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在跳台滑雪起跳阶段中下肢肢体内协调性分析
1
作者 侯博杰 纪仲秋 +2 位作者 赵晓雨 张云 于明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1-181,共1页
目的探讨我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在跳台滑雪起跳过程中运动学特征及在起跳过程中下肢肢体间的协调性。方法以5名北欧两项运动员(均为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运动员)为对象,采用高清摄影系统以及三维影像分析系统解析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运动学数... 目的探讨我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在跳台滑雪起跳过程中运动学特征及在起跳过程中下肢肢体间的协调性。方法以5名北欧两项运动员(均为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运动员)为对象,采用高清摄影系统以及三维影像分析系统解析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运动学数据,并通过连续相对时相(CRP)对我国运动员踝、膝、髋关节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运动员在起始动作时,踝关节角度显著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P<0.05);结束动作时,踝关节角度显著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并具有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同时膝关节角度显著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P<0.01)。(2)我国运动员膝关节和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之间的协调性均为正相协调(in-phase),但踝关节和膝关节之间的协调在起跳过程中踝关节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比例接近50%,踝关节和髋关节之间的协调在起跳过程中髋关节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比例接近50%。结论(1)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踝关节稳定性,以及下肢的蹬伸速度。(2)我国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肢体内具备极高的协调性,但起跳过程中膝关节主导占比时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台滑雪 起跳过程 一级运动员 等级运动员 起跳阶段 优秀运动员 蹬伸 摄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紧度护膝对ACLR篮球爱好者急停起跳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洋 万祥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9-479,共1页
目的确定护膝紧度对重建前交叉韧带(ACLR)的篮球运动者急停起跳时主观舒适性和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探讨护膝紧度对ACL损伤防护的潜在影响。方法15名右侧ACLR(26个月内)的男性篮球运动者,以裸膝和穿戴低、中、高紧度(大腿及小腿1.68... 目的确定护膝紧度对重建前交叉韧带(ACLR)的篮球运动者急停起跳时主观舒适性和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探讨护膝紧度对ACL损伤防护的潜在影响。方法15名右侧ACLR(26个月内)的男性篮球运动者,以裸膝和穿戴低、中、高紧度(大腿及小腿1.68、2.40、3.12 k Pa,膝部1.89、2.70、3.51 k Pa)护膝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测试,紧度通过气囊式压力测试仪调整。通过目测类比评分评估主观舒适性。使用测速系统控制受试者助跑速度在4±0.5m/s。使用8镜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采集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应用欧拉角和逆动力学方法的计算关节角度和力矩。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护膝紧度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护膝紧度对束缚舒适性(P=0.047)及整体舒适性(P=0.027)产生影响,高紧度比低紧度束缚舒适性更好(P=0.019),高紧度(P=0.043)和中紧度(P=0.041)比低紧度整体更舒适;护膝紧度对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髋关节屈曲角度(P=0.048)产生影响,髋关节屈曲角度裸膝大于中紧度(P=0.041)和高紧度(P=0.017),对膝关节三维角度及力矩无影响(P>0.05)。结论穿着较高紧度护膝时,ACLR受试者的舒适性更好,且急停起跳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髋关节屈曲角度更小,可能降低ACL应力,对ACL损伤的防护具有潜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篮球爱好者 生物力学特征 急停起跳 助跑速度 地面反作用力 篮球运动 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对收腹起跳阶段下肢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董文慧 王瑶 马运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2-462,共1页
目的量化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EIF)前后运动员进行收腹起跳阶段中的下肢肌肉协同特征,揭示EIF对运动员收腹起跳阶段下肢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方法比较10名田径专项班的二级男性运动员EIF干预前后收腹起跳阶段的下肢表... 目的量化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EIF)前后运动员进行收腹起跳阶段中的下肢肌肉协同特征,揭示EIF对运动员收腹起跳阶段下肢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方法比较10名田径专项班的二级男性运动员EIF干预前后收腹起跳阶段的下肢表面肌电数据,分析EIF前后肌肉协同结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前后协同参数的差异。结果EIF前后均提取出2个协同元,且存在肌肉协同结构的交替激活。EIF后,协同元2的激活程度显著下降,协同元1无显著变化。EIF后协同元1的股直肌贡献度显著增加(P<0.05),半腱肌贡献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收腹起跳任务期间,EIF干预前后均提取了两种协同结构。随着EIF的干预,协同元数量并没有改变,但是各肌肉协同元的激活程度下降,且各协同结构内肌肉贡献度发生变化,起到吸收地面反作用力作用的股直肌贡献增加。提示股直肌存在拉伤风险,应加强预防股直肌损伤。