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与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翔 张学林 许寿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不习惯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导致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通常称之为运动性肌肉微损伤(exercise-inducedmuscle damage,EIMD)[1-5]。运动性骨骼肌结构变化具有延迟性特点,运动后即刻结构变化程度较小,运动后24~72h变化程度逐渐加剧,5~7天... 不习惯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导致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通常称之为运动性肌肉微损伤(exercise-inducedmuscle damage,EIMD)[1-5]。运动性骨骼肌结构变化具有延迟性特点,运动后即刻结构变化程度较小,运动后24~72h变化程度逐渐加剧,5~7天恢复正常。以上现象普遍认为是由损伤诱发炎症变化所致[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变化 离心运动 骨骼肌 damage 微损伤 运动性 运动后 延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果梨贮藏期果皮超微结构变化与褐变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磊 李栋 +1 位作者 方旭东 李贤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9-775,共7页
以南果梨为试验材料,采用质量分数2%氯化钙处理、0.2%壳聚糖涂膜处理,以去离子水处理作空白对照,研究其在南果梨低温贮藏过程中对果皮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南果梨的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明显;贮藏结束时,果皮的褐变部... 以南果梨为试验材料,采用质量分数2%氯化钙处理、0.2%壳聚糖涂膜处理,以去离子水处理作空白对照,研究其在南果梨低温贮藏过程中对果皮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南果梨的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明显;贮藏结束时,果皮的褐变部位中的角质层出现了大面积脱落的迹象,并且有已栓化后死亡的表皮细胞组织细胞已明显裸露,呈现蜂窝状形式,组织排列无序,果皮蜡质层面积逐渐减少;氯化钙处理和壳聚糖涂膜处理果皮结构比较完整,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皮油渍化的发生,较好地延缓了果皮蜡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果梨 氯化钙处理 壳聚糖涂膜处理 超微结构变化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产后子宫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剑斌 丛霞 +1 位作者 刘明春 田文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两头奶牛产后第1、7、13、20、26、32、38、45、52、60天的子宫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分娩使奶牛部分子宫内膜破损,并且与其相邻的细胞也在产后1~7d内坏死脱落;未破损上皮细胞的纤毛和微绒毛也受到损坏;产后第1...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两头奶牛产后第1、7、13、20、26、32、38、45、52、60天的子宫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分娩使奶牛部分子宫内膜破损,并且与其相邻的细胞也在产后1~7d内坏死脱落;未破损上皮细胞的纤毛和微绒毛也受到损坏;产后第13天时,基底细胞开始生长以修复分娩时被损坏的子宫内膜,到45d时生长基本完成,产后60d时组织修复完成,纤毛和微绒毛覆盖整个子宫内膜表面。在产后1~7d内,子宫组织内胶原片段多、胶原纤维呈溶解状、横纹不清楚、胶原束内出现空腔;从产后第26天开始胶原纤维片段较少并排列较整齐,而第32天以后胶原纤维束交错整齐排列、横纹清楚、无胶原片段。在产后1~7d内,子宫平滑肌细胞核呈扭曲状、胞质内充满肌丝,并且体积较小;从产后20d开始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增多。产后1~32d之间,子宫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其胞质内溶酶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产后13~32d之间,浆细胞数量增多,其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池扩大、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增多;淋巴细胞大量浸润。产后20~45d之间,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其胞质内细胞器增多;产后7~45d之间毛细血管周围的周细胞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后子宫组织 超微结构变化 子宫复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鳍鳠卵发生中溶酶体超微结构变化与卵膜发生 被引量:2
4
作者 文艺 魏刚 +1 位作者 许禾声 戴大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8-552,共5页
大鳍卵细胞发生中的溶酶体结构变化活跃,Ⅰ期卵原细胞胞质内可见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少量呈球状的初级溶酶体。Ⅱ期卵母细胞胞质内可见多个球状溶酶体,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蛋白呈结晶态,多紧贴线粒体部分分布。卵母细胞质膜绉缩,胞质边缘... 大鳍卵细胞发生中的溶酶体结构变化活跃,Ⅰ期卵原细胞胞质内可见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少量呈球状的初级溶酶体。Ⅱ期卵母细胞胞质内可见多个球状溶酶体,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蛋白呈结晶态,多紧贴线粒体部分分布。卵母细胞质膜绉缩,胞质边缘可见大量球状和线状溶酶体分布。Ⅲ期卵母细胞内侧出现绒毛状卵膜结构,外侧出现"放射带",球状的初级溶酶体结构消失,绒毛状卵膜与放射带之间可见大量线状溶酶体结构。推测球状溶酶体和线粒体间接参与了卵母细胞质膜的绉缩位移;而线状溶酶体则可能直接参与了绒毛状卵膜和"放射带"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 放射 线粒体 绒毛 线状 卵母细胞 体部 胞质 质膜 超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富士苹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磷锌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新平 陈敏克 赵士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2-422,共1页
关键词 叶肉细胞 超微结构变化 红富士苹果 缺锌 植物生长素 比相 过氧化物酶体 果树叶片 细胞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心肌自溶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灵芝 孙慧宽 +1 位作者 董建国 张永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51-153,共3页
本文对离体家兔心肌自溶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糖原颗粒减少,核和线粒体均出现变化.线粒体表现为肿胀、基质密度降低、基质内出现絮状致密体.随自溶时间延长,絮状致密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上述变化有助于死亡时间的判定.
