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50册)
1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4,共2页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第一批20册,曹志耘主编,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出版;第二批30册,曹志耘、王莉宁、李...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第一批20册,曹志耘主编,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出版;第二批30册,曹志耘、王莉宁、李锦芳主编,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2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评估及热点区域识别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佳琪 邢艳秋 +1 位作者 常晓晴 杨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1241,共11页
东北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更直观的反映东北地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成效,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监测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 东北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更直观的反映东北地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成效,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监测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和RUSLE模型对1990—2020年天保工程实施前后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并采用Getis-Ord Gi∗指数识别热点区域。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1990—2020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5.37%,12.15%,水域减少21.42%,草地减少14.02%,未利用土地和林地分别减少8.41%,5.34%。(2)1990—2020年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区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了95.81×106 t、24.05×10^(6) t,碳储量分别减少了7.49×10^(8) tC、3.92×10^(8) tC,水源涵养量分别增加了177.51×10^(9) m^(3)、58.65×10^(9) m^(3)。(3)东北地区的极显著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内蒙古地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和辽宁省东部。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极显著热点区域显著增加,且范围与天保工程高度重合。研究拟为后续东北地区林业政策和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热点分析 INVEST RU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龙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
3
作者 戚正云 《云南林业》 2024年第6期64-69,共6页
截至目前,曲靖市马龙区年均完成森林管护面积89149.26 hm^(2),聘用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人员424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护林网络,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护模式。对天保工程中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进行了评价,分... 截至目前,曲靖市马龙区年均完成森林管护面积89149.26 hm^(2),聘用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人员424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护林网络,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护模式。对天保工程中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人工造林林分质量差,退化林和残次林较多;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调查工作繁重但费用占比较低;森林资源管护体系不健全,护林员管理不规范;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科技支撑,后续产业发展不畅等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成立领导机构,为工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制定出台护林员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规范考核奖惩措施;严格工程管理,高标准建设天保公益林;妥善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规范档案管理,强化林业基础设施,提高林业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等措施,在天保工程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森林管护 公益林建设 曲靖市 马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34
4
作者 刘世荣 庞勇 +11 位作者 张会儒 王兵 叶兵 江泽平 谢和生 牛晓栋 王登举 丁易 吴水荣 宋庆丰 王晓慧 张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067-5079,共13页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生态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对长江上游...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生态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及东北、内蒙古、新疆、海南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天保工程二期于2020年结束,全面定量评估天保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和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可为全面推进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为后续政策修订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样地调查、生态站观测、比较分析等手段,构建了适用于天保工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涵盖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生态修复措施和政策设计5个方面,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开展全国性的重大生态工程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 生态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政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5
作者 李国伟 赵伟 +3 位作者 魏亚伟 方向民 高波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4-992,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对生态安全、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涵养水源功能、保育土壤功能、固碳释氧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对生态安全、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涵养水源功能、保育土壤功能、固碳释氧功能、积累营养物质功能、净化大气功能5个方面进行评价,量化揭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对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及其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98年开始试点,到2010年一期正式结束,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在涵养水源功能方面,调节水量增加了657.28×104m3,累计增加价值为113.45亿元;在保育土壤功能方面,固土量增加了4.6×104t,土壤中减少的氮流失0.02×104t,减少的磷流失0.01×104t,减少钾流失0.01×104t,累计增加价值为2.92亿元;在固碳释氧功能方面,固碳量增加了0.64×104t,释氧量增加了0.36×104t,累计增加价值为0.11亿元;在积累营养物质功能方面,固氮量、固磷量、固钾量均增加0.01×104t,累计增加价值0.3亿元;在净化大气功能方面,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滞尘量分别增加24.71×104kg、0.64×104kg、1.08×104kg、1962.76×104kg,累计增加价值5.09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增加了121.87亿元,平均每年增加约10亿元,超过工程每年各项投资之和。价值量增加额度依次为:1)涵养水源功能;2)固碳释氧功能;3)保育土壤功能;4)净化大气功能;5)积累营养物质功能。这些增加量只有一部分为工程区当地利用,其余都贡献到全国乃至全球。因此,及时制定和启动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将对更好的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长白山林区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价值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温室气体排放及净固碳能力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博杰 逯非 +5 位作者 王效科 刘魏魏 王莉雁 饶恩明 张路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266-4278,共13页
基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工程边界内碳排放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比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研究了天保工... 基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工程边界内碳排放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比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研究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一期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的碳排放分别为0.89、1.47、0.09、2.45 Tg C;碳泄漏分别为3.17、3.11、6.50、12.78 Tg C。工程措施和碳排放强度的区域性差异导致各区域碳排放组成特征不同。造林及配套森林基础设施建设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新造林及森林管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相应地,各种物资消耗中,建材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燃油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天保工程在工程边界内外引起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5.23 Tg C,抵消了工程固碳效益的9.82%;在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抵消作用分别为10.08%、8.16%和11.24%。天保工程一期净固碳量为139.77 Tg C,年均净固碳量为12.71 Tg C/a。因此,碳排放和碳泄漏对天保工程固碳的抵消较小,工程一期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避免工程基础设施的盲目建设和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碳排放 碳泄漏 净固碳量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余涛 庞勇 +3 位作者 蒙诗栎 荚文 李海奎 孙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共13页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析天保一期(2000-2010年)、天保二期(2011-2020年)工程实施期间的森林质量变化。【方法】综合年度植被指数合成策略、优化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域的动态确定方法,构建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天保工程区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度产品。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郁闭度数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郁闭度数据、机载高光谱植被覆盖度数据,验证该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天保工程林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天保一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68,天保二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71,增加了4.41%;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78.22%,而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仅占林区总面积的9.56%。【结论】在中国天保工程森林地区,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的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高于MODIS产品的精度。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显著,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林业遥感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易视角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丽荣 陈丽娟 +2 位作者 朱震锋 韩丽晶 曹玉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毁林碳汇项目。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25万hm^(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86.9万hm^(2);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6万m^(3);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17.7万hm^(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林业碳汇项目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9
