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雷巴替尼治疗复发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例病例系列报告
1
作者 郑方圆 丁明明 +3 位作者 陆爱东 贾月萍 曾慧敏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复发Ph+ALL患儿应用奥雷巴替尼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转归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完全缓解(CR)、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结果8例复发Ph+ALL患儿纳入分析,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9岁,应用奥雷巴替尼前血液学复发3例、分子学复发5例。所有患儿在应用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1个周期后均为CR,血液学复发的3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100%、MMR获得率66%。分子学复发的5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MMR获得率和CMR获得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8例患儿均持续为CR,MRD阴性获得率和MMR获得率均为100%,其中CMR获得率75%,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1例患儿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经过奥雷巴替尼单药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1次后,脑脊液MRD阴性并持续为阴性。治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与联合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关,单药奥雷巴替尼治疗未出现明显不适,1例患儿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奥雷巴替尼。结论对于复发Ph+ALL患儿,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雷巴替尼 复发 费城染色体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天丹 胡绍燕 +6 位作者 翟宗 陈广华 卢俊 何海龙 肖佩芳 李捷 王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遗传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改变、化疗方案、给予不同靶向药物、d 19微小残留病(MRD)、d 46 MRD、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资料,归纳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根据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水平调整化疗强度,10例在治疗过程中加用靶向药,3例患儿桥接HSCT,其中1例死亡,2例存活。24例未行HSCT患儿中,1例患儿出现复发,采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27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95.5±4.4)%,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0±4.9)%,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90.7±6.3)%。结论:基于MRD监测的危险度分层化疗可改善Ph-like ALL患儿预后,对化疗效果欠佳的患儿联合靶向药可尽快完全缓解,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持续阳性的Ph-like ALL患儿序贯CAR-T和HSCT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靶向药 CAR-t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复发/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进展
3
作者 孙倩倩 谢芳 +1 位作者 闫凡芝 闫金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标准化疗显著提高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的预后,化疗联合第一代或第二代TKI治疗Ph...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标准化疗显著提高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的预后,化疗联合第一代或第二代TKI治疗Ph^(+)-ALL患者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0%~60%,联合第三代TKI如帕纳替尼,其6年OS率可达75%。但是,复发/难治性Ph^(+)-ALL患者在初次挽救性治疗后2年OS率仅为20%,这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的使用如贝林妥欧单抗(抗CD3和CD19双特异性抗体)、奥加伊妥珠单抗(抗CD22单克隆抗体),以及针对不同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然而,免疫治疗后长期生存期改善有限,一般建议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目前部分研究表明allo-HSCT能降低Ph^(+)-ALL复发率,但对基于免疫治疗后桥接alloHSCT能否改善患者OS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本篇综述将主要讨论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成人复发/难治性Ph^(+)-ALL中的显著进展,期望为提高复发/难治性Ph^(+)-ALL患者的缓解率和改善预后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超 糜坚青 王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4-1301,共8页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CR-ABL1-like ALL)是2009年新定义的一个ALL亚型,为一组基因表达谱与费城染色体(Ph/BCR-ABL1)阳性ALL高度相似的Ph/BCR-ABL1阴性ALL。然...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CR-ABL1-like ALL)是2009年新定义的一个ALL亚型,为一组基因表达谱与费城染色体(Ph/BCR-ABL1)阳性ALL高度相似的Ph/BCR-ABL1阴性ALL。然而目前该疾病尚无确切统一的诊断标准。BCR-ABL1-like ALL通常对化学治疗耐药,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大多为含有影响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cytokine receptor like factor 2,CRLF2)和(或)酪氨酸激酶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异常,其中以CRLF2过表达、JAK-STAT通路及ABL族激酶相关基因异常最为多见。这些基因异常可作为相应的治疗靶点,且已有体外和动物实验及临床数据支持靶向治疗的作用。在常规多药化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策略,有望改善BCR-ABL1-like ALL的不良预后。该文从定义、诊断、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5个方面阐述BCR-ABL1-like ALL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谱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后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替尼联合西达本胺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同效应研究
5
作者 杨晨燕 杨婵 葛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960,共10页
