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价值
1
作者 钱程昱 王琳升 +1 位作者 熊兴江 钱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在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武进附属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26...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在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武进附属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260例。结合CAG,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110)和冠心病组(n=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采用Spearman相关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DL-C、hs-CRP和颈动脉超声参数单独及联合评估疑似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冠心病组在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方面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占比、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心病呈正相关(P<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与单独评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L-C、hs-CRP和颈动脉超声参数单独或联合评估是否冠心病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评估的预测价值更高,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治策略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与突发性耳聋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米雪芹 王媛玲 +4 位作者 潘庆春 徐瑞 张琪 胡雯静 李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8-643,共6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TNF-α、hs-CRP与SSNHL相关研究,时间范围为建库起至2022年4月。由2位独立评价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Stata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献研究,SSNHL患者血清TNF-α、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NHL患者血清TNF-α、hs-CRP升高,对疾病诊疗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栗安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入观察组... 目的: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入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该院内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共计100例。两组儿童均接受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血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和hs-CRP检测。比较两组儿童的数据差异;并基于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患儿分为重症、轻症患儿,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数据差异。同时分析抗体、hs-CRP两项技术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为1:(172.58±14.58)、IgM水平为(2.55±0.60)g/L、hs-CRP水平为(7.88±1.82)mg/L较对照组高(t=32.1548;t=13.7682;t=26.6882;P值均<0.05)。重症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为1:(200.02±18.44)、IgM水平为(2.80±0.34)g/L、hs-CRP水平为(9.02±2.02)mg/L较轻症患儿高(t=15.8461;t=6.3208;t=5.5748;P值均<0.05)。联合检测敏感度98.00%、准确度99.00%,较抗体、hs-CRP单一检测高(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hs-CRP检测效果理想,不仅可诊出病变,还可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利于患儿的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儿童 肺炎支原体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9
4
作者 高阅春 李全 +3 位作者 何继强 姜腾勇 任学军 陈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6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心血管...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6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主要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病变重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功能衰竭。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个月,所有患者根据hs-CRP水平分为3组,高hs-CRP水平组(≥4.90 mg/L),中hs-CRP水平组(1.43~4.90 mg/L)和低hs-CRP水平组(<1.43 mg/L)。随访期间共146例患者发生MACCE,MACCE组患者较无MACCE组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s-CRP是冠心病患者将来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RR=1.06,95%CI(1.025,1.109),P=0.003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hs-CRP水平升高,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χ2=11.56,P=0.003)。结论 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9
5
作者 江颖仪 李德宪 +1 位作者 劳穗华 肖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的肺炎、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肺结核合并脓毒...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的肺炎、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肺结核合并脓毒症的患者血清,检测血清中SAA、PCT、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A、PCT、hs-CRP预测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效能;评估以SAA、PCT、hs-CRP鉴别肺结核合并肺炎与脓毒症的可能性。收集2020年5月~7月的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的血清,检测SAA、PCT、hs-CRP水平,验证其联合预测肺结核并发肺炎的准确性。结果与肺结核组患者相比,肺炎组患者血SAA、hs-CRP水平明显升高;肺结核合并肺炎组患者血SAA、PCT、hs-CRP水平均较肺结核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SAA与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APTT水平存在正相关(P均<0.05)。ROC分析显示,血SAA、PCT、hs-CRP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81、0.800;三者联合后AUC值为0.849(P均<0.001)。验证结果显示,以SAA联合PCT预测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炎的敏感度为53.85%,特异度为90.48%;与SAA、PCT、hs-CRP三者联合相同。肺结核合并肺炎与结核合并脓毒症患者的血SAA、PCT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血SAA、PCT水平对诊断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能以血SAA或PCT水平来鉴别患者合并肺炎与脓毒症,可能与血SAA、PCT水平受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炎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牙周炎严重程度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冯磊 杨军英 +6 位作者 任静 伍贵富 陈珊 周倩冰 胡承恒 杜志民 凌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牙周炎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方法】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根据临床附着丧失的程度分为...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牙周炎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方法】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根据临床附着丧失的程度分为三组:冠心病牙周健康组32例(C组),冠心病伴轻度牙周炎组32例(C+P1组),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78例(C+P2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选择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单纯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1例为对照组(P组)。检测血清hs-CRP和TNF-α的含量。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血清hs-CRP含量高于单纯中重度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升高,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的血清hs-CRP、TNF-α含量和冠脉狭窄程度高于冠心病伴轻度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水平较高,冠脉狭窄程度较严重,提示牙周感染可能通过以上炎症介质及级联反应,引发或加重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冠心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冠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梗死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29
7
