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èn在武育粳3号、盐稻8号、徐稻3号、Ⅱ优084、Ⅱ优42、扬麦12、稗草和千金子这8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通过田间调查,比较了粳稻武运粳7号和籼稻Ⅱ优084上灰飞虱自然种群发生动态。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结果表明,灰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在稗草上最短,其次为扬麦12和粳稻上,而在杂交籼稻Ⅱ优084、Ⅱ优42和杂草千金子上的发育历期长达近30d;灰飞虱在稗草上的种群趋势指数亦最高,为45.57,其次为粳稻品种盐稻8号(39.36)、徐稻3号(34.54)和武育粳3号(31.70)上,其中盐稻8号与稗草上无显著差异;杂交稻Ⅱ优084和Ⅱ优42上灰飞虱的种群趋势指数显著低于粳稻上的;而灰飞虱在千金子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低,仅为11.04。大田调查则表明,一定时期粳稻武运粳7号上灰飞虱种群个体数量显著高于籼稻Ⅱ优084上。研究表明灰飞虱的适宜寄主植物依次为稗草、粳稻品种和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寄主植物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何余容 吕利华 庞雄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组建以作用因子组配的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春季小菜蛾连续两代种群趋势指数为11.9,而秋季为24.4,比春季高出一倍多.菜蛾啮小蜂是影响春季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对连续...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组建以作用因子组配的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春季小菜蛾连续两代种群趋势指数为11.9,而秋季为24.4,比春季高出一倍多.菜蛾啮小蜂是影响春季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对连续两代小菜蛾种群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 EIPC)为 8. 28,其次为菜蛾绒茧蜂, EIPC为 4. 85;在秋季,菜蛾绒茧蜂的作用仅次于 4龄幼虫的捕食及其它, EIPC为 3. 67,菜蛾啮小蜂的作用较低,其 EIPC仅为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连续世代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蔬菜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虫自然种群年龄特征生命表及主要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晓鸣 王自力 +3 位作者 陈勇 赵杰军 叶寿德 王绍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94,共8页
白蜡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表明:白蜡虫繁殖力强,怀卵量为8000~12000粒.♀-1,死亡率高,世代死亡率高达99%以上,高繁殖力和高死亡率是白蜡虫种的特征,白蜡虫以高繁殖力补偿高死亡率,使种群延续。白蜡虫阶段死亡差异较大,卵期死亡率为9.5... 白蜡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表明:白蜡虫繁殖力强,怀卵量为8000~12000粒.♀-1,死亡率高,世代死亡率高达99%以上,高繁殖力和高死亡率是白蜡虫种的特征,白蜡虫以高繁殖力补偿高死亡率,使种群延续。白蜡虫阶段死亡差异较大,卵期死亡率为9.58%,1龄若虫死亡率为85.25%,死亡高峰期在新孵1龄若虫寻找寄主植物叶片上定叶的过程中;2龄若虫的死亡率为45.50%,死亡高峰期在2龄若虫初期从叶片上转移到枝条上定杆的过程中;成虫期死亡率94.64%。1龄若虫死亡率最高,占总死亡率的70%左右;2龄若虫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10%~15%;成虫期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2%~5%。平均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32。气象条件和天敌是影响白蜡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年龄特征生命表 繁殖能力 死亡率 种群趋势指数 死亡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