目的:探讨氟马替尼(FLU)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CHI)对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细胞株SUP-B15的协同作用,并研究其协同抗白血病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FLU、CHI单药及联合用药对SUP-B15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马替尼(FLU)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CHI)对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细胞株SUP-B15的协同作用,并研究其协同抗白血病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FLU、CHI单药及联合用药对SUP-B1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靶基因表达。结果:与FLU和CHI单药相比,FLU联合CHI显著抑制SUP-B15细胞增殖,诱导SUP-B15细胞G0/G1期阻滞,显著增加SUP-B15细胞凋亡率。公共数据库分析两药作用靶点与Ph+ALL致病候选基因识别50个交集基因,富集到p53和c-Myc转录因子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FLU、CHI联合用药较单药组显著降低BCR::ABL融合基因的mRNA水平,上调p53、BAX及Caspase-3的蛋白和mRNA水平,下调c-Myc、PIK3CA、PIK3CB及AKT2的蛋白和mRNA水平。GEO数据库及本中心临床样本分析发现Ph^(+)ALL患者中c-Myc、PIK3CA、PIK3CB及AKT2显著高表达而p5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FLU联合CHI可能通过p53/c-Myc轴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协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以及诱导周期阻滞,从而发挥抗Ph+ALL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西达本胺 氟马替尼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其对完全缓解和总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希锋 孙玲 +2 位作者 李弹弹 尹相丛 冉学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其对获得完全缓解和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初治Ph^-ALL患者,对患者诱导化疗2周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其对获得完全缓解和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初治Ph^-ALL患者,对患者诱导化疗2周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同时确定其对获得完全缓解以及患者总体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界值为0.075,其曲线下面积为0.763,并且曲线下面积和A_z=0.5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院将172例患者按照其治疗2周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进行分组,其中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75的患者有104例,占60.5%;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75的患者则有68例,占39.5%。前者在诱导治疗4周后的获得CR的患者以及最终获得CR的患者分别为89(85.6%)和99(95.2%),显著高于后者的29(42.6%)和52(76.5%),2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临床上降低患者OS率和DFS率以及增加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化疗而非移植、诱导治疗4周后未能达到完全缓解、诱导治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75以及诊断时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而诊断时WBC升高则是影响患者DFS率的不利因素。结论:Ph^-ALL经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升高的患者将不利于获得完全缓解,并且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原始细胞 完全缓解 总体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核型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洋 徐晓曼 +1 位作者 张民 王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7-1406,共10页
目的:探究费城染色体核型(Ph)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血液科429例ALL患者的资料,根据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Ph^(+)组(n=64)、Ph^... 目的:探究费城染色体核型(Ph)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血液科429例ALL患者的资料,根据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Ph^(+)组(n=64)、Ph^(-)单体核型(MK)组(n=53)和Ph^(-)非MK组(n=312)。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llo-HSCT组(n=236)和non-allo-HSCT组(n=193)。分别分析核型和allo-HSCT对ALL患者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在429例ALL患者中,6例(1.40%)在诱导治疗期间死亡,60例(13.99%)无反应,最终达到完全缓解(CR)共363例(84.62%),达到微小残留病灶阴性(MRD^(-))共有287例(66.90%)。Ph^(+)组、Ph^(-)MK组、Ph^(-)非MK组的近期疗效(CR%、CR1%、MR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0例无反应未达到CR的患者的中位OS为6.9个月(95%CI4.6-8.2个月),363例达到CR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9.8个月(95%CI:28.6-45.9个月)。Ph^(+)组、Ph^(-)MK组和Ph^(-)非MK组远期疗效[5年累计复发率(CIR%)、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29例患者中,共有55.01%(236/429例)的患者行alloHSCT。完成≥2个巩固周期后行allo-HSCT的患者近期疗效(CR%、MRD^(-)%)和远期疗效(CIR%、DFS%、OS%)均优于non-allo-HSCT组(P<0.05)。Ph^(+)组、Ph^(-)MK组和Ph^(-)非MK 3个亚组内,行allo-HSCT法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也优于non-allo-HSCT患者。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为CIR、DFS、OS的危险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1.23(95%CI:1.08-2.78,P=0.032)、1.21(95%CI:1.03-2.34,P=0.038)、1.25(95%CI:1.08-2.97,P=0.028)。未行allo-HSCT是CIR、DFS、OS的危险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2.34(95%CI:1.18-5.39,P<0.001)、2.15(95%CI:1.10-4.34,P<0.001)、2.28(95%CI:1.09-4.11,P<0.001)。