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连续-离散耦合模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受力分析
1
作者 沈书拯 江巍 +3 位作者 欧阳晔 谭亿虹 吴剑 陈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加法获取给定安全系数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内力变形,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排距、桩距和桩径对内力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连续-离散耦合模型可有效获取桩后土体潜在滑移趋势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前后排桩弯矩分布呈现“S”型曲线特征,且前排桩承受更大弯矩。前后排桩侧向位移总体上均由桩底向上逐步增大,前排桩略大于后排桩,但由于连梁约束作用前排桩侧向位移在近桩顶处减小。给定安全系数增大会导致前后排桩弯矩增大和侧向位移非线性增长。排距增大后,前排桩桩顶负弯矩增大,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减小、负弯矩增大。桩距增大对桩顶弯矩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桩径增大后,后排桩桩顶正弯矩增大,前排桩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后排桩正弯矩增大而负弯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 连续-离散耦合模型 重力增加法 弯矩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的岩溶隧道防突岩体安全厚度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晏启祥 刘琛尧 +3 位作者 孙润方 王绪 谢文清 陈耀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为有效预防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突涌水灾害,首先,调研近年来国内岩溶隧道突涌水典型案例,总结隧道突涌水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建立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理论的方法,明确防突岩体破坏的判定准则,划分岩溶隧道防突岩体破坏... 为有效预防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突涌水灾害,首先,调研近年来国内岩溶隧道突涌水典型案例,总结隧道突涌水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建立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理论的方法,明确防突岩体破坏的判定准则,划分岩溶隧道防突岩体破坏模式并提出裂缝发育规律;然后,基于对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造成影响的各因素,针对溶洞位于隧道上方、下方及侧方3种情况分别建立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预测计算式;最后,依托德庆隧道工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防突岩体破坏模式主要有弯折破坏、整体剪切破坏和复合破坏3种,可基于裂隙发展速度将其破坏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快速发育阶段、平缓发育阶段3个阶段;各因素按影响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溶腔内水压、围岩黏结参数、溶腔跨度、溶腔高跨比和隧道埋深;计算得到德庆隧道3处施工段的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分别为2.964,5.263和0.961 m,突涌水评估结果准确。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预测计算式可用于预测并评估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离散-连续耦合模型 防突岩体 破坏模式 安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连续系统的离散模型频率和振型的定性性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其申 何北昌 王大钧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12,共6页
本文论述了振动中的二阶连续系统(诸如非均匀杆的纵振动、非均匀轴的扭转振动、非均匀弦的横振动)的离散模型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如下定性性质:频率的分离性;位移振型和内力振型的节点分布规律;位移振型的充分必要条件等。
关键词 离散模型 频率 结构振动 连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非稳定渗流的离散-连续介质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先珊 刘新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给出了一种非线形耦合分析模型,即离散-连续介质模型,该模型克服了求取两类介质之间水量交换的困难,能更准确地反映裂隙岩体的结构特征和渗透特性.基于该模型导出了裂隙岩体渗流场的非线形耦合分析有限元格式,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 给出了一种非线形耦合分析模型,即离散-连续介质模型,该模型克服了求取两类介质之间水量交换的困难,能更准确地反映裂隙岩体的结构特征和渗透特性.基于该模型导出了裂隙岩体渗流场的非线形耦合分析有限元格式,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最后给出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特性 离散-连续介质模型 水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ta算子离散化方法的连续T-S模型混沌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琰 张化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9-612,共4页
