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尖点突变起动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拾兵 刘勇 +1 位作者 薛旖云 张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本文基于尖点突变理论,针对泥沙运动的复杂特征,建立了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动模式,确定了希尔兹极值、相对粒径和反映波浪与泥沙之间相互作用参数的非线性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拓扑变换。该模式的计算结果与波浪水槽试验资料的对比分析... 本文基于尖点突变理论,针对泥沙运动的复杂特征,建立了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动模式,确定了希尔兹极值、相对粒径和反映波浪与泥沙之间相互作用参数的非线性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拓扑变换。该模式的计算结果与波浪水槽试验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该模式尽管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但是对于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动流速的求解和运动状态判别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进而证明了泥沙起动的突变特性和该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尖点突变 波浪作用 泥沙 起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道坡度对泥石流起动模式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亓星 余斌 王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沟道内松散堆积物在不同坡度下形成泥石流的机理不同,为研究沟道坡度对泥石流起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泥石流物理模拟进行了松散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试验,选取5组坡度和三种级配研究了不同坡度和级配下松散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起动方式。结果... 沟道内松散堆积物在不同坡度下形成泥石流的机理不同,为研究沟道坡度对泥石流起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泥石流物理模拟进行了松散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试验,选取5组坡度和三种级配研究了不同坡度和级配下松散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起动方式。结果表明,沟道堆积物在坡度为14°和15°时呈典型的沟床起动特征,在坡度大于15°时呈滑坡流态化起动特征,临界坡度在15°与16°之间;泥石流起动时孔隙水压力随堆积体级配减小而减小,重度随堆积体级配减小而增大,级配对泥石流形成方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 坡度 起动模式 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TCSC旁路起动模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宇 张军国 张慧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24-26,35,共4页
TCSC旁路的目的在于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抑制短路电流、减轻氧化锌避雷器 MOV能量吸收的负担 ,使 MOV不致工作在太高的保护水平 ,从而在选择设备时 ,降低MOV的投资。因此 ,当故障发生时 ,快速有效的起动旁路模式十分重要。本文就能耗与能... TCSC旁路的目的在于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抑制短路电流、减轻氧化锌避雷器 MOV能量吸收的负担 ,使 MOV不致工作在太高的保护水平 ,从而在选择设备时 ,降低MOV的投资。因此 ,当故障发生时 ,快速有效的起动旁路模式十分重要。本文就能耗与能耗梯度两种旁路起动模式做出分析对比 ,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TCSC 旁路起动模式 可控串联补偿装置 氧化锌避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发动机热机起动模式的研究
4
作者 韩立伟 高定伟 +2 位作者 杨世春 汪冲 李炳男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缸内直喷发动机上分别研究传统起动模式、压缩缸起动模式和膨胀缸燃烧辅助起动模式三种起动模式,对比分析了其起动过程中起动转速特性、起动HC排放和起动耗电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起动模式,压缩缸起动模式和膨胀缸燃烧辅助起动... 在缸内直喷发动机上分别研究传统起动模式、压缩缸起动模式和膨胀缸燃烧辅助起动模式三种起动模式,对比分析了其起动过程中起动转速特性、起动HC排放和起动耗电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起动模式,压缩缸起动模式和膨胀缸燃烧辅助起动模式在起动速度和起动耗电量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尤其后者起动耗电量几乎节省一半;在起动HC排放方面,压缩缸起动模式没有太大的增加,而膨胀缸燃烧辅助起动模式因其膨胀缸燃烧不良以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压缩缸起动模式的综合性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缸内直喷汽油机 热机起动模式 起动速度 起动HC排放 起动耗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不同起动模式的起动概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程烨 张根广 +1 位作者 吴彰松 李林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基于颗粒间相对暴露度的分布规律,确定了河床近底水流流速有效作用点高度yb和近底时均流速。