作者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1,179,共6页
科学有效的生态工程效益计量与评价是改进工程宏观决策机制、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的文献梳理,系统分析了天保工程效益评价的主要特点、方法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深刻总结中国天保工程效益... 科学有效的生态工程效益计量与评价是改进工程宏观决策机制、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的文献梳理,系统分析了天保工程效益评价的主要特点、方法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深刻总结中国天保工程效益评价六点研究趋势的基础上,从转变思想、完善机制、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天保工程效益评价质量和促进效益评价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效益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现行政策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存德 多里坤 +2 位作者 师瑞峰 谢军 陈俊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天山西部林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4 8.1 799× 1 0 4hm2 ,有林地面积 30 .4 0 6 6× 1 0 4hm2 ,活立木蓄积6 885 .2 4 5 3× 1 0 4m3 ,其中以水源涵养、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重点生态公益林 (禁伐区 )占71 .0 % ,... 天山西部林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4 8.1 799× 1 0 4hm2 ,有林地面积 30 .4 0 6 6× 1 0 4hm2 ,活立木蓄积6 885 .2 4 5 3× 1 0 4m3 ,其中以水源涵养、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重点生态公益林 (禁伐区 )占71 .0 %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一般生态公益林 (限伐区 )占 2 4 .2 % ,以木材生产为目的的商品林占4 .8%。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 3年中 ,共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4 975 7.1hm2 ,木材产量由 1 6× 1 0 4m3 /年调减到 3.5× 1 0 4m3 /年。针对天山林区的具体情况和 3年来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情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现行政策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文华 田新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65个县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影响较大的指标主要有:人工林面积、人工林蓄积、有林地面积、自然生产力和林业系统生产力指数。天然林资源保护...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65个县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影响较大的指标主要有:人工林面积、人工林蓄积、有林地面积、自然生产力和林业系统生产力指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最佳的是庆阳和平凉两地区,最差的是兰州地区。综合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甘肃省各县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的大小,将为政府和林业部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效益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会计核算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成绪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2,共4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系统工程。建设时间长、建设投入多、建设内容特殊,此项工程的会计核算问题,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在全国展开,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对管好用好工程资金和促...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系统工程。建设时间长、建设投入多、建设内容特殊,此项工程的会计核算问题,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在全国展开,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对管好用好工程资金和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极为重要。通过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资源保护工程 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制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国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原则方案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小贤 董乃钧 +3 位作者 张平 马勇 孙建中 郑克强 《林业勘查设计》 1999年第4期32-34,共3页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是西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单位,根据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方案和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国有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原则方案,总的步骤是分析诊断、综合规划、分类经营和规范管理。
关键词 甘肃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试点 原则方案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水林业总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华峰 张宝芝 王建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22期44-45,共2页
合水林业总场全面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通过5年的建设,森林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具规模。森林面积增加了14 488.70hm2,森林覆盖率提高6.36个百分点,妥善安置分流职工1 471人。
关键词 合水林业总场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成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成效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开伟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0期85-86,123,共3页
首先分析了西昌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找出西昌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成效评价 存在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综合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磊 黄月君 《林业勘查设计》 2000年第1期28-29,共2页
对天然林保护工程所产生的巨大经济。
关键词 黑龙江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大生态工程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期49-51,53,共4页
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给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为此政府相继推出了一大批重大生态工程以缓解我国巨大的环境压力。这些重大生态工程实施效果如何,如何对其进行绩效评估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对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综合绩... 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给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为此政府相继推出了一大批重大生态工程以缓解我国巨大的环境压力。这些重大生态工程实施效果如何,如何对其进行绩效评估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对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仍处于较为粗糙的阶段,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过多过杂,指标体系缺乏逻辑性,结构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因此,笔者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绩效评价为例,从生态评价和经济评价两个方面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构建了我国重大生态工程综合绩效结构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综合绩效评价 经济评价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成果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书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8期150-151,共2页
对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整体评价,结合林区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效推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天保工程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概况 成效 问题 对策 三岔子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贝 孙昌平 周汝良 《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73-75,共3页
简述了3S技术(GPS、RS、GIS)在精准林业中的应用。分别从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和监测、规划建设项目落实及成果图(表)编制三个方面,概述了3S技术在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中的应用。3S技术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了强有力... 简述了3S技术(GPS、RS、GIS)在精准林业中的应用。分别从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和监测、规划建设项目落实及成果图(表)编制三个方面,概述了3S技术在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中的应用。3S技术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林业 3S技术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辉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12-14,共3页
森林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可再生的 ,也是可消失的。因此 ,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理天然林资源 ,可持续经营是唯一的选择。甘肃省天保工程实施区森林是本省森林环境的主体 ,对本省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 甘肃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森林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