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子爱胜蚓对汞的富集效应及富集定位研究
1
作者 唐浩 李银生 王亚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4-830,共7页
汞具有较大的毒性,且土壤汞污染可能对土壤动物蚯蚓产生危害。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汞有一定富集能力,本文探究了蚯蚓在不同浓度(1、2、4、8、16、24、32和64 mg·kg^(-1))汞暴露下,其体内汞的富集过程与释放规律,在试验2... 汞具有较大的毒性,且土壤汞污染可能对土壤动物蚯蚓产生危害。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汞有一定富集能力,本文探究了蚯蚓在不同浓度(1、2、4、8、16、24、32和64 mg·kg^(-1))汞暴露下,其体内汞的富集过程与释放规律,在试验2、4、8、16、24、32、48、64和96 d时分别采样,结果发现在1~8 mg·kg^(-1)汞暴露条件下,蚯蚓对汞的富集系数为1.69~2.95,富集浓度最高为18.93 mg·kg^(-1);在16~64 mg·kg^(-1)汞暴露条件下,富集系数为5.21~7.62,富集浓度高达476.33 mg·kg^(-1)。蚯蚓对汞的富集速率在试验0~8 d时较快,随后速率减慢,90 d后趋于稳定;蚯蚓体内汞主要分布于蚯蚓身体25节以后;随着在清洁土壤中释放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64 d时基本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寻求安全、经济的技术路径,同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土壤 富集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2
作者 罗庆睿 赵奕乔 +2 位作者 蔡粤 段昌群 刘嫦娥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7-408,共12页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在处理污染物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nZVI的潜在生态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对照(0 g·kg^(-1))、低(2.5 g·kg^(-1))、中(5.0 g&...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在处理污染物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nZVI的潜在生态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对照(0 g·kg^(-1))、低(2.5 g·kg^(-1))、中(5.0 g·kg^(-1))、高(10.0 g·kg^(-1))4个nZVI浓度梯度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进行为期28 d的暴露实验,运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指数评价28 d内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结合Eisenia fetida体内铁的生物富集量,阐明nZVI对蚯蚓的生理生化毒性效应。研究表明:nZVI处理浓度及暴露时间对蚯蚓存活率、生物量损失及其8个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Eisenia fetida的存活率、生物量及各项酶活性逐渐降低,同时其存活率及生物量也随着nZVI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总的来说,nZVI胁迫会使Eisenia fetida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积累,使其产生氧化应激并造成DNA及细胞损伤,同时其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及抗氧化酶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Eisenia fetida分泌大量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与铁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降低其细胞毒性。通过IBR指数的计算发现:暴露初期Eisenia fetida受到nZVI带来的氧化胁迫导致ROS含量大量积累,故在暴露第7天时ROS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暴露第14天时抗氧化防御系统正作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此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IBR指数偏差最大;在暴露第28天时,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此时蚯蚓受到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氧化损伤最为严重。本研究为nZVI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赤子 氧化损伤 生物标志物 生物富集 综合毒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草铵膦污染诱导赤子爱胜蚓蛋白质氧化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会营 华少文 +6 位作者 汪承润 李子航 荆子璇 王增权 赵馨怡 汪佳嘉 揣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8-1474,共7页
为评价施用草铵膦(GLA)可能给土壤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将制备的GLA人工污染土壤[0(对照)、10、20、40、80 mg·kg^(-1)]于室内老化3个月后置入赤子爱胜蚓,培养30 d后研究蚯蚓体内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与对... 为评价施用草铵膦(GLA)可能给土壤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将制备的GLA人工污染土壤[0(对照)、10、20、40、80 mg·kg^(-1)]于室内老化3个月后置入赤子爱胜蚓,培养30 d后研究蚯蚓体内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0、40 mg·kg^(-1) GLA污染土壤明显上调了蚯蚓体内NADPH氧化酶和CAT同工酶活性,同时促进了GSH的合成(P<0.05)。当GLA浓度增至80 mg·kg^(-1)时,SOD、APX、POD同工酶活性明显升高,而HSP70的合成和蚯蚓的体质量受到显著抑制。免疫印迹显示,在GLA浓度为10~40 mg·kg^(-1)时,蚯蚓体内蛋白羰基化产物明显增加,诱导了潜在的解毒机制。泛素和20S蛋白酶体的蛋白丰度总体上随着土壤GLA浓度的增加趋于升高。在GLA浓度为40~80 mg·kg^(-1)时,20S蛋白酶体、总蛋白酶、EPs同工酶和GSTs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土壤GLA污染诱导了赤子爱胜蚓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泛素-20S蛋白酶体、EPs同工酶、总蛋白酶和GSTs是其重要的解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铵膦(GLA) 赤子 氧化损伤蛋白 解毒机制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处理畜禽粪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研究 被引量:88
4
作者 仓龙 李辉信 +1 位作者 胡锋 王霞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2,共5页