结论:核型(Ph^(+/-)和MK/NMK)对A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似乎没有影响;allo-HSCT影响A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可改善其预后;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及不实行allo-HSCT治疗策略是AL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单体核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Is联合化疗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小楠 郑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化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作为首次诱导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目的:探讨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化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作为首次诱导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60例成人Ph+ALL患者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及完全缓解情况,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结果:首次诱导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的患者有43例,占71.67%(43/60),其中单纯化疗组7例,占41.18%(7/17),TKI+化疗组CR率为36例,占83.72%(36/43),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纯化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28.2%,TKI联合化疗组患者的2年OS率为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2年OS率76.9%vs. 51.9%,5年OS率56.1%vs. 19.4%,(P=0.003);2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38.5%vs. 12.1%(P=0.018),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预后分析示,是否选择TKI、初次诱导治疗后是否获得CR和是否骨髓移植对OS预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是否选择TKI对患者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示,诱导治疗后获得CR、后续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h+ALL诱导治疗方案中,TKI+化疗诱导治疗方案能够实现早缓解,高缓解率,总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缓解后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ALL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阳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替尼联合多药化疗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谭根梅 齐凌 +1 位作者 纪德香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886-891,共6页
目的:评价氟马替尼联合多药化疗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 目的:评价氟马替尼联合多药化疗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25例行氟马替尼联合CALLG-2008化疗方案治疗的成人Ph^(+)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5例患者中,21例(84%)患者于初次诱导期联合氟马替尼,4例(16%)患者于第1个疗程诱导结束后联合氟马替尼。患者化疗28天、3个月和6个月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分别为88%、91.67%和90.48%;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率分别为68%、79.17%和80.95%;完全分子学反应(complete molecular response,CMR)率分别为60%、75%和80.95%。中位随访时间180(75.6~458.1)天,随访时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2.61%,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率为73.91%。氟马替尼用药过程中,有22例(88%)患者出现Ⅳ度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转氨酶升高、疲乏、恶心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可好转。结论:氟马替尼联合多药化疗治疗Ph^(+)ALL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氟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渊 王冰洁 +7 位作者 刘微 梁赜隐 尹玥 董玉君 王倩 孙玉华 许蔚林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副反应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 目的: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副反应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Ph^+ALL,并应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及序贯allo-HSCT治疗的19例患者,收集病历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29(3-48)岁。P190阳性14例,P210阳性5例,3例为复杂染色体核型,3例合并脑膜白血病。化疗方案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缓解后应用HD-MTX及MAE等方案巩固强化治疗。11例(57.9%)诱导化疗开始时即加用达沙替尼,3例(15.8%)因粒缺或感染于诱导缓解后加用,5例(26.3%)由伊马替尼更换为达沙替尼。3例出现副反应,分别表现为皮疹、浮肿、恶心。诱导治疗4周100%患者达形态学缓解;7例(63.6%)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移植前17例(89.5%)达MMR,15例(78.9%)达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所有患者均接受亲缘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白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4 d,aGVHD发生率为42.1%,cGVHD发生率为57.9%。移植后,13例患者恢复使用达沙替尼,7例因严重头痛、剧烈呕吐或浆膜腔积液停药,6例持续使用至移植后1年。中位随访42个月(10-72月),3年及5年总生存(OS)率均为94.4%,3年及5年非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81.9%及71.6%。结论:一线选用第二代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allo-HSCT治疗Ph^+ALL有效性高,患者临床耐受性良好,患者长期生存可能优于第一代TK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达沙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浩(综述) 李菲(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47-851,共5页
维奈克拉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高选择性口服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蛋白抑制剂,具有高亲和性的靶向肿瘤细胞凋亡的独特作用机制,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 维奈克拉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高选择性口服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蛋白抑制剂,具有高亲和性的靶向肿瘤细胞凋亡的独特作用机制,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小淋巴细胞白血病(small lymphocytic leukemia,SLL)以及不适合接受强诱导化疗或年龄>75岁的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近年来,维奈克拉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上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对于常规治疗方案疗效不佳的特殊亚型ALL,如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ALL)和ETP-ALL之外的其他复发难治性ALL(relapse/refractory ALL,R/R ALL)经维奈克拉联合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相较于传统疗法可获得更高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和长期生存率,且在费城染色体阳性的ALL(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维奈克拉在ALL治疗上具有较大前景。本文就维奈克拉在ALL治疗领域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Ph+及Ph-like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代测序分析
