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样的赫尔巴特:外来教育思想在晚清民国本土化的一个典型样本
1
作者 林慧清 黄明喜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1,共14页
自教育界“新宠”至教育界“陈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晚清民国历经由本相至变相的传衍,定下其后百余年的接受基调。晚清时期(1901—1911年)的教育改革以日为师,学界以译编为先导,经日本引入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并将五段教授法奉为圭臬... 自教育界“新宠”至教育界“陈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晚清民国历经由本相至变相的传衍,定下其后百余年的接受基调。晚清时期(1901—1911年)的教育改革以日为师,学界以译编为先导,经日本引入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并将五段教授法奉为圭臬。但因接受过程存在诸多失真与误用问题,致使在日已呈朦胧之态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愈加迷蒙。步入民国初期(1912—1918年),伴随新旧教育理念碰撞,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进入深层次调和更新阶段,出现接受的准确与偏误并存的矛盾现象。民国中后期(1919—1949年)在提倡新教育的“五四”主潮下,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接受热情急遽回落,引发贬斥与辩驳、批评与实践之争,使得“在场”与“退场”的情形不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 本土化 五段教授法 晚清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的观看之道——重审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命题
2
作者 林凌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70,共13页
重审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命题需留意青年赫尔巴特和晚年赫尔巴特间的差异。青年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将科学视为可用以观察各类事物的最好的眼睛,该隐喻向我们揭示了其建构教育科学的整体视野。重新理解该命题,涉及教育... 重审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命题需留意青年赫尔巴特和晚年赫尔巴特间的差异。青年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将科学视为可用以观察各类事物的最好的眼睛,该隐喻向我们揭示了其建构教育科学的整体视野。重新理解该命题,涉及教育学的三重“观看”:其一,教育学与其邻近科学的横向关系,它表明教育科学不能放弃对本领域自身概念、独立思想、研究范围和探究方式的建设,这是教育学与其邻近科学交流互动的前提。其二,教育学的内部结构体系,表明科学化是从教育自身逻辑立场重新思考“理论—Empirie[经验]—实践”关系的过程。其三,教育学的古今关联,表明教育科学不能割裂对现实生活与实用知识的关切和对人类精神起源的关切,也不能割裂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它们共同构建了青少年儿童的教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科学的教育学 教育科学 教育自身逻辑 教育机智 赫尔巴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在美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斌贤 陈露茜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8,共8页
美国赫尔巴特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旨在通过宣传、研究和实践赫尔巴特和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说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的教育运动。它以德·加谟和麦克默雷兄弟为主要领导人,以伊利诺师范学院为依托,在将近十年的时... 美国赫尔巴特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旨在通过宣传、研究和实践赫尔巴特和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说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的教育运动。它以德·加谟和麦克默雷兄弟为主要领导人,以伊利诺师范学院为依托,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从教育理论到学校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多重影响。尽管这场运动昙花一现,但对美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学派 赫尔巴特运动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中国面相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小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20,共9页
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 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学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从德国到中国,赫尔巴特教育学历经多次转化,最终浓缩在教科书中呈现给中国的面相只是"简笔画"。受"钱塘观潮"心态的影响,以及语言史料所限,国人亦满足于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简笔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人的教化的美学人类学——赫尔巴特美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彭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8,共14页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类实践的各方面基本问题中,尤其显示出“伦理学的兴趣”,他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美学的原理之上,提出了一种美德融通的机制,并将其最终指向了人的教化(Bildung)。以人的教化为目的的教育行动必须沿着审美的道路才能促成道德性格的形成,这也是教学和训育具有教育性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美学人类学视野中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才能充分彰显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审美判断 美学人类学 教化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演论教育意涵的演变:从赫尔巴特到杜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斌贤 何灿时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复演论是18世纪至20世纪前期西方思想文化界盛行的历史文化观念和儿童发展理论,对欧美国家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国内教育学界对此虽有所涉猎,但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基于较为充分的文献史料,通过梳理从维科、莱辛到... 复演论是18世纪至20世纪前期西方思想文化界盛行的历史文化观念和儿童发展理论,对欧美国家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国内教育学界对此虽有所涉猎,但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基于较为充分的文献史料,通过梳理从维科、莱辛到黑格尔、海克尔复演论阐释的演变过程,具体分析赫尔巴特、德国赫尔巴特学派和美国赫尔巴特学派将复演论运用到学校课程的探究、霍尔以复演论为基础诠释儿童发展阶段和开展儿童研究的努力以及杜威基于复演论对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并据此探讨复演论在近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的运用和影响,可以发现:“适时”“适用”和“适度”是复演论作为一种“外源理论”对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持续影响的重要原因,而教育家主体的二次乃至多次的再创造,是成功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演论 文化纪元论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学派 霍尔 杜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的再解读: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加渔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88,共6页