采用室内接种法研究了赤子爱胜蚓处理牛粪、猪粪及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结果表明 :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未腐熟猪粪及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佳湿度分别为 70 %、75 %、6 5 % ,最佳接种密度为 8条·(10... 采用室内接种法研究了赤子爱胜蚓处理牛粪、猪粪及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结果表明 :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未腐熟猪粪及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佳湿度分别为 70 %、75 %、6 5 % ,最佳接种密度为 8条·(10 0g) -1(风干物料 ) ;赤子爱胜蚓的繁殖在未腐熟牛粪中最好 ,而其生长在未腐熟猪粪中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 赤子 湿度 接种密度 堆制 粪便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培养基质组合对赤子爱胜蚓生长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婷 任宗玲 +2 位作者 陈旭飞 张池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牛粪和稻秆作为培养基质,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在不同碳氮比培养基条件下生物量以及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0%牛粪(碳氮比为21.8)和80%牛粪+20%稻秆组合(碳氮比为24.9)堆置30、60、90 d后的蚯...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牛粪和稻秆作为培养基质,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在不同碳氮比培养基条件下生物量以及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0%牛粪(碳氮比为21.8)和80%牛粪+20%稻秆组合(碳氮比为24.9)堆置30、60、90 d后的蚯蚓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牛粪+40%稻秆组合(碳氮比为28.7)堆置60和90 d后蚯蚓总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第90天达到324条;另外,培养基质的碳氮比与蚯蚓的生物量和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由此可知,碳氮比在21.8~24.9之间的牛粪和稻秆基质组合适宜蚯蚓生长,碳氮比为28.7的牛粪和稻秆基质组合适宜蚯蚓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牛粪 稻秆 碳氮比 生长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暴露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卜元卿 骆永明 +1 位作者 滕应 李振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3-597,共5页
通过溶液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暴露环境中Cu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SOD酶、CAT酶和GST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溶液接触试验中,Cu显著抑制蚯蚓SOD酶活力(P<0.05),人工土壤试验中Cu则诱导SOD酶活力增加,预示暴露条件影... 通过溶液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暴露环境中Cu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SOD酶、CAT酶和GST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溶液接触试验中,Cu显著抑制蚯蚓SOD酶活力(P<0.05),人工土壤试验中Cu则诱导SOD酶活力增加,预示暴露条件影响蚯蚓SOD酶对Cu的生物响应.人工土壤试验中,Cu暴露浓度与蚯蚓CAT酶和GST酶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和0.933,均存在极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01).在这两种暴露环境下,赤子爱胜蚓的CAT酶和GST酶活力对Cu浓度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赤子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兽药添加剂对赤子爱胜蚓体内纤维素酶和SOD酶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陈营军 孔志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研究了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分别暴露于兽药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随剂量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阿散酸在浓度高于1 000 mg/L、土霉素在浓度高于125 mg/L范围... 研究了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分别暴露于兽药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随剂量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阿散酸在浓度高于1 000 mg/L、土霉素在浓度高于125 mg/L范围内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阿散酸(>500 mg/L)对SOD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喹乙醇对蚯蚓体内SOD酶活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0 mg/L时就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实验表明采用赤子爱胜蚓体内的纤维素酶和SOD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兽药添加剂对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阿散酸 土霉素 赤子 纤维素酶 SOD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马拉硫磷和氰戊菊酯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伟 朱鲁生 +2 位作者 王军 谢慧 王金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97-601,共5页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毒死蜱(Chlorpyrifos)、马拉硫磷(Malathion)和氰戊菊酯(Fenvalerate)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接触法试验浓度分别设置为,毒死蜱:3.14、6.28、9.42、12.56、15.70、18.84μg&...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毒死蜱(Chlorpyrifos)、马拉硫磷(Malathion)和氰戊菊酯(Fenvalerate)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接触法试验浓度分别设置为,毒死蜱:3.14、6.28、9.42、12.56、15.70、18.84μg·cm-2;马拉硫磷:3.10、6.20、12.40、18.60、24.80、31.40μg·cm-2;氰戊菊酯:0.31、0.62、1.24、1.86、2.48、3.14μg·cm-2.土壤培养法试验浓度分别设置为,毒死蜱:100、125、150、175、200、225、250mg·kg-1;马拉硫磷:350、400、450、500、550、600mg·kg-1;氰戊菊酯:20、30、40、50、60、70、80mg·kg-1.