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甙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超 王卫东 +1 位作者 郑义 丘泰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41-46,共6页
利用萃取罐体积为1L的超临界CO2萃取设备,采用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乙醇/水/超临界CO2反相微乳对人参皂甙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参数为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3h,加水量36ml/100g人参,萃取压力30MPa和AOT添... 利用萃取罐体积为1L的超临界CO2萃取设备,采用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乙醇/水/超临界CO2反相微乳对人参皂甙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参数为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3h,加水量36ml/100g人参,萃取压力30MPa和AOT添加量0.06mol/100g人参,此时人参皂甙的得率为0.757%;E=0.870×(1-e-0.618t)为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甙的具体动力学模型方程;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与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甙相比是一种相对有效的萃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 临界co2 人参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超临界CO_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登林 朱文学 +1 位作者 丘泰球 聂英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波强化超临界CO2反相微乳(USCRM)萃取设备,以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为主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超声波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分别考察了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作用方...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波强化超临界CO2反相微乳(USCRM)萃取设备,以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为主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超声波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分别考察了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作用方式的影响。实验发现,每克人参先用0.6mL水浸泡12h后,在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4MPa、45℃、4h,分离压力和温度分别为5MPa和55℃,CO2流量2L/h条件下,超声波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的人参皂苷萃取率,分别是乙醇超临界CO2萃取和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5.28和1.64倍;并且萃取率随超声波功率的增大和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 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 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 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超临界CO_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甙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登林 丘泰球 贲永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06,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强化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设备,以AOT为主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超声对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甙的影响.试验发现,在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分别为24 MPa、45℃、4 h、2 L/h的条件下,超...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强化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设备,以AOT为主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超声对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甙的影响.试验发现,在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分别为24 MPa、45℃、4 h、2 L/h的条件下,超声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的人参皂甙萃取率是以乙醇作夹带剂的超临界CO2萃取法的7.42倍、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法的2.30倍;人参皂甙萃取率随超声辐照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随超声功率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超声功率较低的条件下,低频超声比高频超声更有利于反相微乳的萃取,而在超声功率较高的条件下,高频超声则比低频超声更有利于反相微乳的萃取.并且超声的加入没有改变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选择性.超声对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强化效应可能归因于超声的机械波动效应和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反相 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反相微乳体系的介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囡囡 朱永仿 杨晓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98,共5页
研究水/表面活性剂/超临界CO2(ScCO2)的结构自组装对于设计和应用基于ScCO2流体的反胶束微乳化过程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中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对双链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琥珀酸酯磺酸钠(d i-HCF4)]+水+CO2(溶剂)体系... 研究水/表面活性剂/超临界CO2(ScCO2)的结构自组装对于设计和应用基于ScCO2流体的反胶束微乳化过程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中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对双链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琥珀酸酯磺酸钠(d i-HCF4)]+水+CO2(溶剂)体系进行介观模拟。模拟观测了在ScCO2中表面活性剂不同组成下的聚集形态,以及反相微乳结构形成的动态过程,同时考察了微乳体系的相形态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反相微乳结构的形成;压力升高,会破坏反相微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 临界co2 反相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超临界CO_2萃取人参中皂苷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登林 罗磊 +2 位作者 刘建学 钟先锋 丘泰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4-207,共4页
为了改善超临界CO2萃取在极性物质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在其体系中引入特定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它们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皂苷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均可显著提高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皂苷的萃... 为了改善超临界CO2萃取在极性物质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在其体系中引入特定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它们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皂苷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均可显著提高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皂苷的萃取率,其改善效果与它们的种类和加入量有关。在司盘80、吐温8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和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4种表面活性剂中,以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是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和吐温80,而司盘80最差。在3种助表面活性剂对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的改善效果方面,以乙醇效果最好,其次是正戊醇,正丁醇效果最差。在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h和CO2流量2.5L/h的条件下,AOT和乙醇的加入量以0.036g/mL较好,此时人参皂苷的萃取率达15.9%,是没加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下的1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临界co2 人参皂苷 反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化方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人参皂甙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罗登林 丘泰球 王睿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为改善超临界CO2在萃取极性物质和传质方面的缺点,用自行设计的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设备,研究了夹带剂、超声和反相微乳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甙的强化效果。