赫尔巴特通常被看成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其课程思想特征一般被概括为"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这种概括实际上是对赫尔巴特课程思想原旨的误解,其根源在于将赫尔巴特本人的课程思想与赫尔巴... 赫尔巴特通常被看成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其课程思想特征一般被概括为"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这种概括实际上是对赫尔巴特课程思想原旨的误解,其根源在于将赫尔巴特本人的课程思想与赫尔巴特学派的课程思想以及传统课程思想混为一谈。通过分析比较三者的异同,可以发现:赫尔巴特学派课程思想是对赫尔巴特课程思想原旨的背离;杜威课程思想是对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的复归与超越;赫尔巴特课程思想与传统课程思想并非等同,他的某些具体课程主张超出了传统课程思想的藩篱,具有现代课程思想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学派 兴趣课程 经验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一个跨越世纪的回望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谷平 叶志坚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5,共7页
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入中国。特定的导入动机、导入路径和导入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 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入中国。特定的导入动机、导入路径和导入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由于缺乏对后二次学习与先前一次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发现,学习杜威、学习凯洛夫成了变相批判赫尔巴特的过程,遂又导致对赫尔巴特甚至对整个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都流于表层而无法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教育学 赫尔巴特 中国 杜威 凯洛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小洲 张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67,共7页
在西方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被看作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然而赫尔巴特的思想是不是就意味着传统?杜威的思想是不是都是全新的呢?杜威是以批判赫尔巴特的姿态出现的,那么他们的思想是不是都是对立的?两者之间存... 在西方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被看作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然而赫尔巴特的思想是不是就意味着传统?杜威的思想是不是都是全新的呢?杜威是以批判赫尔巴特的姿态出现的,那么他们的思想是不是都是对立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哪些异同之处?应如何看待?他们在历史上起过什么样的作用?本文试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从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三个层面剖析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分析这些问题,对我们把握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杜威 儿童 批判与继承 教育目的 课程论 教育思想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学五步法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理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贺国庆 刘向荣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0,共9页
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赫尔巴特在构建教育学理论大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以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并把心理学的运用贯穿在整个教育学体系即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的论述中,其教育心理学化努力对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 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赫尔巴特在构建教育学理论大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以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并把心理学的运用贯穿在整个教育学体系即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的论述中,其教育心理学化努力对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从探寻心理学化的条件入手,理性地分析了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对正确理解赫尔巴特及教育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教育科学 心理学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的性格形成理论研究——基于教育学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韬 林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6,156,157,共10页
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 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提出了伦理学的道德判断理念,将教育纳为伦理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则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理论,说明了实践理念对教育行动的规定以及通过教育而在人的性格上实现道德性的途径。以此,赫尔巴特在其关于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理论中形成了教育行动和实践理念在感知-审美层面的一种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形成 教育学 伦理学 相互关系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怀银 祁东方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20,共5页
自从《普通教育学》诞生以来,就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中国。20世纪初期《普通教育学》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界的发展。回顾一百余年的历史,赫氏这篇巨著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反思我们曾经的所作所... 自从《普通教育学》诞生以来,就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中国。20世纪初期《普通教育学》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界的发展。回顾一百余年的历史,赫氏这篇巨著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反思我们曾经的所作所为,《普通教育学》对现阶段教育学的发展依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传播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导入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朗 叶志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82,共7页
王国维 (1877— 192 7)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2 0世纪初 ,他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期刊《教育世界》 ,在广泛介绍日本、欧美教育制度以及西方教育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地导入了赫尔巴... 王国维 (1877— 192 7)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2 0世纪初 ,他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期刊《教育世界》 ,在广泛介绍日本、欧美教育制度以及西方教育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地导入了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及其理论基础———以康德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的西方近代伦理学和心理学 ,对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教育世界》 赫尔巴特教育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离与回归: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现实观照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宁波 赵月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4,共4页