结果表明: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得的各农药对蚯蚓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毒死蜱12.26μg·cm-2、马拉硫磷19.61μg·cm-2、氰戊菊酯1.03μg·cm-2;采用土壤培养法测得的各农药对蚯蚓7d的LC50分别为毒死蜱427.67mg·kg-1、马拉硫磷742.53mg·kg-1、氰戊菊酯81.81mg·kg-1,14d的LC50分别为毒死蜱182.21mg·kg-1、马拉硫磷497.29mg·kg-1、氰戊菊酯37.46mg·kg-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这3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均为低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马拉硫磷 氰戊菊酯 赤子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薛银刚 王晓蓉 +1 位作者 顾雪元 孙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g·L-(148h)和16.7mg·kg-(114d),TBBPA对蚯蚓具有低等毒性.当TBBPA的浓度在0.05和0.1mg·kg-1时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显著诱导;在0.05mg·kg-1时,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也产生显著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随TBBPA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7,p<0.01).SOD、CAT、GST和MDA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早期预警中潜在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赤子 急性毒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亚纳 杨世关 张百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6-819,共4页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猪粪和堆肥28d的湿猪粪这两种饵料中,蚯蚓生长均较好,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15;在堆肥28d后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随堆肥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在堆肥21d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7,从堆肥21d后,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蚯蚓日增重倍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蚓粪的C/N比下降到11.5 ̄17、pH值在7左右、NH4-N含量小于200mg·kg-1,NO3-N含量约3000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猪粪 堆肥 日增长倍数 日繁殖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温度条件下杀虫单对赤子爱胜蚓蛋白含量SOD和ACh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维 邰托娅 林玉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16-1821,共6页
为评价土壤的农药污染程度,选用杀虫剂杀虫单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染毒试验,采用滤纸法研究两种温度下农药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毒理和其体内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杀虫... 为评价土壤的农药污染程度,选用杀虫剂杀虫单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染毒试验,采用滤纸法研究两种温度下农药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毒理和其体内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杀虫单单一作用时,在10℃和20℃两种温度下,蚯蚓死亡率分别为20%和30%;随杀虫单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SOD活性随农药浓度的升高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其降低率分别为32.2%和21.2%,但规律不很明显;时间和浓度对SOD的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农药对蚯蚓体内AChE活力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与该农药是较弱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关,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AChE活力表现出一定的恢复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蚯蚓死亡率及蛋白含量、SOD、AChE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对比两种温度下的蚯蚓体内酶活性的大小来进行生物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单 赤子 温度 蛋白含量 SOD AC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铅镉铬暴露下赤子爱胜蚓的回避行为和急性毒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超 李霁 +1 位作者 刘征涛 徐镜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6-1601,共6页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中Pb、Cd、Cr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回避行为和急性毒性.回避试验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产生完全回避反应的土壤w(Pb)、w(Cd)...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中Pb、Cd、Cr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回避行为和急性毒性.回避试验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产生完全回避反应的土壤w(Pb)、w(Cd)、w(Cr)分别为2 000、120、120 mg/kg.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土壤Pb、Cd、Cr对赤子爱胜蚓14 d LD50(半数致死浓度)的分别为2 526.05、362.83、229.44 mg/kg.在检测Pb、Cd和Cr污染土壤时,赤子爱胜蚓回避试验的灵敏度要高于急性毒性试验.该研究结果揭示出,赤子爱胜蚓的回避行为指标能够成为土壤生态系统风险评价和毒性效应研究的生物标志物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Eisenia fetida) 回避反应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纤溶酶的药理性质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姜东胜 张国桢 +3 位作者 王宝珍 孙丽云 周元聪 陈远聪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6-20,共5页
