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1
作者 叶荣欢 李登江 +3 位作者 余德会 古定豪 胡窕 李萍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探究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并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伯乐树群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82科142属228种;(2)伯乐树主要生长于针... 为探究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并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伯乐树群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82科142属228种;(2)伯乐树主要生长于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物种组成丰富;(3)伯乐树在样地Ⅰ中的重要值高于样地Ⅱ、Ⅲ、Ⅳ,但在4个样地中均未成为优势树种;(4)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在群落的不同层次间波动较小,Shannon-Wiener指数在乔木层和草本层中变化较大。伯乐树在群落中竞争力较弱,需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其种群更新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物种多样性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鸿雁 罗绪强 杨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4,共5页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类和高海拔高纬度冷水性种类。此外,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反映了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植物 区系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叉尾太阳鸟
3
作者 杨宗才 吴昌鞠 +2 位作者 陈继军 唐秀俊 谢镇国 《农技服务》 2019年第3期85-85,共1页
2018年3月3日,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一只以前未见过的鸟,经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该鸟为叉尾太阳鸟(雄性),并为该保护区鸟类新纪录。介绍了叉尾太阳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关键词 叉尾太阳鸟 鸟类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姹 张雯 杨书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5-300,共6页
为了解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昆虫资源状况,2011—2018年对保护区内的金龟总科昆虫开展了多次调查。共采获标本160号,隶属于9科38属63种,其中贵州省新记录4种。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中金龟总科... 为了解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昆虫资源状况,2011—2018年对保护区内的金龟总科昆虫开展了多次调查。共采获标本160号,隶属于9科38属63种,其中贵州省新记录4种。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中金龟总科昆虫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0.365和6.897),但均匀度指数最低(0.107),亚热带针叶林最低(0.260和2.337),但均匀度指数最高(0.125),其他生境类型差异不明显。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在5月最高(0.359和7.313),6月次之(0.347和7.048),其余月份较低;在均匀度上,3月最高(0.198),其次为9月(0.147),其余月份相差不大。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1500~1700 m最高(0.341和0.129),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在1700 m以上最低(分别为0.123和1.116),均匀度指数在1300~1500 m最低(0.080),但丰富度指数最高(8.252),其余指数的差异不明显。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与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之间相似性最高(0.429),其次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0.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龟总科 多样性 物种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鸟兽监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扬 余德会 +3 位作者 宋志红 梁芬 古定豪 罗祖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4-714,共11页
为掌握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以及补充物种编目,于2018年12月—2021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持续野外监测。监测共记录到兽类22种,隶属4目10科;鸟类90种,隶属9目24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 为掌握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以及补充物种编目,于2018年12月—2021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持续野外监测。监测共记录到兽类22种,隶属4目10科;鸟类90种,隶属9目24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为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23种;记录保护区新分布物种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等28种。相对多度指数表明,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猕猴(Macaca mulatta)等物种较为常见,具有较大的种群数量;在海拔分布上,相对多度指数显示高海拔段(1600~2080 m)主要物种为白鹇、毛冠鹿和野猪(Sus scrofa),中海拔段(1200~1600 m)为白鹇、毛冠鹿和猕猴,低海拔段(790~1200 m)为白鹇、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和毛冠鹿。网格占有率排在前3位的为白鹇、野猪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本次监测掌握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可为后续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多样性 分布特征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春玉 李芳念 +1 位作者 余德会 梁有发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第3期79-84,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统计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12种,隶属38科88属;属环境保护部发布外来入侵物种5种;1级入侵种6种,2级11种,3级5种,4~7级90种。同时对112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及入... 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统计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12种,隶属38科88属;属环境保护部发布外来入侵物种5种;1级入侵种6种,2级11种,3级5种,4~7级90种。同时对112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及入侵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余志彪 余永富 《贵州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4-9,共6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共计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39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01科254属547种。按生活型划分,乔木类235种,灌木类83种,木质藤本类54种和草本228...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共计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39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01科254属547种。按生活型划分,乔木类235种,灌木类83种,木质藤本类54种和草本228种。本文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及特性,并就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观赏植物 雷公山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仙琴蛙 被引量:1
