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加强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燕 吴俞 王天巍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研究“威马逊”进入南海后,逐渐增强直至登陆海南岛后强度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加剧了TC的非对称结构的发展,对TC强度演变产生了影响;充足的水汽输送是T... 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研究“威马逊”进入南海后,逐渐增强直至登陆海南岛后强度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加剧了TC的非对称结构的发展,对TC强度演变产生了影响;充足的水汽输送是TC加强的重要条件,强盛的西南季风和越赤道气流是“威马逊”主要水汽输送带;低层强辐合和高空强辐散促使TC猛烈发展;垂直风切变小、高海温有利于TC强度加强;TC加强过程,云系不断紧密,台风眼越发清晰,且回波结构逐渐紧密、对称,眼区逐渐变圆,减小而清晰,眼壁清楚,眼区回波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威马逊” 近海加强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度变化条件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家峻 聂新旺 +3 位作者 梅娜 王蕊 王鑫 吴晶 《海洋预报》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通过对台风年鉴基本资料和NCEP 1°×1°格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威马逊"在整个生命史内的强度变化,运用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威马逊"活动的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威马逊"在整个... 通过对台风年鉴基本资料和NCEP 1°×1°格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威马逊"在整个生命史内的强度变化,运用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威马逊"活动的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威马逊"在整个生命史内,有3个急剧增强的时刻和1个急剧减弱时刻;中低层的垂直切变与中高层垂直切变与3个急剧增强过程相关性较好,两者的急剧减小对TC的急剧增强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威马逊"的强度变化与总水汽净流入有近似一致的关系,西边界和南边界对台风的加强具有正贡献,东边界和北边界是台风水汽流出的方向;低层的质量净流入较大,高层的质量净流出较强时,表明高低空的配合较好,有利于T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威马逊” 垂直风切变 水汽净流入 质量净流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期间近地层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海龙 吴新桥 +2 位作者 黄增浩 蔡彦枫 张灿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304,共8页
利用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广东徐闻期间勇士风电场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威马逊"风切变、湍流强度、阵风系数和风向等的时程变化特征,拟为沿海台风影响严重区域输电线路设计和风电机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分析... 利用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广东徐闻期间勇士风电场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威马逊"风切变、湍流强度、阵风系数和风向等的时程变化特征,拟为沿海台风影响严重区域输电线路设计和风电机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发现"威马逊"风切变指数相比年平均风速(即常态风)切变指数减小,随台风中心逼近和经过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规律;台风中心过后风向回南之后,幂指数函数拟合较差。阵风系数呈现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该趋势在台风中心经过前较好地吻合幂函数,而在台风中心经过后吻合较差;各高度阵风系数以及不同高度之间的差值随台风中心逼近、风速增加而趋于减小,随台风中心远离、风速下降而缓慢增大。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强风时段湍流强度较小且相对平稳,轮毂高度处湍流强度基本不超IEC-B类。测站位于台风中心路径右侧眼壁区时,所测风向随时间呈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威马逊” 风切变 阵风系数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谈广西沿海防护林建设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小兰 曾春阳 +1 位作者 文娟 谢素平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7期65-67,共3页
通过对2014年广西林业遭受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分析广西沿海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发展建议,为不断提高沿海防护林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9 超强台风“威马逊” 广西 沿海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