用赤子爱胜蚓提取物给小鼠口服,观察其有无毒副作用及抗血栓作用,同时进行了血液凝血时间及纤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提取物小鼠口服后有极为明显的抗栓作用及增强纤溶活性的效应(P<0.0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也有缩短。口服... 用赤子爱胜蚓提取物给小鼠口服,观察其有无毒副作用及抗血栓作用,同时进行了血液凝血时间及纤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提取物小鼠口服后有极为明显的抗栓作用及增强纤溶活性的效应(P<0.0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也有缩短。口服赤子爱胜蚓提取物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特点,有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与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纤溶酶 抗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与TiO_2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长伟 崔益斌 +3 位作者 李丁生 高香玉 杨柳燕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纳米TiO2与ZnO两种纳米颗粒的毒理学效应及环境释放风险。实验采用滤纸法(浓度组:0、0.15、0.75、1.5和3.0mg.cm-2)和溶液法(浓度组:0、10、50和100mg·mL-1),染毒时间为48h,以抗氧化...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纳米TiO2与ZnO两种纳米颗粒的毒理学效应及环境释放风险。实验采用滤纸法(浓度组:0、0.15、0.75、1.5和3.0mg.cm-2)和溶液法(浓度组:0、10、50和100mg·mL-1),染毒时间为48h,以抗氧化系统的响应和DNA损伤作为毒理效应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0-3.0mg.cm-2浓度范围内,纳米颗粒以滤纸法染毒48h未引起蚯蚓死亡;浓度为1.5mg.cm-2的纳米ZnO处理后,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较空白组显著上升(p<0.05),分别升高58.25%和43.30%;而对于TiO2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与GPX活性和MDA含量均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现象。溶液法中,经浓度为0-100mg·mL-1的TiO2或ZnO处理后,MDA和各抗氧化酶活性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p>0.05),但彗星实验结果发现,分别以100mg·mL-1的TiO2和ZnO染毒48h,蚯蚓均出现明显DNA损伤。实验结果说明:纳米TiO2与ZnO在较低浓度下对蚯蚓无明显毒性效应;在溶液法最高的实验浓度(100mg·mL-1)下,纳米ZnO对蚯蚓产生一定程度的毒性;DNA损伤可作为检测环境中纳米污染物对蚯蚓胁迫程度较为灵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赤子 毒性 抗氧化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赤子爱胜蚓对杂交鳢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东林 王超 +2 位作者 茅沈丽 陈金涛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6-250,共5页
以体质量为(72.51±1.46)g的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为试验对象,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0%、7.5%、10.0%)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新鲜浆液配制的试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试验共进行1... 以体质量为(72.51±1.46)g的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为试验对象,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0%、7.5%、10.0%)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新鲜浆液配制的试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试验共进行100 d,研究赤子爱胜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蚯蚓组杂交鳢的红细胞数(RBC)最多,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红细胞数最少;杂交鳢的白细胞数量(WBC)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蚯蚓的各组杂交鳢血清总蛋白含量(T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血清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0.0%蚯蚓组最高,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随着蚯蚓添加量的增加出现波动,7.5%蚯蚓组3种酶活性均最高,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5%和10.0%赤子爱胜蚓的新鲜浆液,能提高杂交鳢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清中的LZM、ACP、AKP、SOD和PO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杂交鳢 免疫指标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常用农药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学平 王彦华 +5 位作者 吴声敢 俞瑞鲜 吴长兴 陈丽萍 苍涛 王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35-440,共6页
为了评价农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生态风险,采用OECD标准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滤纸法,48h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甲萘威、速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和2种有... 为了评价农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生态风险,采用OECD标准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滤纸法,48h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甲萘威、速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和2种有机磷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3.50(2.77~4.44)~72.42(59.58~88.05)μg·cm-2)明显高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和吡蚜酮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629.1μ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上述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59.61(55.13~64.44)~134.1(127.0~141.5)mg·kg-1)明显高于上述2种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193.0(180.1~206.8)~386.4(359.7~414.2)mg·kg-1)。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类型的不同农药品种对蚯蚓的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比其他类型的农药对蚯蚓具有更高的毒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本研究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所有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类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赤子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处理鲜牛粪的适宜条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晓凤 成杰民 王志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0-173,共4页