针对一类连续时间T-S模糊模型的混沌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混沌化方法.首先采用Delta算子离散化的方法将连续时间T-S模糊模型全局离散化,然后,在此离散时间T-S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对整个闭环系统作一次溢... 针对一类连续时间T-S模糊模型的混沌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混沌化方法.首先采用Delta算子离散化的方法将连续时间T-S模糊模型全局离散化,然后,在此离散时间T-S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对整个闭环系统作一次溢出非线性函数运算以保证系统状态的有界性.可以证明,当控制器增益取得合适的情况下,系统可以产生Devaney意义下的混沌.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T-S模型 Delta算子离散 混沌化 混沌反控制 DEVANEY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线管离散模型与连续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童国平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16,44,共3页
给出了长直螺线管轴线上磁场的离散模型结果,并与连续模型结果作了比较,指出了连续模型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 螺线管 离散模型 连续模型 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信号离散模型与连续模型等效转换的研究
7
作者 邱天爽 王宏禹 陈喆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6,共9页
本文提出一种应用E变换法对平稳随机信号的ARMA离散模型与AM连续模型等效转换的新方法;给出它与已有基于格林函数等效转换法的关系;对此种新方法应用于非平稳随机信号的ARMA时变参数离散模型与AM时变参数连续模型的等效转换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随机信号 离散模型 连续模型 等效转换 E变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性离散域模型转化为连续域模型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马孝江 张冰焰 王吉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9-504,共6页
建立了双线性系统不同域内模型的转化原则—Volterra(伏尔泰拉)核等价准则.推导出双线性系统从离散域转化为连续域的方法。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算例,表明本方法的适用性。
关键词 非线性 双线性 模型转换 离散系统 连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散-连续模型计算NH_2^-,NH_3和NH_4^+的溶剂化自由能
9
作者 曹志霁 王朝杰 +2 位作者 谭凯 林梦海 张乾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通过理论计算推测 NH- 2 ,NH3 和 NH+4在水溶液第一溶剂化层中与之直接作用的水分子分别为 2 ,4和 4个 ,并采用离散 -连续模型计算了 NH- 2 ,N H3 和 NH+ 4在水溶液中的溶剂化自由能 .结果表明 ,由于离散 -连续模型在从头算水平考虑了... 通过理论计算推测 NH- 2 ,NH3 和 NH+4在水溶液第一溶剂化层中与之直接作用的水分子分别为 2 ,4和 4个 ,并采用离散 -连续模型计算了 NH- 2 ,N H3 和 NH+ 4在水溶液中的溶剂化自由能 .结果表明 ,由于离散 -连续模型在从头算水平考虑了溶质分子与第一溶剂化层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 ,能更准确地描述溶剂化作用 .此外 ,采用更加符合溶液中真实情况的溶剂化构型 ,能得到更准确的溶剂化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连续模型 计算 NH2^- NH3 NH4^+ 溶剂化自由能 氨根 氨气 从头算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连续模型处理离散振动系统的条件——从多节棍的摆动谈起
10
作者 于凤军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4,共5页
以多节棍的摆动为例讨论用连续模型处理离散系统的条件,并利用系统之间的相似性,顺便给出一维原子链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 离散系统 连续模型 多节棍 原子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作战模型的连续化兰切斯特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建钢 孙守福 沙基昌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5-67,76,共4页
通过兰切斯特方程的分析,定义了作战力量变换系数概念,推导出作战力量变换系数的兰切斯特方程,得到了衡量交战双方作战力量等效值,而作战力量变换系数的兰切斯特方程正是适用于离散型作战的兰切斯特作战模型,使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兰切斯... 通过兰切斯特方程的分析,定义了作战力量变换系数概念,推导出作战力量变换系数的兰切斯特方程,得到了衡量交战双方作战力量等效值,而作战力量变换系数的兰切斯特方程正是适用于离散型作战的兰切斯特作战模型,使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兰切斯特方程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交战双方离散数量型的作战领域,从而赋予兰切斯特方程新的生命,为复杂的格斗作战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力量等效 离散型作战模型 连续型作战模型 兰切斯特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中离散──连续流的耦合模型
12
作者 杨爱菊 《西北水电》 1995年第3期56-62,共7页
目前裂隙合体中水的流动均采用相似连续或不连续离散模型进行模拟。本文推荐一种离散──连续流的耦合模型、来模拟裂隙合体近区及远匠的水流情况。例如在大坝建设或隧道开挖工程中,近区用高散流时、水仅通过内连的裂隙,而在远区则采... 目前裂隙合体中水的流动均采用相似连续或不连续离散模型进行模拟。本文推荐一种离散──连续流的耦合模型、来模拟裂隙合体近区及远匠的水流情况。例如在大坝建设或隧道开挖工程中,近区用高散流时、水仅通过内连的裂隙,而在远区则采用相似连续流、同时采用边界积分公式方法。对地下隧道或大坝基础岩体、临近区域的任一水流情况,用不连续流模型就可解决此类问题。文中数据实例及工程应用、表明此法基础研究的潜在功能。这种方法的效益也可由其在大坝基础问题应用中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离散-连续 耦合模型 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离散元模型的岩石蠕变模拟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学朋 蒋宇静 +1 位作者 王刚 李天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914-3921,共8页