作者 项丽娜 谢聃 +2 位作者 张拥波 陈珺 王得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按TOAST及OCSP分型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检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并与4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按TOAST及OCSP分型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检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并与4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SAD)患者和对照者(P<0.05)。按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性因子hs-CRP和MMP-9可协助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和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龚春 黄绍烈 +5 位作者 章杨龙 章志芳 郑振中 赵宇 江小杰 袁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无狭窄,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狭窄<50%,9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仅有一支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03例)和多支病变组(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35例),并在每组内分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结果各组间Lp(a)和Fig水平依次递增,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40.0%、22.3%(P<0.05)和43.8%、25.5%(P<0.05);且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多支病变组[(0.94±0.83)mg/L]和单支病变组[(0.62±0.77)mg/L]与正常组[(0.16±0.43)mg/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0.9%(P<0.05)。在剔除了LDL-C影响后亚组分析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p(a)、Fig和hs-CRP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hs-CRP的OR值最大,OR为1.112,OR的95%CI(1.022~1.18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Fig、hs-CRP、LDL-C和血糖均入选回归模型。hs-CRP与Lp(a)、Fi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136和1.127,P<0.01)。结论(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Fig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2)hs-CR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Lp(a)和Fig,但Lp(a)和Fig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蛋白(a) 纤维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辅助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3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陈顺华 吕树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最终活血组31例,活血解毒组30例。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活血组加用芎芍胶囊治疗,活血解毒组加用芎芍胶囊和黄连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活血解毒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毒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血解毒组心绞痛计分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活血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在评价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意义更加明显;心绞痛计分可能可以作为hs-CRP的辅助指标综合评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活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管红斌 何凯平 +3 位作者 桓文穆 吕路 黄华 汪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934-2936,共3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62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厄贝沙...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62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厄贝沙坦组)和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组),经2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UmAlb/C、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SC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UmAlb/C、hs-CRP和SCr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FBG、HbA1c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mAlb/C、hs-CRP及SCr的水平,使肾脏损伤程度减低,较单用厄贝沙坦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百令胶囊 厄贝沙坦 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正五聚蛋白3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γ-谷氨酰转移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1
作者 黄景明 徐朝阳 +3 位作者 史煜波 翁跃颂 陈新江 张义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45-384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成3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成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46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43例)和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42例);另选取同期同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4组受试者血清PTX3、hs-CRP、GGT水平。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4组受试者血清PTX3、hs-CRP、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正常蛋白尿组血清PTX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血清PTX3、hs-CRP、GGT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X3、hs-CRP、GGT均与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633和0.365,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TX3、hs-CRP和GG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随着肾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故检测这3个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超敏c反应蛋白 Γ-谷氨酰转移酶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比剂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马玉良 王伟民 +3 位作者 刘健 卢明瑜 李琪 刘传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45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留取冠...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45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留取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清晨空腹血常规及生化,记录术前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基础肌酐值以及hsCRP等资料;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留取血样,测定血肌酐值。术后即刻记录手术所用对比剂剂量。结果:①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0.3%,其中53.3%发生于术后24 h,26.7%发生于术后48 h,20.0%发生于术后72 h;②单因素分析发现有对比剂肾病的患者对比剂剂量及hsCRP明显高于无对比剂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6.1%,术前hsCRP在对比剂肾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hsCRP水平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对比剂剂量是影响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周亚群 丁存涛 +3 位作者 孙希鹏 李静 朱玮玮 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并根据hs-CRP的数值将高血压病人分为2组:高hs-CRP组(hs-CRP>2.7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并根据hs-CRP的数值将高血压病人分为2组:高hs-CRP组(hs-CRP>2.78)42例和低hs-CRP组(hs-CRP≤2.78)69例。所有受试者均行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并检测hs-CRP,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高hs-CRP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高于低hs-CRP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RP与收缩压(r=-0.247,P=0.010)呈负相关。结论炎性反应因子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损伤有关,但仍需要进一步纵向研究来更好的阐明内皮功能与炎性反应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超敏c反应蛋白 反应性充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吴文静 朱志扬 +1 位作者 范书英 郑金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被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8例)和早期糖尿病肾...