关键词 超微结构变化 自溶 心肌 家兔 糖原颗粒 时间延长 死亡时间 致密体 离体兔 线粒体 基质内 出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褐斑病抗感种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广洲 李永刚 +4 位作者 赵春雷 王希 陈丽 马凤鸣 陈连江 《中国糖料》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在褐斑病发病严重地块。对发病盛期甜菜抗感病种质资源叶片X光片影像及电镜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感病种质叶片图像密度不均,整体影像出现泡状光影。受病原茵的侵蚀,感病种质表现为细胞壁变形、并发生质壁分离;叶绿... 在褐斑病发病严重地块。对发病盛期甜菜抗感病种质资源叶片X光片影像及电镜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感病种质叶片图像密度不均,整体影像出现泡状光影。受病原茵的侵蚀,感病种质表现为细胞壁变形、并发生质壁分离;叶绿体变形、片层结构零乱、有的膨胀扭曲并分解;线粒体膜破损,膜局部破裂,内舍物外流。出现大量的嗜锇颗粒,有的细胞器逐渐解体、膜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整个细胞死亡。但抗病种质却明显不同,X衍射图像密度均匀.细胞结构相对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褐斑病 抗感病种质 叶片细胞 超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胚乳衰退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对胚发育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秀玲 高新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西瓜胚乳细胞衰退过程中 ,质膜、液泡膜突起、形成体积较大的囊泡 ,内质网断裂形成体积较小的囊泡 ;细胞质和细胞核降解形成电子致密的碎片沿细胞壁分布 ;细胞壁在衰退过程逐渐变薄 ,由于部分区域分解而使整个壁呈波浪型 ,细胞降解后的... 西瓜胚乳细胞衰退过程中 ,质膜、液泡膜突起、形成体积较大的囊泡 ,内质网断裂形成体积较小的囊泡 ;细胞质和细胞核降解形成电子致密的碎片沿细胞壁分布 ;细胞壁在衰退过程逐渐变薄 ,由于部分区域分解而使整个壁呈波浪型 ,细胞降解后的物质可直接穿越薄壁处或通过宽约 5 0 nm的胞间连丝向近胚端的胚乳细胞转移。胚乳与珠心组织分界壁 -胚囊壁上有发达的壁内突 ,有利于珠心组织内的物质向胚乳内转运 ;胚乳发育早期与胚共有的壁上内外两侧均有胼胝质沉积 ,壁上无外连丝型的胞间连丝存在 ,胚乳发育后期共有壁上的胼胝质消失 ,胚乳细胞降解物可穿越共有壁进入胚细胞内。实验结果表明西瓜胚乳在发育后期对胚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胚乳衰退过程 超微结构变化 胚发育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志花 周虚 高庆华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卵泡发育过程 超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时肌膜下小泡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霆 王慧娥 +3 位作者 杨勇骥 宋田斌 汤莹 江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肌膜下小泡在收缩潜伏期内的时相—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骨骼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冷冻置换,微波浸透包埋...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肌膜下小泡在收缩潜伏期内的时相—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骨骼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冷冻置换,微波浸透包埋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该骨骼肌细胞在电刺激后0 0ms,4 6ms,24ms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未加刺激的骨骼肌细胞的肌膜下仅见少量小泡分布;施加刺激4 6ms后肌膜下出现大量小泡,并由3~8个小泡融合成聚合体;24ms后小泡急剧减少,仅残留少量小泡紧靠肌膜下。结论:骨骼肌兴奋 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下出现大量小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骨骼肌细胞 兴奋 固定 功能变化 骨骼肌组织 潜伏期 小泡 超微结构变化 双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脾虚动物的胰腺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建明 张启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4年第3期37-38,共2页
本实验以大黄造成金黄地鼠脾虚模型,观察其胰腺超微结构变化,借以进一步研究脾虚实质.实验用叙利亚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雄性,共50只.先分为两大组:大黄致虚组每日胃饲大黄水浸煎剂,1.0克/100克体重.正常对照组每日喂等量水... 本实验以大黄造成金黄地鼠脾虚模型,观察其胰腺超微结构变化,借以进一步研究脾虚实质.实验用叙利亚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雄性,共50只.先分为两大组:大黄致虚组每日胃饲大黄水浸煎剂,1.0克/100克体重.正常对照组每日喂等量水.于实验第9天,动物出现与临床相近的脾虚症状,如体重减轻,溏便,纳呆,脱肛,体温偏低,被毛杜槁等.随机取部分动物处死,将胰腺固定于4%戊二醛中,按常规进行超薄切片,以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其余动物再随机分成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外分泌 超微结构变化 金黄地鼠 大黄水浸煎剂 超薄切片 透射电镜 致虚 四君子汤 胞核固缩 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肺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秀英 王昱 +3 位作者 王书合 张烨 柴立军 郭晓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超微结构观察 鼠肺 20世纪70年代 透射电镜观察 超微结构变化 大鼠模型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膀胱出口不同梗阻时间对逼尿肌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杭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观察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不同时间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新西兰雄性白兔 2 4只 ,分为A组 (对照组 ) ,B组 (梗阻 5周组 )和C组 (梗阻 2周组 ) ,各 8只。梗阻组手术建成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兔模型 ,分别饲养 5周和 ... 目的 观察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不同时间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新西兰雄性白兔 2 4只 ,分为A组 (对照组 ) ,B组 (梗阻 5周组 )和C组 (梗阻 2周组 ) ,各 8只。