为了从岩石颗粒之间不连续特征的角度研究其永久变形行为,基于颗粒流理论,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对微观颗粒之间的接触赋予Burgers模型,进行岩石二维离散元虚拟单轴蠕变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分析颗粒粒径、摩擦因数、颗粒法向与切向刚度... 为了从岩石颗粒之间不连续特征的角度研究其永久变形行为,基于颗粒流理论,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对微观颗粒之间的接触赋予Burgers模型,进行岩石二维离散元虚拟单轴蠕变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分析颗粒粒径、摩擦因数、颗粒法向与切向刚度比对流变特性模拟值的影响。从单轴蠕变压缩的轴向蠕变及轴向蠕变速率曲线的离散元模拟值与其解析解对比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具有较高的吻合性;为更加明确地表示出蠕变不同阶段,选用对数蠕变柔量来进行解析解与模拟值的比对,蠕变初始阶段,PFC压缩模型会低估蠕变柔量,而在稳定蠕变阶段,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数值模拟与解析解结果对比验证颗粒流Burgers模型适合用于岩石蠕变试验研究中,可为岩石蠕变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连续特征 永久变形 离散元法 BURGE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二维离散-连续耦合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建峰 郑希 +1 位作者 李辉利 周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3-36,共4页
本文对一软土地基上土工格栅反包直立墙面加筋土挡墙进行数值模拟,挡墙部分采用离散元模拟分析,软土地基部分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分析。通过PFC和FLAC的Socket I/O接口,实现二维离散-连续耦合分析。采用该离散-连续耦合方法对静载下加筋... 本文对一软土地基上土工格栅反包直立墙面加筋土挡墙进行数值模拟,挡墙部分采用离散元模拟分析,软土地基部分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分析。通过PFC和FLAC的Socket I/O接口,实现二维离散-连续耦合分析。采用该离散-连续耦合方法对静载下加筋土挡墙的变形、颗粒位移场、土压力分布进行细观分析,并与相似比例模型试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表明该耦合分析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加筋土挡墙 离散-连续耦合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薄流到连续流的气体运动论模型方程算法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志辉 张涵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通过引入碰撞松弛参数和当地平衡态分布函数对BGK模型方程进行修正,确定含流态控制参数可描述不同流域气体流动特性的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函数的简化控制方程.发展和应用离散速度坐标法于气体分子速度空间,利用一套在物理空间和时间... 通过引入碰撞松弛参数和当地平衡态分布函数对BGK模型方程进行修正,确定含流态控制参数可描述不同流域气体流动特性的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函数的简化控制方程.发展和应用离散速度坐标法于气体分子速度空间,利用一套在物理空间和时间上连续而速度空间离散的分布函数来代替原分布函数对速度空间的连续依赖性.基于非定常时间分裂数值计算方法和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NND耗散差分格式,建立直接求解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函数的气体运动论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推广应用改进的 Gauss-Hermite无穷积分法和华罗庚-王元提出的以单和逼近重积分的黄金分割数论积分方法等,对离散速度空间进行宏观取矩获取物理空间各点的气体流动参数,由此发展一套从稀薄流到连续流各流域统一的气体运动论数值算法.通过对不同Knudsen数下一维激波管问题、二维圆柱绕流和三维球体绕流的初步数值实验表明文中发展的数值算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流 连续 气体运动论 BOLTZMANN模型方程 离散速度坐标法 NND有限差分格式 BGK模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方向平均模型的颗粒材料宏观Cosserat连续体本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其鹏 李锡夔 楚锡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2-687,共6页
提出了基于细观微-方向模型(Micro-Directional Model)的宏观Cosserat连续体本构关系。在细观尺度上考虑颗粒旋转自由度及接触力矩,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接触分布函数体现。给出均质各向同性Cosserat连续体模型弹性常数的细观参数表达式,并... 提出了基于细观微-方向模型(Micro-Directional Model)的宏观Cosserat连续体本构关系。在细观尺度上考虑颗粒旋转自由度及接触力矩,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接触分布函数体现。给出均质各向同性Cosserat连续体模型弹性常数的细观参数表达式,并建议了二维情况下内尺度参数的细观力学表达式。对颗粒材料宏观行为分别进行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和基于本文所给表达式的理论预测,二者的一致性说明了所发展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Cosserat连续 离散颗粒集合体 微-方向模型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隧道压力拱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峰 谭绪凯 +2 位作者 陈晓宇 丁其乐 李星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5,共8页