赫尔巴特自19世纪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以来,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教育在长期的传承和实践"教育性教学"理论过程中,由于对"教育性教学"理解的偏差、学科之间的隔断与知... 赫尔巴特自19世纪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以来,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教育在长期的传承和实践"教育性教学"理论过程中,由于对"教育性教学"理解的偏差、学科之间的隔断与知识逻辑的断裂以及教学活动与方式的被动和盲目,造成我国教育与"教育性教学"相疏离。要使我国教育回归教育性,必须厘清"教育性教学"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整合学科联系、加强知识逻辑的内在统合,将一些有效的活动方式与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现实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远碧 廖其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0,共6页
在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在教育发展史上都起过里程碑式的作用。学术界特别重视对二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但在对二人师生观的比较研究中,多注重对二人师生观分歧的论述,而对其共通之... 在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在教育发展史上都起过里程碑式的作用。学术界特别重视对二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但在对二人师生观的比较研究中,多注重对二人师生观分歧的论述,而对其共通之处的研究相对不足。赫尔巴特与杜威在教育目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虽体现出不同的师生观,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都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都认为尊重和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所有这些,对于我们认识和构建新型师生观有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杜威 共性 师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之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6,共5页
随着欧洲近代学校分科课程的出现,学校道德教育究竟怎样进行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主张通过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来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性教学和教学性教育的思想对今天... 随着欧洲近代学校分科课程的出现,学校道德教育究竟怎样进行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主张通过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来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性教学和教学性教育的思想对今天我国的道德教育以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教学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们怎样思维”的教育学探索——从赫尔巴特到杜威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郅庭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7,共11页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尤其在教育学研究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思维程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由想象”,建立了科学的思维的雏形。20世纪初,杜威进一步将科学的思维概括为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用...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尤其在教育学研究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思维程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由想象”,建立了科学的思维的雏形。20世纪初,杜威进一步将科学的思维概括为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假设等“反思性思维”。在两种不同的思想和理论中,二者都以“我们怎样思维”作为追问的主题,而且分享了“假设—检验”的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杜威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学 思维方法 反思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1,共9页
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教育学 伦理学 教育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 被引量:32
19
作者 何旭明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2期27-32,共6页
从其对学生兴趣的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经验和交际的重视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但不能简单地称为教师中心论,而且更接近学生中心论。他关于教学阶段的论述不但表明了兴趣具有好坏高下之分,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教学功能。撇开先入为... 从其对学生兴趣的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经验和交际的重视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但不能简单地称为教师中心论,而且更接近学生中心论。他关于教学阶段的论述不但表明了兴趣具有好坏高下之分,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教学功能。撇开先入为主的各种看法,从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原著来看,二者的教育思想,共识多于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赫尔巴特 杜威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解读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156-159,共4页
作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道德教育目标指向"五道念"的形成,综合运用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以交织的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网络为道德教育途径,道德性格培养需要知... 作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道德教育目标指向"五道念"的形成,综合运用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以交织的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网络为道德教育途径,道德性格培养需要知识、能力、品格集于一身的教育者等是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的精要。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与培养多方面兴趣相融合、显性道德教育与隐性道德教育相结合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精要对于当代道德教育仍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 管理 教育性教学 训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