梗阻组手术建成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兔模型 ,分别饲养 5周和 2周后解剖膀胱。①测定膀胱重量、容量 ;②检测逼尿肌功能 ;③观察膀胱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对照组仅行下腹部切口而不建成梗阻模型。结果  (1 )A、B、C组膀胱重量分别为 (3.83±0 .71 )、(1 2 .6 5± 4 .0 1 )、(1 5 .6 3± 4 .0 0 ) g。A、B、C组膀胱容量分别为 (98.1 3± 1 8.1 1 )、(6 9.5 0± 1 0 .2 1 )、(48.1 3± 1 7.1 5 )mL ;(2 )A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张力及最大收缩速度均明显大于B组及C组 (P <0 .0 5或 0 .0 1 ) ;C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张力及最大收缩速度 (除高K+ 液外 )均大于B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B组和C组兔逼尿肌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 ,线粒体水肿。结论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可引起逼尿肌功能障碍并在短时间内进入失代偿期 ,这一变化有其超微结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时间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 逼尿肌功能障碍 超微结构变化 细胞超微结构 膀胱重量 膀胱逼尿肌 下腹部切口 粗面内质网 逼尿肌细胞 功能改变 不同时间 膀胱容量 0.05 失代偿期 对照组 C组 B组 新西兰 兔模型 K^+ 显著性 线粒体 形态学 速度 收缩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人胃腺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罗雍德 李祺福 黄宗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94-99,共6页
地塞米松处理人胃腺癌MGc80-3细胞表明,MGc80-3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边缘有许多丝状伪足;细胞核形不规则,核质比值大,异染色质团块多,核仁数目多,其内有许多核仁小泡;细胞质内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数量少,形态结构不典型,游离核糖体... 地塞米松处理人胃腺癌MGc80-3细胞表明,MGc80-3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边缘有许多丝状伪足;细胞核形不规则,核质比值大,异染色质团块多,核仁数目多,其内有许多核仁小泡;细胞质内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数量少,形态结构不典型,游离核糖体多.经1.5×10~2g/L地塞米松处理后,细胞表面微绒毛和丝状伪足显著减少或消失,出现皱褶状和小泡状结构;细胞核形规则,核质比值减小,异染色质团块减少,核仁数目减少、结构致密;细胞质中粗糙型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数量增多,形态结构典型,游离核糖体减少,这些变化说明地塞米松改变了MGc80-3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人胃腺癌细胞 超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细胞结构变化及PCD
15
作者 金钢 叶建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78-178,共1页
电镜观察到两年生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茎中形成层细胞以及其他的薄壁细胞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特征: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多泡体;细胞壁出现膨胀扭曲;线粒体峭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 电镜观察到两年生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茎中形成层细胞以及其他的薄壁细胞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特征: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多泡体;细胞壁出现膨胀扭曲;线粒体峭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是完整的,内质网在细胞器降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胞核在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之后才崩塌消失.这表明,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其变化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细胞死亡.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PCD是持续发生的,最终引起植株全面崩溃,这可能是感病黑松死亡的内因.在感病10d后,形成层区才开始出现空洞化现象.因此,形成层的空洞化并非是植株死亡的主因,而是其感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松材线虫 超微结构变化 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猪肉和经盐腌后在加热过程中超微细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静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7-72,共6页
取新鲜的、未发生僵直的猪背最长肌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样品分别在45、50、55、60、65、70、80和90℃水中加热;另一组样品先分别在1%、3%和5%的NaCl溶液中进行腌制,而后再加热到72—75℃。所有样品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对肌原... 取新鲜的、未发生僵直的猪背最长肌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样品分别在45、50、55、60、65、70、80和90℃水中加热;另一组样品先分别在1%、3%和5%的NaCl溶液中进行腌制,而后再加热到72—75℃。所有样品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对肌原纤维的结构进行观察及分析。加热对肌原纤维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45~50℃会导致肌原纤维发生超收缩:在55、60和65℃时,部分肌原纤维超收缩加剧,而另一部分则不发生超收缩,另外由于肌丝和肌浆蛋白发生变性,肌原纤维的原始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若加热温度为70、80和90℃,未发生超收缩肌节的数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肌丝发生热变性而凝固加剧,导致A带缩短、Ⅰ带断裂,肌原纤维结构严重破坏,其崩解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NaCl腌制对加热时肌原纤维的崩解走己到但讲作用,并可避免肌原纤维发生强烈收缩,其中3%~5%NaCl溶液的作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猪肉 腌制猪肉 加热过程 超微结构变化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强毒人工感染雏鸭的显微和超微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忠伟 杨颖 +2 位作者 江楠 罗乐 文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0-147,共8页