隧道压力拱问题一直是隧道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常用的连续介质数值模拟方法对于隧道压力拱特性的微观研究有所欠缺,而擅长微观力学研究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计算机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的要求太高。基于现有离散-连续耦合思路,通过... 隧道压力拱问题一直是隧道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常用的连续介质数值模拟方法对于隧道压力拱特性的微观研究有所欠缺,而擅长微观力学研究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计算机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的要求太高。基于现有离散-连续耦合思路,通过力的传递实现离散-连续模型的耦合;研究了耦合算法中的平均应力计算方法、平均应力计算区域面积及耦合程序遍历颗粒方法;基于自行开发优化的离散-连续耦合程序,模拟了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受力特性,研究了隧道压力拱形成机理及压力拱特性;计算了埋深分别为10 m,14 m,18 m,22 m,26 m,30 m和34 m情况下的隧道开挖产生的压力拱应力集中等效区域,揭示了隧道压力拱随着隧道埋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行开发优化的离散-连续耦合程序能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离散元方法在微观力学研究方面的优势;隧道开挖后,开挖面周边范围出现层状压力环,但在拱顶和仰拱底附近区域的围岩压力环的环间接触力降低,围岩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形成压力拱;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隧道压力拱应力集中等效区域减小,隧道周边围岩的压力拱承载能力越来越大;但当隧道埋深达到一定界限后,隧道压力拱高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连续耦合模型 隧道压力拱 隧道埋深 压力拱应力集中等效区域 力的传递路径 PFC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与离散相结合的单一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祥海 苗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5-1058,共4页
以单一物流中心优化选址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续型选址和离散型选址等常规选址方法分析与评价,提出连续与离散相结合的单一物流中心选址方法.首先,建立了既包含地价、交通阻抗影响,又能体现由于竞争关系致使物流服务需求量在物流中... 以单一物流中心优化选址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续型选址和离散型选址等常规选址方法分析与评价,提出连续与离散相结合的单一物流中心选址方法.首先,建立了既包含地价、交通阻抗影响,又能体现由于竞争关系致使物流服务需求量在物流中心之间合理分配的连续型选址模型.模型以物流服务需求量所产生的净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给出了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的方法.其次,根据用地性质、物流中心用地面积要求、自然条件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确定备选点集合.最后,基于贴近度原理,将由模型求解出的理论最优建址点与备选点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新建物流中心建址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离散 物流中心 选址模型 竞争关系 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维结构分析问题中合适的离散-连续有限元法(续)(英文)
19
作者 Alexander B. ZOLOTOV Pavel A. AKIMOV Vladimir N. SIDOROV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2-47,共6页
对结构分析中的离散-连续有限元法(DCFEM)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方法的运算及变分公式。对于在一个方向物理及几何参数为常量的结构,其离散-连续设计模型是建立在所谓的离散-连续有限元的基础上的。研究了单元坐标的建立、结点未知量的... 对结构分析中的离散-连续有限元法(DCFEM)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方法的运算及变分公式。对于在一个方向物理及几何参数为常量的结构,其离散-连续设计模型是建立在所谓的离散-连续有限元的基础上的。研究了单元坐标的建立、结点未知量的近似表达及单元结点荷载矢量的建立问题。单元的微分方程组是借助于离散-连续有限元特殊广义的块结构刚度矩阵来建立的。建立了局部坐标中的微分关系,形成了常微分方程组多点边值问题的提法,也给出了结构分析中多点边值问题的解析方法。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其普适性、算法的计算机适应性、计算的稳定性、最终方程组的条件优化特性、系数矩阵的部分Jordan分解特性、计算根矢量必要性的解除。给出了在离散-连续有限元法框架内具有单向约束的结构分析中特殊的迭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连续有限元法 离散-连续设计模型 多点边值问题 单向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维结构分析问题中合适的离散-连续有限元法(英文)
20
作者 Alexander B.ZOLOTOV Pavel A.AKIMOV Vladimir N.SIDOROV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3-48,共6页
对结构分析中的离散-连续有限元法(DCFEM)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方法的运算及变分公式。对于在一个方向物理及几何参数为常量的结构,其离散-连续设计模型是建立在所谓的离散-连续有限元的基础上的。研究了单元坐标的建立、结点未知量的... 对结构分析中的离散-连续有限元法(DCFEM)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方法的运算及变分公式。对于在一个方向物理及几何参数为常量的结构,其离散-连续设计模型是建立在所谓的离散-连续有限元的基础上的。研究了单元坐标的建立、结点未知量的近似表达及单元结点荷载矢量的建立问题。单元的微分方程组是借助于离散-连续有限元特殊广义的块结构刚度矩阵来建立的。建立了局部坐标中的微分关系,形成了常微分方程组多点边值问题的提法,也给出了结构分析中多点边值问题的解析方法。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其普适性、算法的计算机适应性、计算的稳定性、最终方程组的条件优化特性、系数矩阵的部分Jordan分解特性、计算根矢量必要性的解除。给出了在离散-连续有限元法框架内具有单向约束的结构分析中特殊的迭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连续有限元法 离散-连续设计模型 多点边值问题 单向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