8
作者 姚伦贵 潘成坤 +3 位作者 陈继军 王英 李宁 吴昌鞠 《贵州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记录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两栖类新纪录:仙琴蛙Nidirana daunchina Chang,1933。标本现保存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室。
关键词 新纪录 仙琴蛙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白线树蛙
9
作者 王再艳 陈继军 +2 位作者 姚伦贵 李萍 张世玲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37-38,共2页
2019年6月,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丹江村(26°20′N,108°19′E,海拔690m)采集到1只树蛙标本,经鉴定为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为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
关键词 白线树蛙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10
作者 余登利 吴天柔 +3 位作者 安明态 刘绍飞 谭成江 陈正仁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1-8,共8页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5属424种,绝大部分真菌属担子菌门。优势科主要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鬼笔科(Phallaceae)等9科(46属188种);优势属主要为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炭角菌属(Xylaria)等17属(155种)。保护区内大型真菌主要以土生真菌为主,共48科90属222种,占物种总数的52.4%;其次为腐生真菌,共43科85属152种,占总物种数的35.8%;共生真菌、寄生真菌、粪生真菌占比均较小,仅占物种总数的10%以下。科属均主要以世界广布类型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从资源应用分析,保护区内食用菌与药用菌占据优势地位,43种食用菌、138种药用菌、69种食药兼用菌、36种毒菌,其余为应用类型不详种。大型真菌物种受威胁状态统计分析,发现近危(NT)物种3种,仅占总物种数的0.71%,无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多样性 资源评估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叶兜兰种群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
11
作者 吴天柔 余登利 +4 位作者 安明态 刘绍飞 陈正仁 谭成江 刘锋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叶兜兰种群进行样方调查,了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的种群数量特征、繁殖策略及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调查发现小叶兜兰植株1794株,年龄结构以成熟植...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叶兜兰种群进行样方调查,了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的种群数量特征、繁殖策略及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调查发现小叶兜兰植株1794株,年龄结构以成熟植株为主(55.24%),种群生长与发展趋势为稳定型,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繁殖策略以分檗繁殖为主(占比大于90%),开花株率仅40%,有性繁殖效率低下导致单株生存活力分化(平均展叶率63.65%)。生境适应性分析显示,该物种集中分布于海拔800~900 m的疏林区(郁闭度30%~50%)。种间联结网络结果表明,小叶兜兰与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寒莓(Rubus buergeri)等具有生态位重叠,物种共存率较高;与马铃苣苔(Oreocharis amabilis)、十字薹草(Carex cruciata)、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等草本植物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喀斯特地貌区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研究,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参考,建议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小叶兜兰及其生境的保护与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兜兰 种群特征 种间关联 喀斯特地貌区生境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分布特征调查
12
作者 冉思禹 张兰 邢济春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53-156,共4页
为明确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采用标准样线法对保护区内5条代表性样线的蝴蝶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蝴蝶1614只,隶属于5科75属122种,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在属数(37属)、... 为明确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采用标准样线法对保护区内5条代表性样线的蝴蝶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蝴蝶1614只,隶属于5科75属122种,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在属数(37属)、种数(61种)及个体数量(574只)上均占据优势。多样性分析显示,样线Ⅱ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3.7678),样线Ⅴ最低(3.2796);蛱蝶科的多样性指数(14.7224)和丰富度指数(26.8226)高于其他科,而弄蝶科(Hesperiidae)的优势度指数最高(1.9128)。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样线Ⅱ与Ⅲ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最高(0.4615),均为中等不相似水平。揭示了佛顶山保护区蝴蝶群落的组成与分布格局,为武陵山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群落多样性 分布特征 多样性指数 Jaccard相似性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13
作者 邓彦 蔡磊 +2 位作者 李海波 赵勤 张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12-216,220,共6页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高质量发展 贵州铜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与对策分析
14
作者 杨远露 《森林防火》 2025年第2期83-86,共4页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近年来,受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林区火情频发,直接威胁森林资源安全,严重阻碍了保护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于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近年来,受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林区火情频发,直接威胁森林资源安全,严重阻碍了保护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于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概述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现状,梳理新形势下保护区森林防火存在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防火 现状 新形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存在的环境风险及应对策略