文章以鲜牛粪为饵料,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不同乙酸添加量、湿度、温度、接种密度和添加EM菌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生长繁殖的影响,从而为蚯蚓处理畜禽粪便筛选最适宜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蚯蚓生长最适宜的条件为,每90g(干重)饵料... 文章以鲜牛粪为饵料,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不同乙酸添加量、湿度、温度、接种密度和添加EM菌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生长繁殖的影响,从而为蚯蚓处理畜禽粪便筛选最适宜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蚯蚓生长最适宜的条件为,每90g(干重)饵料接种8条蚯蚓,加1mL10%的乙酸溶液,含水率控制在65%~70%;温度控制在20~25℃,并接种EM菌促进蚯蚓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鲜牛粪 堆肥 适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处理鸡粪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世关 刘亚纳 张百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对“赤子爱胜蚓”处理鸡粪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在堆肥7d以上鸡粪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均比干鸡粪中好;堆肥28d的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08;堆肥35d的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3。与饵料相比,蚓粪C/N值降低,NH4-N含量显... 对“赤子爱胜蚓”处理鸡粪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在堆肥7d以上鸡粪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均比干鸡粪中好;堆肥28d的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08;堆肥35d的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3。与饵料相比,蚓粪C/N值降低,NH4-N含量显著下降,而NO3-N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鸡粪 堆肥 日增长倍数 日繁殖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对3种污染土壤中Zn及Pb的活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成杰民 解敏丽 朱宇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7,共7页
以褐土、潮棕壤和酸性棕壤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100,200和400 mg/kg的w(Zn)或200,400和800 mg/kg的w(Pb)用于模拟污染土壤,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3种土壤中Zn及Pb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蚯蚓活动显著提高了酸... 以褐土、潮棕壤和酸性棕壤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100,200和400 mg/kg的w(Zn)或200,400和800 mg/kg的w(Pb)用于模拟污染土壤,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3种土壤中Zn及Pb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蚯蚓活动显著提高了酸性棕壤和潮棕壤中Zn及Pb处理和褐土中Pb处理的pH;显著降低了褐土中添加w(Zn)为100和200 mg/kg处理的pH.蚯蚓活动显著提高3种土壤中w(DOC).蚯蚓活动显著提高了潮棕壤中DTPA提取态w(Pb)〔DTPA-w(Pb)〕,对DTPA提取态w(Zn)〔DTPA-w(Zn)〕的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酸性棕壤分别添加w(Zn)及w(Pb)为200和400 mg/kg处理中土壤DTPA-w(Zn)及DTPA-w(Pb);对褐土添加w(Zn)低于400 mg/kg和添加w(Pb)低于800 mg/kg的处理中DTPA-w(Zn)及DTPA-w(Pb)的影响不明显.蚯蚓粪中DTPA-w(Zn)及DTPA-w(Pb)显著高于土壤,Zn的活化率在52%以上,Pb的活化率在47%以上;而土壤中Zn的活化率低于8%,Pb的活化率低于23%.3种供试土壤中DTPA-w(Zn)及DTPA-w(Pb)与土壤pH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土壤w(DOC)和蚯蚓粪中DTPA-w(Zn)及DTPA-w(Pb)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蚯蚓通过肠道消化和养分富集提高土壤中Zn及Pb的活性,是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土壤 ZN PB 有效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对赤子爱胜蚓生长、生殖及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冷春龙 俞元春 +2 位作者 吴电明 舒洪岚 刘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7-931,共5页
转基因抗虫棉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蚯蚓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和生物性质使土壤肥力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外针对转基因抗虫棉对蚯蚓的影响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室内喂养试验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赤子爱胜蚓生... 转基因抗虫棉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蚯蚓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和生物性质使土壤肥力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外针对转基因抗虫棉对蚯蚓的影响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室内喂养试验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赤子爱胜蚓生长、生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100 g牛粪+500 g土壤(CK)、50 g转基因抗虫棉叶+550 g土壤(50T)、100 g转基因抗虫棉叶+500 g土壤(100T)、50 g非转基因抗虫棉叶+550 g土壤(50NT)、100 g非转基因抗虫棉叶+500 g土壤(100NT)。结果表明,喂养同等剂量转基因抗虫棉叶与非转基因抗虫棉叶的蚯蚓体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来说喂养100 g棉叶(100T和100NT处理)的蚯蚓体重高于喂养50 g棉叶(50T和50NT处理)和喂养牛粪(CK)的蚯蚓。在培养试验结束时,喂养100 g转基因抗虫棉叶(100T处理)蚯蚓体重下降为前一次测定时的23.8%。喂养同等剂量的转基因抗虫棉叶和非转基因抗虫棉叶的蚯蚓茧数和新产生的小蚓数无显著差异(在0 27和0 57之间变化),但喂养100 g转基因抗虫棉叶(100T处理)的小蚓数低于其他处理。在大多数培养时间内,同等剂量转基因抗虫棉叶处理对蚯蚓体内SOD活性的影响与非转基因抗虫棉叶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试验结束时(201 d),喂养50 g棉叶(50T和50NT处理)的蚯蚓体内SOD活性显著高于喂养100 g棉叶(100T和100NT处理)的蚯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赤子 体重 茧数 小蚯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