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别样的赫尔巴特:外来教育思想在晚清民国本土化的一个典型样本 |
林慧清
黄明喜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教育学的观看之道——重审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命题 |
林凌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赫尔巴特在美国 |
张斌贤
陈露茜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4
|
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中国面相 |
张小丽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5
|
指向人的教化的美学人类学——赫尔巴特美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
彭韬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6
|
复演论教育意涵的演变:从赫尔巴特到杜威 |
张斌贤
何灿时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
7
|
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的再解读: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 |
冯加渔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8
|
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一个跨越世纪的回望 |
周谷平
叶志坚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
9
|
杜威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
徐小洲
张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4
|
|
|
10
|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理性分析 |
贺国庆
刘向荣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
11
|
赫尔巴特的性格形成理论研究——基于教育学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视角 |
彭韬
林凌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
12
|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
侯怀银
祁东方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
13
|
王国维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导入 |
肖朗
叶志坚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
14
|
疏离与回归: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现实观照 |
朱宁波
赵月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
15
|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 |
刘远碧
廖其发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
16
|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之启示 |
周晓静
朱小蔓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17
|
关于“我们怎样思维”的教育学探索——从赫尔巴特到杜威 |
郅庭瑾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
18
|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 |
周采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
19
|
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 |
何旭明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7 |
32
|
|
|
20
|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解读 |
李岩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