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施秉喀斯特地区苔藓植物的微气候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龙明忠 李榜江 +2 位作者 陆亚一 刘洋 李晓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5-290,共6页
以贵州省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区,对区内苔藓生境类型及微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群落可以影响其周围局地微气候,具有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苔藓微气候效应影响范围大致在四周及上方10cm空间内,在空旷地... 以贵州省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区,对区内苔藓生境类型及微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群落可以影响其周围局地微气候,具有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苔藓微气候效应影响范围大致在四周及上方10cm空间内,在空旷地上微气候效应最为明显。该区苔藓生境类型以岩生、土生为主,土生苔藓植物群落的微气候效应强于岩生环境。对各监测层的温湿度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苔藓群落表面(A层)与周围10cm处(D层)相对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温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苔藓群落表面(A层)与上方10cm处(B层)温、湿度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苔藓微气候效应的强弱程度取决于苔藓储存水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微气候 气温 相对湿度 贵州省施秉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风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要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贺瑶 谭伟 曹双和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89-91,共3页
风力发电将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之一,至2025年贵州省风电装机将达到1080万kW。贵州省位于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中心地带,全境均属于水土流失中度敏感以上区域,风电项目的建设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设... 风力发电将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之一,至2025年贵州省风电装机将达到1080万kW。贵州省位于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中心地带,全境均属于水土流失中度敏感以上区域,风电项目的建设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设计植被措施、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时,标准应提高1级。结合相关规范、主体工程设计、项目区地质地理条件及水土流失状况,确定贵州风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并明确各措施施工要点,以减弱工程施工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风电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措施设计 风电工程 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西南喀斯特地区气候与水文系统的综合响应研究——以贵州为例
3
作者 杨廷锋 陆仙梅 +1 位作者 肖冬冬 韩学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95-199,共5页
以贵州为例,分析了1978—2021年贵州的年平均温度、降水、湿度、日照时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河流输沙量等要素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并构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响应评价。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与贵州气温变化相关性显著,... 以贵州为例,分析了1978—2021年贵州的年平均温度、降水、湿度、日照时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河流输沙量等要素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并构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响应评价。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与贵州气温变化相关性显著,而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河流输沙量变化相关性比较微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贵州气温呈波动式的增加趋势,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而贵州全省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河流输沙量呈减少态势;综合响应总体呈增加趋势;贵州气候与水文系统中各要素总体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研究时段,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河流输沙量均为负偏态分布,表明平均量偏多的年份比偏少的年份出现的概率大;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日照时数为正偏态分布,表明平均量偏多的年份比偏少的年份出现的概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与水文系统 综合响应 气候变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施秉喀斯特地区林地土壤甲螨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燕 金道超 +2 位作者 周玉凤 杨桂平 梁文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1-799,共9页
为了解施秉喀斯特地区林地土壤甲螨的分布和群落组成特点,明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林地类型对土壤甲螨群落密度、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该区林地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方法】2012年8月选取了中国西南施... 为了解施秉喀斯特地区林地土壤甲螨的分布和群落组成特点,明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林地类型对土壤甲螨群落密度、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该区林地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方法】2012年8月选取了中国西南施秉喀斯特地区典型生境中的8个样地,每个样地9个取样点,用Berlese-Tullgren装置分离土样24 h。多样性分析采用常见的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分析采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CJ);群落聚类分析分别采用Marczewski-Steinhaus距离(Cms)和Bray-Curtis距离,应用R 2.11程序进行类平均法聚类。【结果】结果显示,中国西南喀斯特8个样地中土壤甲螨由少数的优势属和数量众多的稀有属组成。其中全菌甲螨属Perscheloribates(22.48%)和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11.45%)个体数量最为丰富。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上罗甲螨属Epilohmannia、小奥甲螨属Oppiella、小盾珠甲螨属Suctobelbella和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分布广泛。本区的甲螨组成(属级水平)表现出明显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点。在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甲螨的个体数量和种类数较多,但多样性不高,而在人工针叶林中甲螨多样性最高。甲螨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多样,异质性高,特别是在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突出。【结论】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不同林分影响甲螨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甲螨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螨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喀斯特地区 施秉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正 王军 +2 位作者 白中科 郭义强 邱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东部地区显著。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持续利用 区域差异 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的喀斯特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勇荣 周忠发 +1 位作者 马士彬 张跃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7,2,共4页
利用1999—2010年SPOT-VGT NDVI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区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9—2010年研究区气候变化呈冷干趋势,植被NDVI呈恢复趋势;从区域尺度分析,研究区植被NDVI与气候要素间... 利用1999—2010年SPOT-VGT NDVI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区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9—2010年研究区气候变化呈冷干趋势,植被NDVI呈恢复趋势;从区域尺度分析,研究区植被NDVI与气候要素间呈不显著相关关系;从像元尺度分析,植被NDVI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且年均气温的影响力大于年降水量;由于植被NDVI与气候要素存在负相关,所以气候冷干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区域整体植被NDVI的恢复;植被NDVI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地域性,进一步证明了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受到地形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气候变化 像元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冰 杨胜天 王玉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4,共7页