12
作者 廖欣 邹品力 +3 位作者 沈亚莉 郭玉霞 宋林 肖剑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108,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费城染色体阳性/费城染色体样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h^(+)/Ph-like TALL)核心基因,并分析其核心子网络,探讨Ph^(+)/Ph-like T-AL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能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费城染色体阳性/费城染色体样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h^(+)/Ph-like TALL)核心基因,并分析其核心子网络,探讨Ph^(+)/Ph-like T-AL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能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h^(+)/Ph-like T-ALL患儿WES/RNA-seq检查结果,同时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符合要求的基因数据,运用GRO2R在线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程序筛选差异性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同时使用STRING数据库,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hub gene及核心子网络。结果:Ph^(+)/Ph-like T-ALL共找出84个差异表达基因,Ph^(+)ALL共找出249个差异表达基因,T-ALL共找出175个差异表达基因。综合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筛选出RPA1、POLD1、POLE、SOCS1为hub gene。DNA损伤修复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为筛选到的主要功能子网络。结论:Ph^(+)/Ph-like T-ALL患儿体内存在明显的DNA损伤修复通路异常,RPA1、POLD1、POLE可能是Ph^(+)/Ph-like T-ALL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生物标志,这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代测序 基因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黄方 郝思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对AML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和非高危组(48例)。经标准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后对AML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集AM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高危AML患者比较,高危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27例)比较,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41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升高(P均<0.05),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观察AML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有助于监测AML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IL-TAL1融合基因与6q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谦 吴丽丽 +6 位作者 戴海萍 平娜娜 吴春晓 潘金兰 岑建农 仇惠英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8-151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核型异常。结果表明:在12例T-ALL患者中检测到SIL-TAL1融合基因的表达,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38.5%vs 4.8%,P=0.001),其中50%(6/12)SIL-TAL1阳性患者存在两种转录本;SIL-TAL1阳性组核型异常率为54.5%(6/11),其中4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2例经array-CGH检测到1p32存在约90 kb的缺失,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6号染色体长臂共同缺失区域为6q14.1-q16.3,均为杂合性缺失;SIL-TAL1阳性组中位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IL-TAL1融合基因与6q杂合性缺失有一定相关性(P=0.005),在儿童中SIL-TAL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且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tAL1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6q缺失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萍 梁爱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8-744,共7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虽然成人ALL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复发,长期生存率低。本研究对近年来成人ALL诊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虽然成人ALL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复发,长期生存率低。本研究对近年来成人ALL诊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成人ALL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以进一步改善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生物学特性 费城染色体 危险分层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信号模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梅 张长林 +3 位作者 辛艳红 刘淑媛 李欣 万腊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5-380,共6页