在此基础上,分别比较了滚动模式、滑动模式和跃移模式下泥沙临界起动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三种起动模式下的起动概率。经分析发现:在床面泥沙颗粒... 基于颗粒间相对暴露度的分布规律,确定了河床近底水流流速有效作用点高度yb和近底时均流速。在此基础上,分别比较了滚动模式、滑动模式和跃移模式下泥沙临界起动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三种起动模式下的起动概率。经分析发现:在床面泥沙颗粒处于相对暴露度均值为0.16状态下及同样的水流条件下,泥沙滑动模式和滚动模式起动概率处于同一量级,滑动模式更容易起动,跃移模式最难起动;当水流强度较小时,泥沙颗粒以滚动(间或滑动)模式起动为主,反之,以跃移模式起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暴露度 起动模式 起动模数 起动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动初始条件对GDI汽油机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文旭 洪伟 +3 位作者 解方喜 黄恩利 杨俊伟 汤绪雯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3,共7页
针对一台4G15缸内直喷汽油机试验研究了冷却水温、活塞初始位置、油轨内燃油压力等起动初始条件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并分析了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膨胀缸和压缩缸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条件的变化,与... 针对一台4G15缸内直喷汽油机试验研究了冷却水温、活塞初始位置、油轨内燃油压力等起动初始条件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并分析了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膨胀缸和压缩缸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条件的变化,与之相匹配的优化控制参数也有所改变。燃油压力和冷却水温降低后,需采用较浓的混合气。冷却水温在70-80℃之间时有利于反转起动模式的实现,提高燃油压力同样也有利于反转起动模式的实现。为使反转直接起动模式成功实现,活塞初始位置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当压缩缸活塞初始位置处于上止点后曲轴转角为-60°-70°之间时,在压缩缸和膨胀缸相继着火后可使发动机获得较大的正向转动速度,有利于提高起动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缸内直喷汽油机 直接起动模式 起动初始条件 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暴雨型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 被引量:8
7
作者 赵丽娅 韩丽君 +2 位作者 樊姝芳 张启新 周爱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7-955,共9页
台风暴雨是诱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3年8月台风"尤特"在广东省登录,造成广东兴宁市铁山嶂矿区爆发大型泥石流灾害,下游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实验,对铁山嶂矿区泥... 台风暴雨是诱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3年8月台风"尤特"在广东省登录,造成广东兴宁市铁山嶂矿区爆发大型泥石流灾害,下游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实验,对铁山嶂矿区泥石流的物源组成、沟谷特征、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开采形成的弃填土边坡及矿渣的随意堆放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基础,强降水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台风暴雨作用下,矿渣型物源受沟道限制发生堵塞溃决,放大了泥石流规模,其起动模式为滑塌—堵塞—溃决型。定期清理淤积在行洪通道的废渣可降低该类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泥石流 形成条件 起动模式 台风暴雨 广东兴宁市铁山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水流冲刷条件下斜坡土体的临界起动
8
作者 王力 陈玙珊 +1 位作者 占清华 王世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斜坡土体侵蚀是丘陵地区和水库岸坡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其主要动力因素是降雨或者波浪上爬产生的薄层水流对土体产生的冲刷剪切作用。为探索水流冲刷作用下的斜坡土体临界起动条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冲刷起动试验装置,开展斜坡土体的冲刷... 斜坡土体侵蚀是丘陵地区和水库岸坡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其主要动力因素是降雨或者波浪上爬产生的薄层水流对土体产生的冲刷剪切作用。