在构建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依托遥感手段,利用MODIS数据和气象资料,完成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2001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估算,并通过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对比,重点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以... 在构建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依托遥感手段,利用MODIS数据和气象资料,完成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2001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估算,并通过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对比,重点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的植被NPP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非喀斯特地区的NPP平均值高出喀斯特地区约13.3%。(2)非喀斯特地区的NPP频度分布呈似双峰型,而喀斯特地区的NPP值似正态分布。(3)年内植被NPP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和1月,但喀斯特地区比非喀斯特地区的整体波动性大。(4)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季相空间变化显著,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其植被NPP明显小于其它地区,且季间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喀斯特地区 光能利用率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洞穴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卫诚 黎道洪 +3 位作者 舒田 张广 梁云 徐海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9-203,共5页
为了摸清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洞穴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丰富我国洞穴动物的信息库,同时为该地区洞穴动物的研究奠定基础和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2年8—12月对贵州施秉地南上洞、岩孔洞、大塘上洞、大格子洞、黎山坪洞、大塘... 为了摸清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洞穴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丰富我国洞穴动物的信息库,同时为该地区洞穴动物的研究奠定基础和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2年8—12月对贵州施秉地南上洞、岩孔洞、大塘上洞、大格子洞、黎山坪洞、大塘下洞和屯上洞等7个洞的洞穴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共计获得标本3 835个,隶属于40科102种。其中,主要类群有腹足纲13科51种,蛛形纲12科26种,倍足纲3科7种,昆虫纲3科,脊椎动物6科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动物 动物资源 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模式探析——以贵州省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为例 被引量:37
9
作者 苏维词 杨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简介了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发育的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其石漠化现状,分析其正实施的治理石漠化的几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花椒-养猪-沼气模式、砂仁-养猪-沼气模式、传统粮经作物(包谷、花生等)-砂仁、花椒套种模式)效应,并提... 简介了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发育的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其石漠化现状,分析其正实施的治理石漠化的几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花椒-养猪-沼气模式、砂仁-养猪-沼气模式、传统粮经作物(包谷、花生等)-砂仁、花椒套种模式)效应,并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生态农业模式 效益 喀斯特峡谷 石漠化地区 大峡谷 贵州省 自然环境条件 喀斯特石漠化 农业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人工林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文强 周传艳 +1 位作者 闫俊华 李世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4-990,共7页
为评价贵州省人工林生境养分供应状况及养分获取效率,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人工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上4种人工林叶... 为评价贵州省人工林生境养分供应状况及养分获取效率,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人工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上4种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显示:华山松、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4种典型人工林叶片碳(C)质量分数较高,氮(N)和磷(P)质量分数较低;各林型之间叶片碳质量分数变异较小,氮、磷质量分数以及碳氮比(C∶N),氮磷比(N∶P),碳磷比(C∶P)变异较大。4种典型人工林各林型之间叶片生态计量学指标大部分差异不显著(P>0.05)。4种典型人工林叶片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较大,表明它们从生境中获取养分的效率较高,而氮磷比(N∶P)则揭示了杉木林和华山松林的生长受氮限制、柏木林受磷限制,马尾松林受氮和磷的共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叶片 典型人工林 贵州省 生态化学计量学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机制及对策——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罗昆燕 周国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5-931,共7页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之一,喀斯特面积达120 000 km2,近1/3的喀斯特区已经石漠化,有585.38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范围,使贵州生态经济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以生态经济理论及系统耦合理论为基...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之一,喀斯特面积达120 000 km2,近1/3的喀斯特区已经石漠化,有585.38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范围,使贵州生态经济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以生态经济理论及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收集贵州省黔西南州1994~2009年的实际数据,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乡相互作用耦合模型,对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耦合机制进行探讨,以揭示复合系统的物质基础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城乡生态经济综合序参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且主要得益于城镇生态经济序参量的快速增长。在复合系统中城镇和乡村的地位发生了重要转变,城镇经济显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人的能动作用逐渐增强。环境要素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特别是乡村环境要素的改变比较明显。经计算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39~0.49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18~0.42之间,耦合水平不高,但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乡村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48~0.50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18~0.29之间,显示乡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城镇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15~0.50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05~0.33之间,耦合水平不高,显示城镇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给环境带来难以消化的负面影响。针对系统耦合现状及问题,提出今后应以乡村生态经济为基础,推进城镇生态经济的建设,实现复合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耦合模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意愿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霜 李光 冉瑞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81-186,共6页