实验条件设定为:萃取压力、温度与时间分别为25 MPa、45℃、4 h,CO2流量... 为改善超临界CO2在萃取极性物质和传质方面的缺点,用自行设计的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设备,研究了夹带剂、超声和反相微乳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甙的强化效果。实验条件设定为:萃取压力、温度与时间分别为25 MPa、45℃、4 h,CO2流量为2.0 L/h,分离压力与温度分别为6 MPa和55℃,超声频率、功率密度和辐照方式分别为20 kHz、100 W/L和6 s/6 s。实验结果发现,超声联合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人参皂甙萃取率分别是SC、MSC、UMSC和SCRM的13.9、4.9、3.1和1.8倍,其萃取固形物中皂甙的质量分数分别是SC和MSC的4.5和2.1倍;MSC、UMSC、SCRM和USCRM的人参皂甙萃取速率大小顺序依次为:USCRM>SCRM>UMSC>MSC;超声的加入不会改变对萃取人参皂甙的选择性和人参皂甙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 夹带剂 反相 人参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醇甲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RP-HPLC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晓旭 李继海 +2 位作者 姜贵全 孟宪军 李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2,共2页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探讨了超临界CO2法萃取北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醇甲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五味子醇甲的质量分数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min,提取率可达到0.970%;以乙腈-水...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探讨了超临界CO2法萃取北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醇甲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五味子醇甲的质量分数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min,提取率可达到0.970%;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平均回收率为98.64%,相对标准偏差为2.908%,检出限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醇甲 临界co2 流体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产杏仁油成分的反相SFE-CO_2萃取与GC-MS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健 马君义 +1 位作者 张继 梁俊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16-419,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的甘肃地产杏仁油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生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结合可提高杏仁油...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的甘肃地产杏仁油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生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结合可提高杏仁油品质,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甘肃地产杏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油 反相临界co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反相微乳体系萃取茶渣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阳 代成 +3 位作者 谭梓铭 李璐 李雁 解新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94-203,共10页
使用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和吐温80(Tween80)混合制备了三种反相微乳体系,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水分含量(W0)、水相pH、萃... 使用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和吐温80(Tween80)混合制备了三种反相微乳体系,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水分含量(W0)、水相pH、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和KCl浓度、水相pH和萃取温度对蛋白质后萃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Tween80-CTAB微乳体系对茶渣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在表面活性剂浓度0.10 mol/L,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70%,水相pH13.0,W025,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为40 min的最佳条件下,茶渣蛋白的前萃率达到最大值16.17%,其后萃率在KCl浓度为1.2 mol/L,pH7.0,提取温度40℃的最佳条件下可达到94.78%。SDS-PAGE电泳图的结果表明,反相微乳萃取得到的茶渣蛋白分子条带较小,即能够选择性的萃取小分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 茶渣蛋白 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吐温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微乳过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军 沈忠耀 +1 位作者 王涛 崔洪友 《现代化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临界流体 过程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微绿球藻中二十碳五烯酸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孝晨 孙利芹 +2 位作者 杨红芬 丁珂 季昱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99,共5页
以拟微绿球藻为原料,比较不同有机溶剂体系及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对微藻油得率和EP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SC-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体系石油醚-丙酮-乙醇(体积比2∶1∶0.5)可以获得较好的萃取效果,此条件... 以拟微绿球藻为原料,比较不同有机溶剂体系及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对微藻油得率和EP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SC-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体系石油醚-丙酮-乙醇(体积比2∶1∶0.5)可以获得较好的萃取效果,此条件下微藻油得率为23.74%,EPA含量为31.34%;SC-CO_2萃取最佳夹带剂为甲醇,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48℃、萃取时间168 min,此条件下微藻油得率为8.34%,EPA含量为25.66%。GC-MS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所得微藻油脂肪酸组成一致,且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考虑到设备成本、能耗等问题,溶剂浸提法相比于SC-CO_2更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球藻 临界co2 溶剂提 响应面法 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黄色素提取及精制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雄辉 季清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74,共5页
本文采用乙醇溶液多级浸取、固液分离、微孔膜过滤、真空薄膜浓缩,再由超临界CO2萃取分离、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栀子黄色素。产品提取率、纯度、色价较传统工艺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乙醇浸 临界co2 精制 固液分离 孔膜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草籽油脂肪酸的HPLC-MS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越 赵先恩 索有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6,共5页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微孔草籽油的脂肪酸成分。用荧光衍生试剂1-[2-(对甲苯磺酸酯)乙基]-2-苯基咪唑[4,5-f]9,10-菲(TSP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对39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标准品进行衍...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微孔草籽油的脂肪酸成分。用荧光衍生试剂1-[2-(对甲苯磺酸酯)乙基]-2-苯基咪唑[4,5-f]9,10-菲(TSP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对39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标准品进行衍生,经梯度洗脱实现了39种脂肪酸衍生物完全分离,使用外标法定量,建立了同时测定17种脂肪酸绝对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微孔草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相对含量分别是29.09%、23.85%、20.2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7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草籽油 临界co2 脂肪酸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