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被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8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3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hs-CRP、Hcy水平与UAER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hs-CRP:(2.6±1.4)mg/L与(1.4±1.1)mg/L;Hcy:(32.7±7.7)μmol/L与(19.3±4.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Hcy水平均与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5和0.758,P均<0.01),且Hcy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411,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568、0.807和0.064,P值分别为0.019、0.013和0.000)。结论hs-CRP和Hcy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丽艳 常焕显 +1 位作者 王以翠 庄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12-3714,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每晚用餐时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12个月后,治疗组基本痊愈2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对照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3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89,P<0.05)。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IMT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6.4361、5.6901和5.1182、2.6749,P均<0.05)。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詹晓梅 潘珊珊 陈文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4周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CRP和体脂率、血脂和胰岛素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空腹血糖... 目的:观察4周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CRP和体脂率、血脂和胰岛素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空腹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血清hs-CRP等指标。结果:运动干预前,hs-CRP与BMI、体脂百分比、腰围等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干预后,体重、BMI、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等均显著下降,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hs-CRP水平升高,腰围、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与hs-CRP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心血管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危险因素;4周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腰围值、体脂率和hs-CRP水平,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和延缓肥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青少年 体成分 血脂 胰岛素抵抗 超敏c反应蛋白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9
17
作者 冯亚群 胡祥华 梁亚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82-1584,共3页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探讨血清含量与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组)...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探讨血清含量与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组)、52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和30例非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hs-CRP和PCT血清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患儿以及非感染组患儿(P<0.05),局部感染组患儿的PCT血清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儿(P<0.05)。分别以PCT≥2ng/mL和hs-CRP≥10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42%、60.02%和62.16%、50.07%,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是95.62%和71.20%。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CT和hs-CRP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值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败血症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脊柱手术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慧慧 彭雪梅 +1 位作者 林永新 李雅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研究脊柱手术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骨科术后感染角度探讨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20例。观察组入室后以4ml/(kg·h)常规输入乳酸林... 目的研究脊柱手术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骨科术后感染角度探讨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20例。观察组入室后以4ml/(kg·h)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同时以4%佳乐施20ml(/kg·h)的速度于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30min;对照组入室后以4ml/(kg·h)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分别于麻醉前(T0)、术中2h(T1)、术毕(T2)检测各时点红细胞压积,检测T0、T1、术后24h(T3)各时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hs-CRP。结果 (1)Ⅰ组Hct在T1时明显低于稀释前(P<0.05)及Ⅱ组(P<0.01),在T2时略高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Ⅰ组PT及APTT在T1时较T0延长(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术后1d组间无差异;(3)两组内在T3比较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T0(P<0.05),两组间在T3时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hs-CRP水平显著增加,预示术后感染机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超敏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小蔚 张兴虎 +2 位作者 万文辉 刘永华 钱晓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近来研究显示,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文中主要探讨高龄(≥80岁)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高龄糖尿... 目的近来研究显示,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文中主要探讨高龄(≥80岁)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高龄糖尿病患者45例(糖尿病组)和高龄健康人36例(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s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经彩色多普勒检查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形成来评判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程度。结果高龄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前组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后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AS的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的升高以及IL-2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高龄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并与糖尿病患者AS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2型糖尿病 细胞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卫东 杨亚玲 +2 位作者 车志宏 李霞 周智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0月至12月在湘雅二医院健康体检的长沙某企业职工中随机抽样,其中NAFLD组243例,无脂肪肝组361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0月至12月在湘雅二医院健康体检的长沙某企业职工中随机抽样,其中NAFLD组243例,无脂肪肝组361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谷丙转氨酶(ALT)、血尿酸、空腹胰岛素和hsCRP检测以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与轻度脂肪肝比较,中度脂肪肝血清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增高显著(P<0.01)。胰岛素抵抗NAFLD患者hsCRP,ALT水平明显高于无胰岛素抵抗患者(P<0.05)。血清hsCRP高浓度组NAFLD患病风险是低浓度组的5.937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和多项代谢成分后,NAFLD与hsCRP,HOMA-IR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044,7.896,P<0.01)。结论:血清hsCRP、胰岛素抵抗与NAFLD存在关联,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全身系统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在NAFL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超敏c反应蛋白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