同时揭示了尽管EIF引起了协同结构的变化,但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肌肉协同工作的基本模式仍然会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跳阶段 地面反作用力 运动性疲劳 配对样本t检验 下肢肌肉 股直肌 中枢神经系统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非预期急停起跳时躯干及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杨蕊芝 张美珍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0-130,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足球运动员在脑力疲劳与不同预期状态下,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时躯干及下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并据此评估执行急停起跳动作时非接触性ACL损伤风险,为足球运动员设计更贴近真实比赛的ACL损伤预防训练方案提供理论...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足球运动员在脑力疲劳与不同预期状态下,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时躯干及下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并据此评估执行急停起跳动作时非接触性ACL损伤风险,为足球运动员设计更贴近真实比赛的ACL损伤预防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20名男性足球运动员进行45 min的Stroop任务来诱导脑力疲劳,并通过自制红外同步触发器随机改变荧幕颜色以提供不同预期状态场景。运用12镜头红外光点三维运动捕捉系统(Nokov Mars2H,中国)以及2台三维测力台(Bertec FP4060,USA)采集受试者急停起跳动作的躯干及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采用2×2(脑力疲劳前后和预期/非预期)重复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躯干及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结果(1)触地时刻与脑力疲劳前相比,疲劳后躯干前倾角度显著减小(P=0.043)。非预期条件下躯干前倾角度(P=0.038)、膝关节屈曲力矩(P=0.025)、膝外翻力矩显著增大(P=0.014),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显著减小(P=0.046)。(2)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与脑力疲劳前相比,疲劳后膝关节屈曲角度(P=0.017)显著减小、膝关节外翻力矩显著增大(P=0.029)。结论脑力疲劳后足球运动员急停起跳触地时呈现出躯干较直立状态,非预期条件下触地时膝关节外翻力矩增大,两者都可能增大ACL损伤的风险。但脑力疲劳后进行非预期任务可能不会加重ACL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反作用力 急停起跳 脑力疲劳 双因素方差分析 膝关节屈曲 足球运动员 非接触性 训练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帮篮球鞋在急停起跳落地动作中的下肢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5
作者 林时鑫 冯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2-572,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穿着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时完成急停起跳动作的足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为篮球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实验选取15名南京体育学院的男性受试者分别穿着高低帮球鞋,进行3次有效的急停起跳动作,采用Vicon红外人体运动捕...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穿着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时完成急停起跳动作的足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为篮球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实验选取15名南京体育学院的男性受试者分别穿着高低帮球鞋,进行3次有效的急停起跳动作,采用Vicon红外人体运动捕捉系统、AMTI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急停起跳动作中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穿着高低帮篮球鞋优势侧的前足、踝关节的三维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结果(1)在急停起跳的水平着地阶段,相对于低帮篮球鞋,穿着高帮篮球鞋前足跖屈角度峰值显著减小(P=0.027),但穿着高低帮篮球鞋的着地时刻前足与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内外旋角度无差异(P>0.080)。(2)在急停起跳的垂直着地阶段,相对于低帮篮球鞋,穿着高帮篮球鞋着地时刻踝关节内翻角度、趾屈角度,落地过程踝关节内翻角度和趾屈角度峰值显著减小(P<0.044)。相对于低帮篮球鞋,穿着高帮篮球鞋落地过程前足和踝关节背伸角度峰值显著增大(P<0.011)。(3)在急停起跳的水平着地阶段,相对于低帮篮球鞋,穿着高帮篮球鞋着地到起跳离地时刻的下肢的冲量显著减小(P=0.030)。结论穿着高帮鞋可能限制了起跳阶段的前足运动,降低了起跳动作表现,但在落地阶段对踝关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体育学院 急停起跳 生物力学分析 起跳动作 篮球鞋 起跳阶段 踝关节 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跳台滑雪运动员起跳阶段运动学分析研究
6
作者 王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4-574,共1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跳台滑雪运动员台上起跳的各运动学参数与飞行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厘清起跳阶段影响飞行距离的因素。方法基于NLT空间标定技术,使用2台工业相机同步采集8名青少年运动员台上起跳全过程视频数据各3组,采用FASTMOVE无标... 目的研究青少年跳台滑雪运动员台上起跳的各运动学参数与飞行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厘清起跳阶段影响飞行距离的因素。方法基于NLT空间标定技术,使用2台工业相机同步采集8名青少年运动员台上起跳全过程视频数据各3组,采用FASTMOVE无标记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解析并获取运动学数据,对运动员起跳开始、离台和结束时刻的下肢各关节角度、角速度及重心速度与飞行距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起跳开始时刻,左侧髋关节角度与飞行距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8,P<0.01),助滑速度与飞行距离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21,P<0.05)。