为探索水流冲刷作用下的斜坡土体临界起动条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冲刷起动试验装置,开展斜坡土体的冲刷起动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颗粒染色和高倍数电子显微等技术手段观测无黏性土颗粒的起动现象,确定了无黏性岸坡土体的起动模式与水流流速的相互关系;探索了不同干密度、不同黏粒含量及不同坡度与黏土斜坡临界起动流速的相互关系,土体的黏粒含量、干密度及坡度对黏性土体的起动流速影响较大,与干密度和土体坡度相比,黏粒含量对黏土斜坡的起动流速影响更为明显。验证了无黏性岸坡土体的临界起动方程,其中滚动起动流速方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基于黏土的起动模式构建了黏土斜坡的起动力学平衡方程,获得了黏土斜坡半经验半理论的起动流速方程,用试验结果求解了起动流速方程的相关参数,最终确定的起动流速公式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较好,同时验证了起动流速公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起动流速 坡面流 土体侵蚀 起动模式 薄层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形成泥石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2 位作者 胡凯衡 陈晓清 葛永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0-236,共7页
为研究震后环境突变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开展震后泥石流防治和预测,根据震后泥石流形成环境特点,设计泥石流起动装置,开展震后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5组试验,主要研究了泥石流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泥石流... 为研究震后环境突变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开展震后泥石流防治和预测,根据震后泥石流形成环境特点,设计泥石流起动装置,开展震后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5组试验,主要研究了泥石流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结果表明:1)在坡度8°~1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冲蚀→冲沟→崩塌→堵塞→溃决→泥石流的模式;2)在坡度12.5°~17.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逐渐侵蚀加剧(朔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容重逐渐增加形成泥石流的模式;3)在坡度17.5°~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坡面流水→入渗→失稳→下滑→流态化的模式;4)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的起动模式下的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不同泥石流起动模式的机理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对不同起动下的泥石流模式进行不同的防治规划,同时结合泥石流起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泥石流起动的模式,对开展震后泥石流预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 起动模式 起动机理 水槽实验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陡沟道泥石流起动特征模型试验研究——以汶川县福堂沟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宁 唐川 +3 位作者 龚凌枫 杨成长 陈明 甘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4-647,共14页
急陡沟道泥石流是汶川震区发现的一类特殊泥石流,调查发现其具有物源量大、侵蚀强烈,冲出规模大等特点,是震区地质灾害治理的难点。本文以汶川县典型急陡沟道泥石流福堂沟为原型,分析了其发育条件和特征,并通过模型试验等手段,还原并分... 急陡沟道泥石流是汶川震区发现的一类特殊泥石流,调查发现其具有物源量大、侵蚀强烈,冲出规模大等特点,是震区地质灾害治理的难点。本文以汶川县典型急陡沟道泥石流福堂沟为原型,分析了其发育条件和特征,并通过模型试验等手段,还原并分析了急陡沟道泥石流起动及形成的过程,以及相应的土体内部参数变化特征。试验显示在20°、25°、30°的坡度和480mL/s、410mL/s、360mL/s的径流量的试验条件下,泥石流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起动(沟床侵蚀型、滑坡流态化起动型、消防管起动型),同时结合实验过程中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及体积含水率变化特征的研究,详细还原了相应的泥石流起动全过程。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起动方式下,土体内部的数据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泥石流起动孔隙水压力呈现出规律性差异,即水槽坡度、径流量越大,泥石流所需的起动力越小;此外,坡度越大,土体所需的饱水时间越长,而在相同坡度下,流速越大,预饱水时间越短;研究还发现,泥石流的爆发时间与沟床坡度呈反比,并且径流量越大,泥石流持续时间也越长。基于实验结果,通过相似理论计算得到的泥石流起动流速,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本的研究结论可为汶川震区急陡沟道泥石流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陡沟道泥石流 汶川县 物理模拟实验 起动模式 起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弃渣颗粒粒径对泥石流起动的控制作用——以兰州市烂泥沟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兴荣 崔鹏 +2 位作者 董耀刚 张连科 宿星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4期38-41,共4页