为了解鸭瘟病毒(DPV)人工感染雏鸭后的组织器官病变规律、感染后病毒分布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试验以DPV GZ强毒株人工感染90羽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鉴定,并通... 为了解鸭瘟病毒(DPV)人工感染雏鸭后的组织器官病变规律、感染后病毒分布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试验以DPV GZ强毒株人工感染90羽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鉴定,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病理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人工感染3 h后即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出DPV核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感染后10 h可在脾脏中首先观察到少量的病毒,30 h后胸腺开始发现病毒,病毒的数量随感染时间增加逐渐增加;感染18 h后,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织间隙增大;脾脏组织病变严重,其余器官组织结构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组织损伤;感染后30 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器官组织结构模糊不清,出血较为严重;一些器官则出现细胞肿胀,肠道等器官组织也有细胞变性、出血等病理变化;在死亡鸭的肝脏、脾脏、十二指肠、胸腺发现数量极多的病毒。对照组鸭组织中未发现病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鸭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鸭瘟的病理学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雏鸭 组织病理变化 超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不同药用部位水煎液对急性肝损伤小鼠保肝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耿广琴 杨志军 +1 位作者 杨秀娟 李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3-2755,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芩水煎液对CCl4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DNA及肝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黄芩茎叶保肝作用的效果。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对照组、7月份黄芩茎叶组、10月份黄芩茎叶组、黄芩根组。正常对照组、模型... 目的研究黄芩水煎液对CCl4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DNA及肝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黄芩茎叶保肝作用的效果。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对照组、7月份黄芩茎叶组、10月份黄芩茎叶组、黄芩根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每只给予0.2 m L/10 g的生理盐水,联苯双酯对照组每日每只给予联苯双酯150 mg/kg,黄芩各组每日每只按相当于生药量6 g/kg剂量给小鼠灌服黄芩水煎液,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溶液0.1 m L/10 g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18 h后,剖取肝组织,检测肝细胞DNA损伤,观察肝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给予黄芩水煎液后,小鼠肝细胞DNA尾长、尾矩、Olive尾矩均有所减少,其中黄芩根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茎叶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黄芩根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黄芩茎叶组肝细胞胞质内细胞器肿胀,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对肝超微结构的损伤缓解作用不显著。结论黄芩根水煎液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与黄芩根相比,黄芩茎叶的作用较弱,黄芩茎叶的药用功效尚需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不同部位 肝损伤模型 DNA损伤 超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柴家前 武照娜 +2 位作者 尹青 孙淑红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5-74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发病机理。针对山东济宁某蛋种鸡场200日龄产蛋鸡的组织病料,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原与抗体,分离病毒,并对其进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发病机理。针对山东济宁某蛋种鸡场200日龄产蛋鸡的组织病料,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原与抗体,分离病毒,并对其进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病鸡群出现渐进消瘦、瘫痪和最后死亡现象,全群死亡率达10%左右。病鸡的肝、脾等内脏器官明显肿大,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其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胞质含红色嗜酸性颗粒的骨髓样细胞瘤细胞增生,也发现间质中淋巴细胞和成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同时在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均看到病毒颗粒,有囊膜,直径约100nm。病料中p27抗原和血清中抗体均呈阳性,并分离到ALV-J。以上结果提示该蛋种鸡群发生的肿瘤病是由ALV-J引起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禽白血病病例在蛋鸡中确诊,预示着我国蛋鸡业面临新的威胁,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种鸡 J亚群-禽白血病 组织病理学 超微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用供体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碱性磷酸酶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花 金青松 石玉秀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上皮细胞 肺泡 供体 移植 Ⅱ型 超微结构变化 敏感性 保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