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意愿将直接关系到当前石漠化治理的成败。选择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作为研究样区,以399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特征等33个变量... 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意愿将直接关系到当前石漠化治理的成败。选择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作为研究样区,以399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特征等33个变量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其参与石漠化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意愿比较强烈,说明农户对参与石漠化治理有较高的积极性;(2)在影响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意愿的因素中,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石漠化治理的培训情况等在内的10个变量对其产生影响;(3)经过综合分析,加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石漠化治理的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年轻农户对石漠化治理的关注度等是今后主要的政策调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石漠化治理 农户参与意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子勇 贺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16-3218,共3页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投影法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从大到小为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现状承载力 评价指标 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旅游扶贫动力模型的构建——以贵州省农村社区旅游发展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平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旅游扶贫颇受重视,已经成为提高农村人口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存在需求驱动局限、供给动力滞后、扶持力度不够、社区参与动力不足、中介协调缺失等现实问题,应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建立由旅游者、旅游企业、... 旅游扶贫颇受重视,已经成为提高农村人口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存在需求驱动局限、供给动力滞后、扶持力度不够、社区参与动力不足、中介协调缺失等现实问题,应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建立由旅游者、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及旅游中介组织五大要素组成的旅游扶贫动力模型,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协调与完善,并从政策、资金、技术和角色等方面给予模型运转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喀斯特地区 旅游扶贫 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盘州 探索喀斯特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云芬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3期27-28,共2页
根据国土三调数据:盘州全市水田3 010.47公顷(4.52万亩)、水浇地21.13公顷(0.032万亩)、旱地105 381.62公顷(158.07万亩),其中旱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7.203%。目前盘州市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全部位于旱地。2019—2022年,经过近四... 根据国土三调数据:盘州全市水田3 010.47公顷(4.52万亩)、水浇地21.13公顷(0.032万亩)、旱地105 381.62公顷(158.07万亩),其中旱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7.203%。目前盘州市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全部位于旱地。2019—2022年,经过近四年建设,盘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在喀斯特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三种建设模式,结果表明:采用利益链接模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建设模式 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盘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建设项目选址的水文地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鹏程 崔献花 陈植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18-25,共8页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十分脆弱,选择适合工程建设场址的难度大,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去选择和评估拟选场地的适宜性尤为重要。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贵州喀斯特地层的...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十分脆弱,选择适合工程建设场址的难度大,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去选择和评估拟选场地的适宜性尤为重要。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贵州喀斯特地层的特点、组合特征和地貌类型,结合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不同阶段,对每一阶段中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并以贵州某典型大型电厂的灰场选址为案例,通过对该拟选场址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进一步验证了水文地质研究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地下水环境 建设项目选址 适宜性评估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圆玥 高华端 罗忠志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5期43-46,77,共4页
喀斯特地区地质、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导致发育形成的流域水系具有自己的典型特点。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特征,以贵州省息烽县典型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地貌侵蚀循环理论,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地表水系结构特... 喀斯特地区地质、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导致发育形成的流域水系具有自己的典型特点。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特征,以贵州省息烽县典型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地貌侵蚀循环理论,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水系形态上看,该地区在负地形部位发育了相当数量的星状水系;从整个水系网的特征上看,该区发育的地表水系中低级水道数目较高级水道多,且水道平均长度较短,有大量低级地表水系向下发展汇入地下水系,其中一至四级水道均有部分水道汇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水系结构 特征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其治理景观分析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清章 焦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898-7901,共4页
把景观规划设计的有关理论和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措施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景观的类型和石漠化治理景观的主要治理模式和景观代表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石漠化景观 治理景观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水果产业空间格局及物流网络构建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琼琼 熊康宁 +2 位作者 李亮 樊祖洪 申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195-201,共7页
以贵州省水果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分析2005—2019年贵州省水果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与水果产业发展状况3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节点城市物流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贵州省水... 以贵州省水果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分析2005—2019年贵州省水果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与水果产业发展状况3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节点城市物流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贵州省水果产业物流网络的轴心城市与辐点城市;通过引力模型测度了各城市之间的物流引力水平,以此构建出以贵阳物流圈、遵义—铜仁物流圈以及毕节—六盘水物流圈为核心的贵州省水果产业轴辐式物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产业 轴辐式物流网络 主成分分析 引力模型 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核算——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20
作者 周福开 王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69-74,106,共7页
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探讨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内涵,并参考理论模型,结合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计量模型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9年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为292.35亿元,占2019年安顺市GDP总量的31... 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探讨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内涵,并参考理论模型,结合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计量模型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9年安顺市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为292.35亿元,占2019年安顺市GDP总量的31.64%;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产量价值为166.53亿元,占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56.96%;耕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价值为111.66亿元,占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38.20%;耕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为14.16亿元,占耕地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4.84%。该成果可为政府部门制定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政策和耕地价值核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系统产品价值 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安顺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