15
作者 戴正先 田晓岚 +1 位作者 罗康 熊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60-62,共3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技术规范,指导自然保护区的工程项目建设、环保督察整改、整合优化等工作,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技术规范,指导自然保护区的工程项目建设、环保督察整改、整合优化等工作,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针对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现状及其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设 环境风险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SWOT分析
16
作者 杨雪 杨昌乾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5期49-54,90,共7页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人们认识、了解及理解自然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功能提升的新方向,也是林业健康发展的新业态,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和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通过对贵州...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人们认识、了解及理解自然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功能提升的新方向,也是林业健康发展的新业态,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和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通过对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SWOT分析,全面审视其在自然教育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今后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SWOT分析 对策及建议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镇海林蛙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继军 李仕泽 +3 位作者 吕敬才 李灿 魏刚 徐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797-9797,9820,共2页
2014年6月16日~6月22日,在贵州省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1个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Ye,Fei et Matsui,1995).标本现保存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 2014年6月16日~6月22日,在贵州省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1个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Ye,Fei et Matsui,1995).标本现保存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类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的新纪录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书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为探索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种类分布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采用定点取样调查法,于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定位点对天牛种类进行探索性调查。结果表明:在该调查区域共采集到6种天... 为探索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种类分布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采用定点取样调查法,于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定位点对天牛种类进行探索性调查。结果表明:在该调查区域共采集到6种天牛,其中,樟泥色天牛为雷公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四突坡天牛和中华棒角天牛为贵州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新纪录 多样性保护 雷公山 国家级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廷鸿 王卓 +4 位作者 肖洋 张宁 杨传东 吴瑶 康公平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为了解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麻阳河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采用随机踏查法对麻阳河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评价。麻阳河保护区有大型真菌247种,隶属于59科121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多孔菌科、小菇科... 为了解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麻阳河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采用随机踏查法对麻阳河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评价。麻阳河保护区有大型真菌247种,隶属于59科121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多孔菌科、小菇科、鹅膏科、牛肝菌科;优势属有红菇属、乳菇属、鹅膏属、小菇属、栓孔菌属、粉褶菌属、枝瑚菌属、灵芝属、小皮伞属。大型真菌中食用菌68种,药用菌23种,食(药)用菌18种,毒菌41种。调查研究表明,麻阳河保护区有丰富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振林 杨卫诚 +4 位作者 罗康 熊玲 杨涛 黄玉杰 张高发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为了解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及水质现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及2022年11月(平水期)对习水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 为了解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及水质现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及2022年11月(平水期)对习水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基于水质理化参数及生物指数对保护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5种,隶属3门6纲13目37科,其中昆虫纲(Insecta)占比最多(35种,占77.80%)。优势种为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 sinensis、扁蜉Heptagenia sp.、扁蚴蜉Ecdyonurus sp.、纯襀Paragnetina sp.、四节蜉Baetis sp.。从时间上看,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丰水期的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平水期;从空间上看,密度大小排序为蔺江管理站>大白塘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蔺江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大白塘管理站。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大小排序为大白塘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蔺江管理站。不同指数显示的习水保护区水质结果不同,水质理化参数结果表明习水保护区水质为Ⅱ类水,水质较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明保护区水质为轻污染状态;生物指数(BI)显示保护区水质为清洁型。结合水质理化参数及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耐污值结果可知,生物指数的结果更符合保护区实际的水质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以水生昆虫为主,水质为清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