离台时刻,两侧踝关节角度与飞行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左踝:r=-0.892,P<0.01;右踝:r=-0.783,P<0.05),离台速度与飞行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5,P<0.01)。起跳结束时刻,躯干前倾角与飞行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76,P<0.01)。在起跳阶段,右侧膝关节伸展幅度、左侧膝关节峰值角速度及重心垂直峰值速度与飞行距离呈正相关关系(r=0.783,P<0.05;r=0.836,P<0.05;r=0.904,P<0.01)。结论运动员在助滑阶段降低髋关节角度有利于提高助滑速度从而提高飞行距离;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减少躯干及踝关节的伸展,主要依靠膝关节的快速蹬伸有利于提高离台速度和重心垂直速度从而提高飞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跳阶段 飞行距离 起跳过程 青少年运动员 蹬伸 运动学参数 运动学分析 关节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及其对中国男子跳远技术发展的启示——以第15届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国杰 陈志婷 +3 位作者 郑富强 苑廷刚 李爱东 林洪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9,130,共9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二维录像解析,对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最后2步至起跳离板瞬间的位移、速度和角度等参数进行研究。探讨当前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前准备阶段及起跳环节技术特征,归纳和总结当前世界级...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二维录像解析,对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最后2步至起跳离板瞬间的位移、速度和角度等参数进行研究。探讨当前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前准备阶段及起跳环节技术特征,归纳和总结当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和发展趋势,并为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论:1)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均具备较好的助跑水平速度能力,以及起跳过程中较强的垂直速度转化能力。虽然我国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水平速度能力,但是垂直速度生成和转化不足。2)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最后2步动作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倒数第2步质心下降幅度大,最后1步步长较短,摆动腿动作幅度小,踏板积极等方面,这有利于获得垂直速度和形成良好的起跳准备姿势。我国优秀运动员虽然最后2步的动作结构与世界优秀选手趋于一致,但在动作幅度和动作效果上还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存在差距。3)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踏板和起跳动作积极,起跳过程中起跳腿退让收缩能力强,摆动腿摆动速度快。我国运动员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接近,但起跳能力和摆动腿摆动能力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建议:1)我国运动员在发展助跑速度的同时,应注重速度能力提高与起跳能力发展的共进性。2)对于具备良好水平速度能力的我国运动员来说,可以将加大最后2步身体质心的下降幅度以及缩短最后1步步长作为提升垂直速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 跳远 起跳技术 世界田径锦标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力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吕季东 龙跃玉 刘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6,共5页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力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起跳腿踏跳过程中所受的垂直冲击力可达本人体重的5.77~7.24倍,踏跳时间为0.150~0.172 s;起跳腿肌肉反应特性值为35.72~43.61,并且与起跳过程...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力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起跳腿踏跳过程中所受的垂直冲击力可达本人体重的5.77~7.24倍,踏跳时间为0.150~0.172 s;起跳腿肌肉反应特性值为35.72~43.61,并且与起跳过程中垂直速度变化值呈高度正相关;起跳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肌肉的退让收缩力量水平均对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的起跳力量较弱,部分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 起跳力量 起跳 踏跳 退让 收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越式跳高“两步”起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苏斌 吕乙林 张利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运用高速摄影方法 ,对我国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到起跳腿蹬离地面这一过程中身体重心运动和垂直速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论证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 运用高速摄影方法 ,对我国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到起跳腿蹬离地面这一过程中身体重心运动和垂直速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论证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起跳过程 ,指出背越式跳高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得到改变和垂直速度得到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起跳 “两步”起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贾谊 刘占锋 +1 位作者 严波涛 刘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0-624,共5页
