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制备BMP-2-PLLAms/FGF-2-nHA/PLGA复合支架及体外成骨诱导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燕 白丽娟 +1 位作者 陈华黎 周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8,共11页
本研究将左旋聚乳酸微球(PLLAm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醇酸(nHA/PLGA)多孔支架复合,构建可次第释放不同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支架.首先,制备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左旋聚乳酸微球(BMP-2-PLLAms),然后将微球与nHA/PLGA及碱性成... 本研究将左旋聚乳酸微球(PLLAm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醇酸(nHA/PLGA)多孔支架复合,构建可次第释放不同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支架.首先,制备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左旋聚乳酸微球(BMP-2-PLLAms),然后将微球与nHA/PLG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制备BMP-2-PLLAms/FGF-2-nHA/PLGA复合支架.制备的BMP-2-PLLA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6~10μm之间,BMP-2载药量为1.45×10-3%,包封率为61.9%,制备的BMP-2-PLLAms/FGF-2-nHA/PLGA复合支架孔径为100~200μm,孔隙率为75.8%,抗压强度为6.8 MPa,8周降解率为19.9%.7天时,FGF-2和BMP-2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77.1%和44.2%;14天时,FGF-2和BMP-2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4.9%和61.5%.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诱导实验证明复合支架中释放的BMP-2和FGF-2能够持续有效地刺激BMSCs的增殖和分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BMP-2-PLLAms/FGF-2-nHA/PLGA复合支架有效实现了FGF-2和BMP-2的次第释放,且能够显著地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醇酸 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 复合支架 次第释放 成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离聚物微孔发泡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水洞 汪鹏 +1 位作者 徐跃 彭响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30,共7页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综合性能优越,但因熔体黏度低而难以用于制备微孔塑料。论文采用离子化改性提高PBS熔体黏度,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将丁二酸与丁二醇预缩聚后,添加二乙醇胺盐酸盐和二异腈酸六亚甲基酯(HDI)进行扩链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综合性能优越,但因熔体黏度低而难以用于制备微孔塑料。论文采用离子化改性提高PBS熔体黏度,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将丁二酸与丁二醇预缩聚后,添加二乙醇胺盐酸盐和二异腈酸六亚甲基酯(HDI)进行扩链反应,制备氨基离子浓度(UIC)为1%~5%的PBS离聚物(PBSUI),再以sc-CO_2发泡制备PBSUI微孔塑料。采用动态流变仪和X射线衍射测试PBSUI的流变行为和结晶性能,随着UIC的增加,由离子簇聚集产生的物理交联提高了PBSUI的熔体黏度和松弛时间,发泡前后PBSUI结晶度和球晶的直径均降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UIC增加,PBSUI泡孔由圆形转变为多边形,泡孔平均直径(D)、壁厚和开孔率下降,而泡孔密度(N_f)和发泡倍率则上升。当UIC为3%,PBSUI的D为2.05μm,N_f达1.73×10^(10)cm^(-3),发泡倍率超过10,由离子簇聚集引起的物理交联和异相成核作用,显著提高了PBSU的发泡性能,获得了泡孔形态良好的微孔泡沫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离聚物 超临界流体发泡 簇聚集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凸TPU微孔片材的制备及压力传感性能
3
作者 杨柳 肖书平 +3 位作者 列皓珽 孙志刚 黄嘉荣 徐百平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共8页
通过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和多孔板受限发泡模具相结合,成功实现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介电层表面微凸结构和内部微孔结构的同步构筑,并对所得表面微凸TPU微孔介电层的表面形貌、内部孔结构及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 通过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和多孔板受限发泡模具相结合,成功实现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介电层表面微凸结构和内部微孔结构的同步构筑,并对所得表面微凸TPU微孔介电层的表面形貌、内部孔结构及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分析,探究了表面微凸结构的间距比及高度等对相应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强电容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超景深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米级泡孔均匀分布于介电层的主体区域及微凸结构内部。压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微凸TPU微孔介电层的微凸结构有效增强了介电层的压缩变形能力,减小了外力作用下介电层厚度,增加了与电极的接触面积,从而显著提升了相应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强响应性能。与无表面微凸结构的TPU微孔介电层相比,表面微凸TPU微孔介电层相应传感器在微凸线性弹性区、基体线性弹性区和屈曲区的灵敏度分别提高了48.60,0.87和2.10倍。此外,阶梯压力响应测试和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呈现出较高的分辨率和稳定性。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应用于指尖点击等人体运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超临界流体发泡 表面微凸结构 微孔结构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工程塑料泡沫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秦菁 祈青 +1 位作者 雷雅杰 罗世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特种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该类材料的加工温度过高,导致其基本无法采用传统的发泡工艺对其进行发泡,而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为制备特种工程塑料泡沫提供了可能。首先,对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的原理、成型... 特种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该类材料的加工温度过高,导致其基本无法采用传统的发泡工艺对其进行发泡,而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为制备特种工程塑料泡沫提供了可能。首先,对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的原理、成型方式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在制备特种工程塑料泡沫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阐述了几种典型的聚芳醚类特种工程塑料微孔泡沫的制备,泡孔结构的调控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最后,对特种工程塑料泡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目前特种工程塑料发泡方法在材料设计、设备研发、过程控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发泡 特种工程塑料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微孔材料导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晶敏 王建康 刘子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6-13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可以连续制备聚合物/高质量分数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先利用挤条机、滚圆机制得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混合颗粒,再利用熔融挤出,制得高质量分数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此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碳纤维(CF)... 提出了一种可以连续制备聚合物/高质量分数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先利用挤条机、滚圆机制得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混合颗粒,再利用熔融挤出,制得高质量分数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此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碳纤维(CF)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超临界流体辅助发泡及性能测试。结果显示,CF加入会一定程度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CF的质量分数为20%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分别为7.97 MPa和91%;TPU/CF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阈值介于25%~30%之间,CF质量分数为30%时体积电阻率为6.5×10^(7)Ω·mm,比25%的下降了3个数量级;随着发泡后的收缩现象,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体积电阻率 超临界流体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