泥石流物源中的颗粒级配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起动模式,是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时需要明确的重要参数。隧道开挖形成的弃渣不同于原沟床的泥石流物质,通过对兰州市烂泥沟隧道弃渣和原沟床泥石流物质的颗粒级配、孔隙度、透水性能的... 泥石流物源中的颗粒级配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起动模式,是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时需要明确的重要参数。隧道开挖形成的弃渣不同于原沟床的泥石流物质,通过对兰州市烂泥沟隧道弃渣和原沟床泥石流物质的颗粒级配、孔隙度、透水性能的差异对比,探讨了隧道弃渣颗粒级配对泥石流起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弃渣松散无黏结,粒径变化范围主要在0.075~60 mm之间,其中>2 mm的砾石级颗粒占总渣量的80.49%~85.07%,平均粒径为8.27 mm,以砾石级为主,黏粒物质几乎没有。隧道弃渣颗粒渗透系数是原沟床泥石流物质的36倍,具有极高渗透性,遭遇一般降水难以起动弃渣堆形成泥石流。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特点,构建了隧道弃渣诱发或加剧泥石流的起动模式,据此提出了隧道弃渣诱发或加剧泥石流的治理需按3个阶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级配 隧道弃渣 泥石流 起动模式 烂泥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起动条件分析及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余 张根广 +1 位作者 王愉乐 周双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7,共8页
基于床面均匀泥沙颗粒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了瞬时作用流速及有效作用高度,建立了平坡泥沙起动条件与床面泥沙暴露度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得到,泥沙跃移起动要求水流条件最高,滚动起动及滑动起动取决于泥沙颗粒的暴露角,且暴露角θ不随拖... 基于床面均匀泥沙颗粒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了瞬时作用流速及有效作用高度,建立了平坡泥沙起动条件与床面泥沙暴露度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得到,泥沙跃移起动要求水流条件最高,滚动起动及滑动起动取决于泥沙颗粒的暴露角,且暴露角θ不随拖曳力系数C_(D)和上举力系数C_(L)的变化而变化。当暴露角θ小于42.8°时,泥沙更易于滚动起动;当暴露角θ大于42.8°时,泥沙更易于滑动起动。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考虑两种起动模式的起动全概率公式,建立了床面推移质单宽输沙率公式。通过经典的推移质输沙率实测资料验证及误差计算表明,公式结构合理,计算精度较高,对于高、中、低输沙率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起动全概率 推移质输沙率 泥沙起动模式 暴露角 随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无电泵”设置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立国 付仁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共5页
浙江国华宁海发电厂(宁海电厂)二期超超临界2×1000 MW机组参照国外已有的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配置经验,结合起动运行要求,提出并采用了取消电动给水泵(电泵)的配置方案。通过对超超临界1000 MW机组无电泵起动模式的分析,认为... 浙江国华宁海发电厂(宁海电厂)二期超超临界2×1000 MW机组参照国外已有的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配置经验,结合起动运行要求,提出并采用了取消电动给水泵(电泵)的配置方案。通过对超超临界1000 MW机组无电泵起动模式的分析,认为新建机组采用无电泵配置是可行的,但须是具有3台以上机组的电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1000MW机组 无电泵 起动模式 辅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突变理论在细颗粒泥沙输沙率中的应用
14
作者 马俊峰 拾兵 +2 位作者 柏涛 陈柏文 王俊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1,共4页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针对影响泥沙起动、底床冲刷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水流强度下,建立了恒定流下泥沙起动模式,以及沙粒雷诺数、希尔兹数与泥沙冲刷强度的非线性方程,进行了相应的物理模型试验,并将已有试验得到的沙粒雷诺数代入非线性方程...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针对影响泥沙起动、底床冲刷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水流强度下,建立了恒定流下泥沙起动模式,以及沙粒雷诺数、希尔兹数与泥沙冲刷强度的非线性方程,进行了相应的物理模型试验,并将已有试验得到的沙粒雷诺数代入非线性方程,探讨了沙粒雷诺数的大小对非线性方程的影响,将所提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已有资料进行对比,发现该理论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基本满足对细颗粒泥沙冲刷强度的预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理论 泥沙起动模式 冲刷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