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研究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研究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转化阶段变异性偏大,导致起跳阶段的动作稳定性较差;转化和蹬伸的时间过短,最终影响到起跳效果;腿部蹬伸能力与较快速的助跑速度不相匹配,出现了助跑速度快但无法腾起的现象,都反映腿部蹬伸力量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跳远 起跳 时间 速度 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建英 王黎明 许家巧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田径 男子跳高 起跳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5届田径世锦赛(北京)男子三级跳远冠军泰勒18.21m起跳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富强 苑廷刚 +3 位作者 李爱东 王国杰 戴勇 郭元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6,共8页
采用现场拍摄、录像分析等方法,以第15届田径世锦赛三级跳远运动员泰勒(18.21m)为研究对象,分析"平跳型"三级跳远起跳技术的特征。研究结果:1)泰勒助跑倒2-1步速度分别为10.95m/s、11.78m/s,步长分别为2.41 m、2.12 m,质心移动距... 采用现场拍摄、录像分析等方法,以第15届田径世锦赛三级跳远运动员泰勒(18.21m)为研究对象,分析"平跳型"三级跳远起跳技术的特征。研究结果:1)泰勒助跑倒2-1步速度分别为10.95m/s、11.78m/s,步长分别为2.41 m、2.12 m,质心移动距离分别为2.33m、2.08m。2)3次起跳速度利用率分别为96.90%、89.90%、88.46%,前两跳缓冲环节水平速度损失是蹬伸环节的4.29~4.65倍,离地瞬间垂直速度分别为2.02m/s、2.26m/s、2.74m/s。3)3次起跳时间分别为0.12s、0.14s、0.18s。4)3次起跳着地角度分别为73°、66°、68°,起跳角度分别为59°、63°、63°,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分别为155.53°、155.78°、162.91°。5)3跳比例分别为33.15%、31.87%、34.98%,腾起角度分别为11°、14°、20°。研究结论:1)泰勒具有较强的速度能力,倒2-1步保持"慢-快"速度节奏,质心位移与步幅"大-小"节奏变化相吻合。2)3次起跳均保持较高速度利用率,下肢力量平衡而强劲。3)以较大着地角度、小起跳角度起跳,配合"屈蹬"离地方式将水平速度最大程度的保持到最后。4)泰勒本次试跳所呈现的是1名稳定的"平跳型"选手所具有的典型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世锦赛 三级跳远 起跳 技术分析 泰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述芝 吴瑛 李玉章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5,共5页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结果显示:在起跳环节中,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是起跳腿的主要用力肌肉;在起跳腿即将着地前,所测肌肉均有较明显的预激活现象;...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结果显示:在起跳环节中,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是起跳腿的主要用力肌肉;在起跳腿即将着地前,所测肌肉均有较明显的预激活现象;着地后,肌肉用力的激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二头肌与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臀大肌;肌肉用力的失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肌肉用力持续时间长短依次为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内侧肌、臀大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起跳腿拮抗肌共同收缩的特征为:缓冲阶段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而在蹬伸阶段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男子跳远运动员 起跳环节 缓冲 蹬伸 表面肌电 肌肉 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马勇占 方爱莲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4,共3页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 2 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 ,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 ,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 ,...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 2 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 ,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 ,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 ,腾起角度相应偏小 ,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 ,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 ,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 ;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运动员 起跳技术 助跑 优秀 中国 身体重心 起跳能力 对比分析 发现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撑竿跳高持竿助跑与起跳的速度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雅琴 李世明 +1 位作者 刘运祥 杨桂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4,共3页
采用扫描拍摄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分析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与起跳的速度特征。测试结果表明:1)女子撑竿跳高的助跑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的速度是增加的,但有部分运动员从倒2步到倒1步的速度... 采用扫描拍摄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分析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与起跳的速度特征。测试结果表明:1)女子撑竿跳高的助跑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的速度是增加的,但有部分运动员从倒2步到倒1步的速度是减小的;3)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方向速度损失过大,垂直方向速度增值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竿跳高 助跑 起跳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远运动员助跑后程运动学与起跳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胜年 秦四建 +1 位作者 任晓峰 刘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77,82,共6页