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 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ALL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常规G显带技术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标本,并分析其结果的相关性,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结果:在68例患者中DCDF-FISH检测见有16种信号模式,其中变异性信号模式14种(1R2G、2R3G、2R4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1F、1R1G3F、1R1G4F、1R2G1F、1R2G2F、1R2G3F、1Rn G2F(n≥3)、2R2G1F、1G4F、1R4F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Ph^+共17例,所有检出Ph^+的病例均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或伴髓系表达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My^+-B-ALL),其中常规显带技术检测出Ph染色体12例,阳性率为18%(12/68),DCDF-FISH及RT-PCR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检出率为25%(17/68)。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化疗前后荧光模式变化显示:经过化疗药物的选择作用,其信号模式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发生变化,共同特征是都存在Ph染色体。结论:DCDF-FISH法检测ALL病人的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分析DCDF-FISH信号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ALL病人的治疗反应性、耐药情况、疗效判定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 遗传学异常 BCR/ABL融合基因 费城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博 高春记 +7 位作者 李红华 薄剑 黄文荣 高丽 孙敬芬 丁一 王莉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进行了小结。3例Ph+ALL中1例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另2例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3例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接受不同疗程的伊马替尼治疗,同时应用RT-PCR方法监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随访日期至2009年10月21日。结果表明: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未出现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处于低转录水平并逐渐转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Ph+ALL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伊马替尼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治疗后发生伴有t(4;11)和MLL重排的急性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勤奋 李佩 +3 位作者 朱萍 吴蓓倩 王蔚 谢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乳腺癌 染色体t(4 11) MLL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增政 王娅婕 +3 位作者 冯嘉昆 谭嘉斌 赵仁彬 杨同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5-699,共5页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或BCR-ABL1-like ALL)是指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ALL相似,但缺乏BCR-ABL1融合的一类急性白血病。Ph-like ALL涉及多种基因组,激活...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或BCR-ABL1-like ALL)是指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ALL相似,但缺乏BCR-ABL1融合的一类急性白血病。Ph-like ALL涉及多种基因组,激活激酶和细胞因子受体信号的改变。本文将针对近几年Ph-like ALL在JAK-STAT通路异常激活,ABL激酶通路基因异常,TKI在Ph-like ALL中的抗性,SH2B3基因的失活性突变,IKZF1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就新型致病基因(ATF7IP外显子9和PDGFRB外显子11之间的融合,PDGFRB外显子11-23与AGGF1基因外显子1-6融合造成的PDGFRBC843G突变等)的前沿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重排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中BCR/ABL基因表达在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术青 姚艳红 +2 位作者 史月 刘志彬 高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7,共8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定期检测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外周血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为患者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总生存(OS)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初治和难治复发Ph+ALL患...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定期检测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外周血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为患者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总生存(OS)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初治和难治复发Ph+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长春新碱+强的松(TKI+VP)或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强的松(TKI+VDP)等多种化疗方案诱导治疗,17例患者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HCR),3例未缓解(NR)。其中HCR患者中8例患者微小残留病(MRD)为阴性,3例患者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在造血功能重建后均接受了TKI维持治疗至今;另5例MRD阴性患者、9例MRD阳性患者和3例NR患者均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所有患者分别在干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2、3、6、9及12个月进行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评估患者的MRD。Allo-HSCT组患者造血重建后,均给予TKI口服干预治疗,其后基因检测持续阴性者,TKI口服干预治疗1年后停用。治疗期间如果监测MRD转阳则依据移植时间给予更换有效TKI药物或减停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措施。结果:全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均达到造血重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4(11~24)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7(13~52)d。随访至202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2(3~111)个月。全组患者3年OS率为(61.1±11.7)%。Allo-HSCT组和Auto-HSCT组患者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52.8±13.4)%和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移植前MRD阴性组和移植前HCR但MRD阳性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87.5±11.7)%和(42.8±1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移植前NR的患者全部死亡。全组死于疾病复发5例,死于肺感染1例,死于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结论:对Ph+ALL患者依据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选择Auto-HSCT或Allo-HSCT及术后分层干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的OS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