采用实验法,对影响我国跳远运动员准确上板率的主要因素及起跳动力效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后程的节奏较为稳定,攻板意识较强,但应强化步长稳定性训练,以提高上板的准确性;优秀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 采用实验法,对影响我国跳远运动员准确上板率的主要因素及起跳动力效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后程的节奏较为稳定,攻板意识较强,但应强化步长稳定性训练,以提高上板的准确性;优秀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应进一步提升运动员自身的绝对速度;跳远起跳动力曲线的第2波峰出现于起跳腿的蹬伸期,其形成与起跳腿蹬伸、摆动腿摆动末期的惯性负荷有关;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快速蹬伸力量(或积极蹬伸意识)不足,应强化运动员快速力量,提高其跳远动力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运动员 助跑 起跳 运动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测试与女子排球运动员急停起跳高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海斌 翟丰 +1 位作者 张大中 张松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排球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急停起跳高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名排球专业队一级水平运动员,运用三维测力台、高速摄像机及运动解析系统采集被试者急停起跳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采用侧向平板支撑、侧抛实心球、... 目的:探讨排球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急停起跳高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名排球专业队一级水平运动员,运用三维测力台、高速摄像机及运动解析系统采集被试者急停起跳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采用侧向平板支撑、侧抛实心球、仰卧起坐、躯干屈伸、优势侧单腿站立、优势侧单腿跳远和躯干伸肌耐力7项核心稳定性测试收集被试者的相关数据。结果:运动员在急停起跳过程中,蹬伸阶段的足底压力越大,起跳高度越大;运动员膝关节屈角介于105°至115°之间时,其急停起跳高度值最大;优势侧单腿跳远、躯干屈伸及侧抛实心球主效应均显著,其余核心稳定性测试未表现出显著效应,且此3项核心稳定性测试均与急停起跳高度具有显著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结论与建议:足底压力特征能使急停起跳高度产生相应变化,建议重点加强动量转化与下肢发力训练;膝关节屈角影响排球运动员急停起跳高度,建议训练时将急停起跳环节进行专项化训练,且训练时采用105°至115°的膝关节屈角范围;优势侧单腿跳远、躯干屈伸及侧抛实心球是预测和改善急停起跳高度的有效指标,建议训练时采用并强化此3项核心稳定性的练习,且以其测试距离最大化为训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 核心稳定性 急停起跳高度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陈洁敏 章莺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通过三维摄影 ,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 ,倒 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 ... 通过三维摄影 ,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 ,倒 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 ;在起跳阶段 ,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 ,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高 起跳 质心 速度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板跳水起跳阶段人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古福明 石玉琴 李齐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0-93,共4页
将跳水板简化为外伸梁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跳水板在受外力时 ,跳板的力学特性、固有振动频率和人板系统的运动模式 ,为在运动实践中如何使人板系统协调配合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跳水板的动态性能、人板系统的运动仿... 将跳水板简化为外伸梁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跳水板在受外力时 ,跳板的力学特性、固有振动频率和人板系统的运动模式 ,为在运动实践中如何使人板系统协调配合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跳水板的动态性能、人板系统的运动仿真、跳水运动技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板跳水 人板系统 动力学分析 起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的创新研究——跳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与起跳效果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保成 王川 罗会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5,109,共5页
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等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双动力起跳技术与理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和起跳技术;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腾起水平初速度和腾起垂直初速度有影响。主... 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等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双动力起跳技术与理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和起跳技术;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腾起水平初速度和腾起垂直初速度有影响。主要结论:摆动腿的支撑效果与起跳腿的蹬伸效果共同构成了起跳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力起跳 助跑 背越式跳高 摆运腿支撑 起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